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八·陰陽臟腑部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·陰陽臟腑部 (1)

1. 卷之八·陰陽臟腑部

2. 穴法上

〔《靈》〕肺出於少商。少商者,手大指端內側也,為井木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少商二穴木也,在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韭葉許,手太陰脈之所出也,為井。以三稜針刺之出血,以瀉諸藏之熱,不宜灸。《甲乙經》云:針入二分,留一呼,灸一壯。

溜於魚際。魚際者,手魚也,為滎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魚際二穴,火也。在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中,手太陰脈之所行也,為滎。針入二分,留三呼,可灸二壯。

注於太淵。太淵,魚後一寸陷者中也,為腧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太淵二穴,土也。在手掌後陷中,手太陰脈之所注也,為腧。針入二分,可灸三壯。

行於經渠。經渠,寸口中也,動而不居為經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經渠二穴,金也。在寸口陷中,手太陰脈之所行也,為經。針入二分,留三呼,禁灸,灸即傷人神。

入於尺澤。尺澤,肘中之動脈也,為合,手太陰經也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尺澤二穴,水也。在肘中約紋上動脈中,手太陰脈之所入,為合。針入二分,可灸五壯。

心出於中衝。中衝,手中指之端也,為井木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中衝二穴,木也。在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葉陷中,手厥陰心主脈之所出也,為井。針入一分,留三呼,可灸一壯。

溜於勞宮。勞宮,掌中中指本節之內間也,為滎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勞宮二穴,火也。在掌中央動脈中心原虛處,屈中指無名指取之,手厥陰脈之所溜也,為滎。針入三分,留六呼,可灸。

注於大陵。大陵,掌後兩骨之間方下者也,為腧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大陵二穴,土也。在掌後兩筋間陷中,手厥陰脈之所注也,為腧。針入六分,可灸三壯。

行於間使。間使之道,兩筋之間三寸之中也。有過則至,無過則止,為經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間使二穴,金也。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中,手厥陰心包絡脈之所行也,為經。針入三分,可灸五壯。其穴有大絡為限,故入絡過腧,掌後正勞宮後三寸,寸止處是穴。故經曰有過則至,無過則止也。

入於曲澤。曲澤,肘內廉下陷者之中也,屈而得之,為合。手少陰也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曲澤二穴,水也。在肘內廉下陷中,屈肘得之,心包絡脈之所入也,為合。針入三分,留七呼,可灸三壯。手少陰「少」字當作「厥」。

肝出於大敦。大敦者,足大指之端及三毛之中也,為井木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大敦二穴,木也。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,足厥陰脈之所出也,為井。針入三分,留六呼,可灸二壯。

溜於行間。行間,足大指間也,為滎。

〔《銅人》〕云:行間二穴,火也。在足大指間動脈應手陷中,足厥陰脈之所溜也,為滎。針入六分,留十呼,灸三壯。

注於太衝。太衝,行間上二寸陷者之中也,為腧。

白話文:

[穴法上]

肺經的穴位:

  • **少商穴:**位於手大拇指指甲內側邊緣,是肺經的井穴,屬性為木。
  • 《銅人》書中說:少商穴有兩個,屬性為木,位於大拇指指甲內側邊緣,離指甲角像韭菜葉寬度的地方,是手太陰肺經的起始穴,為井穴。可以用三稜針刺出血,以瀉除身體各臟腑的熱,不適合用艾灸。《甲乙經》說:針刺入兩分深,留針時間為一次呼吸,可以灸一壯。
  • **魚際穴:**位於手掌大拇指下方肌肉隆起處,是肺經的滎穴。
  • 《銅人》書中說:魚際穴有兩個,屬性為火,位於大拇指本節(掌指關節)後內側,脈絡分布密集處,是手太陰肺經所經過的地方,為滎穴。針刺入兩分深,留針時間為三次呼吸,可以灸兩壯。
  • **太淵穴:**位於手腕橫紋外側,拇指下方凹陷處,是肺經的腧穴。
  • 《銅人》書中說:太淵穴有兩個,屬性為土,位於手腕後方凹陷處,是手太陰肺經所注入的地方,為腧穴。針刺入兩分深,可以灸三壯。
  • **經渠穴:**位於手腕橫紋向上約一寸,橈動脈搏動處,是肺經的經穴。
  • 《銅人》書中說:經渠穴有兩個,屬性為金,位於寸口(手腕橈動脈搏動處)凹陷中,是手太陰肺經所經過的地方,為經穴。針刺入兩分深,留針時間為三次呼吸,禁止艾灸,艾灸會傷害人的精神。
  • **尺澤穴:**位於手肘彎曲處,肱二頭肌腱外側凹陷處,是肺經的合穴,也是手太陰經的穴位。
  • 《銅人》書中說:尺澤穴有兩個,屬性為水,位於手肘彎曲處的橫紋上方,動脈搏動處,是手太陰肺經所進入的地方,為合穴。針刺入兩分深,可以灸五壯。

