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六·陰陽臟腑部 (21)
卷之六·陰陽臟腑部 (21)
1. 瘧寒熱
故經言曰:方其盛時必毀,因其衰也,事必大昌,此之謂也。夫瘧之未發也,陰未並陽,陽未並陰,因而調之,真氣得安,邪氣乃亡,故工不能治其已發,為其氣逆也。帝曰:善,攻之奈何?早晏何如?岐伯曰:瘧之且發也,陰陽之且移也,必從四末始也。陽已傷,陰從之,故先其時堅束其處,令邪氣不得入,陰氣不得出,審候見之,在孫絡盛堅而血者,皆取之,此其往而未得並者也。(瘧論)凡治瘧先發,如食頃乃可治,過之則失時也。
瘧發身方熱,刺跗上動脈,開其空,出其血,立寒。瘧方欲寒,刺手陽明太陰,足陽明太陰。(亦謂出血當隨井俞而刺之。)瘧脈滿大,急刺背俞,用中針傍五胠俞各一,適肥瘦出其血也。(王注云:背俞謂大杼。五胠俞,噫嘻也。胠,去魚反。)瘧脈小實,急灸脛少陰,刺指井。
(脛少陰,復溜穴,指井至陰穴也)瘧脈緩大虛,便宜用藥,不宜用針。諸瘧而脈不見,刺十指間出血,血去必已,先視身之赤如小豆者,盡取之。刺瘧者,必先問其病之所先發者,先刺之。先頭痛及重者,先刺頭上及兩額、兩眉間出血。(王注云:頭上謂上星、百會,兩額謂懸顱,兩眉間謂攢竹等穴。
)先項背痛者,先刺之。先腰脊痛者,先刺郄中出血。先手臂痛者,先刺手少陰陽明十指間。先足脛痠痛者,先刺足陽明十指間出血。風瘧,瘧發則汗出惡風,刺三陽經背俞之血者。胻痠痛甚,按之不可,名曰胻髓病,以鑱針針絕骨,出血立已。身體小痛,刺至陰,諸陰之井,無出血,間日一刺。
瘧不渴,間日而作,刺足太陽。渴而間日作,刺足少陽。(《靈樞》經云:瘧不渴,間日而作,刺足陽明。渴日作,刺手陽明。)溫瘧汗不出,為五十九刺。足太陽之瘧,令人腰痛頭重,寒從背起,先寒後熱,熇熇暍暍然,熱止汗出難已,刺郄中出血。(金門穴《黃帝中誥圖經》云:委中主之。
海藏:羌活加生地黃、小柴胡加桂湯。)足少陽之瘧,令人身體解㑊,寒不甚,熱不甚,惡見人,見人心惕惕然,熱多汗出甚,刺足少陽。(俠谿穴。海小柴胡湯。)足陽明之瘧,令人先寒,灑淅灑淅,寒甚久乃熱,熱去汗出,喜見日月光火氣乃快然,刺足陽明跗上。(衝陽穴。
)足太陰之瘧,令人不樂,好太息,不嗜食,多寒熱汗出,病至則善嘔,嘔已乃衰,即取之。(待病衰即取之井俞及公孫。海小建中湯、異功散。)足少陰之瘧,令人嘔吐,甚多寒熱,熱多寒少,欲閉戶牖而處,其病難已。(海小柴胡加半夏湯。陽明病見少陰中是賊邪,故難已。
)足厥陰之瘧,令人腰痛,少腹滿,小便不利如癃狀,非癃也,數便意恐懼,氣不足,腹中悒悒,刺足厥陰。(太衝穴。海四物加柴胡、苦楝、附子湯。)肺瘧令人心寒,寒甚熱,熱間善驚,如有所見者,刺手太陰陽明。(列缺、合谷。)心瘧者,令人煩心,甚欲得清水,反寒多不甚熱,刺手少陰。
白話文:
瘧寒熱
