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五·脾胃部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五·脾胃部 (4)

1. 面熱面寒

〔丹〕面熱火氣因鬱熱。面寒因胃虛。

〔《靈》〕面熱者,足陽明病。(邪氣臟腑病形篇)

〔垣〕飲食不節則胃病,胃病則氣短,精神少,而生大熱,有時而火上行,獨燎其面。《針經》云:面熱者,足陽明病。

〔羅〕面熱,楊郎中之內五十一歲,身體肥盛,己酉春患頭目昏悶,面赤熱多,服清上藥不效,請予治之。診其脈洪大而有力。《內經》云:面熱者,足陽明病。《脈經》云:陽明經氣盛有餘,則身以前皆熱。況其人素膏粱積熱於胃.陽明經多血多氣,木實則風熱上行,諸陽皆會於頭目,故面熱之病生矣。先以調胃承氣湯七錢,加黃連三錢,犀角一錢,疏下三兩行,徹其本熱。

白話文:

臉頰發熱,是因體內鬱熱導致。臉頰冰冷則是胃虛所致。

臉頰發熱,是足陽明經的病症。

飲食不節制就會導致胃病,胃病會造成氣短、精神不濟,並產生大熱,有時火氣會上行,只燒到臉部。《針經》說:臉頰發熱,是足陽明經的病症。

臉頰發熱,楊郎中內五十一歲,體型肥胖,己酉年春天患有頭昏眼花、臉頰發紅發熱,服用清上藥無效,請我治療。診脈後發現脈象洪大有力。《內經》說:臉頰發熱,是足陽明經的病症。《脈經》說:陽明經氣盛有餘,則全身前面皆熱。況且此人平素飲食油膩,積熱於胃,陽明經血氣充盈,就像樹木枝繁葉茂,風熱就會上行,所有陽氣都匯集於頭部,所以才會出現臉頰發熱的病症。先用調胃承氣湯七錢,加上黃連三錢、犀角一錢,疏通下焦三兩次,徹底清除體內積熱。

次以升麻加黃連湯,去經絡中風熱上行。如此,則標本之邪俱退矣。

升麻加黃連湯

升麻,葛根(各一錢),白芷(七分),甘草(炙,五分),白芍(五分),酒黃連(四分),生犀末(三分),川芎(三分),荊芥穗(三分),薄荷(三分),

白話文:

接下來,使用升麻加黃連湯,清除經絡中的風熱上行。如此一來,病症的表裡之邪氣便都能退去。

升麻加黃連湯

  • 升麻、葛根(各一錢)
  • 白芷(七分)
  • 甘草(炙,五分)
  • 白芍(五分)
  • 酒黃連(四分)
  • 生犀末(三分)
  • 川芎(三分)
  • 荊芥穗(三分)
  • 薄荷(三分)

上銼,如麻豆大,用水半盞,先浸川芎、荊芥、薄荷外,都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入先浸三味同煎,至七分,去渣,食後溫服,數服愈。忌酒濕面五辛之物。

咳逆停息不得臥,面熱如醉,此為胃熱上衝熏其面,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加大黃以利之。(前文方見喘不得臥。)

〔羅〕面寒。真定維摩院尼長老六十一歲,身體瘦弱,己酉十月間病頭面不耐寒,氣弱不敢當風行,諸治不效。予診之,其脈皆弦細而微。且其人年高素食茶果而已,陽明之經本虛,《脈經》云: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慄。又加看誦損氣,由此胃氣虛,經絡之氣亦虛,不能上榮頭面,故惡風寒。先以附子理中丸溫其中氣,次以,升麻湯加附子,主之。

白話文:

治療咳嗽時,將藥材研磨成麻豆大小,用半杯水浸泡川芎、荊芥、薄荷,之後再用兩杯水煎煮,直到剩下一杯時,加入浸泡好的三味藥材一起煎煮,煮至七分,去渣,飯後溫服,連服幾次即可痊癒。忌酒、濕面和辛辣食物。

如果咳嗽不止,無法平躺,臉色發紅,像是喝醉酒一樣,這是因為胃熱上衝熏蒸臉部,可用茯苓、桂枝、甘草湯加入大黃,以通利腸胃。

臉部發寒,可以用附子理中丸溫補中氣,接著服用升麻湯加入附子,主治臉部發寒。

升麻,葛根,白芷,黃耆(各七分),甘草(炙,五分),黑附子(七分,炮),人參,草豆蔻(各五分),益智仁(三分),

上銼,如麻豆大,都作一服,水三盞,連須白蔥頭二莖,同煎一盞,去渣溫服,食前,數服良愈。

升麻湯辨或曰:升麻加黃連湯治面熱,升麻加附子湯治面寒,有何依據?答曰:出自仲景。云岐子注《傷寒論》中辨葛根湯云:尺寸脈俱長者,陽明受病也,當二三日發,以其脈夾鼻絡於目,故身熱目疼鼻乾不得臥,此陽明經受病也。始於鼻交頞中,從頭至足,行身之前,為表之裡。

白話文:

以升麻、葛根、白芷、黃耆(各七分)、甘草(炙,五分)、黑附子(七分,炮)、人參、草豆蔻(各五分)、益智仁(三分)為藥,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,混合成一劑,用三碗水,加入白蔥頭兩根,一同煎煮至一碗,濾去藥渣,溫熱服用,飯前服用,數次即可痊癒。

有人問:「升麻加黃連湯治面熱,升麻加附子湯治面寒,這有什麼依據?」回答說:「這是出自張仲景的著作。岐子在《傷寒論》中注釋葛根湯時說:如果寸脈和尺脈都長,就是陽明經受病,大約兩三天就會發作。因為陽明經脈連接鼻絡,並通往眼睛,所以患者會出現發燒、眼睛疼痛、鼻子乾燥無法平躺等症狀,這是陽明經受病的表現。陽明經起於鼻交頞,從頭部一直延伸到腳部,位於身體表面,是表裡之經。」