心包經的穴位:

  • **中衝穴:**位於手中指指甲尖端,是心包經的井穴,屬性為木。
  • 《銅人》書中說:中衝穴有兩個,屬性為木,位於中指指甲尖端,離指甲角像韭菜葉寬度的地方,是手厥陰心包經的起始穴,為井穴。針刺入一分深,留針時間為三次呼吸,可以灸一壯。
  • **勞宮穴:**位於手掌中心,中指握拳時指尖處,是心包經的滎穴。
  • 《銅人》書中說:勞宮穴有兩個,屬性為火,位於手掌中心,動脈搏動最明顯處,屈起中指和無名指取穴,是手厥陰心包經所經過的地方,為滎穴。針刺入三分深,留針時間為六次呼吸,可以艾灸。
  • **大陵穴:**位於手腕橫紋正中,兩筋之間,是心包經的腧穴。
  • 《銅人》書中說:大陵穴有兩個,屬性為土,位於手腕橫紋後方兩筋之間凹陷處,是手厥陰心包經所注入的地方,為腧穴。針刺入六分深,可以灸三壯。
  • **間使穴:**位於腕橫紋向上三寸,兩筋之間,是心包經的經穴。
  • 《銅人》書中說:間使穴有兩個,屬性為金,位於手腕橫紋後方三寸,兩筋之間凹陷處,是手厥陰心包經所經過的地方,為經穴。針刺入三分深,可以灸五壯。這個穴位有大的絡脈作為界限,所以針刺入絡脈後會超過腧穴,從手掌後方,正對勞宮穴後方三寸的位置,針刺到寸脈停止處即是這個穴位。所以古書說「有過則至,無過則止」。
  • **曲澤穴:**位於手肘彎曲處,內側橫紋下凹陷處,是心包經的合穴。
  • 《銅人》書中說:曲澤穴有兩個,屬性為水,位於手肘彎曲處的內側凹陷中,彎曲手肘時可取穴,是心包絡脈所進入的地方,為合穴。針刺入三分深,留針時間為七次呼吸,可以灸三壯。「手少陰」的「少」字應為「厥」。

肝經的穴位:

  • **大敦穴:**位於腳大拇指指甲邊緣,靠近第二腳趾一側,是肝經的井穴,屬性為木。
  • 《銅人》書中說:大敦穴有兩個,屬性為木,位於腳大拇指指甲邊緣,離指甲角像韭菜葉寬度的地方,以及腳大拇指的毛髮中,是足厥陰肝經的起始穴,為井穴。針刺入三分深,留針時間為六次呼吸,可以灸兩壯。
  • **行間穴:**位於腳大拇指和第二腳趾之間,趾蹼邊緣,是肝經的滎穴。
  • 《銅人》書中說:行間穴有兩個,屬性為火,位於腳大拇趾和第二腳趾間,動脈搏動處凹陷中,是足厥陰肝經所經過的地方,為滎穴。針刺入六分深,留針時間為十次呼吸,可以灸三壯。
  • **太衝穴:**位於腳背,大拇趾和第二腳趾結合處向後約兩寸,凹陷處,是肝經的腧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