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六·肺大腸部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六·肺大腸部 (1)

1. 咳嗽

〔潔〕咳無痰而有聲,肺氣傷而不清也。嗽無聲而有痰,脾濕動而為痰也。若咳嗽有痰而有聲者,因傷肺氣動於脾濕,故咳而兼嗽也。脾濕者,秋傷於濕,積於脾也。故《內經》曰:秋傷於濕,冬必咳嗽。大抵素秋之氣,宜清而肅,若反動之,則氣必上衝而為咳嗽,甚則動脾濕而為痰也。

是知脾無留濕,雖傷肺氣,亦不為痰。若有痰而寒少熱多,故咳嗽。嗽非專主乎肺病,以肺主皮毛而司於外,故風寒先能傷之也。《內經》曰:五臟六腑,皆能使人咳,非獨肺也,各以其時主之而受病焉,非其時傳而與之也,所病不等。寒燥濕風火皆能令人咳,惟濕病痰飲入胃,留之而不行,上入於肺則為嗽。

白話文:

咳嗽沒痰卻有聲音,表示肺氣受損,無法正常運作。咳嗽沒聲音卻有痰,表示脾臟濕氣過盛,轉化為痰。如果咳嗽有痰又有聲音,說明肺氣受損,導致脾臟濕氣上涌,所以既有咳嗽,又有痰。脾臟濕氣過盛,通常是因為秋季受濕氣侵襲,積累在脾臟。因此,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秋傷於濕,冬必咳嗽。」秋季氣候宜清肅,如果反其道而行,就會導致氣往上衝,引發咳嗽,嚴重的話還會動脾臟的濕氣,形成痰。

由此可見,脾臟沒有積存濕氣,即使肺氣受損,也不會產生痰。如果咳嗽有痰,且寒少熱多,說明是咳嗽。咳嗽不只是肺部疾病,因為肺主皮毛,司外,所以風寒更容易傷肺。 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五臟六腑,皆能使人咳,非獨肺也,各以其時主之而受病焉,非其時傳而與之也,所病不等。」寒、燥、濕、風、火都能讓人咳嗽,唯獨濕病痰飲進入胃部,停留在胃中,無法排出,上行至肺部,就會引起咳嗽。

假令濕在心經,謂之熱痰。濕在肝經,謂之風痰。濕在肺經,謂之氣痰。濕在腎經,謂之寒痰。所治不同,各宜隨症而治之。若咳而無痰者,以辛甘溫其肺。故咳嗽者,治痰為先,治痰者下氣為上,是以半夏、南星勝其痰,而咳嗽自安。枳殼、陳皮利其氣,而痰自下。痰而能食者,大承氣湯微利之。

痰而不能食者,厚朴湯治之。夏月嗽而發熱者,謂之熱嗽,小柴胡四兩,入石膏一兩、知母五錢用之。冬時嗽而發寒者,謂之寒嗽,小青龍湯加杏仁用之。然此為大例,更宜隨症隨時加減,量其虛實,此治法之大體也。

白話文:

假設濕氣停留在心經,就叫做熱痰;濕氣停留在肝經,就叫做風痰;濕氣停留在肺經,就叫做氣痰;濕氣停留在腎經,就叫做寒痰。這些痰症的治療方法不同,應該根據不同的症狀進行治療。

如果咳嗽卻沒有痰,就應該用辛甘溫熱的藥物來溫暖肺部。所以治療咳嗽,首先要治痰,治痰之後還要順氣,因此用半夏、南星來化痰,咳嗽就能自然好轉;用枳殼、陳皮來通暢氣道,痰就能自然排出。

如果痰多但能吃飯,可以用大承氣湯稍微通便;如果痰多卻不能吃飯,就用厚朴湯治療。夏天咳嗽而且發熱,叫做熱嗽,可以用小柴胡四兩,加入石膏一兩、知母五錢來治療。冬天咳嗽而且發寒,叫做寒嗽,可以用小青龍湯加杏仁來治療。

以上只是治療咳嗽的大原則,更要根據不同的症狀,隨時加減藥量,並且判斷患者的虛實,這就是治療咳嗽的大體原則。

〔丹〕上半日嗽多,屬胃中有火,用貝母、石膏降胃火。午後嗽多,屬陰虛,必用四物湯加知母、炒黃柏先降其火。黃昏嗽多,此火氣浮於肺,不宜用涼藥,五味子、五倍子斂而降之。

春嗽是春升之氣,夏是火炎上最重,秋是濕熱傷肺,冬是風寒外束。

治嗽藥大概多用生薑,以其辛散也。咳逆非蛤粉、青黛、栝蔞、貝母不除。大概有痰者加痰藥。用藥發散之後,必以半夏逐其痰,庶不再來。治嗽痰多用粟殼不必疑,但要先去病根,此乃收後藥也。

白話文:

早上咳嗽頻繁,是胃火旺盛,可用貝母、石膏降火。下午咳嗽頻繁,是陰虛,要用四物湯加知母、炒黃柏先降火。傍晚咳嗽頻繁,是火氣浮於肺部,不宜用涼藥,要用五味子、五倍子收斂降火。

春天的咳嗽是春氣上升導致,夏天是火氣最旺,秋天是濕熱傷肺,冬天是風寒入侵。

治療咳嗽的藥物大多用到生薑,因為生薑辛散。咳嗽不止,沒有蛤粉、青黛、栝蔞、貝母難以消除。咳嗽帶痰,就需加痰藥。藥物發散之後,要用半夏驅除痰液,避免再次咳嗽。治療咳嗽痰多,可以用粟殼,不必懷疑,但要先治好病根,這是收尾的藥物。

〔《千》〕凡上氣多有服吐藥得瘥,亦有針灸得除者,宜深體悟之。

〔仲〕咳而脈浮者,,厚朴麻黃湯,主之。

厚朴(五兩),麻黃(四兩),石膏(如雞子大),杏仁(半升),半夏(半升),乾薑(二兩),細辛(二兩),小麥(一升),五味子(半升)

上以水一斗三升,先煮小麥熟,去渣,納諸藥,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上氣過多,有時服吐藥可治癒,有時針灸也能去除,應該深入思考體會。咳嗽且脈浮的病人,可以用厚朴麻黃湯來治療。用厚朴五兩,麻黃四兩,石膏如雞蛋大小,杏仁半升,半夏半升,乾薑二兩,細辛二兩,小麥一升,五味子半升。先用水一斗三升煮熟小麥,去渣,再加入其他藥材,煮成三升,溫服一升,一天服用三次。

脈沉者,,澤漆湯,主之。

半夏(半升),紫參(五錢。一作紫菀),澤漆(三斤,以東流水五斗半,煮取一斗五升),生薑,白前(各五兩),甘草,黃芩,人參,桂枝(各三兩),

上㕮咀,內澤漆汁中,煮取五升,溫服五合,至夜盡。

〔丹〕感冒風寒咳嗽者,行痰開腠理,大棗加麻黃、杏仁、桔梗。

白話文:

脈沉的人,可以用澤漆湯治療。半夏半升,紫參五錢(或紫菀),澤漆三斤(用東流水五斗半煮取一斗五升),生薑、白前各五兩,甘草、黃芩、人參、桂枝各三兩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放入澤漆汁中,煮取五升,溫服五合,直至晚上。若患者是感冒風寒咳嗽,則可在藥方中加入大棗、麻黃、杏仁、桔梗,以行痰開腠理。

〔《局》〕,三拗湯,治咳嗽,感冒風寒,鼻塞聲重。

甘草(不炙),麻黃(不去節),杏仁(不去皮尖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姜五片,煎服。

〔丹〕巡檢舍人夜嗽多,脈大而浮。三拗湯加知母、黃芩、生薑煎。

一男子五十餘歲,患咳嗽,惡風寒,口燥干,咽微痛,兩手脈浮緊,胸脅痞滿而數,左手大於右手,大概表盛裡虛。問其人平日好嗜酒肉,素有食積,後因汗房勞,又往來涉寒水,且冒微雨,又忍飢歸後繼以飽食酒肉而病。先用人參每帖四錢,麻黃根節一錢半,與二三服,咳嗽止,惡風寒除後,改用厚朴、枳實、陳皮、青皮、栝蔞仁、半夏為丸,與二十餘帖,用人參湯送下,痞滿亦散而愈。

白話文:

《局》中記載的「三拗湯」可以治療咳嗽、感冒風寒、鼻塞聲重等症狀。方劑由甘草、麻黃、杏仁組成,將藥材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五錢,以一盞半水,加入五片生薑煎服。

丹書中記載,巡檢舍人夜間咳嗽不止,脈象浮大,可用三拗湯加知母、黃芩、生薑煎治療。

此外,還記載了一位五十多歲的男子患咳嗽,怕風寒,口乾舌燥,咽喉微痛,脈象浮緊,胸脅痞滿,呼吸急促,左手脈象比右手強,判斷為表盛裡虛。此人平時喜食酒肉,積食已久,又因汗蒸勞累,往返涉水冒雨,忍飢後又暴飲暴食,遂致病。先用人參、麻黃根治療,服藥兩三帖後,咳嗽止,怕風寒也消除了,接著改用厚朴、枳實、陳皮、青皮、栝蔞仁、半夏製成丸劑,服用二十多帖,以人參湯送服,痞滿也消散痊癒。

二十三嬸感冷,嗽上有痰。

麻黃(一錢),蒼朮(二錢),栝蔞,陳皮,半夏(各三錢),枳殼(炒,三錢),黃芩(一錢),桔梗(二錢),木通(一錢),甘草(炙些)

上分二帖,加姜三片,煎服。

一婦人患嗽,頭痛,身膈痛。

陳皮(二錢),人參,川芎,麻黃,枳殼(各一錢),分二帖,水煎服。

婦人患身疼,嗽而食少。

白朮,黃芩,芍藥(各三錢),川芎(二錢),木通,紫蘇(各一錢半),甘草(五分)

白話文:

二十三嬸感覺到冷,咳嗽還帶有痰。用麻黃一錢,蒼朮二錢,栝蔞、陳皮、半夏各三錢,枳殼(炒過)三錢,黃芩一錢,桔梗二錢,木通一錢,甘草(稍微炙一下)各適量,分為兩帖,加薑三片,煎煮後服用。

一位婦人患咳嗽,頭痛,身體胸膈疼痛。用陳皮二錢,人參、川芎、麻黃、枳殼各一錢,分為兩帖,水煎服。

另一位婦人患身體疼痛,咳嗽且食慾不佳。用白朮、黃芩、芍藥各三錢,川芎二錢,木通、紫蘇各一錢半,甘草五分,煎煮後服用。

上四帖,熱服。

夫咳之為病,有一咳即出痰者,脾勝濕而痰滑也。有連咳十數不能出痰者,肺燥勝痰濕也。滑者,宜南星、半夏、皂角灰之屬燥其脾,若利氣之劑,所當忌也。澀者,宜枳殼、紫蘇、杏仁之屬利其肺,若燥肺之劑,所當忌也。

治風痰嗽,其脈弦,面青,四肢滿悶,便溺閉澀,必多躁怒,宜以水煮,金花丸,主之。

南星,半夏(各一兩,生用),天麻(五錢),雄黃(一錢),白麵(三兩),寒水石(一兩,煅)

白話文:

上面四帖藥,要用熱水服用。

咳嗽這種病,有的人一咳嗽就吐痰,這是脾氣盛而濕氣重,痰液滑利造成的。有的人連續咳嗽十幾下,卻吐不出痰,這是肺氣燥盛,勝過了痰濕的緣故。痰液滑利,就應該用南星、半夏、皂角灰等藥物來燥化脾氣,如果是利氣的藥物,就應該忌用。痰液澀滯,就應該用枳殼、紫蘇、杏仁等藥物來疏通肺氣,如果是燥肺的藥物,就應該忌用。

治療風痰咳嗽,患者脈象弦緊,面色青白,四肢沉重,大小便閉塞,而且容易發怒,應該用水煎煮金花丸,主治此病。

南星、半夏各一兩,生用;天麻五錢;雄黃一錢;白麵三兩;寒水石一兩,煅制。

上為末,水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,煎漿水沸,下藥煮令浮為度,淡漿水浸之,以薑湯下。

〔羅〕,化痰玉壺丸,治風痰吐逆,頭痛目眩,嗽,嘔吐。

天南星,半夏(生。各一兩),天麻(半兩),白麵(三兩),

上為細末,滴水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水煮令藥浮,漉出放溫,薑湯下。

〔潔〕,天麻丸,治風痰。

天麻,半夏,天南星(各一兩),雄黃(少許),白麵(三兩),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水丸。每次服用五十至一百丸,用漿水煎煮沸騰後,加入藥丸煮至浮起,再用淡漿水浸泡,用薑湯送服。

這方劑名為化痰玉壺丸,用於治療風痰引起的嘔逆、頭痛、頭昏眼花、咳嗽、嘔吐等症狀。

另一方劑名為天麻丸,用於治療風痰。將天南星、半夏、天麻、雄黃和白麵研磨成細粉,加水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清水煮至藥丸浮起,過濾後放溫,用薑湯送服。

上以水丸,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。先煎水沸,下丸煮十餘沸,後用薑湯下,食前。

小黃丸,治熱痰咳嗽,脈洪面赤,煩躁心痛,唇口乾燥,多喜笑。

天南星(洗),半夏(各一兩),黃芩(一兩半)

上為細末,薑汁浸蒸餅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。

白朮丸,治濕痰咳嗽,脈緩面赤,肢體沉重,嗜臥不收,腹脹而食不消。

天南星,半夏(各一兩),白朮(一兩半)
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桐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,薑湯下,食後。《局方》防己丸亦可用。

白話文:

服用水丸,每次服用五、七十丸至百丸。先將水煮沸,放入丸藥煮沸十幾次,然後用薑湯送服,飯前服用。

小黃丸用於治療熱痰咳嗽,脈象洪大,面紅,煩躁,心痛,口唇乾燥,喜歡笑。

天南星(洗淨)、半夏(各一兩)、黃芩(一兩半)

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,用薑汁浸泡蒸餅做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至七十丸。

白朮丸用於治療濕痰咳嗽,脈象緩慢,面紅,肢體沉重,嗜睡,腹部脹滿卻吃不下東西。

天南星、半夏(各一兩)、白朮(一兩半)

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,用湯浸泡蒸餅做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五、七十丸,用薑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《局方》中的防己丸也可以使用。

玉粉丸,治氣痰咳嗽,脈急面白,氣上喘促,淅灑寒熱,悲愁不樂。

天南星,半夏(各一兩),陳皮(去白,二兩),
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,人參、生薑湯下,食後服。

薑桂丸,治寒痰咳嗽,脈沉,面色黧黑,小便急痛,足寒而逆,心多恐怖。

天南星,半夏(各一兩),官桂(一兩,去皮)

上為細末,蒸餅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,生薑湯下,食後。

治嗽加減法:如心下痞悶,加枳實五錢。如身熱甚,加黃連五錢。如體重,加茯苓、白朮各一兩。如氣逆上者,加苦葶藶五錢。如氣促者,加人參、桔梗各五錢。如氣浮腫者,加郁李仁、杏仁各五錢。如大便秘者,加大黃五錢。

白話文:

玉粉丸,用於治療氣痰咳嗽,脈搏急促、面色蒼白,氣喘吁吁,反覆發熱發冷,心情憂鬱不快樂。

將天南星、半夏(各一兩),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,二兩),研磨成細粉,用湯浸泡蒸餅,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用人參、生薑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

