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七·陰陽臟腑部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七·陰陽臟腑部 (20)

1. 刺虛實

胃足陽明之脈是動,則病洒洒振寒,善呻數欠,顏黑,病至則惡人與火,聞木音則惕然而驚,心動,欲獨閉戶塞牖而處,甚則欲上高而歌,棄衣而走,賁響腹脹,是為骭厥。是主血所生病者,狂瘧溫淫,汗出,鼽衄,口喎唇胗,頸腫喉痹,大腹水腫,膝臏腫痛,循膺乳氣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,中指不用。氣盛則身以前皆熱,其有餘於胃,則消穀善飢,溺色黃。

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慄,胃中寒,則脹滿。為此諸病,盛則瀉之,虛則補之,熱則疾之,寒則留之,陷下則灸之,不盛不虛,以經取之。盛者,人迎大三倍於寸口。虛者,人迎反小於寸口也。

心手少陰之脈是動,則病嗌乾心痛,渴而欲飲,是為臂厥。是主心所生病者,目黃,脅痛,臑臂內後廉痛,厥,掌中熱痛。為此諸病,盛則瀉之,虛則補之,熱則疾之,寒則留之,陷下則灸之,不盛不虛,以經取之。盛者,寸口大再倍於人迎。虛者,寸口反小於人迎也。

腎足少陰之脈是動,則病飢不欲食,面如漆柴,咳唾則有血,喝喝而喘,坐而欲起,目䀮䀮如無所見,心如懸苦飢狀,氣不足則善恐,心惕惕如人將捕之,是為骨厥。是主腎所生病者,口熱舌乾,咽腫上氣,嗌乾及痛,煩心,心痛,黃疸,腸澼,脊酸,股內後廉痛,痿厥,嗜臥,足下熱而痛。

為此諸病,盛則瀉之,虛則補之,熱則疾之,寒則留之,陷下則灸之,不盛不虛,以經取之。灸則強食生肉,緩帶被髮,大杖重履而步。盛者,寸口大再倍於人迎。虛者,寸口反小於人迎也。

小腸手太陽之脈是動,則病嗌痛,頷腫,不可以顧,肩似拔,臑似折。是主液所生病者,耳聾,目黃,頰腫,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。為此諸病,盛則瀉之,虛則補之,熱則疾之,寒則留之,陷下則灸之,不盛不虛,以經取之。盛者,人迎大再倍於寸口。虛者,人迎反小於寸口也。

膀胱足太陽之脈是動,則病沖頭痛,目似脫,項如拔,脊痛,腰似折,髀不可以曲,膕如結,踹如裂,是為踝厥。是主筋所生病者,痔,瘧,狂顛疾,頭囟項痛,目黃淚出,鼽衄,項背腰尻膕腨腳皆痛,小指不用。為此諸病,盛則瀉之,虛則補之,熱則疾之,寒則留之,陷下則灸之,不盛不虛以經取之。盛者,人迎大再倍於寸口。虛者,人迎反小於寸口也。

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是動,則病手心熱,臂肘攣急,腋腫,甚則胸脅支滿,心中憺憺大動,面赤目黃,喜笑不休。是主脈所生病者,煩心心痛,掌中熱。為此諸病,盛則瀉之,虛則補之,熱則疾之,寒則留之,陷下則灸之,不盛不虛,以經取之。盛者,寸口大一倍於人迎。虛者,寸口反小於人迎也。

肝足厥陰之脈是動,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,丈夫㿉疝,婦人少腹腫,甚則嗌乾,面塵脫色。是主肝所生病者,胸滿,嘔逆,飧泄,狐疝,遺溺,閉癃。為此諸病,盛則瀉之,虛則補之,熱則疾之,寒則留之,陷下則灸之,不盛不虛,以經取之。盛者,寸口大一倍於人迎。虛者,寸口反小於人迎也。

白話文:

刺虛實

胃經與足陽明經脈氣血運行失常,會出現全身發抖、畏寒、頻頻呻吟、面色發黑等症狀,病情嚴重時會厭惡人群和火,聽到木頭敲擊的聲音會驚恐不安,心跳加速,只想獨自關門閉窗,甚至想爬到高處唱歌、脫衣奔跑,胸部發脹,腹部膨脹,下肢厥冷,稱之為「足厥」。 這主要由血瘀引起,可能導致狂躁、瘧疾、溫病、淫邪等疾病,伴隨出汗、鼻出血、口角歪斜、嘴唇腫脹、頸部腫痛、喉嚨阻塞、腹部積水腫脹、膝蓋腫痛等,胸部、乳房、大腿內側、膝蓋外側、足背等部位都疼痛,中指功能受損。氣盛則身體前面發熱,胃中氣血充盈則易消化、常飢餓,小便顏色發黃。氣不足則身體前面畏寒,胃寒則脹滿。治療這些疾病,氣盛則瀉,氣虛則補,熱則清熱,寒則溫補,下陷則灸,不虛不實則根據經絡取穴治療。氣盛則寸口脈大於人迎脈三倍,氣虛則寸口脈反而小於人迎脈。

