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八·陰陽臟腑部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·陰陽臟腑部 (3)

1. 穴法上

入於陰谷。陰谷,輔骨之後,大筋之下,小筋之上也,按之應手,屈膝而得之,為合。足少陰經也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陰谷二穴,水也。在膝下內輔骨之後,大筋下小筋上,足少陰脈之所入也,為合。刺入三分,可灸三壯。

膀胱出於至陰。至陰者,足小指之端也,為井金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至陰二穴,金也。在足小指外側去爪甲如韭葉,足太陰脈之所出也,為井。刺入一分,留五呼,可灸三壯。

溜於通谷。通谷,本節之前外側也,為滎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通谷二穴,水也。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,足太陽脈之所溜也,為滎。刺入二分,留五呼,可灸三壯。

注於束骨。束骨,本節之後陷者中也,為腧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束骨二穴,木也。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,足太陽脈之所注也,為腧。刺入三分。留五呼,可灸三壯。

過於京骨。京骨,足外側大骨之下,為原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京骨二穴,在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中,按而得之,足太陽脈之所過也,為原。刺入三分,留七呼,可灸七壯。

行於崑崙。崑崙,在外踝之後,跟骨之上,為經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崑崙二穴,火也。在足外踝後跟骨上陷中,足太陽脈之所行也,為經。刺入五分,留十呼,可灸五壯。

入於委中。委中,在膕中央,為合,委而取之。足太陽也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委中二穴,土也。在膕中央約文中動脈陷中,足太陽脈之所入也;為合。刺入五分,留七呼,可灸三壯。

膽出於竅陰。竅陰者,足小指次指之中也,為井金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竅陰二穴,金也。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,足少陽脈之所出也,為井。刺入一分。留三呼,可灸三壯。

溜於俠谿。俠谿,足小指次指之間也,為滎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俠谿二穴,水也。在足小指次指二岐骨間本節前陷中,足少陽脈之所溜也,為滎。刺入二分,留三呼,可灸三壯。

注於臨泣。臨泣,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,為腧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臨泣二穴,木也。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中,去俠谿一寸五分,足少陽脈之所注也,為腧。刺入二分,留三呼,可灸三壯。

過於丘墟。丘墟,外踝之前,下陷者中也,為原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丘墟二穴,在足外踝下如前陷中,去臨泣三寸,足少陽脈之所過也,為原。刺入五分,留七呼,可灸三壯。

行於陽輔。陽輔,外踝之上,輔骨之前,及絕骨之端也,為經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陽輔二穴,火也。在足之外踝上四寸,輔骨前、絕骨端三分,去丘墟七寸,足少陽脈之所行也,為經。刺入五分,留七呼,可灸三壯。

入於陽之陵泉。陽之陵泉,在膝外陷者中也,為合,伸而得之。足少陽也。

白話文:

穴法上

陰谷穴位於輔骨後方,大筋下方、小筋上方,按壓時會有感覺,屈膝更容易找到,是經脈的合穴,屬於足少陰經。銅人經書記載:陰谷穴屬水,位於膝蓋下方內側輔骨後方,大筋下小筋上,是足少陰脈進入之處,為合穴。針刺深度三分,灸三壯。

至陰穴位於足小指的末端,是井穴,屬金。銅人經書記載:至陰穴屬金,位於足小指外側,距指甲約一個韭菜葉的寬度,是足太陰脈的起始穴位,為井穴。針刺深度一分,留針五個呼吸時間,灸三壯。

通谷穴位於足小指本節的前外側,是滎穴。銅人經書記載:通谷穴屬水,位於足小指外側本節前方凹陷處,是足太陽脈經過之處,為滎穴。針刺深度二分,留針五個呼吸時間,灸三壯。

束骨穴位於足小指本節後方的凹陷處,是腧穴。銅人經書記載:束骨穴屬木,位於足小指外側本節後方凹陷處,是足太陽脈經過之處,為腧穴。針刺深度三分,留針五個呼吸時間,灸三壯。

京骨穴位於足外側大骨下方,是原穴。銅人經書記載:京骨穴位於足外側大骨下方,紅白肉交界處的凹陷處,按壓可以找到,是足太陽脈經過之處,為原穴。針刺深度三分,留針七個呼吸時間,灸七壯。

崑崙穴位於外踝後方,跟骨上方,是經穴。銅人經書記載:崑崙穴屬火,位於足外踝後方跟骨上方凹陷處,是足太陽脈經過之處,為經穴。針刺深度五分,留針十個呼吸時間,灸五壯。

委中穴位於膕窩(膝蓋後方)中央,是合穴,屈膝取穴。屬於足太陽經。銅人經書記載:委中穴屬土,位於膕窩中央,動脈凹陷處,是足太陽脈進入之處,為合穴。針刺深度五分,留針七個呼吸時間,灸三壯。

竅陰穴位於足小指次指(第二個小指)的末端,是井穴,屬金。銅人經書記載:竅陰穴屬金,位於足小指次指末端,距指甲約一個韭菜葉的寬度,是足少陽脈的起始穴位,為井穴。針刺深度一分,留針三個呼吸時間,灸三壯。

俠谿穴位於足小指次指之間,是滎穴。銅人經書記載:俠谿穴屬水,位於足小指次指兩個骨頭之間本節前方凹陷處,是足少陽脈經過之處,為滎穴。針刺深度二分,留針三個呼吸時間,灸三壯。

臨泣穴向上沿著足小指次指,約一寸半處的凹陷處,是腧穴。銅人經書記載:臨泣穴屬木,位於足小指次指本節後方凹陷處,距俠谿穴一寸五分,是足少陽脈經過之處,為腧穴。針刺深度二分,留針三個呼吸時間,灸三壯。

丘墟穴位於外踝前方凹陷處,是原穴。銅人經書記載:丘墟穴位於足外踝下方前方凹陷處,距臨泣穴三寸,是足少陽脈經過之處,為原穴。針刺深度五分,留針七個呼吸時間,灸三壯。

陽輔穴位於外踝上方,輔骨前方,及絕骨末端,是經穴。銅人經書記載:陽輔穴屬火,位於足外踝上方四寸,輔骨前方、絕骨端三分,距丘墟穴七寸,是足少陽脈經過之處,為經穴。針刺深度五分,留針七個呼吸時間,灸三壯。

陽陵泉穴位於膝蓋外側凹陷處,是合穴,伸直腿更容易找到。屬於足少陽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