薑桂丸,用於治療寒痰咳嗽,脈搏沉緩,面色黧黑,小便急痛,腳部冰冷發寒,心裏經常恐懼。

將天南星、半夏(各一兩),官桂(一兩,去除外皮)研磨成細粉,用蒸餅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

治療咳嗽的加減方法:如果心下痞悶,可以加枳實五錢。如果身體發熱嚴重,可以加黃連五錢。如果身體沉重,可以加茯苓、白朮各一兩。如果氣逆上衝,可以加苦葶藶五錢。如果氣喘,可以加人參、桔梗各五錢。如果氣浮腫,可以加郁李仁、杏仁各五錢。如果大便秘結,可以加大黃五錢。

〔羅〕,太白丹,治三焦氣澀,破除余痰,止嗽開胃。

半夏(洗),天南星(炮),寒水石(炮),白礬(枯),白附子(炮),乾薑(炮。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麵糊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溫生薑湯下,食後。

〔世〕法制半夏,用大半夏不拘多少,湯洗七次,去臍焙乾,再洗七遍,用米泔浸一日夜,取出控干,每半夏一兩,用白礬一兩半研,溫水化浸,上留水兩指許頻攪,冬月宜暖處頓放浸五日夜,取出焙乾,用鉛白霜一錢,溫水化,又浸二日夜,通七日盡,取出。再用漿水於慢火內煮,勿令滾,候漿水極熟,取出焙乾。每服一二粒,食後細嚼,生薑湯下。

白話文:

羅氏太白丹,用於治療三焦氣滯不通,清除痰液,止咳開胃。

配方:半夏(洗淨)、天南星(炮製)、寒水石(炮製)、白礬(枯燥)、白附子(炮製)、乾薑(炮製)。各等分。
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麵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

用法:每次服用三十丸,溫熱的生薑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

世法制半夏,取適量半夏,用清水洗七次,去除臍部後烘乾,再洗七次,浸泡在米泔水中一晝夜,取出控干水分。每半夏一兩,用白礬一兩半研磨,溫水浸泡,水面高出藥材兩指,不停攪拌,冬月需放置溫暖處浸泡五晝夜,取出烘乾。加入鉛白霜一錢,溫水化開,再次浸泡兩晝夜,共浸泡七日,取出。用漿水在慢火中煮,不要沸騰,待漿水煮熟後,取出烘乾。每次服用一到兩粒,飯後細嚼,生薑湯送服。

上九方,治濕痰滑而易出,潔古所謂南星、半夏勝其痰,而咳嗽自安者是也。

〔羅〕,人參款花散,治肺胃虛寒,久嗽不已,咽膈滿悶,咳嗽痰涎,嘔逆噁心,腹脅脹滿,腰背倦痛,或虛勞冷嗽,及遠年近日一切嗽病,諸藥不效,並皆治之。

款冬花,人參,五味子,紫菀,桑白皮(各一兩),杏仁(八錢),木香,檳榔,紫蘇葉,半夏(湯泡。各五錢),

白話文:

上焦病症,若以濕痰滑利易於咳出為特徵,則古人認為南星、半夏能有效化痰,使咳嗽自然痊癒。

羅氏的人參款花散,主治肺胃虛寒導致的長期咳嗽,伴隨咽喉阻塞、痰多、嘔逆噁心、腹部兩側脹滿、腰背痠痛等症狀,也適用於虛勞引起的咳嗽以及長期或近期發生的各種咳嗽,其他藥物無效時,皆可用此方治療。

配方包括款冬花、人參、五味子、紫菀、桑白皮(各一兩)、杏仁(八錢)、木香、檳榔、紫蘇葉、半夏(湯泡,各五錢)。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雞頭仁大。每服一丸,食後細嚼,淡薑湯送下。

紫蘇半夏湯,治喘嗽痰涎,寒熱往來。

紫蘇,半夏,紫菀茸,陳皮,五味子(各五錢),桑白皮(一兩半),杏仁(去皮尖,一兩,麩炒黃)

上為粗末,每服三錢,生薑三片,水煎,日三服。

〔垣〕,紫蘇飲子,治脾肺虛實寒涎痰咳嗽。

紫蘇葉,桑白皮,青皮,五味子,麻黃,杏仁,陳皮,人參,半夏,甘草(炙。各五錢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製成丸藥,大小如同雞頭仁。每次服用一丸,飯後細嚼,用淡薑湯送服。

紫蘇半夏湯,用於治療喘咳、痰多、寒熱交替的症狀。

藥材包括:紫蘇、半夏、紫菀茸、陳皮、五味子(各五錢)、桑白皮(一兩半)、杏仁(去皮尖,一兩,麩炒黃)。

將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生薑三片,水煎,每天服用三次。

垣,紫蘇飲子,用於治療脾肺虛實、寒涎痰咳嗽。

藥材包括:紫蘇葉、桑白皮、青皮、五味子、麻黃、杏仁、陳皮、人參、半夏、甘草(炙。各五錢)。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二盞,姜三片,煎至七分,溫服。

〔《本》〕治肺感風寒作嗽,,紫蘇散,。

紫蘇,桑白皮,五味子,杏仁,麻黃,甘草,青皮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七分,溫服。

治嗽,,杏參飲,。

杏仁,款冬花,前胡,半夏(制),五味子,麻黃,柴胡,桑白皮,人參,桔梗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,同煎七分,通口服。

上利肺氣藥,紫蘇、麻黃,表多者宜之。

〔潔〕,利脅丸,主胸中不利,痰涎咳嗽喘促,利脾胃壅滯,調秘泄藏,推陳致新,化食,治利膈氣之妙品也。

白話文:

上方的藥物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兩盞,加入生薑三片,煎煮至藥汁剩下七分,溫熱服下。

這方劑可以治療肺部受到風寒侵襲而引起的咳嗽,叫做紫蘇散。

紫蘇、桑白皮、五味子、杏仁、麻黃、甘草、青皮,各取等分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盞,煎煮至藥汁剩下七分,溫熱服下。

治療咳嗽的藥方,叫做杏參飲。

杏仁、款冬花、前胡、半夏(經過炮製)、五味子、麻黃、柴胡、桑白皮、人參、桔梗,各取等分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盞半,加入生薑五片,一起煎煮至藥汁剩下七分,溫熱服用。

以上這些藥方都是可以宣肺氣的藥物,其中紫蘇、麻黃適合治療表證比較明顯的人。

這藥丸叫做利脅丸,可以治療胸悶不舒、痰多咳嗽喘息、脾胃積滯、便秘、調節消化系統功能、促進食物消化吸收、治療氣滯食積等病症。

木香,檳榔,藿香(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錢),人參,當歸,厚朴(各三錢),大黃(酒炒),枳實(各一錢),

上為細末,水丸,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。

〔《衍》〕有婦人患肺熱久嗽,身如炙,肌瘦,將成肺勞。以枇杷葉、木通、款花、紫菀、杏仁、桑白皮各等分,大黃減半,各如常制治訖,同為末,蜜丸如櫻桃大,食後夜臥各含化一丸,未終一劑而愈。

上利肺氣藥加大黃,脾胃壅滯者宜之。

〔世〕,杏仁煎,治哮嗽寒熱,喜少嗔多,面色不潤,食少,脈強緊。

白話文:

這是一張古代的中醫處方,裡面列舉了木香、檳榔、藿香、甘草、人參、當歸、厚朴、大黃、枳實等藥材,並說明了用量和製法。方劑中還提到一些其他藥材,像是枇杷葉、木通、款花、紫菀、杏仁、桑白皮等,並說明了它們的用法和適用症狀。另外,也提到了杏仁煎,可以治療哮喘、咳嗽、寒熱交替、愛生氣、面色蒼白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
杏仁一兩,去皮尖,用童便浸,一日一換,夏月一日三換,浸半月,取出洗淨焙乾,研令極細,每服一棗大,用薄荷一葉,白蜜少許,水一盞煎,食後服。甚不過兩劑,永瘥。

〔《千》〕用童便浸杏仁七日,漉出洗淨,研成泥,別入甕瓶中。換小便煎成膏,熱水下二錢,瘥。

〔《圖》〕用童便一升,浸杏仁三升,春夏七日,秋冬二七日,並皮尖研細濾取汁,煮令魚目沸,候軟如麵糊即成。用柳篦攪,勿令著底,即以粗布攤干為丸,每服三五十丸,茶酒任下。

〔丹〕肺郁痰嗽,睡不安者。

白話文:

【杏仁一兩,去皮尖,用童便浸,一日一換,夏月一日三換,浸半月,取出洗淨焙乾,研令極細,每服一棗大,用薄荷一葉,白蜜少許,水一盞煎,食後服。甚不過兩劑,永瘥。】

取杏仁一兩,去除果皮和果尖,用童子尿浸泡。夏季每日換一次,其他季節每日三次,共浸泡十五天。取出後洗淨並烘乾,研磨至非常細膩。每次服用量如紅棗大小,加入一片薄荷和少許蜂蜜,用水一杯煮沸,飯後服用。一般不超過兩劑,病症將永久痊癒。

【用童便浸杏仁七日,漉出洗淨,研成泥,別入甕瓶中。換小便煎成膏,熱水下二錢,瘥。】

將杏仁浸泡在童子尿中七天,撈出洗淨,研磨成泥狀,放入甕瓶中。更換小便繼續煎熬成膏狀,熱開水加入兩錢膏藥,病症將得以痊癒。

【用童便一升,浸杏仁三升,春夏七日,秋冬二七日,並皮尖研細濾取汁,煮令魚目沸,候軟如麵糊即成。用柳篦攪,勿令著底,即以粗布攤幹為丸,每服三五十丸,茶酒任下。】

取童子尿一升,杏仁三升,春夏季節浸泡七天,秋冬季節浸泡十四天,連同果皮和果尖一起研磨成細末,過濾提取汁液,煮至泡沫如魚眼般沸騰,待液體軟糯如麪糊狀即可。使用柳枝攪拌,確保液體不粘底,然後用粗布晾乾製成丸子,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,可以用水或酒送服。

【肺鬱痰嗽,睡不安者。】

對於肺部因鬱結引起咳嗽以及睡眠不安的人羣。

貝母,杏仁

上為細末,砂糖入薑汁蒸餅丸,含化。

上童便浸杏仁,利肺氣潤劑也,津液枯少者宜之。

潤下丸,治氣實有痰,又治積氣,並大腸經氣滯痰嗽。

陳皮(去白,八兩),甘草,食鹽(各五錢)

上以水拌,令鹽水乾,焙燥為末,蒸餅為桐子大,或為末,白湯點服,立效。

〔《衍》〕有人患氣嗽將期,或教以橘皮、生薑焙乾,神麯等分,末,為丸如桐子大。食後夜以米飲服三五十丸,兼舊患膀胱氣,緣服此皆愈。

〔潔〕玉粉丸,治氣痰脈澀。(方見前。)

白話文:

將貝母和杏仁磨成細粉,加入砂糖和薑汁蒸成餅丸,含在口中慢慢融化。可以用童子尿浸泡杏仁,可以潤肺氣、潤燥,適合津液枯少的人。潤下丸用來治療氣實有痰,也能治療積氣,以及大腸經氣滯痰嗽。將陳皮(去掉白色部分,八兩)、甘草、食鹽(各五錢)用水拌勻,待鹽水乾了之後焙乾磨成粉,蒸成桐子大小的餅丸,或直接用白湯沖服,效果顯著。有人患有長期咳嗽,可以用橘皮、生薑焙乾、神麴等量磨成粉,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飯後晚上用米湯送服三五十丸,同時也能治療舊患膀胱氣,服用這些藥丸都可治癒。玉粉丸可以治療氣痰脈澀,方劑見前。

〔《局》〕,桔梗湯,除痰下氣,胸脅脹滿,痰逆噁心,飲食不進。

陳皮(去白),半夏(薑製),桔梗(炒。各十兩),枳實(去穰麩炒黃,三兩),

上末每服二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同煎七分,去渣服。

上用陳皮、枳實,氣充形實者宜之。寒者,加薑、桂些少。後二方有星、半,痰澀甚者忌服。夫形肥或有汗,或脈緩體重嗜臥之人,咳者脾濕勝也。形瘦或夏月無汗,或脈澀之人咳者,肺燥勝也。濕者宜白朮、蒼朮、茯苓之屬燥之是也,燥者宜杏仁、栝蔞之屬潤之是也。

白朮湯,治咳嗽體重嗜臥,脈緩。前濕條白朮丸亦治此病。

白話文:

《局》裡的桔梗湯可以用來治療痰多、呼吸困難、胸部兩側脹滿、痰湧上來想吐、吃不下飯等症狀。配方包括陳皮(去白)、半夏(薑製)、桔梗(炒)、枳實(去穰麩炒黃),每服二錢,用一盞水和三片生薑一起煎煮七分,去渣服用。適合氣盛體實的人使用,體寒的人可以加一些薑和桂。如果咳嗽伴隨有痰多黏稠的症狀,不適合使用這兩個方劑。胖人或容易出汗、脈搏緩慢、嗜睡的人咳嗽,屬於脾濕過盛;瘦人或夏天不愛出汗、脈搏澀的人咳嗽,屬於肺燥過盛。濕盛的人可以用白朮、蒼朮、茯苓等藥物來燥濕,燥盛的人可以用杏仁、栝蔞等藥物來潤燥。白朮湯可以用來治療咳嗽、體重過重、嗜睡、脈搏緩慢的症狀。白朮丸也能治療這種疾病。

白朮,茯苓,半夏(各等分)

上為粗末,作五分或半兩,甚者加水二盞,姜七片,煎至一半,取清水調神麯末二錢服之。病甚者玉壺丸大妙,永除根。

白朮散,治夏暑大熱,或醉飲冷酒,痰濕不止,膈不利。

白朮,茯苓,黃芩,半夏(各等分)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二盞,姜三片,同煎去渣,調陳皮、神麯末各一錢,食後服。

〔《保》〕酒性大熱,不宜大飲,蓋酒味熱而引飲,冷與熱凝於胸中不散而成濕,故痰作矣。甚者吐之,後與五苓甘露勝濕去痰之劑。

白話文:

白朮、茯苓、半夏各等份,研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分或半兩,嚴重者加水兩杯,生姜七片煎煮至一半,用清水調和神麴末二錢服用。病情嚴重者可服用玉壺丸,效果極佳,可徹底根治。此方名為白朮散,用於治療夏季暑熱,或因飲酒過度導致痰濕不止,胸膈不適。

白朮、茯苓、黃芩、半夏各等份,研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,加水兩杯,生姜三片同煎去渣,調和陳皮、神麴末各一錢,飯後服用。酒性燥熱,不宜大量飲用,因為酒味熱,易引發飲酒後寒熱凝結於胸中,無法散去而形成濕氣,導致痰濁產生。嚴重者會嘔吐,之後可服用五苓甘露等利濕化痰的藥物。

上三方,白朮燥濕,半星勝痰,形肥痰滑者宜之。

〔潔〕,防風丸,治痰嗽,胸中氣不清利者。枳實丸亦治此症。

防風,枳殼(炒。各半兩),白朮(一兩),

上為末,煨飯丸。每服六七十丸,薑湯下。

〔丹〕仁十二孺人,虛而有濕痰,膈上有熱。

白朮,滑石(各一兩),陳皮,木通(五錢),黃芩(三錢),甘草(炙,一錢),分六帖,水煎服。

七九嬸,嗽有痰。

蒼朮(一兩),半夏(一錢半),陳皮(半錢),甘草(炙,二分),茯苓(五分),桔梗(二分),姜三片,煎服。

白話文:

