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1)

1. 腹痛

〔丹〕腹痛有寒、積熱、死血、食積、濕痰。

〔垣〕夫心胃痛及腹中諸痛,皆因勞力過甚,飲食失節,中氣不足,寒邪乘虛而入客之,故卒然而作大痛。經言得炅則止。炅者,熱也。以熱治寒,治之正也。然腹痛有部分,臟腑有高下,治之者亦宜分之。如厥心痛者,乃寒邪客於心胞絡也。前人以良薑、菖蒲大辛熱之味末之,酒調服,其痛立止,此直折之耳。

真心痛者,寒邪傷其君也,手足青至節,甚則旦發夕死,夕發旦死。中脘痛者,太陰也,理中、建中、草豆蔻丸之類主之。臍腹痛者,少陰也,四逆、姜附禦寒湯之類主之。少腹痛者,厥陰也,正陽散、回陽丹、當歸四逆湯之類主之。雜症而痛者,苦楝湯、酒煮當歸丸、丁香楝實丸之類主之。

白話文:

肚子痛的原因很多,包括寒邪、積熱、瘀血、食物積滯、濕痰等。

心胃痛和腹痛,通常都是因為勞累过度,飲食不節,導致中氣不足,寒邪乘虛而入,才會突然發作剧烈疼痛。古籍記載,用熱的方法可以止痛,這是因為熱能驅寒,屬於對症下藥。但肚子痛部位不同,臟腑也分高低,治療方法也需要區分。

例如,心痛屬於寒邪侵犯心包絡,可以用辛熱的良姜、菖蒲末,用酒調服,可以立刻止痛,但這只是治標,並非根本解決問題。

真心痛屬於寒邪傷及心臟,手腳會發青到關節,嚴重的話甚至會早上發病晚上死亡,或晚上發病早上死亡。治療需要针对心臟,例如理中丸、建中丸、草豆蔻丸等。

臍腹痛屬於少陰,需要用四逆湯、姜附御寒湯等溫陽散寒藥物。

少腹痛屬於厥陰,需要用正陽散、回陽丹、當歸四逆湯等藥物。

如果是雜症引起的疼痛,則可以使用苦楝湯、酒煮當歸丸、丁香楝實丸等藥物。

是隨高下治之也。更循各臟部分穴俞而灸刺之。如厥心痛者,痛如針刺其心,甚者脾之痛也,取之然谷、太谿,餘臟皆然。如腹中不和而痛者,以甘草芍藥湯主之。如傷寒誤下,傳太陰腹滿而痛者,桂枝加芍藥湯主之。痛甚者,桂枝加大黃湯主之。夏月肌熱、惡熱,脈洪疾而痛者,黃芩芍藥湯主之。

又有諸蟲痛者,如心腹懊憹作痛聚,往來上下行,痛有休止,腹熱善渴,涎出,面色乍青乍白乍赤,嘔吐水者,蛔咬也。以手緊按而堅持之,無令得脫,以針刺之,久持之,蟲不動,乃出針也。或《局方》化蟲丸及諸蟲之藥,量虛實用之,不可一例治也。

白話文:

治療疼痛要根據病情的輕重來選擇方法。針對不同臟腑部位的疼痛,要循着穴位進行灸刺。比如心痛得像針扎一樣,嚴重的是脾痛,就取然谷、太谿穴,其他臟腑也以此類推。如果腹部不適疼痛,可以用甘草芍藥湯治療。如果傷寒誤用下瀉法,導致太陰寒邪入腹,出現腹脹疼痛,可以用桂枝加芍藥湯治療。疼痛非常嚴重,可以用桂枝加大黃湯治療。夏季因暑熱導致皮膚灼熱、惡心、脈象洪大快速並伴有疼痛,可以用黃芩芍藥湯治療。

此外,還有一些蟲痛,比如心腹部疼痛發作,像絞痛一樣,疼痛上下移動,時而發作時而停息,腹熱口渴,流口水,面色時青時白時紅,嘔吐清水,這是蛔蟲咬噬造成的。可以用手緊緊按住疼痛部位,不要讓它脫開,用針刺住,長時間保持,等到蟲子不動了再拔針。也可以根據患者的虛實情況,服用《局方》中的化蟲丸或其他驅蟲藥物,不可一概而論。

〔海〕秋腹痛,肌寒、惡寒,脈沉微,足太陰、足少陰主之,桂枝芍藥湯。中脘痛,太陰也,理中、建中、黃耆湯之類。臍腹痛,少陰也,四逆、真武、附子湯之類。小腹痛,厥陰也,重則正陽散、回陽丹之類,輕則當歸四逆湯之類。太陰傳少陰痛甚者,當變下利而止。

〔仲〕虛勞裡急,腹中痛,小建中湯主之。(方見傷寒。)

白話文:

秋天肚子痛,身體冰冷、怕冷,脈搏沉細微弱,屬於足太陰、足少陰經脈所主,可以用桂枝芍藥湯治療。中脘部位疼痛,屬於太陰經脈,可以服用理中湯、建中湯、黃耆湯等。肚臍部位疼痛,屬於少陰經脈,可以服用四逆湯、真武湯、附子湯等。小腹疼痛,屬於厥陰經脈,疼痛嚴重者可以用正陽散、回陽丹等,疼痛輕微者可以用當歸四逆湯等。如果太陰經脈傳到少陰經脈,疼痛加重,應該要服用瀉下藥來止痛。

虛勞導致內急,肚子疼痛,可以用小建中湯治療。 (方劑詳見傷寒論。)

〔羅〕肝勝乘脾真定路總管劉仲美,年逾六旬,有脾胃虛熱之證。至元辛巳閏八月初,天氣陰寒,因官事勞役,渴而飲冷,夜半自利兩行。平旦予診視,其脈弦細而微,四肢冷,手心寒,唇舌皆青褐色,腹中微痛,氣短而不思飲食。予思《內經》云:色青者肝也,肝屬木。唇者脾也,脾屬士。

木剋土,故色見於唇。《難經》亦云:見肝之病,則知肝當傳之於脾,故先實其脾氣,令脾不受肝之邪也。潔古先師云:假令五臟各行己勝,侮所不勝,當重實不勝,微瀉其勝,以黃耆建中加芍藥附子湯主之。且芍藥味酸,瀉其肝木,微瀉其勝。黃耆、甘草甘溫補實脾土,皆重實其勝。

白話文:

劉仲美先生,年過六十,脾胃虛熱。八月初,天氣轉冷,因公事勞累,口渴喝了冷水,半夜腹瀉兩次。早上診斷,脈象弦細微弱,四肢冰冷,手心發涼,嘴唇舌頭都呈青褐色,腹部微痛,呼吸短促,食慾不振。我想到《內經》說:青色屬肝,肝屬木;嘴唇屬脾,脾屬土。木剋土,所以嘴唇呈現青色。《難經》也說:看到肝臟的病變,就知道肝氣會傳到脾臟,因此要先補脾氣,讓脾臟不受肝邪的侵襲。潔古先師說:如果五臟各行其道,互相制約,就要加強被剋制的一方,稍微瀉去剋制的一方,用黃耆建中湯加入芍藥、附子來治療。芍藥性酸,瀉肝木,微瀉剋制的一方;黃耆、甘草甘溫補脾土,加強被剋制的一方。

