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一·脾胃門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一·脾胃門 (11)

1. 黃汗

黃汗,汗出染衣,黃如柏汁是也。

〔仲〕問曰:黃汗之為病,身體腫,發熱,汗出而渴,狀如風水,汗沾衣,色正黃如柏汁,脈沉,何從得之?師曰:以汗出時入水中浴,水從汗孔入得之,宜,耆芍桂酒湯,主之。

黃耆,白芍藥(各五兩),桂枝(三兩),

上三味,以苦酒一升,水七升相和,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。初發當心煩、服至六七日乃解。若心煩不止者,以苦酒阻故也。(一方用好酒代苦酒。)

黃汗之病,兩脛自冷,假令發熱,此屬歷節。食已汗出,又身常暮盜汗出者,此勞氣也。若汗出已反熱者,久久其身必甲錯。若發熱不止者,必生惡瘡。若身重,汗出已輒輕者,久久身必瞤。又胸前痛,腰上有汗,腰下無汗,腰臗弛痛,如有物在皮中狀,劇者不能食,身疼重,煩躁,小便不利者,此為黃汗,桂枝加黃耆湯主之。(方見本門表疸下。)

白話文:

黃汗,也就是汗液沾染衣物,呈現像柏樹汁一樣的黃色。

有人問:黃汗這種病,患者身體會腫脹,發燒,出汗後感到口渴,看起來像是水腫,汗液沾染衣物,顏色明顯呈黃色,脈搏沉沉,這是怎麼引起的?老師說:這是因為出汗時在水中洗澡,水從汗毛孔滲入造成的。可以用黃耆、白芍、桂枝和苦酒煮成的湯藥來治療。

黃汗病患者,如果雙腿從腳踝開始發冷,雖然發燒,這屬於歷節病。如果飯後出汗,或者晚上經常盜汗,這是勞氣所致。如果出汗後反而發熱,久了身體就會變得僵硬。如果發燒不止,就會生出惡瘡。如果身體沉重,出汗後馬上變得輕盈,久而久之,身體就會抽搐。如果胸前疼痛,腰部出汗,腰部以下不出汗,腰部痠痛,感覺好像有東西在皮膚裡面,嚴重者吃不下東西,身體疼痛沉重,煩躁,小便不順暢,這也是黃汗,用桂枝加黃耆湯可以治療。

脈浮而洪,浮則為風,洪則為氣。風氣相搏,風強則為隱疹,身體為癢,癢為泄風,久為痂癩;氣強則為水,難以俯仰。風氣相擊,身體洪腫,汗出乃愈。惡風則虛,此為風水;不惡風者,小便通利,上焦有寒,其口多涎,此為黃汗。

白話文:

脈搏浮起而有力,浮表示風邪入侵,有力表示氣血旺盛。風邪和氣血互相搏鬥,風邪較強就容易引發皮疹,身體發癢,癢是身體排解風邪的表現,久而久之會變成痂皮。如果氣血較強,就會導致水腫,難以彎腰抬頭。風邪和氣血互相碰撞,身體就會腫脹,出汗之後才能痊癒。怕風就代表身體虛弱,這是風邪和水氣交雜所致;不怕風的,小便通暢,上焦有寒氣,口裡會流口水,這是黃汗症。

2. 目黃

經云:目黃者,曰黃疸。然亦有目黃而身不黃者,故宜另立篇門。

風氣自陽明入胃,循脈而上至目眥,其人肥,風氣不得外泄,則為熱中而目黃。(全文見諸風條。)

〔河〕,青龍散,治風氣傳化,腹內疼結而目黃,風氣不得泄,為熱中煩渴引飲。

地黃,威靈仙,防風,荊芥穗,何首烏(去黑皮,米泔浸一宿,竹刀切。各二兩),

上為末。每日三服,食後沸湯調下一錢。

〔《類》〕治黃疸,目黃不除。用瓜丁為細末,如豆大,納鼻中,令病人深吸,取鼻中黃水出,愈。

白話文:

古書記載,眼睛發黃稱為黃疸。但有些人的眼睛發黃,身體卻沒有泛黃,因此應該另外討論。

風寒從陽明經進入胃部,沿著經脈向上到達眼角,如果體型肥胖,風寒無法外泄,就會導致內熱而眼睛發黃。(詳細內容請參考「諸風條」)

治療風寒引起的腹痛、目黃,風寒無法外泄,導致內熱煩渴,可以服用青龍散。

藥材包括生地黃、威靈仙、防風、荊芥穗、何首烏(去除黑皮,浸泡米泔水一夜,切成薄片,各兩錢),研磨成粉末,每天服用三次,每次一錢,飯後用熱水調服。

另一種治療黃疸、目黃的方法,是用瓜蒂研磨成細末,如豆子大小,塞入鼻孔,讓病人深吸氣,取出鼻腔中的黃水,即可治癒。

針灸,目黃有五法:

其一取心。經云:心少陰之脈,所生病者,目黃脅痛云云。

其二取心主。經云:心主手厥陰之脈,是動則病面赤目黃云云

其三取小腸。經云:小腸手太陽之脈,所生病者,耳聾面黃云云。

其四取大腸。經云:大腸手陽明之脈,所生病者,目黃口苦云云。

其五取膀胱。經云:膀胱足太陽之脈,所生病者,目黃淚出雲云。

以上五法,並視盛虛寒熱陷下取之。

白話文:

針灸治療目黃的五種方法

針灸治療目黃,共有五種方法:

第一種方法:取心

經書中記載:「心少陰之脈,所生病者,目黃脅痛。」因此,可以針刺心經來治療目黃,特別是伴隨脅痛的患者。

第二種方法:取心主

經書中記載:「心主手厥陰之脈,是動則病面赤目黃。」因此,可以針刺心主手厥陰經來治療目黃,特別是伴隨面赤的患者。

第三種方法:取小腸

經書中記載:「小腸手太陽之脈,所生病者,耳聾面黃。」因此,可以針刺小腸經來治療目黃,特別是伴隨耳聾的患者。

第四種方法:取大腸

經書中記載:「大腸手陽明之脈,所生病者,目黃口苦。」因此,可以針刺大腸經來治療目黃,特別是伴隨口苦的患者。

第五種方法:取膀胱

經書中記載:「膀胱足太陽之脈,所生病者,目黃淚出。」因此,可以針刺膀胱經來治療目黃,特別是伴隨流淚的患者。

以上五種方法,需根據患者的病情虛實寒熱等情況,選擇適當的針刺方法。

3. 黑疸

黃疸久久變為黑疸,身黃額黑,或身面俱黃是也。若身不黃,口面黑,於章門主之。(《針灸經》云:神門亦治疸。)

〔仲〕酒疸下之,久久變為黑疸,目青面黑,心中如啖蒜虀狀,大便正黑,皮膚爪之不仁,其脈浮弱,雖黑微黃,故知之。黃家,日晡時發熱,而反惡寒,此為女勞得之。膀胱急,少腹滿,一身盡黃,額上黑,足下熱,因作黑疸。其腹脹如水狀,大便黑,或時溏,此女勞之病,非水也。腹滿者,難治。硝石散,主之。

硝石,礬石(燒。各等分),

上為細末,勻和。以大麥面粥調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病隨大小便下,小便去黃,大便去黑,是其候也。

白話文:

黃疸病拖延久了就會變成黑疸,身體發黃,額頭變黑,或全身和臉都發黃。如果身體不黃,但嘴巴和臉發黑,就屬於章門穴主治的範圍。(《針灸經》說:神門穴也可以治療黃疸。)

酒疸往下發展,久而久之就會變成黑疸,眼睛發青,臉色發黑,心裡感覺像是吃了蒜醬一樣,大便呈黑色,皮膚和指甲失去知覺,脈象浮弱,雖然顏色偏黑但還是帶點黃,因此可以判斷出來。黃家病,在傍晚的時候發熱,反而畏寒,這是因為勞累過度造成的。膀胱急迫,小腹脹滿,全身發黃,額頭發黑,腳底發熱,因此形成黑疸。肚子脹得像裝了水一樣,大便呈黑色,偶爾會稀軟,這是勞累過度造成的病,不是水腫。肚子脹滿的患者,治療起來比較困難。硝石散,可以治療這種病。

硝石和礬石(燒成粉末,各取等量),

研成細末,混合均勻。用大麥面粥調和,每次服用一小匙,每天服用三次。病症隨著大小便排出,小便不再發黃,大便不再發黑,就是好的徵兆。

〔《聖》〕治黑疸多死,宜急治。用土瓜根一斤,搗碎絞汁六合,頓服。當有黃水隨小便出,更服之。

面痝然浮腫,脊痛不能正立,其色炲黑,多汗惡風者,屬風。(治見諸風門。)

白話文:

在古代的中醫典籍中,有一則關於治療黑色疸病的療法。黑色疸病是一種嚴重的疾病,因此必須迅速治療。治療方法是使用土瓜根一斤(約相當於現在的500克),將其搗碎後提取出六合(約相當於現在的180毫升)的汁液,一次性飲用。飲用後,應會有黃色的尿液排出,若情況沒有改善,可以再次服用此方。

另一個描述是關於面部浮腫、脊背疼痛且無法直立的症狀,臉部呈現深黑色,並且多汗畏風的情況。這種症狀屬於風邪引起的疾病。對於這樣的病症,請參考各種風症的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