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五·脾胃部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五·脾胃部 (3)

1. 胎前產後積

〔《素》〕黃帝問曰:婦人重身,毒之何如?岐伯曰:有故無殞,亦無殞也。帝曰:願聞其故何謂也?岐伯曰:大積大聚,其可犯也,衰其太半而止,過者死。(六元正紀大論)

〔丹〕血塊如盤,有孕難服峻劑,此方主之。

香附(醋煮,四兩),桃仁(去皮尖,一兩),海粉(醋煮,二兩),白朮(一兩),

麵糊丸服。

南山婦人年三十八,於九月二十三日月經行,比前過後十日,得草藥,以敗血海為下胎之謀,有數滴血下,因此腹痛,在小腹下有塊如碗大,不可按,湯熨則痛稍定,大小便抽痛,小便澀,大便略下少赤積垢,食不進,口略渴,發熱。此胃氣為草藥所敗,加以受傷之血妄行而不得泄,所以為病。

砂仁(三分),甘草(炙,三分),滑石(一錢半),川芎黃芩(各三分),牛膝(二錢),桃仁(七個),水酒煎服。

〔《保》〕,芍藥湯,治產後諸積不可攻,宜養陰去熱,其病自安。

芍藥(一斤),黃芩,茯苓(各六兩)

上散,每半兩,水煎,日三服,溫。

〔丹〕產後消血塊。

滑石(三錢),沒藥(二錢),血竭(二錢),

上為細末,醋糊丸。如惡露不下,以五靈脂為細末,麵糊丸,白朮湯陳皮湯送下。

又消血塊。

香附(童便浸),桃仁(去皮,留尖),為末,醋糊丸。

2. 息積

〔《素》〕帝曰:病脅下滿氣逆,二三歲不已,是為何病?岐伯曰:病名曰息積,此不妨於食,不可灸刺,積為導引服藥,藥不能獨治也。(奇病論,王注云:氣逆息難故名息積也,用息奔法治之亦可。)

〔無〕,磨積丸

胡椒(一百五十粒),木香(二錢半),全蠍(十枚,去毒)

上為末,粟米丸,綠豆大,每十五丸,陳皮湯下。

化氣湯,治息積。

砂仁,桂心,木香(各二錢半),甘草(炙),茴香(炒),丁香皮,青皮(炒),陳皮乾薑,蓬朮(炮。各半兩),胡椒,沉香(各一錢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姜蘇鹽湯調下,婦人醋湯服。

陳無擇云:導引法隨意行之皆可。愚謂或按摩滿處,或手足相屈伸,或八段錦,或六字氣之類,以氣通為效。

3.

〔《靈》〕黃帝曰:首面與身,形也,屬骨連筋,同血合於氣耳。天寒則裂地凌冰,其卒寒,或手足懈惰,然而其面不裂,何也?岐伯答曰:十二經脈,三百六十五絡,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,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,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,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,其濁氣出於胃走唇舌而為味。其氣之津液,皆上熏於面,而皮又厚,其肉堅,故天熱甚寒,不能勝之也。

(邪氣臟腑病形篇)

4. 面腫頰腮痛

〔丹〕朱奶兩腮熱腫,膈壅之病也。

乾葛,桔梗(一錢半),升麻(一錢),蘇葉(一錢半),甘草(炙,七分),薄荷(一錢),姜(一片),水煎服。

〔垣〕咽痛頷腫,脈洪大,面赤者,羌活勝濕湯黃芩、桔梗、甘草各半錢治之。如耳鳴目黃,頰頷腫,頸肩臑肘臂外後廉痛,面赤,脈洪大者,以羌活防風、甘草、藁本通其經血,加黃連、黃芩消其腫,以人參黃耆益其元氣而瀉其火邪。

〔丹〕兩腮腫。細辛、草烏等分為末,入蚌粉,以豬脂調敷腫處,口含白梅置腮邊,良久腫退出涎患消矣。消時,腫必先向下。

〔世〕治痄腮。

竹葉車前草柏子仁

杵碎,熱敷患處。

腮腫,用赤小豆末敷之,立效。

〔《山》〕痄腮。雞子清調赤小豆末,及喉下諸般腫痛,用蝸牛飛面研勻,貼腫處。

〔《素》〕面腫曰風。(平人氣象論)

〔《千》〕主卒中風,頭面腫。杵杏仁如膏敷之。

針灸,面頰腫痛有三法:

其一取手陽明。經云:顑痛刺足陽明曲周動脈,見血立已。不已,按人迎於經,立已。又云:厥胸滿面腫,唇漯漯然,暴言難,甚則不能言,取足陽明。又云:厥頭痛,面若腫起而煩心,取之足陽明太陰為煩心也。又云:顑痛,刺手陽明與顑之盛脈出血是也。

其二取手太陽。經云:手太陽之脈是動,則頷腫不可以顧,所生病者,目黃頰痛,視盛虛熱寒,陷下取之也。

其三取手足少陽。經云:三焦手少陽之脈,所生病者頰痛。又云:膽足少陽之脈,所生病者頷腫,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也。又云:肝氣逆則頭痛,耳聾,頰痛,取血者,蓋取足少陽之血也。

〔《東》〕面赤頰熱,惡風寒,頷痛:攢竹、玉枕(灸三壯,妙),巨窌(灸五壯。)

〔《集》〕頷腫生瘡,名枯曹風:合谷、列缺、地倉、頰車(不應,再取下穴)、人中、承漿、玉液、金津、三里。

〔《甲》〕面腫,目癰腫,刺陷谷,出血立止。䪼腫唇癰,顴窌主之。頰腫痛,天窗主之。頰腫口急,頰車痛,不可以嚼,頰車主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