桂、附辛熱,治其寒水,又助陽退陰。飴糖甘溫,補脾之不足,肝苦急,急食甘以緩之。生薑、大棗辛甘大溫,生髮脾胃,升騰其氣,行其榮衛,能緩其急。每服一兩,依法煎服,再服而愈。黃耆建中湯倍芍藥,量虛實加附子。(本方見治虛實法。)

〔仲〕理中湯(方見傷寒少陰病。)

〔垣〕,草豆蔻丸,治脾胃虛而心火乘之,不能滋榮上焦元氣,遇冬腎與膀胱之寒水旺時,子能令母實,致肺金大腸相輔而來克心乘脾胃,此大復其仇也。經曰:大勝必大復。故皮毛血脈分肉之間,元氣已絕於外,又大寒大燥二氣並乘之,則苦惡風寒,耳鳴及腰背相引胸中而痛,鼻息不通,不聞香臭,額寒腦痛,目時眩,目不欲開,腹中為寒水反乘,痰唾涎沫,食入反出,腹中常痛及心胃痛,脅下急縮,有時而痛,腹不能努,大便多瀉而少秘,下氣不絕或腸鳴,此脾胃虛之極也。胸中氣亂,心煩不安,而為霍亂之漸。

白話文:

桂枝和附子性辛热,可以治疗寒水,还能助阳退阴。饴糖性甘温,可以补脾胃之不足,肝脏苦急的时候,可以急食甘味来缓和。生姜和大枣性辛甘大温,可以生发脾胃,升腾其气,运行其荣卫,能够缓和急症。每次服用一两,按照方法煎服,再服用一次就能痊愈。黄芪建中汤要加倍芍药,根据虚实情况加附子。(这个方子见于治虚实法。)

理中汤(这个方子见于伤寒少阴病。)

草豆蔻丸是用来治疗脾胃虚弱,心火乘虚而上,无法滋养上焦元气,遇到冬天肾和膀胱的寒水旺盛时,子能令母实,导致肺金和大肠相辅而克心乘脾胃,这是大复其仇。经书上说:大胜必大复。因此,皮毛血脉和肌肉之间,元气已经绝于外,又遭遇大寒和大燥二气共同乘虚而入,就会出现苦恶风寒,耳鸣及腰背相连胸中疼痛,鼻息不通,闻不到香臭,额寒脑痛,目眩,不想睁开眼睛,腹中寒水反乘,痰涎唾沫,吃进去的食物又吐出来,腹部经常疼痛,并连带心胃疼痛,胁肋下急缩,有时疼痛,腹部不能用力,大便经常泻而不秘,下气不断或者肠鸣,这是脾胃虚弱到极点的表现。胸中气乱,心烦不安,是霍乱的预兆。

膈咽不通,噎塞,極則有聲,喘喝閉塞,或日陽中,或暖房內稍緩,口吸風寒則復作,四肢厥冷,身體沉重不能轉側,不可回顧,小便溲而時躁。此藥主秋冬寒涼,大復氣之藥也。

草豆蔻仁(一錢四分,麵裹,煨,去皮),吳茱萸(八分,湯洗,焙乾),益智仁(八分),陳皮(八分),白殭蠶(一錢),甘草(炙,六分),桃仁(去皮尖,七分),青皮(六分),澤瀉(一分,小便數,減半),黃耆(八分),半夏(一錢,湯泡七次),人參(八分),麥櫱(一錢半,炒),神麯(四分),薑黃(四分),當歸身(六分),柴胡(四分)

白話文:

喉嚨感覺像是被堵住的,吞嚥困難,嚴重時還會發出聲音,呼吸困難,胸口悶塞,有時在陽光下或溫暖的房間裡稍微好轉,但只要吸入冷風就會再次發作。四肢冰冷,身體沉重,無法翻身,甚至不能回頭,小便量少且伴隨燥熱。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秋冬季節,需要服用溫熱補氣的藥物。

配方:草豆蔻仁(一錢四分,用麵粉包裹,煨熟,去皮),吳茱萸(八分,用湯洗淨,烘乾),益智仁(八分),陳皮(八分),白殭蠶(一錢),甘草(炙烤,六分),桃仁(去皮尖,七分),青皮(六分),澤瀉(一分,小便量多則減半),黃耆(八分),半夏(一錢,用湯浸泡七次),人參(八分),麥芽(一錢半,炒香),神麴(四分),薑黃(四分),當歸身(六分),柴胡(四分)。

上件十七味,同為細末;桃仁另研如泥,再入一處研勻。湯浸蒸餅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白湯送下,旋斟酌多少。

神聖復氣湯,治復氣乘冬足太陽寒氣、足少陰腎水之旺,子能令母實,手太陰肺實反來侮土,火木受邪,腰、背、胸膈閉塞痛疼,善嚏,口中涎,目中泣,鼻中流濁涕不止,或有瘜肉不聞香臭,咳嗽痰沫,上熱如火,下寒如水,頭作陣痛,目中流火,視物䀮䀮,耳鳴耳聾,頭並口鼻或惡風寒,喜日陽,夜臥不安,常覺痰塞,膈咽不通,口無滋味,兩脅縮急而痛,牙齒動搖不能嚼物,腰、臍間及尻臀、膝、足寒冷,陰汗,前陰冷,行步欹側,起居艱難,掌中寒,風痹麻木,小便數而晝多夜頻而少,氣短喘喝,少氣不足以息,卒遺矢無度。婦人白帶,陰戶中大痛牽心而痛,黧黑失色;男子控睪牽心,陰陰而痛,面如赭色,食少,大小便不調,煩心霍亂,逆氣裡急,而腹皮色白,後出餘氣,腹不能努,或腸鳴,膝下筋急,肩胛大痛,此皆寒水來復火土之仇也。

白話文:

將十七味藥材研磨成細末,桃仁另行研磨成泥狀,再將所有藥粉混合研勻。用湯浸泡蒸餅做成藥丸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三五十丸,用白湯送服,劑量可根據病情調整。

此方名為神聖復氣湯,主治因寒氣入侵導致肺氣虛弱,腎水過盛,陽氣不足,出現腰背胸膈疼痛、打噴嚏、口流涎、眼淚流、鼻涕不止、鼻息肉、咳嗽痰多、上熱下寒、頭疼、目赤、視力模糊、耳鳴耳聾、畏寒喜暖、夜睡不安、痰多氣喘、食慾不振、兩肋疼痛、牙齒鬆動、腰膝冷痛、陰汗、陽痿、步履艱難、手腳麻木、小便異常、氣喘乏力、大小便失禁、白帶異常、腹痛、面色蒼白、氣短腹脹、腸鳴、筋急、肩痛等症狀。

乾薑(炮,三分),人參(五分),半夏(湯泡,七分),柴胡(一錢),藁本(八分),防風(五分),羌活(一錢),甘草(八分),升麻(七分),白葵花(五朵,去心),歸身(六分,酒洗,浸),黑附子(三分,炮,去皮臍),桃仁(湯浸,去皮,五分,研),郁李仁(湯浸,去皮、五分)

上作一服,水五盞,煎至二盞,入

黃耆(一錢),草豆蔻(一錢,麵煨去皮稱),陳皮(五分)

白話文:

取乾薑(炮製,三分)、人參(五分)、半夏(湯泡,七分)、柴胡(一錢)、藁本(八分)、防風(五分)、羌活(一錢)、甘草(八分)、升麻(七分)、白葵花(五朵,去心)、歸身(六分,酒洗浸泡)、黑附子(三分,炮製去皮臍)、桃仁(湯浸去皮,五分,研磨)、郁李仁(湯浸去皮,五分),以上藥材共為一劑,用水五碗煎煮至兩碗,再加入黃耆(一錢)、草豆蔻(一錢,麵煨去皮稱重)、陳皮(五分)。

上件入在內,再煎至一盞,再入下項藥

黃柏(五分,酒浸),黃連(三分,酒浸),枳殼(三分),生地(二分,酒洗)

以上四味,預一日另用新水浸。又次入

細辛(二分),川芎(三分),蔓荊子(三分)

預一日用水半大盞,分作二處浸,此三味並黃柏等藥,前正藥作一大盞,不去渣,入此浸藥,再上火煎至一大盞,去渣,稍熱服,空心。又能治咬頰、咬唇、咬舌、舌根強硬等症如神。忌肉湯及食肉,使不助經絡中火邪也。大抵腎並膀胱經中有寒,肺氣元氣不足者,皆宜服之,神驗。於月生、月滿時,隔三五日一服。如病急,不拘時候。

白話文:

先把黃柏、黃連、枳殼、生地四味藥,提前一天用酒浸泡。然後再加入細辛、川芎、蔓荊子三味藥,提前一天用半杯水浸泡,分兩份浸泡。將這三味藥和之前浸泡好的黃柏等四味藥一起放入鍋中,加一大杯水煎煮,不要去渣,煎至一大杯水,去渣,稍微放涼後空腹服用。這個藥方可以有效治療咬頰、咬唇、咬舌、舌根強硬等症。服用期間忌食肉湯和肉類,避免助長經絡中的火邪。一般來說,腎經和膀胱經有寒氣,肺氣元氣不足的人,都適合服用這個藥方,效果顯著。可以在月圓或月缺時,每隔三五天服用一次。如果病情嚴重,則不拘時間服用。

益智和中丸,季秋合,治心腹中大痛,煩躁,冷汗自出。

草蔻仁(四錢),益智仁(一錢三分),砂仁(七分),甘草(炙,二錢半),黃耆,當歸身,人參,乾薑,麥門冬,曲末,陳皮(各五分),桂枝,桂花(各一錢半),大麥櫱(炒,三錢半),黃連(一錢),生地(一錢),薑黃(三分),木香(二分)
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二三十九,溫水送下。細嚼亦得。

白話文:

益智和中丸

這方藥適合在秋季使用,主治心腹劇痛、煩躁不安、冷汗自流的症狀。

藥材:

  • 草蔻仁:四錢
  • 益智仁:一錢三分
  • 砂仁:七分
  • 甘草(炙):二錢半
  • 黃耆、當歸身、人參、乾薑、麥門冬、曲末、陳皮:各五分
  • 桂枝、桂花:各一錢半
  • 大麥櫱(炒):三錢半
  • 黃連:一錢
  • 生地:一錢
  • 薑黃:三分
  • 木香:二分

製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湯水浸泡蒸熟的餅子,捏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般。

服用方法:

每次服用二、三十粒,溫水送服。也可細嚼服用。

溫胃湯,治服寒藥多,致脾胃虛弱,胃脘痛。

白豆蔻(三分),益智,砂仁,甘草(二分),薑黃(各二分),陳皮(七分),澤瀉(三分),黃耆(七分),乾薑(二分),厚朴(二分),人參(三分)

上為細末。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至半盞,食前溫服。

〔丹〕里成人,年二十五歲,肚痛二個月,食少,面微寒。

白朮,陳皮,青皮(各半兩),川芎,白芍,半夏(各三錢),蒼朮,官桂,歸身尾,甘草(炙),木通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溫胃湯主要治療服用寒性藥物過多,導致脾胃虛弱,胃脘疼痛。藥方包含白蔻、益智、砂仁、甘草、薑黃、陳皮、澤瀉、黃耆、乾薑、厚朴、人參,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煎煮至半杯,飯前溫服。案例中,一位二十五歲的成人,肚子痛了兩個月,食慾不佳,面色略微發寒,醫生開了白朮、陳皮、青皮、川芎、白芍、半夏、蒼朮、官桂、歸身尾、甘草、木通等藥物來治療。

分七帖,姜二片煎,下保和九二十粒。

一老人,腹痛作隔,不禁下者。

川芎,蒼朮,香附,白芷,茯苓,乾薑,滑石

上八方,皆治中寒、虛寒腹痛也。

〔垣〕,朮桂湯,治寒濕所客,身體沉重,胃脘痛,面色痞黃。

麻黃(一錢),桂技(五分),杏仁(十個),草蔻仁,半夏,澤瀉,炒曲(各五分),蒼朮(三錢),陳皮(一錢),白茯苓(一錢),豬苓(五分),黃耆(各五分),甘草(二分,炙)

白話文:

將藥分成七帖,每帖加入兩片生薑煎煮,然後加入保和丸九十粒。一位老人,腹部疼痛,痛到連隔膜都受影響,而且忍不住要拉肚子。川芎、蒼朮、香附、白芷、茯苓、乾薑、滑石這八味藥,都是治療中寒、虛寒腹痛的。垣術桂湯則是用來治療寒濕侵襲導致身體沉重、胃脘疼痛、面色發黃的症狀。麻黃一錢、桂枝五分、杏仁十個、草蔻仁、半夏、澤瀉、炒曲各五分、蒼朮三錢、陳皮一錢、白茯苓一錢、豬苓五分、黃耆五分、甘草二分(炙)。

上㕮咀,水二大盞,煎至一盞,去渣,稍熱服,食前。

麻黃草豆蔻丸,季秋合,治客寒犯胃,心胃大痛不可忍者。

麻黃(去節,二錢),草豆蔻,炒曲(各一錢),益智(八分),升麻,大麥曲,砂仁,黃耆,半夏(湯泡),白朮,陳皮(各五分,去白),柴胡,甘草(炙),吳茱萸,當歸身,青皮,木香,厚朴(各二錢),蓽澄茄,紅花,蘇木(各五分)
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細嚼,溫水送下。

厚朴湯,治脾胃虛寒,心腹滿;及秋冬客寒犯胃,時作疼痛。

白話文:

取藥材,加水兩大杯,煎煮至剩下一杯,濾去藥渣,稍稍加熱後服用,飯前服用。麻黃草豆蔻丸,適合秋季服用,治療外寒侵犯胃部,心胃劇痛難忍的症狀。

配方:麻黃(去節,兩錢),草豆蔻,炒麥芽(各一錢),益智(八分),升麻,大麥芽,砂仁,黃耆,半夏(用溫水浸泡),白朮,陳皮(各五分,去白皮),柴胡,甘草(炙),吳茱萸,當歸身,青皮,木香,厚朴(各兩錢),肉豆蔻,紅花,蘇木(各五分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溫水浸泡蒸餅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,細嚼,溫水送服。