上面這個方子,白朮能燥濕,半夏能化痰,適合身體肥胖、痰液滑利的人。

治療痰咳,胸中氣不順暢的,可以用防風丸。枳實丸也可以治療這種病症。

將防風、枳殼(炒,各半兩)、白朮(一兩)研磨成粉末,用米飯蒸熟做成丸子。每次服用六七十粒,用薑湯送服。

仁十二孺人,身體虛弱,還有濕痰,膈膜上有熱。

用白朮、滑石(各一兩)、陳皮、木通(五錢)、黃芩(三錢)、甘草(炙,一錢)分為六份,用水煎服。

七九嬸,咳嗽有痰。

用蒼朮(一兩)、半夏(一錢半)、陳皮(半錢)、甘草(炙,二分)、茯苓(五分)、桔梗(二分)、薑三片,煎服。

治濕痰。

蒼朮(三錢),白朮(六錢),香附(一錢),芍藥(酒,二錢)

上蒸餅丸。

治肥人濕痰。

苦參,半夏(各一錢半),白朮(二錢半),陳皮(一錢)

上作一服,姜三片,竹瀝與水共一盞煎,食遠吞三補丸十五丸。

〔羅〕,皂角化痰丸,治癆風,心脾壅滯,痰涎盛多,喉中不利,涕唾稠黏,咽塞吐逆,不思飲食,或時昏瞶。

枳殼(炒,二兩),天南星(炮),白附子(炮),半夏(湯洗七次),白礬(枯),人參(去蘆),赤茯苓(去皮。各一兩),皂角木白皮(酥炙,一兩),

白話文:

治療濕痰:蒼朮三錢、白朮六錢、香附一錢、芍藥(酒浸)二錢,以上藥物蒸餅丸服用。

治療肥人濕痰:苦參、半夏各一錢半、白朮二錢半、陳皮一錢,以上藥物一劑,加姜三片,竹瀝與水共一盞煎服,飯後服用三補丸十五丸。

皂角化痰丸,治療癆風,心脾壅滯,痰涎盛多,喉中不利,涕唾稠黏,咽塞吐逆,不思飲食,或時昏瞶等症。藥方:枳殼(炒)二兩、天南星(炮)、白附子(炮)、半夏(湯洗七次)、白礬(枯)、人參(去蘆)、赤茯苓(去皮)各一兩、皂角木白皮(酥炙)一兩。

上為細末,生薑汁麵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溫水下,食後。

〔丹〕,白龍丸,治酒積有痰。

半夏,滑石,茯苓,白礬(枯。各等分)

上為末,神麯糊為丸。

上七方,白朮、蒼朮、白附子、半夏燥濕,枳殼、陳皮利氣,形肥痰澀者宜之。

宋徽宗妃苦痰,面浮如盤。李醫用蚌粉,新瓦上炒令通紅,放地上出火毒,每半兩加青黛少許,同淡齏水滴入麻油數點,調服而愈。

〔《本草》〕治喘嗽。(汗多者忌用。)

草烏(五錢),麻黃(三錢),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生薑汁和麵糊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般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溫水送服,飯後服用。

白龍丸方劑,主治酒積痰多。

半夏、滑石、茯苓、白礬(枯燥處理,各取等量)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神麴糊製成丸子。

以上七個方劑中,白朮、蒼朮、白附子、半夏可燥濕,枳殼、陳皮可利氣,適合身形肥胖、痰多且黏稠者。

宋徽宗的妃子患有頑固的痰症,面部浮腫,如同一個盤子。李醫生用蚌粉,在新的瓦片上炒至通紅,放置在地上散去火毒,每次取半兩,加入少許青黛,用淡齏水調和,滴入幾滴麻油服用,病症痊癒。

《本草》記載,此方可治療咳嗽喘息,但汗多者忌用。

草烏(五錢),麻黃(三錢),

上為末,每服三大錢,蘿蔔一個,同煮令熟,只吃蘿蔔妙。

〔《千》〕杏仁煎,潤肺丸,(以上二方見燥痰條。)

〔丹〕,潤肺散,。

貝母(一兩),栝蔞仁(半兩),青黛(五錢),

上為末,姜蜜調成膏,噙。

抑痰丸

栝蔞仁(一兩),半夏(二錢),貝母(三錢),

上為末,炊餅丸,如麻子大。

咳逆上氣,痰飲心痛。

海蛤(燒為粉,研極細,過數日,火毒散用之),栝蔞仁(帶穰同研)

白話文:

  1. 上述藥方需先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量約為大銅錢的三分之三。使用一個蘿蔔,與藥材一同煮至熟透,僅食用蘿蔔效果最佳。

  2. 杏仁煎和潤肺丸(詳情見於「燥痰條」部分)。

  3. 擴展的「潤肺散」藥方。

  4. 薄荷、貝母(各一兩)、栝蔞仁(半兩)、青黛(五錢),研磨成粉末後,與姜和蜂蜜混合調製成膏狀,含在口中。

  5. 抑痰丸:

  • 栝蔞仁(一兩),半夏(二錢),貝母(三錢),研磨成粉末,與炊餅一起調製成丸狀,大小約如芝麻。
  1. 治療咳嗽、上氣、痰多、心痛等症狀。

  2. 海蛤(先燒成粉,研磨至極細,待數日火毒散去後再使用),加上栝蔞仁(連同種皮一起研磨)。

上為丸,如麻子大,白湯下。

楊文治痰嗽利胸膈方

栝蔞肥大者,割開去子,洗淨槌破刮皮,細切焙乾。半夏四十九個,湯洗十遍,槌破焙乾為末。用洗栝蔞實熱水並穰同熬成膏為丸,如桐子大,生薑湯下二十丸。

〔《千》〕,溫脾湯,治食飽則咳。

甘草(四兩),大棗(二十枚)

上二味,㕮咀,水五升,煮水二升,溫分三服。若咽中痛而聲鳴者,加乾薑一兩。

〔《聖》〕,甘膽丸,治吃醋搶喉,因成咳嗽不止,諸藥無效。

用甘草二兩,去赤皮,作二寸段,中半掰開,用豬膽汁五枚,浸三日,取出火上炙乾,為細末,煉蜜丸,每服四十丸,茶清吞下,臥服神效。曾有人患此,諸藥不效,用此方一服愈。

白話文:

上為丸,如麻子大,白湯下。

楊文治的痰嗽利胸膈方

選用大栝蔞,切開後去除種子,清洗乾淨後捶打、颳去外皮,再細切後曬乾。取半夏四十九個,用水洗十次,再捶打後曬乾,研磨成粉末。將清洗過的栝蔞實與其果肉和種子一起熬煮成膏,然後做成丸狀,大小如同桐籽,服用時以生薑湯送下二十顆。

溫脾湯(《千》),用於治療飯後咳嗽。

甘草(四兩),大棗(二十枚)

以上兩種材料磨碎後,用五升水煮沸,剩下兩升後分成三份服用。如果喉嚨疼痛且聲音沙啞,可增加乾薑一兩。

甘膽丸(《聖》),用於治療吃醋導致的喉嚨問題,並因此引發不斷的咳嗽,其他藥物無法有效治療。

使用甘草二兩,剝去紅色外皮,切成兩寸長段,再對半切開,放入五枚豬膽汁浸泡三天,取出後在火上烤乾,研磨成粉末,加入煉製的蜂蜜做成丸狀,每次服用四十顆,以茶清送服,效果極佳。曾有人因此病使用各種藥物無效,最後使用此方一劑即痊癒。

〔丹〕飲酒傷肺痰嗽。以竹瀝煎入韭汁,就吞栝蔞仁、杏仁、黃連丸。

治酒嗽。

青黛,栝蔞仁

用蜜姜丸,含化,散肺毒也。

食停積嗽,非青黛、栝蔞實不除。有食積人,面青白黃色不常,面上如蟹爪路,一黃一白者是也。

清金丸治食積嗽。(方見虛實條。)

栝蔞丸,治食痰壅滯喘咳。

栝蔞實,半夏,山楂,神麯(各等分)

為末,栝蔞穰水為丸,竹瀝薑湯送下。

又方治食積痰嗽。

白話文:

【丹】飲酒傷肺痰嗽。以竹瀝煎入韭汁,就吞栝蔞仁、杏仁、黃連丸。

治療因喝酒引發的咳嗽和痰。

青黛,栝蔞仁

使用蜂蜜和姜製成的丸子含在口中,可以清除肺部毒素。

食物積聚導致的咳嗽,非用青黛和栝蔞不能根治。具有食物積聚的人,面色可能呈青白色,臉上出現類似螃蟹腳的紋路,一塊黃一塊白的就是這種情況。

清金丸能治療食物積聚引起的咳嗽。(詳細配方請參閱虛實條目。)

【栝蔞丸】,治療食物積聚和痰液阻塞引起的喘息和咳嗽。

栝蔞實,半夏,山楂,神麨(各等份)

研磨成粉末,用水煮栝蔞的果皮做成丸子,用竹瀉和姜湯送服。

另一個治療食物積聚和痰液咳嗽的方法。

杏仁,蘿蔔子(各二兩),為末,粥丸服。

食積痰作嗽,發熱者。

半夏,南星,栝蔞實,蘿蔔子(為佐),青黛,石鹼(為使),隨症加減,丸服之。

肺痿,專在養肺養氣養血清金。

〔仲〕,生薑甘草湯,治肺痿咳吐涎沫不止,咽燥而渴。

生薑(五兩),人參(二兩),甘草(四兩),大棗(十五枚)

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

炙甘草湯,治肺痿涎唾多,心中溫溫液液者。

用甘草一味,以水三升,煮半升,分三溫服。

白話文:

杏仁和蘿蔔子各取兩兩,研磨成粉末,用粥水做成丸子服用。

食物積滯、痰多咳嗽、發熱者。

用半夏、南星、栝蔞實,佐以蘿蔔子,青黛和石鹼作為使藥,根據症狀加減用量,製成丸子服用。

肺痿,主要在於滋養肺氣、補益血氣、清熱化痰。

仲景用生薑甘草湯治療肺痿咳嗽吐口水不止,咽喉乾燥口渴。

生薑五兩,人參二兩,甘草四兩,大棗十五枚。

以上四味藥材,用七升水煮至三升,分三次溫熱服用。

炙甘草湯治療肺痿涎液過多,心胸裡感覺溫熱濕潤者。

用甘草一味,用三升水煮至半升,分三次溫熱服用。

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,治肺痿吐涎沫。

桂枝,生薑(各三兩),甘草(一兩),大棗(十枚),皂莢(十枚,去皮弦,炙焦)

上五味,以水七升,微微火煮取三升,分三溫服。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,其人不渴必遺尿,小便數。所以然者,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。此為肺中冷,必眩多涎吐,

甘草乾薑湯,以溫之。若服湯口渴者,屬消渴。

甘草(炙,四兩),乾薑(二兩,炮)

上㕮咀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五合,去渣,分溫再服。

白話文:

【桂枝去芍藥加皁莢湯】,用於治療肺痿病,症見頻頻吐出涎沫。方中包含:

  • 桂枝(三兩)
  • 生薑(三兩)
  • 甘草(一兩)
  • 大棗(十枚)
  • 皁莢(十枚,先去除外皮和種子,然後炙焦)

以上五味,以七升水,用微火煎煮至三升,分成三次溫服。如果出現肺痿病的症狀,但沒有咳嗽,且病人不感到口渴,經常遺尿,小便頻繁,這是因為肺部虛弱,不能控制下部所導致的。這表明肺部寒冷,患者可能會感到頭暈,並且頻繁地吐出涎沫。

【甘草乾薑湯】,用於溫補肺部。如果服用後口渴,則可能是因消渴病所致。方中包含:

  • 甘草(炙,四兩)
  • 幹薑(二兩,炒)

以上材料磨成粉末,以三升水煮沸,提取一升五合的濃汁,去掉殘渣,分兩次溫服。

上治肺痿症,或咳沫,或咳血。今編咳沫者入此門,咳血者入咳吐血門。

熱在上焦者,因咳為肺痿。肺痿之病從何得之?師曰:或從汗出,或從嘔吐,或從消渴,小便利數,或從便難,又被快藥下利,重亡津液,故得之。

〔《脈》〕咳而口中自有津液,舌上胎滑,此為浮寒,非肺痿也。

咳而上氣煩躁者為肺脹。仲景云:咳而上氣,此為肺脹。脈浮大者,越婢加半夏湯主之。又云:肺脹,咳而上氣,煩躁而喘,脈浮者,心下有水,小青龍湯加石膏主之。(二方並見喘門。)

白話文:

治療肺痿症,包括咳嗽帶痰或咳血,其中咳嗽帶痰的列入此門,咳血的列入咳吐血門。

熱在上焦,導致咳嗽引起肺痿。肺痿的病因為何?老師說:可能是因為過度出汗、嘔吐、消渴症、小便次數頻繁、排便困難,或者服用峻下藥導致體液大量流失,因此患病。

《脈經》記載:咳嗽且口中自有津液,舌苔滑膩,這是浮寒,而非肺痿。

咳嗽並伴隨上氣、煩躁,則為肺脹。張仲景說:咳嗽並伴隨上氣,這是肺脹。脈象浮大者,服用越婢加半夏湯治療。又說:肺脹,咳嗽並伴隨上氣、煩躁、喘息,脈象浮者,心下有水,服用小青龍湯加石膏治療。(這兩種方劑都列在喘門。)

〔丹〕肺脹而咳者,用訶子、青黛、杏仁。訶子能治肺氣因火傷極,遂成郁遏脹滿,不得眠一邊,取其味酸苦,有收斂除火之功。佐以海石、香附、栝蔞仁、青黛、半夏曲,姜,蜜調噙之。(香附用童便浸三日。)脈郁痰嗽睡不安,宜清化丸。貝母、杏仁為末,砂糖入薑汁蒸餅為丸,噙化。

(清化丸方見火熱條。)肺脹而嗽,或左或右不得眠,此痰夾瘀血礙氣而病,宜養血以流動乎氣,降火疏肝以清痰,四物湯加桃仁、訶子、青皮、竹瀝之類。如血礙氣作嗽者,桃仁、大黃、薑汁丸服。

白話文:

如果肺部脹滿咳嗽,可以用訶子、青黛、杏仁。訶子能治肺氣因火氣過盛而受傷,導致鬱結脹滿,難以入睡,因為它味道酸苦,有收斂除火的作用。再配上海石、香附、栝蔞仁、青黛、半夏曲、薑,用蜂蜜調和,含在口中。香附用童子尿浸泡三天。如果脈象鬱滯、痰多咳嗽、睡不安穩,應該服用清化丸。貝母、杏仁研磨成粉,加入砂糖和薑汁,蒸成餅狀,再製成丸狀,含服。如果肺部脹滿咳嗽,且左側或右側難以入睡,這是因為痰液夾雜瘀血阻礙氣機所致,應該滋養血液使之流通氣機,降火疏肝以清除痰液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桃仁、訶子、青皮、竹瀝等。如果血瘀氣滯而導致咳嗽,可以用桃仁、大黃、薑汁丸治療。

一法,灸但可一邊眠者,可左側者灸右足三陰交,可右側者灸左足三陰交,立安。

〔《經》〕治氣嗽,嗽久者亦主之。生訶子一枚含之,咽津,瘥。瘥後不知食味,煎檳榔湯服之,便有味。

〔丹〕定喘劫方

訶子,百藥煎,荊芥(各等分)

