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八·陰陽臟腑部 (6)
卷之八·陰陽臟腑部 (6)
1. 穴法上
入於小海。小海,在肘內大骨之外,去端半寸陷者中也,伸臂而得之,為合。手太陽經也。
〔《銅人》〕云:小海二穴,土也。在肘內大骨外肘端五分陷中,屈手向頭取之,手太陽脈之所入也,為合。刺入二分,留七呼,可灸三壯。
大腸上合手陽明,出於商陽。商陽,大指次指之端也,為井金。
〔《銅人》〕云:商陽二穴,金也。一名絕陽。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,手陽明脈之所出也,為井。刺入一分,留一呼,可灸三壯。
溜於本節之前二間,為滎。
〔《銅人》〕云:二間二穴,水也。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中,手陽明脈之所溜也,為滎。針入三分,留九呼,可灸三壯。
注於本節之後三間,為腧。
〔《銅人》〕云:三間二穴,火也。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後內側陷中,手陽明脈之所注也,為腧。針入三分,留三呼,可灸三壯。
過於合谷。合谷,在大指岐骨之間,為原。
〔《銅人》〕云:合谷二穴,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間,手陽明脈之所過也,為原。刺入三分,留六呼,可灸三壯。
行於陽谿。陽谿,在兩筋間陷者中也,為經。
〔《銅人》〕云:陽谿二穴,火也,一名中魁。在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,手陽明脈之所行也,為經。刺入三分,留七呼,可灸三壯。
入於曲池,在肘外輔骨陷者中也,屈臂而得之,為合。手陽明也。
〔《銅人》〕云:曲池二穴,土也。在肘外輔骨屈肘曲骨之中,手陽明脈之所入也,為合。刺入五分,留七呼,可灸三壯。
是謂五臟六腑之腧,五五二十五腧,六六三十六腧也。六腑皆出足之三陽,上合於手者也。(以上並出本輸篇)
上五臟腧二十五穴,六腑腧三十六穴,並巨虛上下廉共六十四腧,實切要之穴也。凡五臟六腑有病,皆此六十四穴主之。其大淵、大陵、太衝、太白、太谿,為五臟之原。其三里、巨虛上下廉、委中、委陽、陽陵泉,為六腑之合,又切要中之切要,而醫所最當先者也。六腑之合,謂胃合於三里,大腸合於巨虛上廉,小腸合於巨虛下廉,此三腑皆出足之陽明也。三焦合於委陽,膀胱合於委中,此二腑皆出足之太陽也。
膽合於陽陵泉,此一腑出足之少陽也。六腑有疾,皆取此六腧,故後於其尾結之曰:六腑皆出足之三陽而表章之也。今效竇漢卿傍通十二經孔穴圖,而後折衷之於經,開如左方。
〔肺〕〔心〕〔肝〕〔脾〕〔腎〕
井木,少商,中衝,大敦,隱白,湧泉
滎火,魚際,勞宮,行間,大都,然谷
俞土,太淵,大陵,太衝,太白,太谿
經金,經渠,間使,中封,商丘,復溜
合水,尺澤,曲澤,曲泉,陰陵泉,陰谷
〔大腸〕〔小腸〕〔膽〕〔胃〕〔膀胱〕〔三焦〕
井金,商陽,少澤,竅陰,厲兌,至陰,關衝
白話文:
穴法上
小海穴位於肘內側大骨外側,距肘尖端半寸的凹陷處,伸直手臂即可找到。它是手太陽小腸經的合穴。
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記載:小海穴屬土,位於肘內側大骨外側,距肘尖端五分凹陷處,屈肘向頭的方向尋找,是手太陽小腸經的起始穴位,也是合穴。針刺深度二分,留針七個呼吸時間,可灸三壯。
大腸經的合穴是商陽穴,位於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指尖端,屬井穴,五行屬金。
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記載:商陽穴屬金,又名絕陽,位於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內側,距指甲邊緣約一個韭葉的寬度,是手陽明大腸經的起始穴位,也是井穴。針刺深度一分,留針一個呼吸時間,可灸三壯。
二間穴位於食指本節(指節)之前,屬滎穴。
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記載:二間穴屬水,位於食指本節之前內側凹陷處,是手陽明大腸經的滎穴。針刺深度三分,留針九個呼吸時間,可灸三壯。
三間穴位於食指本節之後,屬腧穴。
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記載:三間穴屬火,位於食指本節之後內側凹陷處,是手陽明大腸經的腧穴。針刺深度三分,留針三個呼吸時間,可灸三壯。
合谷穴位於大拇指與食指骨間,屬原穴。
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記載:合谷穴位於大拇指與食指骨之間,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。針刺深度三分,留針六個呼吸時間,可灸三壯。
陽谿穴位於腕部兩筋之間的凹陷處,屬經穴。
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記載:陽谿穴屬火,又名中魁,位於腕部上側兩筋之間的凹陷處,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經穴。針刺深度三分,留針七個呼吸時間,可灸三壯。
曲池穴位於肘外側肱骨外上髁的凹陷處,屈肘即可找到,它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。
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記載:曲池穴屬土,位於肘外側肱骨外上髁屈肘時凹陷處,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。針刺深度五分,留針七個呼吸時間,可灸三壯。
上述是五臟六腑的腧穴,五臟各有五個腧穴,共二十五穴;六腑各有六個腧穴,共三十六穴。六腑的經脈都起於足部三陽經,然後向上與手部經脈相接。
(以上內容摘自本經篇)
五臟腧穴共二十五個,六腑腧穴共三十六個,加上巨虛穴及其上下廉穴,總共六十四個腧穴,是重要的穴位。凡五臟六腑有病,都可用這六十四個穴位來治療。其中,大淵、大陵、太衝、太白、太谿為五臟之原穴;三里、巨虛(上下廉)、委中、委陽、陽陵泉為六腑之合穴,更是治療六腑疾病的要穴,也是醫生首先應掌握的穴位。六腑的合穴分別是:胃合於三里,大腸合於巨虛上廉,小腸合於巨虛下廉(這三個腑都起始於足陽明經);三焦合於委陽,膀胱合於委中(這兩個腑都起始於足太陽經);膽合於陽陵泉(此腑起始於足少陽經)。六腑有病,都取這六個合穴治療。因此,在篇末總結道:六腑皆起始於足部三陽經,並以此為表述。此處參考竇漢卿的《十二經脈孔穴圖》,並加以整理,圖示如下:
肺 心 肝 脾 腎
井木:少商 中衝 大敦 隱白 湧泉
滎火:魚際 勞宮 行間 大都 然谷
俞土:太淵 大陵 太衝 太白 太谿
經金:經渠 間使 中封 商丘 復溜
合水:尺澤 曲澤 曲泉 陰陵泉 陰谷
大腸 小腸 膽 胃 膀胱 三焦
井金:商陽 少澤 竅陰 厲兌 至陰 關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