厚朴湯,用來治療脾胃虛寒,心腹脹滿,以及秋冬外寒侵犯胃部,時常疼痛的症狀。

厚朴(薑製),陳皮(去白,二兩),甘草(炙),乾薑(各五錢),茯苓(去皮一兩)

戊火已衰,不能運化,又加客氣,聚為滿痛。散以辛熱,佐以苦甘溫,以淡泄之,扶持胃氣,以期平也。

〔羅〕,高良薑湯,治心腹絞痛如刺,兩脅支滿不可忍。

高良薑(五錢),厚朴(薑製),當歸(炒),桂心(各二錢)

上㕮咀,以水一升,煮取四合,分二服。若一服痛止便停,不須更服。若強人分二服,劣人分三服,增損之。

〔《本》〕治心脾痛神效。荔枝核為末,每服一錢,熱醋湯調下。

白話文:

厚朴(用薑製)、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,兩錢)、甘草(炙)、乾薑(各五錢)、茯苓(去皮一錢)。

戊火已經衰敗,無法正常運化,再加上外邪入侵,導致腹部脹滿疼痛。用辛熱藥物散寒,輔以苦甘溫藥,以淡泄之法,扶持胃氣,期望達到平緩的效果。

羅氏說,用高良薑湯治療心腹絞痛如針刺般,兩脅脹滿難忍。

高良薑(五錢)、厚朴(用薑製)、當歸(炒)、桂心(各兩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一升水煮取四合,分兩次服用。如果服用一次疼痛就停止,便不需要再服用。體質強健的人可以分兩次服用,體質虛弱的人可以分三次服用,根據情況增減藥量。

《本草》中記載,此方治療心脾疼痛效果顯著。荔枝核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熱醋湯調服。

〔仲〕四逆湯,真武湯,附子湯(以上三方並見傷寒。)

腹中寒氣,雷鳴切痛,胸膈逆滿,嘔吐,,附子粳米湯,主之。

附子(一個,炮),半夏(五分),甘草(半兩),大棗(十個),粳米(半升)

上五味,以水八升,煮米熟用湯,或去渣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
〔羅〕,益智散,治傷寒陰盛,心腹痞滿,嘔逆瀉利,手足厥逆,及一切冷氣攻心,脅臍腹脹滿絞痛。

川烏(炮,去皮臍,四兩),益智(去皮),乾薑(炮),青皮(去白。各一兩)

白話文:

《傷寒論》中記載,四逆湯、真武湯、附子湯等方劑,可治療傷寒症。若病人出現腹中寒氣、雷鳴般疼痛、胸膈飽滿、嘔吐等症狀,可用附子粳米湯治療。此方以附子、半夏、甘草、大棗、粳米五味藥材,用水煮米熟後服用,每日三次。另《羅氏會約醫鏡》記載,益智散可治療傷寒陰盛,心腹痞滿、嘔逆瀉利、手足厥逆,以及一切冷氣攻心、脅臍腹脹滿絞痛等症狀。方劑以川烏、益智、乾薑、青皮四味藥材組成。

上為細末。每服三錢,水二盞,生薑三片,棗二枚劈破,同煎至八分,去渣溫服,食前。

〔《本》〕又方,治胸滿氣噫,下部冷,臍腹㽲痛。

半夏(二兩,制),生薑(六兩),陳皮(四兩,去白),桂(一兩),吳茱萸(五十粒,湯洗泡)

上㕮咀,用水十升,煮取四升,分五服,冷再服,空心食前服。予少年時,曾患臍㽲腹痛,初不疑其虛,遍服諸家藥無效,遂自診之,覺是虛症,合此藥一劑,服未至半劑,頓愈。

〔海〕正陽散,回陽丹,當歸四逆湯(以上三方方見傷寒。)

〔羅〕蔥熨治驗《內經》云:寒氣客於小腸膜原之間,絡血之中,血泣而不得注於大經,血氣稽留不得行,故宿昔而成積矣。又寒氣客於腸胃,厥逆上出,故痛而嘔也。諸寒作痛,得炅則痛立止。真定一秀士,年三十一,肌體本弱,左脅下有積氣,不敢食冷物,覺寒則痛,或嘔吐清水,眩運欲倒,目不敢開,惡人煩冗。靜臥一二日及服辛熱之藥則病退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兩杯水,加入三片生薑、兩個掰開的紅棗,一起煎煮至八分滿,去渣後溫熱服用,飯前服用。

另外一種方法,可以用於治療胸悶氣逆、下腹部冰冷、肚臍周圍疼痛的症狀。

將半夏(兩錢)、生薑(六錢)、陳皮(四錢,去白)、桂枝(一錢)、吳茱萸(五十粒,用熱水洗泡)混合研磨成粉末,用十升水煮至四升,分五次服用,冷卻後服用,空腹飯前服用。我年輕時曾患過肚臍周圍疼痛的病症,一開始沒有懷疑是虛症,服用過很多藥物都無效,後來自己診斷發現是虛症,服用此藥一劑,還沒喝完一半就痊癒了。

正陽散、回陽丹、當歸四逆湯(以上三種藥方見於傷寒論)。

蔥熨治療方法驗證:《內經》記載:寒氣停滯在小腸膜原之間,影響血液循環,血液瘀滯無法流通到大的經脈,血氣停滯不流動,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積聚。寒氣停滯在腸胃,上逆而出現厥逆症狀,所以會疼痛嘔吐。各種因寒氣引起的疼痛,只要用溫熱的方法治療,疼痛就會立刻止住。真定有一位秀才,三十一歲,體質虛弱,左側肋骨下方有積氣,不敢吃冷東西,感覺寒冷就會疼痛,或嘔吐清水,頭昏眼花,想要倒下,眼睛不敢睜開,厭惡人群和繁雜的事物。靜臥兩三天,服用辛熱的藥物後,病情就減輕了。

延至至元甲戌秋初,因勞役及食冷物,其病大作,腹痛不止,冷汗自出,四肢厥冷,口鼻氣亦冷,面色青黃不澤,全不得臥,扶幾而坐,咳嗽,咽膈不利。予與藥服之,見藥則吐,藥不得入,無如之何,遂以熟艾約半斤,用白紙一張鋪於腹上,紙上攤艾令勻,又以憨蔥數枝批作兩半片,鋪於熟艾上,再用白紙一張覆之,以慢火熨斗熨之,冷則易之,覺腹中熱,腹皮暖不禁,以帛三搭,多縫帶系之,待冷方解。初熨時,得暖則痛減,大暖則痛止,至夜得睡。

翌日,再與對證藥服之,良愈。故立此熨法,以救將來之痛也。

〔海〕夏腹痛,肌熱,惡熱,脈洪疾,手太陰、足陽明主之。芍藥黃芩湯治腹痛,脈洪數。(方見下滯下。)

白話文:

到了至元甲戌年的秋天,因為勞累過度又吃冷食,他的病症加重,肚子痛得不停,冷汗直流,四肢冰涼,口鼻的氣息也冰冷,臉色青黃無光,完全無法躺下,只能扶著桌子坐著,咳嗽,咽喉也感到不舒服。我給他開了藥,但一看到藥就吐,藥吃不下去,實在沒辦法。於是,就用熟艾約半斤,用白紙一張鋪在肚子上,紙上平鋪開艾草,再用新鮮的蔥幾根切成兩半,鋪在熟艾上面,再用白紙一張蓋上,用慢火熨斗熨燙,冷了就換,感覺到肚子裡發熱,肚子暖和起來,忍不住就用布條綁起來,等冷了再解開。剛開始熨燙時,暖和了疼痛就減輕,非常暖和了疼痛就完全消失,到了晚上就能睡覺。