為末,姜蜜丸,含化。治嗽劫方。

五味子(半兩),甘草(二錢半),五倍子(一錢),風化硝

為末,蜜丸,干含化。

〔世〕治痰嗽並喘。白礬飛,五倍子等分為末,每二錢,豬肝蘸藥臨臥服。

白話文:

有一種方法,只要能側睡的人,如果能左側睡就灸右腳的三陰交穴,如果能右側睡就灸左腳的三陰交穴,這樣就能馬上安穩。

治療氣喘咳嗽,咳嗽很久的人也適合。生訶子一枚含在嘴裡,咽下唾液,就會好轉。好轉之後如果沒有味覺,就煎檳榔湯服用,就會有味覺了。

治喘劫方:

訶子、百藥煎、荊芥(各等份)研磨成粉,用薑蜜做成丸子,含化服用,可治療咳嗽喘不過氣。

五味子(半兩)、甘草(二錢半)、五倍子(一錢)、風化硝研磨成粉,用蜜做成丸子,含化服用。

治療痰咳和喘不過氣:白礬研磨成粉,與五倍子等份混合,每次服用二錢,用豬肝蘸藥,睡前服用。

〔《本》〕化痰涎方。

明礬(二兩,枯),白殭蠶(半兩,炒,去絲)

上為細末,生研薄荷令爛,和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二十丸,薄荷湯下,日三服。

治遠年近日喘嗽。用皂角不蛀者三大莖,銼去黑皮,切開去子,每子倉內入巴豆肉一粒,合就,麻皮縛定,用生薑自然汁和蜜塗,令周匝慢火炙之,又塗又炙,以焦黃為度。劈開,去巴豆,以好明礬一兩枯過,蓖麻七個,薑汁和蜜塗炙,前三味為末,卻以杏仁二兩去皮尖,研成膏,與前藥和勻。每服一錢,用柿餅炙過候冷,蘸藥細嚼,臨臥服。

白話文:

【本草】[化痰涎方]

材料:明礬(二兩,乾燥),白僵蠶(半兩,炒過,去除蟲絲)

做法:以上材料磨成細末,加入生薑研磨至糊狀,混合均勻後做成如綠豆般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二十顆,用水煎的薄荷湯送服,每日三次。

此方能治療久咳或近期的咳嗽。使用未蛀掉的皁角三大根,先削去黑色外皮,再切開並剔除種子,於每個種子的囊內放入一顆巴豆,密封後用生薑汁和蜂蜜調和,塗在皁角上,以慢火烤至表面焦黃為止。然後將巴豆取出,加入乾燥明礬一兩,以及七個蓖麻籽,用蜂蜜和生薑汁調和後再烤,將這三種材料磨成粉末。最後加入研磨成膏狀的杏仁二兩(去除果皮和果核),與之前的藥物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一錢,使用烤過的柿餅蘸取藥物細嚼,於睡前服用。

請注意:此方包含巴豆等強烈藥物,使用時需謹慎,並遵循醫師指示。

忌魚鮓鮭鯗油麵酒米醋煎爆熱毒等物。

上訶子、五味、五倍、白礬例。丹溪云:黃昏嗽者,火浮於肺,酸味斂而降之是也。

〔羅〕,九仙散,治一切咳嗽。

桑白皮,人參,桔梗,阿膠,五味子,烏梅,款冬花(各一兩),貝母(半兩),粟殼(八兩,去蒂,蜜炒黃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白湯點服。嗽住,止後服。

款花清肺散,治咳嗽喘促,胸膈不利,不得安臥。

人參(去蘆),甘草(炒),白礬(枯),烏梅(和核杵碎),款冬花(各一兩),甜葶藶(生用,一錢),粟殼(醋炒,四兩)

白話文:

忌諱食用魚乾、鮭魚、鯗魚、油炸麵食、米醋、酒等會產生熱毒的食物。

對於咳嗽的情況,有兩種方子可以參考:

第一個方子名為「九仙散」,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咳嗽。

所需材料如下:

  • 桑白皮
  • 人參
  • 桔梗
  • 阿膠
  • 五味子
  • 紅梅
  • 款冬花(各一兩)
  • 蜜炙貝母(半兩)
  • 粟殼(八兩,去蒂,蜜炒黃)

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白開水調服。咳嗽停止後,方可繼續服用下一次。

第二個方子為「款花清肺散」,適用於咳嗽伴隨呼吸困難、胸部不暢、難以安睡的情況。

所需材料如下:

  • 人參(去蘆頭)
  • 甘草(炒過)
  • 白礬(枯乾)
  • 紅梅(連核一起研碎)
  • 款冬花(各一兩)
  • 生甜葶藶(一錢)
  • 粟殼(醋炒過,四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溫米飲湯調服,食後。忌油膩物。多言語損氣。

人參清肺湯,治男子婦人肺胃虛寒,咳嗽氣急,胸膈咽塞,腹脅脹滿,迫塞短氣,喜欲飲冷,咽嗌隱痛,及療肺痿勞嗽吐血腥臭,乾嘔煩熱,聲音不出,肌肉消瘦,倦怠減食。

烏梅,地骨皮,人參,甘草(炙),阿膠(炮),杏仁(去皮,炒),桑白皮,知母,粟殼(去頂蒂,炒。各一兩)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入烏梅一個,同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,食後臨臥。

人參款花散,治咳嗽久不愈者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兩錢,用溫米湯調和服用,飯後服用。忌食油膩的食物,說話太多會損耗元氣。

人參清肺湯適用於男子或婦女肺胃虛寒,症狀包括咳嗽氣喘、胸悶咽塞、腹脅脹滿、呼吸短促、喜愛喝冷飲、咽喉隱痛,以及肺痿、久咳、咯血腥臭、乾嘔煩躁、聲音嘶啞、肌肉消瘦、疲倦乏力、食慾不振。

藥材包括烏梅、地骨皮、人參、甘草(炙)、阿膠(炮)、杏仁(去皮,炒)、桑白皮、知母、粟殼(去頂蒂,炒),每種藥材各一兩。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盞半水,加入一個烏梅,一同煎煮至一盞,去渣溫服,飯後和睡前服用。

人參款花散用於治療久咳不愈。

人參,款冬花(各五錢),知母,貝母,半夏(各三錢),粟殼(一兩,炒黃色)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烏梅同煎,臨臥服。

安肺散,治痰嗽,不問新舊。

麻黃(二兩,去節),甘草(二兩,炒),御米殼(四兩,去蒂,炒黃色)

上為末,每三錢,水一盞,入烏梅一個,煎七分,去渣溫服,臨臥下。

人參理肺散,治喘嗽不止。

麻黃(去節,炒黃色),當歸,木香(各一兩),御米殼(三兩,炒),人參(二兩),杏仁(二兩,麩炒。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煎。

白話文:

人參、款冬花各五錢,知母、貝母、半夏各三錢,粟殼一兩炒黃色,混合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烏梅一同煎煮,睡前服用。此方名為安肺散,用於治療各種痰咳,不分新舊。

麻黃二兩去節,甘草二兩炒製,御米殼四兩去蒂炒黃色,混合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一碗水和一個烏梅,煎煮至七分,去渣溫服,睡前服用。此方名為人參理肺散,用於治療喘咳不止。

麻黃去節炒黃色,當歸、木香各一兩,御米殼三兩炒製,人參二兩,杏仁二兩麩炒,混合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水煎服用。

上御米殼、烏梅例,收澀藥也。

〔世〕治嗽。貝母去心略炒,知母去毛各一兩,巴豆霜十四粒,為末,和勻,老生薑切如錢厚,兩面蘸藥末臥嚼,嚼時開口勿咽。

〔《千》〕治咳嗽,胸膈滿,多喘上氣。

生薑(汁,一升半),砂糖(五兩),

上二味,煎薑汁減半,納糖更煎服。

咳嗽上氣,厥在胸中,過在手陽明太陰。(全文見治虛實法。)

〔海〕肺咳喘息而有音,甚則吐血,麻黃。太陽咳而遺矢,赤石脂禹餘糧湯、桃仁湯。不止,用豬苓分水散。心咳心痛,喉中介介鯁狀,甚則咽喉痹,用桔梗湯。小腸咳,咳而失氣,氣與咳俱失,芍藥甘草湯。(與夏脈不及病同,蓋小腸為心之府故也。)肝咳,兩脅下痛,甚不可以轉,轉則兩胠下滿,小柴胡湯。

白話文:

米殼和烏梅都是收斂的藥材。

治療咳嗽:取貝母去心略炒、知母去毛各一兩,巴豆霜十四粒,研磨成粉末,混合均勻。老生薑切成錢幣厚度,兩面蘸取藥粉,含在口中慢慢咀嚼,咀嚼時張口,不要吞咽。

治療咳嗽、胸悶、喘息:取生薑汁一升半,砂糖五兩,煎煮薑汁至減半,加入砂糖繼續煎煮服用。

咳嗽喘息,氣逆上衝胸部,並出現手陽明、太陰經脈的病症。

肺部咳嗽喘息且有聲音,嚴重者會吐血,可用麻黃。太陽經咳嗽並伴隨腹瀉,可用赤石脂禹餘糧湯、桃仁湯。若持續不愈,可用豬苓分水散。心臟咳嗽伴隨心痛,喉嚨有異物感,嚴重者會咽喉阻塞,可用桔梗湯。小腸咳嗽,咳嗽時氣短,氣與咳嗽同時消失,可用芍藥甘草湯。這是因為小腸是心臟的府,所以與夏脈不及的病症相似。肝臟咳嗽,兩肋下疼痛,嚴重者無法轉身,轉身後會感到兩側大腿根部脹滿,可用小柴胡湯。

(仲景云:咳引脅痛為懸飲,宜十棗湯。丹溪云:咳引脅痛宜疏肝氣,用青皮、枳殼、香附子等,實者白芥子之屬。)膽咳,咳嘔膽汁,黃芩加半夏生薑湯。脾咳,右脅下痛,陰陰痛引肩背,甚則不可以動,動則咳劇,升麻湯。胃咳,嘔,嘔甚則長蟲出,烏梅丸。腎咳,腰背相引而痛,甚則咳涎,麻黃附子細辛湯。

膀胱咳,遺溺,茯苓甘草湯。三焦咳,腹滿不欲飲食,此皆聚於胃關於肺,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,錢氏異功散。

白話文:

(張仲景說:咳嗽連帶肋骨疼痛是因為懸飲,應使用「十棗湯」。朱丹溪說:咳嗽連帶肋骨疼痛應當調理肝氣,可以使用青皮、枳殼、香附子等藥物,實質性的病狀可用白芥子等藥物治療。)

膽咳,咳嗽時吐出膽汁,應使用「黃芩加半夏生薑湯」。

脾咳,右側肋骨下疼痛,疼痛感延續至肩背,嚴重時無法移動,移動後咳嗽加重,應使用「升麻湯」。

胃咳,嘔吐,嚴重時會有蟲子從口中吐出,應使用「烏梅丸」。

腎咳,腰部和背部連帶疼痛,嚴重時咳嗽會有痰液,應使用「麻黃附子細辛湯」。

膀胱咳,尿失禁,應使用「茯苓甘草湯」。

三焦咳,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,這些都是因聚集在胃和肺部,使人產生過多鼻涕和口水,臉部浮腫,呼吸困難,應使用「異功散」。

〔《素》〕咳嗽煩冤者,是腎氣之逆也。(示從容篇。)一陽發病,少氣善咳,善泄。夏脈不及,則令人上見咳唾,下為氣泄。(全文見治虛實法。)

凡咳嗽面赤,胸腹脅常熱,惟於足乍有涼時,其脈洪者,熱痰在胸膈也,宜小陷胸湯、礞石丸之類清膈降痰。甚而不已者,宜吐下其痰熱也。面白悲嚏,或脅急脹痛,或脈沉弦細遲而咳者,寒飲在胸腹也。宜辛熱去之。

〔世〕小陷胸湯,治咳嗽膈有熱痰,胸脅腹常熱者,神效。(方見傷寒。)

白話文:

咳嗽得厲害,讓人感到煩悶,這是腎氣逆上導致的。當陽氣開始發病時,會出現氣短、容易咳嗽、容易腹瀉的症狀。如果夏季脈象虛弱,就會導致上呼吸道咳嗽、咳痰,下腹部出現氣泄。

凡是咳嗽時臉色發紅,胸部、腹部、脅肋經常感到熱,只有腳部偶爾感到涼,脈象洪大有力的人,這是熱痰停留在胸膈造成的,可以用小陷胸湯、礞石丸等清熱化痰的藥物治療。如果病情嚴重,久治不愈,則需要使用吐下法,將痰熱排出。如果臉色蒼白、打噴嚏,或者脅肋緊縮疼痛,或者脈象沉而弦細遲緩,同時伴有咳嗽,這是寒飲停留在胸腹造成的,可以用辛熱藥物治療。

小陷胸湯,用於治療咳嗽,胸膈有熱痰,胸部、脅肋、腹部經常感到熱,效果顯著。

〔丹〕,黃連化痰丸

黃連,吳茱萸(一錢半,煮,去沫),陳皮(五錢),半夏(一兩半),

上為末,麵糊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百丸,生薑湯下。

上黃連、半夏治痰嗽例。

青礞石丸,去痰或痞痛。經絡中有痰,皆能治之。

青礞石(硝煅,五錢),半夏(二兩),風化硝(二錢),陳皮(七錢半),白朮(一兩),茯苓(七錢半),黃芩(半兩),

上炒神麯、姜糊丸。

又方,礞石丸,治痰。

白話文:

黃連化痰丸是用黃連、吳茱萸、陳皮、半夏製成的藥丸,可以治療痰嗽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一百丸,用生薑湯送服。

青礞石丸則是用青礞石、半夏、風化硝、陳皮、白朮、茯苓、黃芩製成的藥丸,可以治療痰多、胸悶或疼痛。對於經絡中積聚的痰也能有效治療。將藥材炒製後用薑糊做成丸子服用。

此外,還有一種專門用來治療痰的礞石丸。

礞石(半兩,煅),半夏(七錢半),南星,茯苓(各五錢),風化硝(二錢),

上為末,神麯糊丸。

定嗽化痰方

黃芩(一兩半,酒洗),滑石(半兩),貝母,南星(各一兩),風化硝(二錢半),白芥子(五錢,去殼)

上為末,湯浸蒸餅丸。(丹溪云:脅下痰非白芥子不能除。)

上風化硝佐礞石、茯苓、半夏治痰嗽例。丹溪云:礞石丸重在風化硝。

〔潔〕小黃丸,治咳嗽面赤,煩躁脈洪。(方見前濕痰條。)

〔羅〕,人參半夏丸,化痰墜涎,止嗽定喘,或風痰茶痰食痰,一切痰逆嘔吐,厥頭痛。或風氣偏正頭風疼,或壅頭目昏眩,耳聾鼻塞,咽乾胸膈不利。

白話文:

礞石、半夏、南星、茯苓各取適量,與風化硝一同研磨成粉末,用神麯糊丸成藥。另外,黃芩、滑石、貝母、南星、風化硝和白芥子也需要研磨成粉末,用湯浸泡蒸餅丸成藥。丹溪認為,治療脅下痰症,非白芥子不可。