陽明經標熱本實,從標脈浮而長,從本脈沉而實。陽明為病,蒸蒸而熱,不惡寒,身熱為標病。陽明本實者,胃中燥鼻乾目疼為本病。陽明為肌肉之本,禁不可發汗,在本者不禁下,發之則變黃症。太陽主表,榮衛是也。榮衛之下,肌肉屬陽明。二陽並病,葛根湯主之。衛者桂枝,榮者麻黃,榮衛之中,桂枝麻黃各半湯主之。

榮衛之下,肌肉之分者,葛根湯主之,又名解肌湯。故陽明為肌肉之本,非專於發汗止汗之治。桂枝麻黃兩方,互併為一方,加葛根者,便作葛根湯。故榮衛肌肉之次也。桂枝、芍藥、生薑、甘草、大棗止汗,有麻黃、桂枝、甘草發汗,葛根味薄,獨加一味者,非發汗止汗也,從葛根以解肌,故名葛根湯。

白話文:

陽明經的病症,熱度集中在表層,脈象浮而有力,從根本上來看,脈象沉而實。陽明經生病,會感到全身蒸蒸發熱,不畏寒,身體發熱是表層的病症。陽明經的根本病症是胃中乾燥,鼻乾、眼痛。陽明經主宰著肌肉的根本,忌諱發汗,病症在根本上時,可以瀉下,如果發汗則會變成黃疸症。太陽經主宰著人體的表層,榮衛氣分就是太陽經的範疇。榮衛之下,肌肉歸屬於陽明經。兩種陽經同時生病,可以用葛根湯治療。衛氣可以用桂枝藥物調理,榮氣可以用麻黃藥物調理。榮衛氣分同時出現問題,可以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治療。

榮衛氣分之下,肌肉有不同層次,葛根湯可以治療,葛根湯也叫做解肌湯。因此,陽明經主宰著肌肉的根本,不只專注於發汗止汗的治療方法。桂枝湯和麻黃湯這兩種方劑,可以互相結合,再加入葛根,就變成葛根湯。所以,榮衛氣分和肌肉是同一層次。桂枝、芍藥、生薑、甘草、大棗可以止汗,麻黃、桂枝、甘草可以發汗,葛根味淡,單獨加入一味,不是發汗也不是止汗,而是藉由葛根來解肌,所以叫做葛根湯。

錢仲陽制升麻湯治傷寒瘟疫風熱,壯熱頭痛,肢體痛,瘡疹已發未發用葛根為君,升麻為佐,甘草、芍藥安其中氣。朱奉議作《活人書》,將升麻列作陽明經解藥。予診楊氏婦,陽明經標本俱實,先攻其里,後瀉經絡中風熱,故用升麻湯加黃連,以寒治熱也。尼長老陽明經標本俱虛,先實其里,次行經絡,故用升麻湯加附子,以熱治寒也。

仲景乃群方之祖,信哉。

白話文:

錢仲陽所創的升麻湯,用於治療傷寒瘟疫、風熱所致的壯熱頭痛、肢體疼痛,以及瘡疹初發或未發的狀況。其中以葛根為主要藥材,升麻為輔助藥材,甘草、芍藥則用來安撫脾胃之氣。

朱奉議在他的《活人書》中,將升麻列為治療陽明經熱症的藥物。我曾經診治一位楊姓婦人,她的陽明經標本皆實證,因此先攻其表,再瀉其經絡中的風熱,故用升麻湯加入黃連,以寒性藥物治療熱性疾病。

而一位尼長老,則呈現陽明經標本皆虛證,因此先補其表,再行經絡,故用升麻湯加入附子,以熱性藥物治療寒性疾病。

張仲景是眾多醫家之祖,其醫術精湛,令人信服。

2. 面青、面塵

〔《難》〕肝外證,面青,善潔,善怒。(十六難)

運氣,面塵有二:

一曰燥金制肝。經云:陽明司天,燥淫所勝,民病嗌乾面塵。又云:陽明在泉,燥淫所勝,病嗌乾面塵。又云:金鬱之發,嗌乾面塵,宜治以濕劑是也。

二曰火。經云:少陽之復,厥氣上行,面如浮塵,目乃瞤瘈,治以寒劑是也。

針灸,面塵皆取肝膽二經。經云:肝足厥陰之脈是動,病甚則嗌乾面塵脫色。又云:膽足少陽之脈是動,病甚則面微有塵,皆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也。

白話文:

《難經》說,肝臟外在病症,會表現為面色青白,喜歡清潔,容易發怒。

面塵指的是面部有灰塵般的外觀,有兩種原因:

第一種是燥金克制肝臟。經典記載,陽明司天,燥邪過盛,會導致人民咽喉乾渴,面色灰塵。又說,陽明在泉,燥邪過盛,也會導致咽喉乾渴,面色灰塵。還說,金氣鬱結所導致的病症,會出現咽喉乾渴,面色灰塵,需用滋潤藥物治療。

第二種是火氣。經典記載,少陽之氣逆行上衝,會導致面部如浮塵般,眼球震顫,需用寒涼藥物治療。

針灸方面,面塵皆取肝膽二經。經典記載,肝足厥陰經脈氣血運行不暢,病症嚴重時會出現咽喉乾渴,面色灰塵,面容失色。又說,膽足少陽經脈氣血運行不暢,病症嚴重時會出現面部微有灰塵,針灸治療時需根據病情虛實寒熱,以及病邪深淺來選擇穴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