第二天,再給他服用針對病症的藥,就痊癒了。因此我把這個熨燙的方法記錄下來,用來救治未來遇到同樣痛苦的人。

夏天肚子痛,身體發熱,怕熱,脈象洪大而快速,是手太陰經和足陽明經引起的。芍藥黃芩湯可以治療肚子痛,脈象洪大而快速的病症。

〔丹〕婦人肚墜痛,不泄,脈不數。

陳皮,地黃,芍藥(二錢),黃芩,木通,歸尾(一錢),甘草(炙些),桃仁(二十四個)

〔《經》〕卒患腹痛。水研山豆根汁半盞服之。

五靈脂湯,治中暑,肚腹疼不已。

五靈脂,香附(各等分)

上為末,白湯調服。

腹痛,或大便利,或用手重按痛處,不痛者為虛,治法並於寒條選用之。或無寒者,如下方。

芍藥甘草湯,芍藥、甘草治腹痛,稼穡作甘,甘者己也,曲直作酸,酸者甲也,甲己化土,此仲景妙方也。

白話文:

女性肚子坠痛,不排泄,脉象不数。可以用陈皮、地黄、芍药(两钱)、黄芩、木通、归尾(一钱)、甘草(炙过)、桃仁(二十四颗)来治疗。

如果突然肚子痛,可以用山豆根研成汁,半杯服用。

五灵脂汤,用于治疗中暑导致的肚子疼痛不止。

五灵脂、香附(各等份),研成粉末,用白汤调服。

肚子痛,可能是腹泻,也可能是用手按压疼痛处,不痛,属于虚证,治疗方法要根据寒证选用。如果沒有寒證,可以用以下方剂:

芍药甘草汤,芍药、甘草治疗肚子痛,稼穡属甘,甘者为己,曲直属酸,酸者为甲,甲己化土,这是仲景的妙方。

芍藥(二兩),甘草(一兩)

上㕮咀。每服五錢,水煎服。海藏云:白收而赤散也,酸以收之,甘以鍰之。

〔海〕肚腹痛者,芍藥甘草湯主之。

脈弦,傷氣,加芍藥

脈洪,傷金,加黃芩,加棗

脈緩,傷水,加桂枝,生薑

脈澀,傷血,加當歸

脈遲,傷火,加乾薑

〔丹〕婦人痢後,血少腹痛。

白芍藥(二錢),歸身尾(一錢半),陳皮(二錢),川芎(五分)

調服六一散。

〔仲〕痛而秘者,,厚朴三物湯,主之。

白話文:

芍藥兩錢,甘草一錢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服。海藏說:白芍藥收斂,而赤芍散瘀,酸味收斂,甘味緩和。

腹部疼痛者,可用芍藥甘草湯治療。

脈象弦緊,傷及氣,可加芍藥。

脈象洪大,傷及金,可加黃芩和棗。

脈象緩慢,傷及水,可加桂枝和生薑。

脈象澀滯,傷及血,可加當歸。

脈象遲緩,傷及火,可加乾薑。

婦人痢疾後,血少腹痛,可用白芍藥二錢、歸身尾一錢半、陳皮二錢、川芎五分,調服六一散。

痛且便秘者,可用厚朴三物湯治療。

厚朴(一兩),大黃(四兩),枳實(五個)

上三味,以水一斗二升,先煮二味,取五升,內大黃,煮取二升,溫服一升,以利為度。

〔丹〕一男子,年十八歲,自小面帶微黃,五月間腹大痛,醫者與小建中湯加丁香兩帖,不效。加嘔吐清汁,又與十八味丁沉透膈湯兩帖,食全不進,痛無休止,臥不能起。如此五六日,又與阿魏丸百餘粒,至夜發躁不得睡,口卻不渴。予脈之,左三部沉弦而數,關部尤甚;右三部沉滑而數實,痛處不可按。

白話文:

一位十八歲的年輕人,從小臉色略帶黃色,五月間腹部劇烈疼痛。醫生先給他服用小建中湯加丁香兩帖,不見效。之後又加了止吐的藥物,再給他服用十八味丁沉透膈湯兩帖,結果他完全吃不下東西,疼痛持續不斷,臥床不起。如此情況持續了五六天,醫生又給他服用阿魏丸一百多粒,到了晚上他變得焦躁不安,無法入睡,卻不口渴。我診了他的脈象,左手三部沉而弦,脈搏快速,尤其關部更甚;右手三部沉而滑,脈搏快速且有力,疼痛部位不能觸碰。

遂與大柴胡湯四帖,加甘草下之,痛嘔雖減,食猶未進;遂與小柴胡湯去黃芩、人參,加芍藥、陳皮、黃連、生甘草二十帖而愈。

白雲許先生,始因飲食作痰成脾疼,後累因觸冒風雪,腿骨作疼,眾皆以脾疼、骨疼為寒,雜進黃牙濊丹等藥雜治。十餘年間,艾灸數萬計,或似有效,及至病再作,反覺加重。至五十一歲時,又冒雪乘船而病愈加,至坐則不能起,扶起亦不能行,兩胯骨不能開合。若脾疼作時,則兩胯骨痛處似覺稍輕;若飲食甘美,脾疼不作,則胯骨重痛增。

諸老袖手,計無所出。予謂此初因中脘有食積痰,雜以胃寒濕抑遏經絡,血氣津液不行,痰飲注入骨節,往來如潮,其湧而上則為脾疼,降而下則為胯痛,非湧泄之法不足以治之。時七月二十四日,遂以甘遂末一錢,入豬腰子內煨與食之,連瀉七行,至次日兩足便能行步。

白話文:

於是給他開了四帖大柴胡湯,加了甘草一起服用。疼痛和嘔吐雖然減輕了,但是食慾還是沒有恢復。接著又開了小柴胡湯,去掉了黃芩、人參,加了芍藥、陳皮、黃連、生甘草,一共服用二十帖後病就好了。

白雲許先生,最初是因為飲食不當導致痰積形成脾臟疼痛,後來又因為不小心碰觸到風雪,腿骨開始疼痛。許多人認為這是脾臟疼痛和骨頭疼痛,屬於寒症,就用黃牙濊丹等藥物混合治療。十多年來,他做了數萬次的艾灸,有時好像有點效果,但病症一再發作,反而感覺更嚴重。到了五十一歲的時候,他又冒著風雪坐船,病情更加嚴重,坐著就站不起來,扶起來也走不了,兩個胯骨不能開合。如果脾臟疼痛發作,兩個胯骨疼痛的地方就會稍微減輕;如果飲食甘美,脾臟不痛,胯骨的疼痛就會加重。

許多老醫生都束手無策,不知道該怎麼辦。我認為這是因為他一開始胃脘部有食積痰,加上胃寒濕氣阻礙經絡,導致血氣津液流通不暢,痰飲侵入骨節,像潮水一樣來回流動。它湧向上方就表現為脾臟疼痛,向下流動就表現為胯骨疼痛。如果不採用湧泄的方法就無法治療。當時是七月二十四日,我用甘遂末一錢,放入豬腰子內一起煨着吃,連續瀉了七次,第二天兩條腿就能走路了。