上述藥方中,風化硝配合礞石、茯苓、半夏,用於治療痰嗽。丹溪指出,礞石丸的關鍵在於風化硝。

此外,還有一種小黃丸,可以治療咳嗽伴隨面赤、煩躁、脈洪的症狀。

最後,人參半夏丸能化痰墜涎,止嗽定喘,適用於各種痰症,包括風痰、茶痰、食痰、痰逆嘔吐、厥頭痛、風氣偏正頭風疼、頭目昏眩、耳聾鼻塞、咽乾胸膈不利等症狀。

人參,茯苓,天南星(各半兩),半夏,乾薑,白礬,寒水石(各一兩),蛤粉(二兩),薄荷(五錢),藿香(二錢半),

上為細末,水糊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生薑湯下,食後,日三服。

金珠化痰丸,治痰熱安神定志,除頭痛眩暈,心怔忡恍惚,胸膈煩悶,涕唾稠黏,痰實咳嗽,咽膈不利。

生龍腦(研細,半兩),皂莢仁(炒黃,一兩),天竺黃(一兩),金箔(二十片,為衣),白礬(枯,二兩),半夏(薑汁製,四兩),

上皂角仁半為末,與諸藥同拌勻,生薑自然汁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生薑湯下,食後臨臥。

白話文:

人參、茯苓、天南星各半兩,半夏、乾薑、白礬、寒水石各一兩,蛤粉二兩,薄荷五錢,藿香二錢半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澱粉水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,飯後服用,一天服用三次。

金珠化痰丸,主治痰熱安神定志,消除頭痛眩暈、心悸、神志恍惚、胸悶、痰稠黏、咳嗽、咽喉不利等症狀。

生龍腦研磨成細粉,半兩;皂莢仁炒黃,一兩;天竺黃一兩;金箔二十片,做成藥衣;白礬枯燥,二兩;半夏用薑汁製成,四兩。

將皂莢仁研磨成粉,一半加入其他藥材中拌勻,用生薑汁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,飯後睡前服用。

人參清金丸,治熱止嗽,消痰定喘。

柴胡,人參(各一兩),黃芩,甘草(炙),半夏(各七錢),麥門冬,青黛,陳皮(各二錢),五味子(二十一粒)

上為細末,水麵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溫白湯下,食後。

〔垣〕脾肺受寒痰嗽用藥法。《難經》云:肺太過則外症面白善嚏,悲愁不樂,欲哭;其內症喘咳上暍,逆氣煩心,胸滿煩熱,夜則涕出多嚏,鼻塞不通。肺金大實,以子助母也。心脾肺皆受寒邪,涎出口甘,水反侮土,寡於畏也。腹中大寒,病名曰寒中,痰白作泡,肺中氣虛而為大寒,子助母也。

白話文:

人參清金丸可以治療發熱、止咳、化痰、平喘。

將柴胡、人參各一兩,黃芩、甘草(炙)、半夏各七錢,麥門冬、青黛、陳皮各二錢,五味子二十一粒,研磨成細粉,用麵糊搓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溫白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

此藥方適用於脾肺受寒引起痰嗽的患者。根據《難經》記載,肺氣過盛會導致面色蒼白、容易打噴嚏、悲傷、想哭等症狀;內在症狀則表現為喘咳、呼吸急促、逆氣、心煩、胸悶、發熱、夜間流鼻涕、鼻塞等。 肺金過實,需要用子助母法來調節。心脾肺都受寒邪侵襲時,會出現唾液分泌過多、口感偏甜、水氣逆流、畏寒等症狀。 腹中極寒,稱為寒中,痰液呈白色泡沫狀,這是由於肺氣虛弱導致,也是子助母法。

當於肺中瀉腎水,非辛熱之藥不退也。口甘涎沫者,胃中寒而不和,以辛甘熱去之。飲酒者多有此反化。

半夏溫肺湯,治心腹中脘痰水冷氣,心下汪洋嘈雜,常多唾,口中清水自出,脅肋急脹,痛不欲食,此胃氣虛冷所致,其脈沉弦細遲。

旋覆花,人參,細辛,桂心,甘草,陳皮,桔梗,芍藥,半夏(制。各半兩),赤茯苓(三分),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姜三片,煎,食後服。

丁香半夏丸,治心下停飲冷痰,頭目眩暈,睡臥口中多涎。

白話文:

如果肺部積聚了腎水的寒氣,必須使用辛溫的藥物才能去除。如果嘴巴感到甜膩,唾液多,這是胃寒不和導致的,可以用辛甘溫热的藥物來治療。經常喝酒的人容易出現這種變化。

半夏溫肺湯可以治療心、腹部、中脘部位的痰水、寒氣,以及心下有水聲、嘈雜、經常唾液多、口中清水自流、脅肋部位脹痛、不想吃東西等症状。這些症状都是因為胃氣虛冷引起的,脈象沉弦細遲。

配方:旋覆花、人參、細辛、桂心、甘草、陳皮、桔梗、芍藥、半夏(制,各半兩)、赤茯苓(三分)
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加生薑三片,煎服,飯後服用。

丁香半夏丸可以治療心下停積的冷痰,以及頭昏眼花、昏昏欲睡、口中唾液多等症状。

檳榔(三錢),丁香,半夏(各一兩),細辛,乾薑,人參(各五錢),

上為細末,生薑汁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薑湯下,日三服,食後。

〔羅〕,溫胃化痰丸,治膈間有寒,脾胃停飲,胸膈不快,痰涎不已。

半夏(炮,三兩),陳皮(去白),乾薑(炮),白朮(焙。各二兩),

上為細末,生薑麵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生薑湯下,不拘時。

〔潔〕薑桂丸治咳嗽面黧黑,足寒脈沉。(方見前濕痰條。)

白話文:

檳榔三錢,丁香、半夏各一兩,細辛、乾薑、人參各五錢,研磨成細粉,用生薑汁糊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薑湯送服,一天三次,飯後服用。此方名為溫胃化痰丸,用於治療膈間寒氣,脾胃積聚水飲,胸膈不舒,痰涎不止。

半夏炮製,三兩,陳皮去白,乾薑炮製,白朮焙乾,各二兩,研磨成細粉,用生薑麵糊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,不限時間。此方名為薑桂丸,用於治療咳嗽,面色黧黑,足寒脈沉。

〔《局》〕,胡椒理中丸,治肺胃虛寒,咳嗽氣急,逆氣虛痞不能食,嘔吐痰水。

款冬花(去枝梗),蓽茇,陳皮,乾薑(炮),良薑(炒),甘草(炙),細辛(去苗),胡椒(各四兩),白朮(五兩)

上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溫湯下。

〔仲〕吳茱萸湯(方見傷寒。)

〔潔〕夏月嗽發寒熱者,謂之熱嗽,用小柴胡湯三兩,加石膏七錢,知母三錢治之。(柴胡湯方見傷寒。)冬月嗽而發寒熱者,謂之寒嗽,用小青龍湯加杏仁治之。(方見傷寒。)

白話文:

胡椒理中丸,適用於肺胃虛寒,出現咳嗽氣喘、逆氣脹滿不能進食、嘔吐痰水的症狀。

藥材包括:款冬花(去除枝梗)、蓽茇、陳皮、乾薑(炮製)、良薑(炒製)、甘草(炙烤)、細辛(去除苗)、胡椒(各四兩)、白朮(五兩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蜜製成丸劑,每丸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溫熱水送服。

此外,吳茱萸湯(藥方見傷寒論)也可用於治療相關症狀。

夏季咳嗽伴有寒熱症狀者,稱為熱嗽,可用小柴胡湯三兩,加入石膏七錢、知母三錢治療。(柴胡湯方見傷寒論)冬季咳嗽伴有寒熱症狀者,稱為寒嗽,可用小青龍湯加入杏仁治療。(藥方見傷寒論)

〔丹〕火嗽,宜清金化痰丸。

清化丸,與清金丸同用,專治熱嗽及咽痛。蓋苦能燥濕熱輕能治上。取燈籠草葉為細末,蒸餅為丸。每服三五十丸。(燈籠草即苦耽草,其結房如燈籠狀,故以名之。)

清金丸,一名,與點丸,去肺火,降膈上熱痰。與清化丸同用,黃芩一味炒為末,水丸服。

痰因火動,逆上作嗽者,先治火,次治痰,用知母止嗽清肺金,滋陰降火。火鬱嗽,用訶子、海石、栝蔞仁、青黛、半夏、香附以開之。喘嗽,不拘老幼久近上壅等疾。槐花為末,滴水丸,如桐子大,熟水或薑湯下,不拘時。

白話文:

火氣引起的咳嗽,適合服用清金化痰丸。

清化丸與清金丸一起使用,專門治療熱咳和咽喉疼痛。因為苦味能燥濕熱,輕能治上。將燈籠草葉研磨成細末,用蒸餅做成丸藥。每次服用三五十丸。(燈籠草又叫苦耽草,它的果實像燈籠一樣,所以叫它燈籠草。)

清金丸又叫清金點丸,用來消除肺火,降低膈上熱痰。與清化丸一起使用,將黃芩炒成粉末,做成水丸服用。

痰是因為火氣上升而引起的咳嗽,要先治火,再治痰,用知母來止咳清肺金,滋陰降火。火氣鬱結引起的咳嗽,用訶子、海石、栝蔞仁、青黛、半夏、香附來打開。喘咳,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,無論是病程長短,還是上焦壅塞等疾病,都可以用槐花研磨成粉末,做成滴水丸,如桐子大小,用溫水或薑湯送服,不限時間。

〔羅〕,柴胡飲,治虛勞羸瘦,面黃無力,減食盜汗,咳嗽不止。

柴胡(一兩),五味子(五錢),地骨皮(一兩半),鱉甲(一兩,酥炙),知母(一兩),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入烏梅二枚,青蒿五葉,水煎去渣服。

〔《本》〕又方,治勞嗽虛症,及鼻流清涕,耳作蟬鳴,眼見黑花,一切虛症,丈夫婦人皆可服,少年亦不妨。

五味子(二兩),鱉甲(三兩),地骨皮(三兩),

上為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空心食前,溫酒或鹽湯任意服三五十丸。婦人醋湯下。此方乃曲江人家秘方,余服之大有功效,處方有理,甚妙。

白話文:

【羅氏柴胡飲方】,用於治療虛弱勞累、臉色蒼白、無力、食量減少、自汗、咳嗽持續不愈。

柴胡(一兩),五味子(五錢),地骨皮(一兩半),鱉甲(一兩,酥炙),知母(一兩)。

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烏梅二枚,青蒿五片,加水煎煮後去渣服用。

【《本》卷又方】,用於治療勞動引起的咳嗽虛弱症狀,以及鼻流清涕,耳朵發出蟬鳴聲,眼睛出現黑點,所有虛弱症狀,男女都可服用,年輕人也可試試。

五味子(二兩),鱉甲(三兩),地骨皮(三兩)。

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,煉製蜂蜜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籽。早晨空腹時,可以用溫酒或鹽水任意服用三五十顆。婦女則可用醋湯服用。這是一個曲江人家的祕方,我使用後獲益良多,配方合理,非常精妙。

〔海〕,易簡杏子湯,治咳嗽不問外感風寒,內傷生冷,及虛勞咯血,痰飲停積,皆治療。

人參,半夏,茯苓,細辛(減半),乾薑(減半),甘草,桂枝(減半),芍藥,五味子(各等分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杏仁去皮尖,銼五枚,姜三片,煎至六分,去渣溫服。若感冒得之,加麻黃等分。若脾胃素實者,用粟殼去筋膜銼碎,以醋淹炒等分加之,每帖加烏梅一枚煎服,其效尤驗。嘔逆噁心者,不可用此。若久年咳嗽,氣虛喘急,去杏仁、人參,倍加麻黃、芍藥、乾薑、五味子各增一半,一名小青龍湯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叫做「杏子湯」,適合治療各種咳嗽,無論是外感風寒、內傷生冷、虛勞咯血、痰飲停積,都能有效改善。藥方由人參、半夏、茯苓、細辛、乾薑、甘草、桂枝、芍藥、五味子等藥材組成,比例需按比例調整。煎煮時需加入杏仁、薑片,並根據不同情況加入麻黃、粟殼或烏梅等藥材。若久年咳嗽、氣虛喘急,可省略杏仁、人參,並增加麻黃、芍藥、乾薑、五味子,稱為「小青龍湯」。但要注意的是,若出現嘔逆噁心症狀則不可使用此藥方。

潔古水煮金花丸,治咳嗽多怒。天麻丸,羅氏化痰玉壺丸(以上三方並見濕痰條。)

〔丹〕,搜風化痰丸

人參,殭蠶,槐角,白礬,天麻,陳皮(去白),荊芥(各一兩),半夏(四兩,汁浸),辰砂(半兩)

上為末,薑汁研蒸餅為丸,除辰砂為衣。每四十丸,薑湯下。

〔羅〕,延壽丹,治風壅痰嗽,或寒痰咽膈不利。

天麻(半兩),枸杞(一兩半),明礬(一兩,半生半枯),乾薑(一兩半)

上為細末,酒和成劑,再用蒸餅裹定,於籠內蒸熟,去面搓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溫水下,食後臨臥。

白話文:

潔古水煮金花丸,用於治療咳嗽易怒。天麻丸、羅氏化痰玉壺丸,這三種藥方都適用於濕痰。

搜風化痰丸的藥方如下:人參、僵蠶、槐角、白礬、天麻、陳皮(去白)、荊芥(各一兩)、半夏(四兩,用薑汁浸泡)、辰砂(半兩)。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調和,再用蒸餅包裹成丸,除去辰砂做成外衣。每次服用四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

延壽丹的藥方如下:天麻(半兩)、枸杞(一兩半)、明礬(一兩,半生半枯)、乾薑(一兩半)。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酒調和成劑,再用蒸餅包裹好,放入籠中蒸熟,去除面皮搓成丸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溫水送服,飯後臨睡前服用。

〔《局》〕,防風丸,治風痰上攻,頭痛惡心,項急,目眩旋暈,痰涎壅滯昏憒。

天麻(酒浸,一宿),甘草(炙),川芎(洗),防風(各一兩),硃砂(五錢,為衣。)

上為末,每兩作十丸,硃砂為衣。每服一丸,荊芥湯化服,茶亦得,不拘時。

川芎丸,消風壅,化痰涎,利咽膈,清目頭痛旋暈。

川芎,薄荷(去土。各七錢半),桔梗(半兩),防風(去蘆,一兩半),甘草(三兩半),

白話文:

「局」方,防風丸,用於治療風痰上衝導致的頭痛、噁心、脖子僵硬、頭昏眼花、痰多昏沉等症狀。

將天麻(用酒浸泡一晚)、甘草(炙)、川芎(洗)、防風(各一兩)以及硃砂(五錢,用作丸藥的外衣)研磨成粉末,每兩粉末製成十丸,用硃砂做外衣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荊芥湯或茶水送服,不限時間。

川芎丸可以消除風邪壅塞,化解痰涎,利咽開膈,治療眼花頭痛、頭昏眼花。

將川芎、薄荷(去土,各七錢半)、桔梗(半兩)、防風(去蘆,一兩半)、甘草(三兩半)……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每兩半作五十丸。每服一丸,細嚼,臘茶清下,食後臨臥。

河間防風通聖散加半夏,治風痰咳嗽。(方見癲癇。)

千緡湯(方見喘。)

潔古治痰嗽不能飲食者,厚朴湯治之。(方見大便秘。)

〔《山》〕喘嗽。白殭蠶為末,薑汁清茶調服,臨臥下。

〔潔〕治痰嗽能飲食者,大承氣湯微下之。(方見傷寒。)

