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一·陰陽臟腑部 (12)
卷之一·陰陽臟腑部 (12)
1. 陰陽
既雲頭至心、心至臍、臍至足,是有狀也。呼為三焦,是有名也。以為無狀,可乎?經曰:三焦者,水穀之道路也。卻是有形狀,何以然?上焦者,主內而不出;中焦者,主腐熟水穀;下焦者,主出而不內。故經曰上焦如霧,中焦如漚,下焦如瀆也。手經者,主持上也;足經者,主持下也;命門者,主持內也;為衛者,主持外也。
三焦真氣為父,氣散於包絡,相從母也。並行而不相離,母之真氣也,故俱會於胸中。經云:膻中之分,父母居之,氣之海也,如天地之尊,不繫五行也。清邪中於上焦,名曰潔也,頭項強,腰脊痛。濁邪中於下焦,名曰渾也,陰氣為慄,便溺妄出。表虛里急,上焦、下焦與中焦相混。
上焦怫鬱,臟氣相熏。中焦不治,衛氣上衝,榮氣不通,血凝不流。若衛氣前通者,小便赤黃,與熱相搏,因熱作使,遊於經絡,出入臟腑,陰氣前通,陽氣後微,陰無所使,客氣內入,嚏而出之,聲嗢咽塞,寒厥熱壅,必下血。陰陽俱厥,脾弱液下。下焦不固,清便下重,便數而難,腹築湫痛,命將難全。
此命門之脈,診在右手尺也。經曰:五臟不和,五液不下,當闔不闔,便溺俱脫,生氣絕矣,所以腹臍湫痛也,故曰命將難全。前三焦自外而入,後三焦自內而出。霧不收則為喘滿,此出而不內也。漚不利則為留飲,留而不散,久為中滿,上不能內,下不能出也。瀆不利則為腫滿,此因上內而下不出也。
此三焦之所不歸也。三焦有臟而無腑,在內則遊行,是血也,在外則固護,是氣也。上焦如霧者氣也,中焦如漚者血也。中焦者,血氣之分也。下焦在臍膀胱上口,主分別清濁,出而不納,即傳道也治在臍下。名曰三焦,其腑在氣街中,又云有臟無腑。成氏云:血室者,血之所居也,榮衛停止之所,經脈流會之處,衝脈是矣。
夫沖者,奇經之一也,起於腎下,出於氣街,並足陽明經挾臍上行,至胸中而散焉,為諸經之海也。
啟玄子云:沖為血海,諸經朝會,男子則運而行之,女子則停而止之,是皆謂之血室。《內經》云:任脈通衝脈,男既運行,女既停止,故運行者無積而不滿,動也;停止者有積而能滿,靜也。不滿者,陽也,氣也。能滿者,陰也,血也。故滿者以時而溢,為之信有期者動也。
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,故運行者,陽之象也;停止者,陰之象也。血氣榮衛,男女皆有,內外諧和,其脈同診,脈者,血之府也,故為氣血之室,為藏物之舍,亦為府也。三焦之府,在氣街中,為男、女血海之府。經又曰:有臟而無腑,從無形而言之也。有臟而有腑,從有形而言之也。
清邪濁邪所傷,三焦齊病,亦同兩感。經云:心包絡主之脈,出胸中,下膈,歷絡三焦,此其所以與相火併行,與命門脈同診於右尺中也。東垣云:三焦有名無形,主持諸氣,以象三才之用,故呼吸升降,水穀往來,皆待此以通達。是以上焦在心下,主內而不出;中焦在胃脘,主腐熟水穀;下焦在臍下,主分別清濁,出而不內。統而論之,三才之用,本於中焦。
白話文:
陰陽
上焦、中焦、下焦如同人體的頭、胸、腹,雖有明確位置,卻無具體形狀。經書記載,三焦是水穀運行的通道。上焦主管內部,不向外輸送;中焦負責消化食物;下焦主管排出,不向內吸收。故上焦如霧氣般瀰漫,中焦如泡沫般翻滾,下焦如水道般暢通。手部經脈主管上焦,足部經脈主管下焦,命門主管內部,衛氣主管外部。
三焦真氣猶如父親,氣息散佈於包絡,依附於母親(包絡)之氣。二者並行不離,包絡的真氣是母親之氣,因此都匯聚於胸中。經書說:膻中是父母之氣的所在,是氣的海洋,如同天地之尊,不受五行所約束。
若風邪侵犯上焦,則頭項強痛,腰脊疼痛;若濁邪侵犯下焦,則陰冷顫慄,大小便失禁。若表虛里急,則上焦、下焦與中焦混亂。
上焦鬱結,臟腑氣機相擾;中焦失調,衛氣上衝,營氣不通,血液凝滯。若衛氣向前運行,小便赤黃,與熱邪搏鬥,熱邪循經絡遊走,出入臟腑;陰氣向前運行,陽氣後退衰弱,陰氣無所依附,外邪入侵,則打噴嚏排出;聲音嘶啞,咽喉阻塞,寒熱交錯,必然出血。陰陽都衰竭,脾臟虛弱,則腹瀉。下焦虛弱,則大便清稀,排便困難,腹部脹痛,性命危殆。
命門的脈象,診斷於右手尺脈。經書說:五臟失調,五液不能排出,大小便失禁,生機將斷,因此腹部疼痛,故稱性命危殆。前三焦由外而內,後三焦由內而出。霧氣不收斂則氣喘胸悶,這是因為排出而不吸收。泡沫運化不利則形成積液,積液不散,久則胸腹滿脹,上不能吸收,下不能排出。水道不利則水腫,這是因為上焦吸收,下焦排出受阻。
這是三焦功能失常的表現。三焦有臟無腑,在內部運行的是血液,在外部護衛的是氣。上焦如霧是氣,中焦如泡是血,中焦是血氣的分界處。下焦在臍下膀胱上口,負責分辨清濁,排出而不吸收,是傳送通道,治療在臍下。三焦的腑在氣街(任脈)之中,又說有臟無腑。成氏說:血室是血液的居所,營衛之氣停留的地方,經脈匯合之處,即沖脈。
沖脈是奇經之一,起於腎下,出於氣街(任脈),沿足陽明經,挾著臍部上行,到胸中散開,是諸經的海洋。
啟玄子說:沖脈是血海,諸經匯聚於此,男子則運行不息,女子則停滯貯藏,這都是血室。內經說:任脈貫通沖脈,男子則運行,女子則停滯,所以運行者沒有積聚而充盈,是動態;停滯者有積聚而能充盈,是靜態。不充盈者是陽氣,充盈者是陰血。所以充盈者會按時溢出,是有規律的運動。
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,所以運行是陽的象徵,停滯是陰的象徵。血氣營衛,男女皆有,內外協調,脈象相同,脈是血的府舍,所以是氣血的居所,是收藏之處,也是府舍。三焦的府舍在氣街(任脈)之中,是男女血海的府舍。經書又說:有臟無腑,是從無形而言;有臟有腑,是從有形而言。
風邪和濁邪的損傷,三焦同時患病,如同同時感染兩種疾病。經書說:心包絡主其脈,從胸中出來,下達膈膜,聯繫三焦,所以與相火同行,與命門脈同診於右尺脈。東垣說:三焦有名無形,主導諸氣,以象徵三才的作用,所以呼吸升降,水穀運行,都依靠它來通達。所以上焦在心下,主內不出;中焦在胃脘,主消化水穀;下焦在臍下,主分辨清濁,排出不吸收。總而言之,三才的作用,都源於中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