至八月初三日,嘔吐大作,不能起床,顆粒不食,但時煩躁,氣弱不能言語,諸老皆歸罪於七月之瀉,而又知累年熱補之誤,皆不敢用藥。予嘗記《金匱》云:病人無寒熱,而短氣不足以息者,此實也。其病多年鬱結,一旦以刀圭之劑泄之,徒動猖狂之勢,他未有制御之藥,所以如此。

仍以吐劑達其上焦,以次第治及中、下二焦。於初三日,用瓜蒂吐不透;初六日,用梔子又吐不透;初九日,用附子尖三枚和漿水與之,始得大吐,其嘔噦終止。前後所吐,共得膏痰沫液一大水桶。初十日,遂以朴硝、滑石、黃芩、石膏、連翹等涼藥,㕮咀一斤,蒸煎濃汁,放井水中極冷飲之。十一月十二日、十三日、十四日,每日食上件藥一斤;十五日,腹微滿,大小便皆秘悶。

白話文:

八月初三這天,病人嘔吐非常嚴重,無法下床,連一粒米也吃不下,但時常感到焦躁不安,氣虛無力,說不出話來。許多老醫師都認為這是七月痢疾的後遺症,又知道病人多年來一直服用溫補藥物,怕用藥不當,所以都束手無策。

我曾經讀過《金匱要略》中記載:「病人沒有寒熱,卻氣短喘不過氣,這屬於實證。」病人的病症是多年積鬱在體內,如果突然用猛烈的藥物瀉下,只會造成病情更加猖狂,而沒有其他藥物可以控制,所以才會變成這樣。

我決定先用吐藥來治療上焦,然後再逐步治療中焦和下焦。八月初三,用瓜蒂催吐,但沒有吐出來;初六,用梔子催吐,仍然沒有吐出來;初九,用附子尖三枚和漿水一起給病人服用,終於吐了出來,嘔吐不止的症狀也消失了。前后吐出來的痰液和粘液,加起來足足有一大桶。

八月初十,便用朴硝、滑石、黃芩、石膏、連翹等涼性藥物,磨成粉末,總共一斤,蒸煮成濃汁,然後放進井水中冷卻飲用。十一月十二日、十三日、十四日,每天服用一斤上述藥物;十五日,腹部略微脹滿,大小便都排泄不順暢。

予欲用大承氣下之,諸老皆以為不可。十六日,六脈皆歇至。予診其脈,獨歇至卯酉二時,其餘時刻平勻如舊。予曰卯酉為手、足陰陽之應,此大腸與胃有積滯不行所致,當速瀉之。爭論不已。至十八日,遂作紫雪半斤。十九日早,紫雪成,每用一匙頭,以新汲井水化下,至二十日天未明,已服紫雪五兩,神思稍安,腹滿亦減。遂收起紫雪不與。

二十一日,大為小便閉作痛所苦,遂飲以蘿蔔子汁半茶鍾,隨手痛止,小便立通。二十二日,小腹滿痛,不可捫摸,神思不佳,遂以大黃、牽牛作丸,服至三百丸。至二十三日巳時,下大便,並通如爛魚腸三碗許,臭惡可畏。是日神思稍安,診其脈不歇至矣。二十四日,腹大絞痛,殆不能勝者約一時許,腰胯沉重且墜,兩時不出聲,不能言,瀉下穢物如桕油條者一尺余,肚中如燒,片時方定。至二十五日,神思漸安,夜間得睡。

白話文:

我想要用大承氣湯來瀉下病人,但其他老醫生都認為不可行。十六日,病人六脈皆無脈象,完全摸不到。我診斷他的脈搏,發現只有卯時(早上五點到七點)和酉時(下午五點到七點)脈象消失,其他時間都如常。我說:「卯時和酉時分別是手足陰陽經脈的交會時刻,這表示大腸和胃裡有積滯不通,必須趕快瀉下。」其他醫生仍然爭論不休。

直到十八日,我決定用紫雪半斤(約250克)治療病人。十九日早上,紫雪熬製完成,每次用一小匙,以新鮮井水化開服用。到二十日天還沒亮,病人已經服用五兩(約250克)紫雪,精神稍微安定,腹脹也減輕。於是,我把剩下的紫雪收起來,不再給他服用。

二十一日,病人因小便閉塞疼痛而苦,我便給他喝了半茶杯蘿蔔子汁,隨即疼痛停止,小便也立刻通暢。二十二日,病人小腹脹痛,不能觸摸,精神不佳,我便用大黃和牽牛製成丸藥,讓他服用三百丸。到二十三日巳時(上午九點到十一點),他開始排泄大便,排出了像爛魚腸一樣臭惡的糞便,約三碗的量。當天,他的精神稍微安定,診斷他的脈搏,發現不再消失。二十四日,病人腹部劇烈絞痛,幾乎無法忍受,持續了約一個小時。腰胯沉重下墜,兩個小時說不出話,無法言語。他排泄了像桕油條一樣的穢物,長度超過一尺,肚子感覺像火燒一樣,過了一段時間才平息。到二十五日,病人精神逐漸恢復,晚上可以睡覺。

二十六日,漸能出聲言語。自初二日至此,並顆粒不曾入口,語言並不出聲。至二十七日,方啜半盞稀粥者四次,似有生意。至次月初四日方平安。其脈自嘔吐至病安日,皆是平常弦大之脈,唯有中間數日歇至少異耳。至次年四月復行倒倉法,方步履如初。

腸癰亦腹痛,但小便數似淋,脈滑數為異耳。(治法見腸癰本門。)

〔《肘》〕治小腹俱脹痛,短氣欲死,或已絕。用烏梅二七枚,水五升,煮一沸,內大錢二七枚,煮取二升半,強人可頓服;瘦人可分之再服。

〔海〕,當歸丸,治三陰受邪,於心、臍、少三腹疼痛,氣風等症。

白話文:

病人於二十六日開始能說話,從初二日到二十六日,他粒米未進,也無法說話。二十七日才喝了四次稀粥,似乎有好轉。到月初四日才完全康復。從嘔吐到病癒期間,脈象一直是弦大,只在中間幾天略有變化。隔年四月再以倒倉法治療,才恢復正常行走。

腸癰也會引起腹痛,但不同的是患者小便頻數,類似淋症,脈象滑數。

《肘後備急方》中記載,治療小腹脹痛、呼吸急促、瀕死或已死亡的患者,可以用烏梅二十七枚,水五升煮沸,再加入錢幣二十七枚,煮至剩二升半,體質強健的人可以一次喝完,虛弱的人可以分兩次喝。

《海藏》中記載,當歸丸可治療三陰受邪導致的心、臍、少腹疼痛,以及氣風等症狀。

四物湯(各半兩),防風,獨活,全蠍(各五分),續斷(一兩),苦楝,玄胡(各七錢),木香,丁香(各二錢半),茴香(一兩,炒)

上為細末,酒糊丸,桐子大。空心溫酒下三五十丸,大效。

四物苦楝湯

四物湯(四兩),玄胡索,苦楝(各一兩)