〔丹〕陰虛咳嗽,四物湯加竹瀝、薑汁主之。陰分嗽者,多屬陰虛,治之用知母止嗽,勿用生薑,以其辛散故也。肺虛嗽甚,此好色腎虛者有之,人參膏以陳皮、生薑佐之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丸劑,每兩半做五十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細嚼後用淡茶送服,飯後睡前服用。

河間[防風通聖散]加半夏,可治療風痰咳嗽。(配方見癲癇。)

千緡湯(配方見喘。)

潔古方治療痰嗽不能進食者,可以用厚朴湯。(配方見大便秘。)

〔《山》〕治喘嗽,可用白殭蠶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和淡茶調服,睡前服用。

〔潔〕治療痰嗽能進食者,可用大[承氣湯]輕微瀉下。(配方見傷寒。)

〔丹〕陰虛咳嗽,可用四物湯加入竹瀝、薑汁治療。陰分咳嗽多屬陰虛,治療時要用知母止咳,不要用生薑,因為生薑辛散。肺虛咳嗽嚴重,多見於好色腎虛者,可用[人參膏]加入陳皮、生薑輔助治療。

〔羅〕,團參散,治脈氣不利,治咳喘止嗽。

紫團參,款冬花,紫菀茸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烏梅一枚,同煎七分,去渣溫服,食後。

人參款花膏,治脾胃虛寒,久嗽不已,咽膈滿悶,咳嗽痰涎,嘔逆噁心,腹脅脹滿,腰背傷痛,或虛勞冷嗽,及遠年近日一切咳嗽諸藥不效者。

款冬花(去枝),人參(去蘆),五味子(去枝),紫菀(去蘆),桑白皮(去粗枝,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,如雞頭大。每服一丸,食後細嚼,淡薑湯送下。或一丸分作四服,含化亦得。

白話文:

「羅」方,用團參散治療脈氣不暢,咳嗽喘息和止咳。

藥材包括紫團參、款冬花、紫菀茸,各取等量。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盞水,加入一枚烏梅,一起煎煮七分,去渣溫服,飯後服用。

人參款花膏用來治療脾胃虛寒,久咳不止,咽喉堵塞,咳嗽痰多,嘔吐噁心,腹部兩側脹滿,腰背疼痛,或虛勞咳嗽,以及長期或近期各種咳嗽,服用其他藥物無效者。

藥材包括款冬花(去除枝梗)、人參(去除鬚根)、五味子(去除枝梗)、紫菀(去除鬚根)、桑白皮(去除粗枝),各取一兩。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蜜混合成丸,大小如雞頭。每次服用一丸,飯後細嚼,用淡薑湯送服。也可以將一丸分成四份,含化服用。

〔《食》〕治咳嗽不瘥者。黃明膠,炙令半焦,為末,每服一錢匕,人參末二錢匕,用假令一盞八分,蔥少許,入銚子煎一兩,沸後傾入蜜,遇咳嗽時呷三五口。

〔《本》〕治十六般哮嗽。

黃明膠(一兩,炙),馬兜鈴,甘草(炙),半夏(薑汁浸,三日),人參(半兩),杏仁(去皮尖,以上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一大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,臨臥食後服,隨病有湯使為引。心嗽面赤或汗流,加乾葛煎早飯後服。肝嗽眼淚出,加烏梅一枚,大米十四粒煎。脾嗽不思飲食,或一兩時噁心,入生薑二片煎。胃嗽吐逆酸水,入蛤粉煎。膽嗽令人不睡,加茯神五分,茶清調下。

白話文:

食療方:治咳嗽不癒

食材:

  • 黃明膠:炙至半焦,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匕(約1.5克)
  • 人參: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匕(約3克)
  • 假令(即米酒):一盞八分(約100毫升)
  • 蔥:少許

做法:

  1. 將黃明膠、人參末、假令、蔥放入銚子(古代煮藥器)中,煎煮至一兩(約60毫升)。
  2. 煎煮沸騰後,倒入蜂蜜。
  3. 咳嗽時,每次服用三五口。

本草方:治十六種哮喘咳嗽

食材:

  • 黃明膠:一兩,炙至半焦
  • 馬兜鈴:一兩
  • 甘草:一兩,炙
  • 半夏:一兩,用薑汁浸泡三日
  • 人參:半兩
  • 杏仁:一兩,去皮尖

做法:

  1. 將以上所有藥材研成細末。
  2. 每次服用一大錢(約3克)。
  3. 用水一盞(約100毫升)煎煮至七分(約70毫升)。
  4. 臨睡前飯後服用,可根據病情適當加入湯水引服。

特殊情況:

  • 心嗽面赤或汗流:加乾葛煎煮,早飯後服用。
  • 肝嗽眼淚出:加烏梅一枚、大米十四粒煎煮。
  • 脾嗽不思飲食,或一兩時噁心:加入生薑二片煎煮。
  • 胃嗽吐逆酸水:加入蛤粉煎煮。
  • 膽嗽令人不睡:加茯神五分,用茶水調服。

肺嗽上喘氣急,入桑白皮煎。膈咳嗽出痰如圓塊,生薑汁調藥嚥下。勞嗽入秦艽末同煎。冷嗽天曉嗽甚,蔥白三寸同煎。血嗽連頓不住,當歸末棗子同煎。暴嗽涕唾稠黏,入烏梅生薑同煎。產漱背胛疼痛,甘草三寸,黃蠟少許同煎。氣嗽肚痛脹滿,入青皮去白同煎。熱嗽夜甚,蜜一匕、蔥白同煎。

哮嗽喉如拽鋸,入半夏三枚同煎。腎嗽入黃耆、白飴糖同煎。上件十六件般嗽痰,依法煎服,無不效驗。此方乃京都一家專治此疾,因中官厚賂,方始得傳,屢試有效。

白話文:

肺部咳嗽,上氣喘不過來,氣急,可以用桑白皮煎劑治療。膈肌咳嗽,咳出圓塊狀痰,可以用生薑汁調藥服用。勞累引起的咳嗽,可以用秦艽末和藥材一起煎煮。寒冷引起的咳嗽,早上特別嚴重,可以用蔥白三寸和藥材一起煎煮。血咳,連續不斷,可以用當歸末和紅棗一起煎煮。突然發生的咳嗽,痰液濃稠黏膩,可以用烏梅和生薑一起煎煮。產後咳嗽,背部疼痛,可以用甘草三寸、黃蠟少許和藥材一起煎煮。氣喘咳嗽,肚子疼痛脹滿,可以用去白皮的青皮和藥材一起煎煮。熱咳,晚上特別嚴重,可以用蜂蜜一匙、蔥白和藥材一起煎煮。

哮喘咳嗽,喉嚨像鋸子拉一樣,可以用半夏三枚和藥材一起煎煮。腎虛引起的咳嗽,可以用黃耆、白飴糖和藥材一起煎煮。以上十六種咳嗽的藥方,針對不同類型的咳嗽和痰液,依法煎煮服用,無不有效。這個方子是京都一家專門治療咳嗽的醫生傳下來的,因為得到了宮廷官員的重金收買,才願意公開,經過多次驗證,確實有效。

上人參治嗽例。〔丹〕有一子三十餘,久瘧虛甚,盜汗得嗽,嗽來便熱,夜甚。甘草(炙些),白朮(一錢半),防風(一錢),黃連(五分),人參(八分),乾薑(三分),黃耆(五分),白水煎服。

里成人多嗽,怠惰,脈不數,兩手脈大而長,此勞症無熱。

白朮(一錢半),陳皮,蒼朮,茯苓(各五分),神麯(七分,炒),川芎(三分),黃芩(三分,炒),五味子(七粒),芍藥(五分),黃耆,甘草(各三分。炙)

用生薑二片同煎。

陳孺人九十餘歲,嗽或發或止,發時有清痰,寒熱作,食少,面虛浮,淡黃色。

陳皮,青皮,白朮,芍藥(各五錢),麻黃(二錢),木通,乾薑,黃芩(各二錢半),甘草(炒),防風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,長期患瘧疾,身體虛弱,盜汗,咳嗽,咳嗽時發熱,晚上症狀更嚴重。可以用甘草(略微炙烤)、白朮(一錢半)、防風(一錢)、黃連(五分)、人參(八分)、乾薑(三分)、黃耆(五分),加水煎服。

村里很多人都咳嗽,懶散無力,脈搏不快,雙手脈搏有力且長,這是勞損導致的,沒有發熱。

可以用白朮(一錢半)、陳皮、蒼朮、茯苓(各五分)、神麴(七分,炒)、川芎(三分)、黃芩(三分,炒)、五味子(七粒)、芍藥(五分)、黃耆、甘草(各三分,炙烤),加上生薑兩片一起煎服。

陳孺人九十多歲,咳嗽時有時無,咳嗽時有清痰,寒熱交替,食慾不振,面色虛浮,泛黃。

可以用陳皮、青皮、白朮、芍藥(各五錢)、麻黃(二錢)、木通、乾薑、黃芩(各二錢半)、甘草(炒)、防風(各一錢)煎服。

分七帖,五味子七粒,煎三之一。

〔云〕,補肺湯,治勞嗽。

桑白皮,熟地(各三兩),人參,紫菀,黃耆,五味子(各一兩),
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水煎,入蜜少許,食後。

〔垣〕,款花補肺湯,治年高氣弱,肌體瘦困,短氣,遇秋冬咳嗽大作,夜間尤甚,三五百聲不絕,春夏稍緩。

黃耆(半兩),甘草(炙,一錢),當歸(七分),佛耳草(一錢),款冬花(二分),陳皮(七分),丹皮(三分),黃柏(酒浸,三分),蒼朮(二錢),曲末(七分),

白話文:

分成七帖,每帖用五味子七粒,煎煮其中之一份。

補肺湯用於治療勞嗽。

配方:桑白皮、熟地(各三兩)、人參、紫菀、黃耆、五味子(各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煎煮,加入少許蜂蜜,飯後服用。

款花補肺湯用於治療年老體弱、身體消瘦乏力、呼吸短促,遇上秋冬咳嗽加重,夜間尤其嚴重,咳嗽不止,春夏季節稍微緩解。

配方:黃耆(半兩)、甘草(炙,一錢)、當歸(七分)、佛耳草(一錢)、款冬花(二分)、陳皮(七分)、丹皮(三分)、黃柏(酒浸,三分)、蒼朮(二錢)、曲末(七分)。

上㕮咀,每三錢,水煎去渣,稍熱食後服。

清肺湯,除濕熱,治金火嗽。

黃耆(四錢),蒼朮,防風,歸身,茯苓(各一錢),五味子(三十粒),陳皮(一錢二分),青皮(五分),澤瀉(二錢),黃柏(六分),

上銼如麻豆,每服五錢,水煎去渣,稍熱臨臥服。

瀉火補肺湯,治金火嗽,五六月間嗽。

五味子(五錢),黃耆(二錢),人參(一錢),甘草(炙,一錢),陳皮(去白,一錢),麥門冬,青皮(五分),升麻(一錢),蒼朮(一錢),歸身(一錢),

白話文:

上方的藥材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煎煮去渣,稍稍溫熱後飯後服用。

清肺湯可以去除濕熱,治療金火咳嗽。

黃耆四錢,蒼朮、防風、歸身、茯苓各一錢,五味子三十粒,陳皮一錢二分,青皮五分,澤瀉二錢,黃柏六分,

將以上藥材切成麻豆大小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煮去渣,稍稍溫熱後臨睡前服用。

瀉火補肺湯用於治療金火咳嗽,尤其適用於五六月間的咳嗽。

五味子五錢,黃耆二錢,人參一錢,甘草(炙烤後)一錢,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一錢,麥門冬,青皮五分,升麻一錢,蒼朮一錢,歸身一錢。

上銼如麻豆大,每服五錢,水煎,去渣,稍熱服。

上參、耆、術治嗽例。後三方黃耆為君,氣虛甚者宜之,膈滿食少者忌服。

〔丹〕,蛤蚧丸,治肺臟內傷,咳嗽氣急,久不除,漸羸瘦。

蛤蚧(一兩,炙去頭足),訶子(煨,取肉),細辛,甘草(炙),阿膠(蛤粉炒),熟地,麥門冬(去心。各五錢),

為末蜜丸,每兩作十五丸,每一丸食後含化。

上蛤蚧丸久嗽不愈者宜之。

〔羅〕,大利膈丸,治風痰實喘咳嗽,風氣上攻。

白話文:

藥材研磨成麻豆大小,每次服用五錢,水煎,去渣,微熱服用。

人參、黃耆、白朮治療咳嗽的例子。後三方藥方中,黃耆為君藥,氣虛嚴重的人適合服用,但膈滿食少的人忌服。

蛤蚧丸用來治療肺臟內傷,咳嗽氣喘,久治不愈,逐漸消瘦。

蛤蚧(一兩,炙去頭足),訶子(煨,取肉),細辛,甘草(炙),阿膠(蛤粉炒),熟地,麥門冬(去心,各五錢),

研磨成粉末,用蜜丸制成,每兩做十五丸,每次飯後含化服用。

蛤蚧丸適合久咳不愈的人服用。

利膈丸用來治療風痰實喘咳嗽,風氣上攻。

牽牛(四兩,生用),半夏(湯洗),木香(五錢),青皮(去白,二兩),槐角,檳榔,大黃(各三錢),皂角(去皮弦子,酥炙。各三兩)

上為細末,生薑面為丸。每服五十丸,生薑湯下。

〔丹〕,墜痰丸,治痰飲。

枳實,枳殼(一兩半),明礬(三錢,枯一半),朴硝(三錢,風化),黑牽牛(半斤,取頭末),豬牙皂角(二錢,酒炒)

上為末,蘿蔔子汁為丸。每服四十丸,雞鳴時服,初有糞,次有痰。

上下痰用大黃、牽牛,有熱者宜之。

白話文:

牽牛四兩生用,半夏洗淨,木香五錢,青皮去白二兩,槐角、檳榔、大黃各三錢,皂角去皮弦子,酥炙,各三兩,研成細末,用生薑汁做成丸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。此方名為墜痰丸,用於治療痰飲。

枳實、枳殼各一兩半,明礬三錢,枯一半,朴硝三錢,風化,黑牽牛半斤,取頭末,豬牙皂角二錢,酒炒,研成末,用蘿蔔子汁做成丸子,每次服用四十丸,雞鳴時服用,初期會出現糞便排出,之後會排出痰液。

對於上下痰,可以用大黃、牽牛治療,若伴有熱症,此方亦適合服用。

〔世〕治久嗽痰積。半夏二兩,用江子五錢敲損同煮,至半夏無白心,去江子不用,杏仁一兩,用烏梅半兩同煮,去烏梅不用,止將半夏、杏仁焙乾為末,煉蜜丸,如綠豆大。量虛實服,服後下痰積。

〔羅〕,透羅丹,治痰實咳嗽,胸膈不利。

皂角(酥炙,去皮弦),黑牽牛(微炒),半夏(湯洗。各二兩),巴豆(去油,另研,一錢),大黃(一兩,水浸焙用),杏仁(麩炒,去皮尖,一兩),

上為細末,生薑自然汁丸,如桐子大。食後生薑湯送下二十丸。咳嗽甚者,三四服必效。

〔丹〕治痰喘嗽。

白話文:

治療長期咳嗽痰多,可以用半夏二兩,加入江子五錢敲碎一起煮,直到半夏沒有白色芯,去除江子不用;再用杏仁一兩,加入烏梅半兩一起煮,去除烏梅不用,最後將半夏、杏仁烘乾研成粉末,用煉蜜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。根據身體虛實服用,服用後可以化解痰積。