心經與手少陰經脈氣血運行失常,會出現咽喉乾燥、心痛、口渴想喝水等症狀,稱為「臂厥」。這主要由心臟病變引起,可能導致眼睛發黃、脅肋疼痛、上臂內側後緣疼痛、手厥冷、手掌灼熱疼痛等。治療這些疾病,氣盛則瀉,氣虛則補,熱則清熱,寒則溫補,下陷則灸,不虛不實則根據經絡取穴治療。氣盛則寸口脈大於人迎脈兩倍,氣虛則寸口脈反而小於人迎脈。

腎經與足少陰經脈氣血運行失常,會出現飢餓卻不想吃東西、面色灰暗、咳嗽咳血、呼吸困難、坐著想站起來、眼睛無神、心中焦慮飢餓感等症狀,氣虛則容易恐懼,心慌不安,像被人追捕一樣,稱為「骨厥」。這主要由腎臟病變引起,可能導致口乾舌燥、咽喉腫痛、呼吸困難、咽喉乾燥疼痛、煩躁不安、心痛、黃疸、腸鳴、腰背酸痛、大腿內側後緣疼痛、肢體麻木、嗜睡、腳底發熱疼痛等。治療這些疾病,氣盛則瀉,氣虛則補,熱則清熱,寒則溫補,下陷則灸,不虛不實則根據經絡取穴治療。灸法治療後,會食慾增加,想吃生肉,動作緩慢,披頭散髮,拄著拐杖,穿著厚重的鞋子走路。氣盛則寸口脈大於人迎脈兩倍,氣虛則寸口脈反而小於人迎脈。

小腸經與手太陽經脈氣血運行失常,會出現咽喉疼痛、頷下腫脹、不能轉頭、肩膀好像被拉扯、上臂好像折斷等症狀。這主要由體液代謝失常引起,可能導致耳聾、眼睛發黃、面頰腫脹、頸部、頷下、肩膀、上臂外側後緣疼痛。治療這些疾病,氣盛則瀉,氣虛則補,熱則清熱,寒則溫補,下陷則灸,不虛不實則根據經絡取穴治療。氣盛則人迎脈大於寸口脈兩倍,氣虛則人迎脈反而小於寸口脈。

膀胱經與足太陽經脈氣血運行失常,會出現前額頭痛、眼睛好像要掉出來、後頸好像被拉扯、脊柱疼痛、腰部好像折斷、大腿不能彎曲、膝蓋好像僵硬、小腿好像裂開等症狀,稱為「踝厥」。這主要由筋脈病變引起,可能導致痔瘡、瘧疾、狂躁症、頭部、後腦勺、頸部疼痛、眼睛發黃流淚、鼻出血、頸部、背部、腰部、臀部、膝蓋、小腿都疼痛,小指功能受損。治療這些疾病,氣盛則瀉,氣虛則補,熱則清熱,寒則溫補,下陷則灸,不虛不實則根據經絡取穴治療。氣盛則人迎脈大於寸口脈兩倍,氣虛則人迎脈反而小於寸口脈。

心包絡經與手厥陰經脈氣血運行失常,會出現手掌發熱、手臂肘部攣縮、腋下腫脹,嚴重時胸脅部脹滿,心中悸動不安,面色潮紅,眼睛發黃,喜歡發笑不止。這主要由脈絡病變引起,可能導致煩躁不安、心痛、手掌發熱。治療這些疾病,氣盛則瀉,氣虛則補,熱則清熱,寒則溫補,下陷則灸,不虛不實則根據經絡取穴治療。氣盛則寸口脈大於人迎脈一倍,氣虛則寸口脈反而小於人迎脈。

肝經與足厥陰經脈氣血運行失常,會出現腰痛不能彎腰,男性疝氣,女性下腹部腫脹,嚴重時咽喉乾燥,面色蒼白。這主要由肝臟病變引起,可能導致胸部脹滿、嘔吐、腹瀉、疝氣、尿失禁、排尿困難。治療這些疾病,氣盛則瀉,氣虛則補,熱則清熱,寒則溫補,下陷則灸,不虛不實則根據經絡取穴治療。氣盛則寸口脈大於人迎脈一倍,氣虛則寸口脈反而小於人迎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