〔云〕治腹中攪痛不可忍。

玄胡索,當歸,白芍,川芎,乾薑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四物湯、防風、獨活、全蠍各取半兩,續斷取一兩,苦楝、玄胡各取七錢,木香、丁香各取二錢半,茴香取一兩,炒熟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酒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空腹時用溫酒送服,每次三五十丸,療效顯著。

此方名為四物苦楝湯,由四物湯四兩、玄胡索、苦楝各一兩組成。主要用於治療腹痛難忍的症狀。此外,玄胡索、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乾薑各等分也可用於治療此症。

上為末。每服三錢,溫酒調下。

又法,治證同前。

玄胡索,桂心(各半兩),當歸(一兩)

上為細末,熱酒調下。

失笑散,治心腹痛欲死,百藥不效,服此頓愈,(方見心痛。)

〔《經》〕治脾寒氣發歇痛不可忍者。茱萸一兩,桃仁一兩和炒,令茱萸焦黑後,去茱萸,取桃仁,去皮尖研細,蔥白三莖煨熟,以酒浸,溫分三服。

腹痛,脈滑者,痰;脈弦者,食。清痰多作腹痛。

臺芎,蒼朮,香附,白芷

上為末,生薑自然汁調入,熱湯服之。

溫中丸,治食積肚痛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溫酒調和後服用。

另外一種方法,治療的症狀與前述相同。

將玄胡索、桂心(各半兩)、當歸(一兩)研磨成細末,用熱酒調和後服用。

失笑散用於治療心腹劇痛欲死,百藥無效的狀況,服用後能立即痊癒。(配方請見心痛篇)

《經方》記載,用於治療脾胃寒氣導致的發作性疼痛,難以忍受的症狀。將茱萸一兩、桃仁一兩一同炒製,直至茱萸焦黑後,去除茱萸,取桃仁去皮尖研磨成細粉,蔥白三莖煨熟後用酒浸泡,溫熱分三次服用。

腹痛,脈象滑利者,屬於痰證;脈象弦緊者,屬於食積證。清痰過多容易導致腹痛。

將臺芎、蒼朮、香附、白芷研磨成細末,用生薑汁調和,用熱湯服用。

溫中丸用於治療食積導致的腹痛。

白朮,香附(童便浸),針砂(各四兩,醋浸,炒紅),山楂肉,神麯(各八兩),苦參(一兩),川芎(半兩,春用夏去),吳茱萸(半兩,湯浸。冬用春去之),蒼朮(米泔浸一宿,二兩五錢)

上為末,醋調曲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一方,去山楂、神麯、川芎,加半夏、青皮、黃連。

〔世〕,蒼朮丸,治失飢傷飽,肚痛不食。

蒼朮(炒),橘紅(等分,為末)

上生薑汁打、炒,神麯糊丸,如桐子大。每七十丸,米飲下。

白話文:

白朮、香附用童子尿浸泡,針砂、山楂肉、神麯各取四兩,用醋浸泡後炒至紅色,苦參取一兩,川芎取半兩,春夏使用,秋冬則去除,吳茱萸取半兩,用湯浸泡,冬季使用,春季則去除,蒼朮用米泔浸泡一夜,取二兩五錢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醋調和曲糊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另一方藥方則去掉山楂、神麯、川芎,加入半夏、青皮、黃連。此藥方名為蒼朮丸,用於治療飢飽失調、腹痛不食等症狀。另有一種方子,取蒼朮炒製,橘紅等量,研磨成粉末,用生薑汁打勻後炒製,再用神麯糊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七十丸,米湯送服。

〔丹〕酒積腹疼痛。用三稜、蓬莪朮、香附、官桂、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茯苓、木香、檳榔治之。

楊淳三哥,年六十,食積痰作痛在心頭,或在腹脅,脈皆弦澀,食甚少,大便秘實,此濕積也,宜生血、行氣、進食、磨積、補虛。

白朮,炒曲,半夏(各一錢半),郁李仁,歸身尾,芍藥,陳皮(各五錢),山楂(五錢),川芎(三錢),人參(二錢),柴胡(二錢),紅花(五分),桃仁(三個)

細末粥丸。一日三次,食前白湯下四五十丸。

〔羅〕,七氣湯,治虛冷上氣,及寒氣、怒氣、思氣、喜氣、憂氣、愁氣,內結積聚,堅牢如杯,心腹絞痛,不能飲食,時發時止,發即欲死,此藥主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肚子痛是因为喝酒积聚在里面,可以用三棱、莪术、香附、官桂、苍术、厚朴、陈皮、甘草、茯苓、木香、槟榔来治疗。

杨淳三哥,六十岁了,因为饮食积滞导致痰气上涌,胸口或肋骨两侧疼痛,脉象弦涩,食量很少,大便干结,这是湿气积聚的症状,应该采用生血、行气、开胃、消积、补虚的治疗方法。

可以用白术(炒制)、半夏(各一钱半)、郁李仁、归尾、芍药、陈皮(各五钱)、山楂(五钱)、川芎(三钱)、人参(二钱)、柴胡(二钱)、红花(五分)、桃仁(三个),研磨成细末,做成丸药。每天服用三次,每次饭前用白汤送服四五十丸。

如果是因为七情郁结,导致虚寒上气,或是寒气、怒气、思虑过度、喜悦过度、忧愁过度、悲伤过度,这些情绪郁结在体内,形成坚硬的块状物,导致心腹绞痛,无法进食,时发时止,发作的时候就像要死了一样,可以用七气汤来治疗。

半夏(湯洗,五兩),人參(去蘆),甘草(炙),肉桂(各一兩)

上為粗末,入半夏令勻。每服二錢,水一大盞,生薑三片,煎七分,去渣稍熱服,食前。

腹痛有作止者,有塊耕起往來者,吐清水者,皆是蟲痛。治法見心痛。

井窈渠吳孺人,年近四十,得腹隱痛,常以火燒磚瓦熨之,面與胸襟間,惡火之熱氣。發時少煩,食亦減,六脈和,皆微弦,最苦夜間不得睡,但世上凶惡之事,並憂苦境像皆上念,時作惡泣,說離別,囑付後事。如此者一年,眾作心痛治之。自覺氣自下衝上,雖久病,人卻不瘦。

予曰:此肝受病,遂與防風通聖散吐之。時尚春寒,於通聖中加桂,入薑汁調之,日三四次,至初夏稍熱,與當歸龍膽丸、枳朮丸,一月而愈。

白話文:

半夏用湯洗淨,取五兩,人參去蘆頭,甘草炙過,肉桂各取一兩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,加入半夏使其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大碗水,加入三片生薑,煎煮至七分,去除藥渣,稍熱後服用,飯前服用。

如果腹痛時有時無,肚子裡有塊狀物移動,嘔吐清水,都是蟲痛。治療方法請參照心痛的治療方法。

井窈渠吳孺人,年近四十,患有腹部隱隱作痛,經常拿燒熱的磚瓦熨貼腹部,卻對熱氣感到厭惡。發病時有些許煩躁,食慾下降,六脈平和,但都略微弦緊,最痛苦的是夜晚無法入睡,腦海裡不斷浮現凶惡的事情和憂苦的景象,經常感到害怕而哭泣,談論離別,交代後事。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年,眾人認為是心痛,便按照心痛的治療方法醫治。她自己感覺氣血從下往上衝,雖然病了很久,但身體並沒有消瘦。