另外,治療痰多咳嗽,胸悶不適的,可以將皂角(酥炙,去皮弦)、黑牽牛(微炒)、半夏(湯洗,各二兩)、巴豆(去油,另研,一錢)、大黃(一兩,水浸焙用)、杏仁(麩炒,去皮尖,一兩)研成細末,用生薑汁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飯後用生薑湯送服二十丸。咳嗽嚴重的,服用三到四次就會見效。

此外,還有專門治療痰喘咳嗽的藥方。

南星(二錢),半夏,滑石(各三錢),江子(五粒,去油),輕粉(少許)

上用皂角仁浸濃汁,丸梧子大。每服七十丸。

〔《本》〕治諸般痰嗽。

半夏(薑汁浸一宿),天南星,白礬(各半兩),焰硝(二錢),杏仁(去皮尖,麩炒黃),青黛(各半兩),豬牙皂角(去黑皮並子。各半兩),巴豆(二十一粒去殼,生用)

上一處為末,姜糊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七丸,臨臥薑湯下,小兒五丸。

〔丹〕,青金丸,治食積火鬱嗽。

貝母,知母(各半兩),巴豆霜(五分),

上為末,薑汁丸,青黛為衣。

上下痰用巴豆,有寒者宜之。(前一方但借巴豆之氣,虛人亦可服。)

白話文:

南星兩錢,半夏、滑石各三錢,江子五粒(去油),輕粉少許。以上藥材用皂角仁浸泡濃汁,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七十丸。

此方治療各種痰嗽。

半夏(用薑汁浸泡一晚),天南星、白礬各半兩,焰硝兩錢,杏仁(去皮尖,用麩炒至黃色),青黛各半兩,豬牙皂角(去黑皮和籽,各半兩),巴豆(二十一粒去殼,生用)。
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薑糊做成丸藥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七丸,臨睡前用薑湯送服。小兒每次服用五丸。

此方名為青金丸,治療食積火鬱所致的咳嗽。

貝母、知母各半兩,巴豆霜五分。
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做成丸藥,用青黛包裹。

治療上下痰症,可以使用巴豆,尤其寒性咳嗽更宜使用。前一方只是借用巴豆的藥性,虛弱的人也能服用。

〔潔〕,款氣丸,治久嗽痰喘,肺氣浮腫。

青皮,陳皮,檳榔,木香,杏仁,茯苓,郁李仁(去皮),川歸,廣朮,馬兜鈐(炮),葶藶(各三錢),人參,防己(各四錢),牽牛(頭末,二兩半)

上為細末,薑汁麵糊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加至七十丸,食後薑湯送下。

〔羅〕,紫參散,治肺氣虛,咳嗽喘急,胸膈痞痛,腳膝微腫。

人參(二錢半),蛤蚧(一對,酥炙),白牽牛(炒),甜葶藶(炒),木香,苦葶藶(炒),檳榔(各五錢)

白話文:

「潔」方,以款氣丸治療久咳痰喘、肺氣浮腫。配方為青皮、陳皮、檳榔、木香、杏仁、茯苓、郁李仁(去皮)、川歸、廣朮、馬兜鈴(炮)、葶藶(各三錢)、人參、防己(各四錢)、牽牛(頭末,二兩半)。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薑汁麵糊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二十至七十丸,飯後用薑湯送服。

「羅」方,以紫參散治療肺氣虛、咳嗽喘急、胸膈痞痛、腳膝微腫。配方為人參(二錢半)、蛤蚧(一對,酥炙)、白牽牛(炒)、甜葶藶(炒)、木香、苦葶藶(炒)、檳榔(各五錢)。

上為末,用熟棗肉丸。每服四十丸,煎人參湯下,食後。

上下痰用檳榔、木香,佐牽牛、葶藶、郁李仁,久嗽面浮足腫者宜之。

孫兆視雷道矩病吐痰,頃間已及一升,喘咳不已,面色郁黯,精神不快。兆與服仲景葶藶大棗湯一服訖,已覺胸中快利,略無痰唾矣。

〔《本》〕治氣喘咳嗽。

大黃,葶藶(一兩,淨瓦上炒),

上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,桑白皮湯下。

上下痰用葶藶為效極速,虛人忌用。

〔仲〕咳家其脈弦,為有水,十棗湯主之。有支飲家,咳煩,胸中痛,不卒死,至一百日,或一歲,宜十棗湯。

白話文:

如果是上焦有痰,可以用熟棗肉丸,每次服用四十丸,用人參湯煎服,飯後服用。

如果是上下焦都有痰,可以用檳榔、木香,再搭配牽牛、葶藶、郁李仁,特別適合久咳面色浮腫的人。

孫兆治療雷道矩的咳嗽吐痰,一會兒就吐出一升痰,喘咳不止,面色暗沉,精神不振。孫兆給他服用仲景的葶藶大棗湯,一服下去,就覺得胸中通暢,幾乎沒有痰了。

這方子可以治療氣喘咳嗽。

將大黃和葶藶(一兩,在乾淨瓦片上炒)研磨成粉,煉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用桑白皮湯送服。

上下焦都有痰,用葶藶效果最快,虛弱的人忌用。

仲景說,咳嗽的人脈象弦緊,是体内有水,可以用十棗湯治療。有支飲的人,咳嗽煩躁,胸痛,但不會突然死亡,會持續一百天或一年的,也可用十棗湯治療。

〔丹〕伯溫年近四十,滋味厚,素患咳嗽有痰,與通神丸、神術丸和勻。食前生薑湯下五六十丸,後以津咽小胃丹十五丸,日服六服。

上十棗湯下痰,仲景法也,虛人審之。丹溪變十棗為小胃丹而少服,徐徐法也。

〔《脈》〕咳而時發熱,脈卒弦者,非虛也,此為胸中寒實所致也,當吐之。咳家其脈弦,欲行吐藥,當相人強弱而無熱乃可吐之,其脈沉者不可發汗。

子和稀涎散,三聖散,仲景瓜蒂散(以上三方並見治法門。)

白話文:

劉伯溫年近四十,身體壯實,平時容易咳嗽有痰,於是將通神丸、神術丸混合服用。飯前用生薑湯送服五六十丸,飯後用唾液送服小胃丹十五丸,一天服用六次。

用十棗湯化痰是仲景的方法,體虛的人要慎重考慮。丹溪先生將十棗湯改為小胃丹,而且減少服用量,這是徐徐緩和的方法。

如果咳嗽時伴隨發熱,脈象突然弦急,就不是虛證,而是胸中寒實導致,應該用藥物催吐。咳嗽患者脈象弦急,想要催吐,要根據患者體質強弱,沒有發熱才能吐,脈象沉者則不能發汗。

可以用子和稀涎散、三聖散、仲景瓜蒂散來治療咳嗽,這三種藥方在治法門中都有記載。

上吐熱痰法,輕者但用芎、茶、梔仁、蘿蔔子、薑汁入酸齏汁探吐之。

〔《局》〕碧霞丹(方見治法門。)

〔《本》〕治遠年近日哮嗽妙方。

砒,面,海螵蛸(各一錢)

上三味為末,水調作餅子,慢火炙黃,再研令細。每服一字,用井花水調一大呷,空心服,良久吐出為度。小兄加減與之。忌食毒物。

上吐寒痰法,丸用藜蘆、瓜蒂吐不透者,用附尖神效。

〔子和〕常仲明病寒熱往來,時咳一二聲,面黃無力,懶思飲食,夜多寢汗,日漸瘦削。諸醫作虛損治之,用二十四味燒肝散,鹿茸、牛膝補養二年,口中痰出,下部轉虛。戴人斷之曰:上實也。先以湧劑吐痰二三升,次以柴胡飲子降火益水,不月餘復舊。此症何名?乃經中雲二陽病也。

白話文:

上吐熱痰的方法如下,對輕微病情,僅需使用芎、茶、梔仁、蘿蔔子、薑汁加入酸齏汁中進行探吐。

碧霞丹(參照治療法門)

治療多年近時哮喘咳嗽的奇效方。

砒霜,麵粉,海螵蛸(各一錢)

以上三種材料研磨成粉末,用水調和成餅狀,用慢火烤至金黃色,再研磨成更細的粉末。每次服用一字大小,用井花水調和一大口,空腹服用,直到吐出為止。若情況嚴重,可根據情況調整藥量。忌食有毒食物。

上吐寒痰的方法,丸狀藥物使用藜蘆、瓜蒂未能有效吐出痰液時,使用附尖能取得神效。

子和常仲明患有寒熱交織的病症,時而咳嗽一兩聲,面色黃白,精神不振,無食慾,夜晚多出汗,逐漸消瘦。眾多醫生誤判為虛損,使用二十四味燒肝散,鹿茸、牛膝補養了兩年,卻導致口中痰多,下部虛弱。戴人診斷認為是上部實證。首先使用湧劑吐出痰液二三升,接著使用柴胡飲子降火滋陰,不到一個多月即恢復原狀。這種症狀被稱為什麼?根據經書中的描述,這是一種二陽病。

二陽之病發心脾,不得隱曲,心受之則血不流,故女子不月,脾受之則味不化,故男子少精。此二症名異而實同,仲明之病,味不化也。馳口鎮一男子年二十餘歲,病勞嗽數年,其聲欲出不出,戴人問曾服藥否?其人曰:家貧未嘗服藥。戴人曰:年壯不妄服藥可治。先以苦劑湧之,次服舟車、浚川丸大下之,又服重劑果瘥。

一田夫病勞嗽,一湧一泄,已減大半,次服人參補肺湯,臨臥更服檳榔丸以進食。

上吐下兼施以攻其痰也。

白話文:

二陽病症會影響心脾,不可輕忽,心受損則血液流通不暢,導致女子月經不調,脾受損則食物消化不良,導致男子精少。這兩種病症名稱不同,但實質相同。仲明患病,就是食物消化不良。有一位二十多歲的男子,長期咳嗽,聲音有氣無力,醫生詢問他是否服藥,他說家境貧寒,從未服藥。醫生告訴他,年輕力壯,不必亂服藥,就能治癒。先用苦寒藥物將痰液引出,然後服用舟車、浚川丸瀉下,再服用重劑,最終痊癒。

一位農夫患有咳嗽,先用藥物引出痰液並瀉下,病情減輕了一半,之後服用人參補肺湯,睡前再服用檳榔丸,以助消化。

以上治療方案,採取上吐下瀉的方式,以攻克痰邪。

〔《本》〕治勞嗽。

青黛(三錢),辰砂,雄黃,白礬,信(各一錢,生用)

上併為末,淡豆豉一百粒,湯浸去殼,研如膏,入前五味,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一丸,臨臥冷茶清下。治遠年近日喘嗽。

蟬蛻(一兩,去頭足),五靈脂(生),砒(生),雄黃(生),杏仁(去皮尖。各五錢),輕粉(一兩),淡豆豉(四十九粒),馬兜鈴(生一兩)

上研,除出輕粉另研,余為末,用生薑、葶藶自然汁合輕粉諸藥為丸,如小彈大。每服一丸,臨臥細嚼,生薑湯送下。

白話文:

《本》治勞嗽

方一:

  • 青黛三錢,辰砂、雄黃、白礬、信各一錢(生用)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。取淡豆豉一百粒,以湯浸泡去殼,研磨成膏狀,加入前面五味藥粉,搓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服一丸,臨睡前用冷茶送服。此方用於治療久年或近期咳嗽。

方二:

  • 蟬蛻一兩(去頭足),五靈脂(生),砒(生),雄黃(生),杏仁(去皮尖,各五錢),輕粉一兩,淡豆豉四十九粒,馬兜鈴(生一兩)

將上述藥材研磨,輕粉另行研磨。將除輕粉外的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生薑、葶藶的自然汁液混合輕粉和藥粉,搓成如小彈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服一丸,臨睡前細嚼,生薑湯送服。

上用信劫痰例,蓋為寒濕痰設也。

運氣,咳有二:

一曰火。經云:少陽司天之政,初之氣,候乃大溫,其病氣拂於上咳逆。二之氣,火反郁,白埃四起,其病熱鬱於上咳逆。三之氣,炎暑至,民病咳。終之氣,風乃至,其病陽氣不藏而咳是也。

二曰燥熱。經云:少陰司天之政,水火寒熱,持於氣交,民病咳喘。三之氣,大火行,寒氣時至,民病咳喘,此上熱下燥為咳喘也。終之氣,燥令行,餘火內格咳喘,此外燥包熱在內喘咳也。

〔《本》〕治諸嗽久不瘥,,貝母湯,。

貝母(一兩,去心,薑製),黃芩(半兩),乾薑(生,一兩),五味子,陳皮(各一兩),桑白皮(半兩),半夏,柴胡,桂心(各一兩),木香,甘草(各一分),

白話文:

上面說用信劫痰法,其實是針對寒濕痰症而設的。

咳嗽的病因,主要有兩種:

第一種是火。經書上說:少陽主宰天時,初之氣,氣候温暖,病症是風邪犯上,導致咳嗽逆氣。第二之氣,火氣反倒鬱結,灰塵飛揚,病症是熱氣鬱結於上,導致咳嗽逆氣。第三之氣,炎熱酷暑,百姓容易患咳嗽。終之氣,風氣來到,病症是陽氣不能收藏而導致咳嗽。

第二種是燥熱。經書上說:少陰主宰天時,水火寒熱,相依相存,百姓容易患咳嗽喘息。第三之氣,陽火旺盛,寒氣偶爾出現,百姓容易患咳嗽喘息,這是上焦熱盛,下焦乾燥導致咳嗽喘息。終之氣,燥氣流行,餘火內藏,導致咳嗽喘息,這是燥氣包裹熱氣在內,導致喘咳。

治療久咳不愈的,可以使用貝母湯:

貝母(去心,用薑汁制,一兩),黃芩(半兩),乾薑(生,一兩),五味子,陳皮(各一兩),桑白皮(半兩),半夏,柴胡,桂心(各一兩),木香,甘草(各一分)。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加杏仁七個,去皮尖,生薑七片,煎去渣熱服。有姓蔣者,其妻積年嗽,制此方授之,一服瘥,以治諸般嗽悉愈。

上方有寒有熱,有收有散,諸嗽通用也。

〔《素》〕黃帝問曰:肺之令人咳何也?岐伯對曰:五臟六腑,皆令人咳,非獨肺也。帝曰:願聞其狀?岐伯曰:皮毛者,肺之合也,皮毛先受邪氣,邪氣以從其合也。(此邪從外受之。王注云:邪謂寒氣。)其寒飲食入胃,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。(寒邪從外受也。)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,則為肺咳。

(所謂肺先受邪也。)五臟各以其時受病,(王注云:時謂王月也。)非其時各傳以與之。人與天地相參,故五臟各以治時(肝治春,心治夏,脾治長夏,肺治秋,腎治冬也。)感於寒則受病,微則為咳,甚則為泄為痛,乘秋則肺先受邪,乘春則肝先受之,乘夏則心先受之,乘至陰則脾先受之,乘冬則腎先受之。帝曰:何以異之?岐伯曰:肺咳之狀,咳而喘息有音,甚則吐血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盞半水,加入去皮去尖的杏仁七個和生薑七片,煎煮去除藥渣後趁熱服用。曾經有一位姓蔣的人,他的妻子多年咳嗽,我給他這個方子,服用一次就痊癒了,後來用這個方子治療各種咳嗽,都治好了。