瘧疾發作的規律是,盛極必衰,衰敗之後疾病就會好轉。瘧疾未發作時,陰陽失調,此時調理,真氣就能安定,邪氣自然消除。因此,等到瘧疾發作後再治療,就難以奏效了,因為此時氣機逆亂。 有人問:如何治療瘧疾?什麼時候治療最好? 回答是:瘧疾將要發作時,陰陽將要轉變,一定從四肢末端開始。陽氣受損,陰氣隨之而動,所以要及時在患處採取措施,阻止邪氣入侵,防止陰氣外泄。 觀察病情,如果在孫絡脈搏充盈堅實且有血瘀的地方,就要放血。這是邪氣尚未完全入侵時的治療方法。治療瘧疾必須在發作初期,大概像吃一頓飯的時間內就要治療,錯過這個時機就晚了。
瘧疾發作時,身體發熱,可以刺跗上動脈(腳背上的動脈),使血液排出,就能使人立刻感到寒冷。如果瘧疾發作時想感到寒冷,可以刺手陽明經、手太陰經、足陽明經、足太陰經的穴位。瘧疾脈象強勁有力,就要快速刺背俞穴,並在旁邊的五胠俞穴各刺一針,適度放血。瘧疾脈象細小而有力,就要灸脛少陰穴(復溜穴),並刺指井穴(至陰穴)。瘧疾脈象緩慢、有力而虛弱,則宜用藥物治療,不宜針灸。各種瘧疾如果脈象不明顯,可以刺十指間放血,放血後病情就會好轉。治療前要先觀察身體上哪些部位最先出現病症,就先從這些部位開始針灸。例如,頭痛或頭重者,就先刺頭部,包括上星、百會、懸顱、攢竹等穴位放血。項背疼痛者,就先刺項背部;腰脊疼痛者,就先刺郄中穴放血;手臂疼痛者,就先刺手少陰經、手陽明經的十指間;足脛痠痛者,就先刺足陽明經的十指間放血。風寒型瘧疾,發病時會出汗怕風,就要刺三陽經的背俞穴放血。如果肢體痠痛嚴重,按壓不能忍受,稱為肢體髓病,要用鑱針刺入骨骼,放血即可見效。身體輕微疼痛者,可以刺至陰穴等諸陰經的井穴,不需要放血,可以隔日一次。
瘧疾不口渴,隔日發作,要刺足太陽經;瘧疾口渴,隔日發作,要刺足少陽經。溫熱型瘧疾不出汗,可採用五十九針法。足太陽經型的瘧疾,會引起腰痛頭重,寒邪從背部開始,先寒後熱,感覺身體發熱而乾燥,熱退後出汗困難,就要刺郄中穴放血。足少陽經型的瘧疾,會使人身體不適,寒熱都不甚明顯,害怕見人,見到人就感到心慌,發熱時出汗很多,就要刺足少陽經(俠谿穴)。足陽明經型的瘧疾,會先感到寒冷,寒邪逐漸加重然後發熱,熱退後出汗,喜歡陽光,見到陽光就感覺舒適,就要刺足陽明經跗上穴(衝陽穴)。足太陰經型的瘧疾,會使人心情不愉快,常常嘆氣,不想吃東西,經常感到寒熱和出汗,發病時會嘔吐,嘔吐後病情就會減輕,就要在病情減輕時,刺井俞穴和公孫穴。足少陰經型的瘧疾,會使人嘔吐,經常感到寒熱,發熱多於寒冷,想關閉門窗獨處,病情很難痊癒。足厥陰經型的瘧疾,會使人腰痛,少腹脹滿,小便不利,像尿閉一樣,但不是真正的尿閉,經常想上廁所,感到害怕,氣不足,腹部鬱悶,就要刺足厥陰經(太衝穴)。肺經型的瘧疾,會使人心寒,寒重於熱,間歇性發熱,並且驚恐,好像看見什麼東西一樣,就要刺手太陰經和手陽明經(列缺、合谷)。心經型的瘧疾,會使人心煩,很想喝清水,反而寒冷多於發熱,就要刺手少陰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