我說:這是肝臟受病,於是給她服用防風通聖散,幫助她吐出病氣。當時正值春季寒冷,所以在通聖散中加入肉桂,用薑汁調和服用,每天服用三次,直到初夏天氣稍熱,就改服當歸龍膽丸和枳朮丸,服用一個月後病癒。

運氣,腹痛有二:

一曰土盛攻腎而痛。經云:歲土太過,雨濕流行,腎水受邪,民病腹痛清厥,意不樂是也。

二曰火鬱之發痛。經云:火鬱之發,民病腹中暴痛是也。

〔世〕鹽炒熱,用布裹,熨痛處,神效。

〔丹〕攪腸沙。用臺芎為末,每一錢許,入生薑自然汁半盞,熱湯內調服。又方,樟木煎湯大吐之,或用白礬末一錢,清湯調服探吐之,或鹽湯探吐之亦可。

〔世〕治發沙,面青肚疼,昏倒不省人事。急以鼠屎一合,研為細末,滾湯調令通口澄清服之,一服而安,神效。宜預收下。

白話文:

腹痛的病因有兩種:

一是土氣過盛,侵犯腎臟而導致疼痛。古書記載:當土氣過盛時,雨水過多,濕氣流行,腎臟受到邪氣侵襲,人們就會患上腹痛、神志不清、心情不悅的病症。

二是火氣鬱結,導致疼痛。古書記載:火氣鬱結,就會讓人突然感到腹部劇烈疼痛。

治療方法:

可以用熱鹽包敷在疼痛處,效果很好。

也可以用川芎末配生薑汁服用,或者用樟木煎湯催吐,或者用白礬末配清湯服用催吐,或者用鹽湯催吐。

如果出現腹痛、面部青白、昏迷不醒的症狀,可以將老鼠屎研磨成粉,用滾水調勻服用,可以迅速緩解病情。最好事先備好老鼠屎,以備不時之需。

刺灸,腹痛有四法:

其一取脾胃。經云:邪在脾胃,陽氣不足,陰氣有餘,則寒中腸鳴腹痛,皆調於三里。又云:足太陰之別,名曰公孫,去本節之後一寸,實則腹中切痛取之所別也。又云:腹痛刺臍左右動脈,已刺按之立已;不己,刺氣衝,已刺,按之立已是也。

其二取大腸。經云:大腸病者,腸中切痛而鳴濯濯,感於寒即泄,當臍而痛,取巨虛、上廉是也。

其三取督脈。經云:腎虛則胸中痛,大腹小腹痛,清厥,意不樂,取其經少陰、太陽血者是也。

其四取任脈。經曰:任脈之別,名曰尾翳,下鳩尾,散於腹,實則腹皮痛,取之所別也。

白話文:

刺灸治療腹痛的四種方法:

第一種方法:針對脾胃

經書記載:如果病邪停留在脾胃,陽氣不足,陰氣過盛,就會出現腹部寒冷、腸鳴、腹痛等症狀,這時應該針灸足三里穴。經書又說:足太陰經的分支叫做公孫穴,位於內踝上緣前一寸處,如果腹中疼痛,針灸公孫穴可以緩解疼痛。此外,經書還記載:如果腹痛,可以針灸臍周的動脈,針灸後按壓,疼痛立即消失;如果沒有消失,可以針灸氣衝穴,針灸後按壓,疼痛也應該立即消失。

第二種方法:針對大腸

經書記載:如果大腸病變,會出現腸中疼痛、鳴叫、感寒就腹瀉、臍周疼痛等症狀,這時應該針灸巨虛穴和上廉穴。

第三種方法:針對督脈

經書記載:如果腎虛,就會出現胸痛、大腹痛、小腹痛、精神萎靡、心情不舒暢等症狀,這時應該針灸少陰經和太陽經的血海穴。

第四種方法:針對任脈

經書記載:任脈的分支叫做尾翳穴,位於鳩尾穴下方,散布於腹部。如果腹皮疼痛,就應該針灸尾翳穴。

〔世〕治絞腸沙症,手足厥冷,腹痛不可忍者,以手蘸溫水,於病者膝灣內拍打,有紫黑處,以針刺去惡血即愈。

〔《玉》〕腹痛,並治氣塊:內關,支溝,照海

〔《撮》〕氣痛,並治積痛,食不化:氣海(一寸半,灸五十壯。),中脘(二寸半,灸十壯。),隱白(二分,瀉之,灸七壯。)

〔桑〕又法:巨闕,足三間

〔怪穴〕腹痛腸鳴:氣衝(在氣海旁各一寸半,針入二寸半,灸五十壯。)

〔世〕臍腹痛:陰陵泉,太衝,三里,支溝,不已,取下穴:中脘,關元天樞,繞臍痛:公孫,三陰交,陰谷

〔東〕胃脘暴痛,臍中堅痛:石門,商丘,陰谷,桂花,膈俞

白話文:

治療絞腸痧症,手腳冰冷,腹痛難忍的病人,可以用手沾溫水,在病人膝蓋彎內拍打,有紫黑色的地方就用針刺去瘀血,就能治癒。

腹痛,包括治療氣塊:內關穴、支溝穴、照海穴。

氣痛,包括治療積痛、消化不良:氣海穴(一寸半深,灸五十壯)、中脘穴(二寸半深,灸十壯)、隱白穴(二分深,瀉血,灸七壯)。

另一個方法:巨闕穴、足三里穴。

腹痛腸鳴:氣衝穴(在氣海穴旁各一寸半,針刺入二寸半深,灸五十壯)。

臍腹痛:陰陵泉穴、太衝穴、三里穴、支溝穴,如果沒有效,可以加下穴:中脘穴、關元穴、天樞穴,繞臍痛:公孫穴、三陰交穴、陰谷穴。

胃脘劇烈疼痛,臍中堅硬疼痛:石門穴、商丘穴、陰谷穴、桂花、膈俞穴。

〔《甲》〕腹中盡疼,外陵主之。大腸寒中,(《千金》作「寒疝」)大便乾,腹中切痛者,肓輸主之。繞臍痛,搶心,膝寒,注利,腹結主之。

〔仲〕夫瘦人繞臍痛,必有風冷,穀氣不行,而反下之,其氣必沖。不沖者,心下則痞也。

〔《脈》〕若腹痛,脈反浮大而長者死。(蟲痛,脈浮大無妨。)

心腹痛,痛不得息,脈細小遲者生;堅大疾者死。(有積,脈堅大無妨。)

白話文:

肚子裡劇烈疼痛,外陵穴可以治療。大腸寒氣積聚,導致大便乾燥,肚子裡絞痛,肓輸穴可以治療。肚臍周圍疼痛,痛到心口,膝蓋發涼,小便不利,腹結穴可以治療。

瘦人肚臍周圍疼痛,一定是風寒入侵,導致谷氣運行不暢,反而往下走,氣血就會上衝。如果不上衝,就會造成心下痞塞。

如果肚子痛,脈象卻浮大而長,就會死掉。如果是蟲痛,脈浮大無妨。

心腹疼痛,痛得喘不過氣,脈象細小遲緩的會活;脈象強勁有力,疼痛劇烈的會死。如果有積聚,脈象強勁有力無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