這個方子既有寒涼也有溫熱,既能收斂又能散開,可以治療各種咳嗽。

黃帝問道:為什麼肺會讓人咳嗽?岐伯回答:五臟六腑都會讓人咳嗽,不只是肺。黃帝說:請您詳細說明一下。岐伯回答:皮膚和毛髮是肺的表象,皮膚和毛髮最先受到邪氣的侵襲,邪氣就會順著它的表象進入體內。(這是指從外部受到邪氣的侵襲。王注說:邪氣指的是寒氣。)寒冷的食物進入胃,再從肺的經絡上行到肺部,就會導致肺寒。(這是指從外部受到寒邪的侵襲。)肺寒就會導致外內表里都受到邪氣的侵襲,於是就會出現肺咳。

(這就是所謂的肺先受邪。)五臟各個器官在不同的季節容易生病,(王注說:季節指的是王月,即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。)不在其發病季節,就會互相傳遞。人與天地相互呼應,所以五臟各有主治的季節(肝主春,心主夏,脾主長夏,肺主秋,腎主冬)。感受寒氣就會生病,輕微的表現為咳嗽,嚴重的就會出現腹瀉和疼痛。秋季就容易導致肺先受邪,春季就容易導致肝先受邪,夏季就容易導致心先受邪,冬季就容易導致腎先受邪。黃帝問道:如何區分這些情況?岐伯回答:肺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喘息並且有聲音,嚴重時會吐血。

(取太淵穴也。)心咳之狀,咳則心痛,喉中介介如梗狀,甚則咽腫喉痹。(取大陵穴也。)肝咳之狀,咳則兩脅下痛,甚則不可以轉,轉則兩胠下滿。(取太衝穴也。)脾咳之狀,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,甚則不可以動,動則咳劇。(取太白穴也。)腎咳之狀,咳則腰背相引而痛,甚則咳涎。

(取太谿穴也。)帝曰:六腑之咳奈何?安所受病?岐伯曰:五臟之久咳,乃移於六腑,脾咳不已,則胃受之。胃咳之狀,咳而嘔,嘔甚則長蟲出。(取三里穴也。)肝咳不已,則膽受之。膽咳之狀,咳嘔膽汁。(取陽陵泉穴也。)肺咳不已,則大腸受之,大腸咳狀,咳而遺矢。

白話文:

(取太淵穴治療。)心臟咳嗽的症狀是,咳嗽時會感到心痛,喉嚨中感覺有東西卡住一樣,嚴重時甚至會喉頭腫脹,咽喉阻塞。(取大陵穴治療。)肝臟咳嗽的症狀是,咳嗽時會感到兩側肋骨下方疼痛,嚴重時無法轉身,轉身時兩側腋下會有滿脹感。(取太衝穴治療。)脾臟咳嗽的症狀是,咳嗽時會感到右側肋骨下方疼痛,這種痛感會延伸到肩膀和背部,嚴重時無法動彈,動一下咳嗽就會加重。(取太白穴治療。)腎臟咳嗽的症狀是,咳嗽時會感到腰背連帶疼痛,嚴重時會咳出涎水。

(取太溪穴治療。)黃帝問:六腑的咳嗽是怎麼回事?他們的病因在哪裡?岐伯回答:五臟長期咳嗽後,會轉移到六腑。脾臟咳嗽不停,那麼胃部就會受到影響。胃部咳嗽的症狀是,咳嗽伴有噁心,噁心嚴重時會吐出蟲子。(取三里穴治療。)肝臟咳嗽不停,那麼膽囊也會受到影響。膽囊咳嗽的症狀是,咳嗽伴隨膽汁嘔出。(取陽陵泉穴治療。)肺臟咳嗽不停,那麼大腸也會受到影響。大腸咳嗽的症狀是,咳嗽時會拉肚子。

(取巨虛上廉也。)心咳不已,則小腸受之,小腸咳狀,咳而失氣,氣與咳俱失。(取巨虛下廉穴也。)腎咳不已,則膀胱受之,膀胱咳狀,咳而遺溺。(取委中穴也。)久咳不已,則三焦受之,三焦咳狀,咳而腹滿,不欲食飲,此皆聚於胃,關於肺,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。(取支溝穴也。

)帝曰:治之奈何?岐伯曰:治臟者治其俞,治腑者治其合,浮腫者治其經。(見咳論)

〔丹〕治嗽。灸天突、肺俞二穴,泄火熱,瀉肺氣。

〔《千》〕嗽。灸兩乳下黑白際各百壯即瘥。又以蒲當乳頭周匝圍身,令前後正平,當脊骨下解中灸十壯,又以繩橫量口中,折繩,從脊灸繩兩頭邊,各八十壯,三報三日畢兩邊者是合度。

白話文:

(取巨虛上廉也。)心咳不停,那麼小腸會受到影響,小腸咳嗽的症狀,咳嗽時會失去呼吸,呼吸和咳嗽一同消失。

(取巨虛下廉穴也。)腎咳不停,那麼膀胱會受到影響,膀胱咳嗽的症狀,咳嗽時會尿失禁。

(取委中穴也。)長期咳嗽不停,那麼三焦會受到影響,三焦咳嗽的症狀,咳嗽時會腹部脹滿,不想吃東西,這些都聚集在胃部,影響到肺部,使人多流口水且臉部浮腫,呼吸困難。

(取支溝穴也。)黃帝問:要怎麼治療呢?岐伯回答:治療內臟問題要治療其背俞穴,治療臟器問題要治療其相應的合穴,出現浮腫問題要治療經絡。

(見咳論)

[丹]治療咳嗽。在天突、肺俞兩個穴位進行灸療,清熱解毒,調理肺氣。

[《千》]咳嗽。在兩乳下方黑白交界處各灸一百壯,就能痊癒。再以蒲草圍繞乳頭,使其前後對齊,位於脊椎下方的解剖位置,灸十壯。再以繩子橫量口內,折斷繩子,從脊椎開始灸繩子兩端,每邊各灸八十壯,三天完成兩邊的灸療,這樣就是合適的灸法。

〔《玉》〕治咳嗽:身柱(三分,瀉三吸。)至陽(三分,補三呼。)不已,再取後穴:肺腧(寸一分,沿皮向外一寸半,瀉六吸。寒痰紅痰,俱是虛,補實瀉。)又法:風門(一分,沿皮向外一寸半。)

〔《心》〕咳嗽喘滿,氣急不食,容顏黧黑,鼻流清涕:風門(沿皮向外二寸半,補之。)巨闕(三寸三分,瀉之。)太淵(五分,瀉之。)期門(平之。)下脘(五分,瀉之。)亶中(灸,七壯。)中脘(三寸,瀉之)絕骨(三寸半,退熱妙穴也。)支溝(透間使,兩脅脹滿妙穴也。)

婦人咳嗽,寒熱往來,風寒嘔逆,勞疸中滿喘急:風門(沿皮一寸半,治感冒風寒。)太淵(五分,治咳嗽。)中脘(三寸,治嘔逆,使氣往來為效。)絕骨,曲池(各一寸半,治寒嗽血膈勞疸。)間使(透支溝,治中喘滿上氣。)

白話文:

【《玉》】治療咳嗽:身柱(三分,瀉三吸。)至陽(三分,補三呼。)若無效,可再尋求後穴:肺腧(寸一分,沿皮向外一寸半,瀉六吸。寒痰紅痰,俱是虛,補實瀉。)另一方法:風門(一分,沿皮向外一寸半。)

【《心》】咳嗽喘息,呼吸困難,面色晦暗,鼻流清涕:風門(沿皮向外二寸半,補之。)巨闕(三寸三分,瀉之。)太淵(五分,瀉之。)期門(平之。)下脘(五分,瀉之。)亶中(灸,七壯。)中脘(三寸,瀉之)絕骨(三寸半,退熱妙穴也。)支溝(透間使,兩脅脹滿妙穴也。)

婦人咳嗽,寒熱交織,風寒引發嘔吐,勞累後出現黃疸、腹部脹滿及喘息:風門(沿皮一寸半,治感冒風寒。)太淵(五分,治咳嗽。)中脘(三寸,治嘔逆,使氣流通為佳。)絕骨,曲池(各一寸半,治寒嗽血膈勞疸。)間使(透支溝,治中喘滿上氣。)

〔《甲》〕咳逆上氣,舌乾脅痛,心煩肩寒,少氣不足以息,腹脹喘,尺澤主之。咳乾嘔煩滿,俠白主之。咳上氣,喘不得息,暴痹內逆,肝肺相搏,鼻口出血,身脹,逆息不得臥,天府主之。咳逆上氣,喘不得息,嘔吐,胸滿不得飲食,輸府主之。咳逆上氣,涎出多吐,呼吸喘悸不得安,彧中主之。

胸滿咳喘不得息,嘔吐煩滿,不得飲食,神藏主之。咳逆上氣,魄戶及氣舍主之。咳逆上氣,噫嘻主之。胸脅搘滿,不得俯仰,飲食不下,咳唾沫膿,周榮主之。咳而泄不欲食者,商丘主之。悽悽寒咳吐血,逆氣,入心痛,手陰郄主之。咳而胸滿,前谷主之。咳逆上氣,吐沫,天容及行間主之。

白話文:

  1. 咳嗽和上氣,舌頭乾燥,脹脹的疼痛,心中煩躁,肩膀感到寒冷,氣力不足,肚子脹著喘不過氣,這時可以使用尺澤穴位治療。

  2. 如果咳嗽、乾嘔、胸部感到滿滿的,則應該使用俠白穴位進行治療。

  3. 若咳嗽並伴有上氣、喘息難以停止,突然癱瘓且內臟逆亂,肝與肺相互衝突,鼻孔或口腔出血,身體腫脹,呼吸困難無法躺下,應使用天府穴位來治療。

  4. 咳嗽、上氣、喘息、嘔吐、胸部滿滿的,不能飲食,則使用輸府穴位。

  5. 咳嗽、上氣、分泌過多口水,呼吸困難,心悸不安,使用彧中穴位。

  6. 胸部滿滿,喘息,嘔吐,不欲飲食,神藏穴位可以進行治療。

  7. 咳嗽、上氣,魄戶及氣捨穴位可以使用。

  8. 咳嗽、上氣,噫嘻穴位可以使用。

  9. 胸脅部位感到滿滿的,不能彎腰,吃飯飲水都不順利,咳嗽時有泡沫狀物質,周榮穴位可以治療。

  10. 咳嗽且有拉肚子現象,不欲食,使用商丘穴位。

  11. 寒冷的咳嗽引發吐血,逆氣,進入心痛,使用手陰郄穴位。

  12. 咳嗽且胸部滿滿,使用前谷穴位。

  13. 咳嗽、上氣、吐沫,天容及行間穴位可以使用。

以上各項都是中醫在診斷病況後,根據不同症狀對應的穴位進行治療的指導原則。

咳逆不止,三焦有水氣,不能食,維道主之。咳,面赤熱,支溝主之。咳逆上氣,咽喉癰腫,呼吸短氣,喘息不通,水突主之。(一作天突。)咳上氣喘,暴喑不能言,及舌下挾縫青脈,頸有大氣,喉痹,咽中乾急不得息,喉中鳴,翕翕寒熱,項痛肩痛胸痛,腹皮熱,衄,氣短鯁,心痛隱疹,頭痛,麵皮赤熱,身肉盡不仁,天突主之。咳逆上氣,喘不能言,華蓋主之。

成無己云:咳者謦咳之咳,俗謂之嗽者是也。肺主氣,形寒飲冷則傷之,使氣上而不下,逆而不收,衝擊膈咽,令喉中淫淫如癢,習習如梗,是令嗽。甚者續續不已,連連不息,坐臥不安,言語不竟,動引百脈,咳聲聞四近矣。(謦,枯鼎切,咳聲也。)

白話文:

「如果咳嗽不停,且三焦部位出現水氣,難以進食,應由維道穴進行治療。如果咳嗽時臉色紅熱,則應由支溝穴進行治療。如果咳嗽伴有上氣、咽喉腫脹、呼吸困難、喘息不暢,應由水突穴(或稱天突穴)進行治療。如果咳嗽伴隨喘息、突然失音無法說話,或者舌下有青脈、頸部有大塊氣腫、喉部堵塞、咽喉乾燥緊張、呼吸不順、身體發寒發熱、背部、肩膀、胸部疼痛、腹部皮膚溫熱、鼻出血、呼吸短促、心痛、皮膚有隱疹、頭痛、臉部皮膚紅熱、全身肌肉失去知覺,應由天突穴進行治療。如果咳嗽伴有喘息且無法說話,華蓋穴應進行治療。」

成無己指出,咳嗽是指一種聲音的咳聲,俗稱為「咳嗽」。肺主氣,當人受到寒冷或冷飲影響,容易傷害肺氣,使得氣不上行而下行,逆流而不收斂,衝擊膈肌和咽喉,導致喉嚨有如癢、堵塞感,這就是咳嗽的產生。病情嚴重時,咳嗽會持續不斷,讓人坐臥不安,無法正常言語,咳嗽聲會傳到四周。其中「謦」字讀作「枯鼎切」,指的是咳嗽的聲音。

〔《脈》〕肺痿,咳唾咽燥,欲飲水者自愈,自張口者短氣也。

〔丹〕咳嗽肺脹壅遏,不得眠者,難治。

〔仲〕人嗽十年,其脈弱者可治,實大數者死。其脈虛者必苦冒,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,治屬飲家。上氣面浮腫,肩息,其脈浮大不治。又加利尤甚。脈浮短者,其人肺傷,諸氣微少,不過一年死,法當嗽也。咳嗽羸瘦,脈形堅大者死。

咳而脫形,身熱,脈小堅急以疾,是逆也,不過十五日死。(全文見診。)

〔《脈》〕上氣脈數者死,謂其形損故也。咳嗽脈沉緊者死,浮直者生,浮軟者生,小沉伏匿者死。

〔丹〕咳嗽口燥咽乾有痰,不用半夏,用栝蔞、貝母;飲水者,不用栝蔞,恐泥膈不快。

白話文:

【脈】肺萎縮症,咳嗽吐痰,咽喉乾燥,渴望喝水,這是自癒的徵兆。自己張開嘴巴呼吸困難,是病情惡化的表現。

【丹】咳嗽伴隨肺部脹滿,呼吸受阻,無法入眠,這病難以治療。

【仲】一個人咳嗽已經十年,如果脈搏微弱,可以治療;如果脈搏強大且數量多,則預示著死亡。脈搏虛弱的人一定會感到頭暈,這是因為他們原本就有胸中的積水所致,應歸屬於治療積水的範疇。上氣喘,臉部浮腫,呼吸時肩膀發出聲音,如果脈搏浮大,這些症狀都不適合治療。咳嗽後體力衰弱,脈搏形狀堅硬大,這樣的病人最多活不過一年,通常會持續咳嗽。咳嗽且體形消瘦,脈搏形狀堅硬大,這樣的病人會死亡。

咳嗽並出現消瘦,身體發熱,脈搏細小且堅硬緊繃,這是病情逆轉的表現,最多活不過十五天。

【脈】上氣喘,脈搏數量多的表示死亡,這是因為身體損傷造成的。咳嗽,脈搏沈緊的表示死亡,脈搏浮起直線的表示會活著,脈搏浮起且軟弱的表示會活著,脈搏小且沈到藏匿的表示死亡。

【丹】咳嗽口乾,咽喉乾燥有痰,不用半夏,改用栝蔞、貝母;喝水的人,不用栝蔞,以免堵塞食道,導致不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