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六·陰陽臟腑部 (18)
卷之六·陰陽臟腑部 (18)
1. 瘧寒熱
〔世〕桃仁承氣湯,治夜瘧有實熱者。(方見傷寒。)
治先熱後寒者,小柴胡湯。先寒後熱者,小柴胡加桂枝湯。多熱但熱者,白虎加桂枝湯。多寒但寒者,柴胡桂薑湯。(此以瘧之寒熱多少定治法也。若多寒而但有寒者,其脈或洪實或滑,當作實熱治之。若便用桂枝,誤也。如或多熱而但有熱者,其脈或空虛或微弱,當作虛寒治之。
若便用白虎湯,亦誤也。所以欲學者必先問其寒熱,或熱多熱少,或寒多寒少,又診脈以參之,百無一失矣。)小柴胡加桂湯,治瘧先寒後熱。(方見傷寒。)小柴胡湯,治瘧先熱後寒。
〔仲〕溫瘧者,其脈如平,身無寒但熱,骨節疼煩,時便難,,白虎加桂枝湯,主之。(《脈經》云:朝發暮解,暮發朝解。)
知母(六兩),甘草(二兩,炙),石膏(一斤),粳米(二合),桂(去皮,三兩)
上銼每服五分,水一盞,煎八分,去渣溫服,出汗愈。
柴胡桂薑湯,治瘧寒多微有熱,或寒不熱。(方見傷寒。)
瘧多寒者,名曰牡瘧,蜀漆散主之。
蜀漆(燒去腥),雲母(燒三日夜),龍骨(等分)
上三味,搗為散,未發前以漿水服半錢匕。如溫瘧,加蜀漆一錢,臨發時服一錢匕。
牡蠣湯,治牡瘧。
牡蠣(四兩,炙),麻黃(去節,三兩),甘草(二兩),蜀漆(三兩)
上四味,以水八升,先煮蜀漆、麻黃,去上沫,得六升,內諸藥,煮取二升,溫服一升。若吐,則勿更服。
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,治瘧病後渴者,亦治勞瘧。
柴胡(八兩),人參,黃芩(各三兩),栝蔞根(四兩),生薑(二兩),大棗(十二枚),甘草(炙,三兩)
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渣,再煎,取三升,溫服一升,一日兩三服。
〔丹〕瘧有風,有暑,有食,有痰。
三日一發者,受病一年。間日一發者,受病半年。一日一發者,受病一月。二日連發住一日者,氣血俱受病。一日間日者,補藥帶表藥,後用截瘧丹截之。在陰分者,用藥徹起陽分,方可用截方。
常山,草果,檳榔,知母,烏梅,穿山甲(炒),甘草(炙)
用水酒各一大碗,煎至半碗,露一宿,臨發前二時溫服之。如吐則勿服之。
大法,暑風必當發汗。夏月多在風涼處歇,遂閉汗而不泄,因食者,必從飲食將息。瘧而虛者,須先用參、術一二帖,托住其氣,不使下陷,後用他藥治內傷,挾外邪者同法。內必生痰,必以汗解,二陳湯加柴胡、常山、黃芩。瘧而甚者,發寒熱,頭痛如破,渴而飲水,自汗,可與
人參,黃耆,白朮,黃連,黃芩,梔子,川芎,蒼朮,半夏,天花粉,水煎服。
一丈夫瘧,脈弦細,每日近午發,此風寒也。
白朮,柴胡,青皮,半夏,蒼朮(二錢),麻黃,木通(一錢半),桂(一錢),甘草
白話文:
瘧寒熱
世醫的治療方法,以桃仁承氣湯治療夜間發作且伴隨實熱的瘧疾(方劑見傷寒論)。
先發熱後發冷的瘧疾,用小柴胡湯;先發冷後發熱的,用小柴胡加桂枝湯;發熱較多而只有發熱症狀的,用白虎加桂枝湯;發冷較多而只有發冷症狀的,用柴胡桂薑湯。(這些治療方法是根據瘧疾寒熱輕重來決定的。如果發冷較多但只有發冷症狀,脈象卻是洪大有力或滑利,就要按照實熱來治療,如果直接使用桂枝,就是錯誤的。如果發熱較多但只有發熱症狀,脈象卻是空虛或微弱,就要按照虛寒來治療,如果直接使用白虎湯,也是錯誤的。所以學習者必須先了解寒熱的輕重,以及寒多還是熱多,再配合脈象診斷,這樣就能百發百中了。)小柴胡加桂枝湯治療先發冷後發熱的瘧疾(方劑見傷寒論);小柴胡湯治療先發熱後發冷的瘧疾。
仲景的治療方法:溫瘧,脈象平和,沒有發冷只是發熱,骨節疼痛煩躁,大便不暢,用白虎加桂枝湯。(《脈經》記載:早上發作晚上好轉,晚上發作早上好轉。)
處方:知母六兩,炙甘草二兩,石膏一斤,粳米二合,去皮桂枝三兩。
用法:上藥研磨成末,每次服用五分,用水一盞煎至八分,去渣溫服,出汗則病癒。
柴胡桂薑湯治療瘧疾發冷較多,略帶發熱,或只有發冷不發熱的症狀(方劑見傷寒論)。
瘧疾發冷較多的,稱為牡瘧,用蜀漆散治療。
處方:燒去腥味的蜀漆、燒三天三夜的雲母、龍骨(等分)
用法:上三味藥研磨成粉末,未發病前用米湯送服半錢匕。如果是溫瘧,加蜀漆一錢,發病前服用一錢匕。
牡蠣湯治療牡瘧。
處方:炙牡蠣四兩,去節麻黃三兩,甘草二兩,蜀漆三兩。
用法:上四味藥用水八升,先煮蜀漆、麻黃,去掉浮沫,取六升,加入其他藥物,煎煮取二升,溫服一升。如果嘔吐,則不要再服用。
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治療瘧疾後口渴的症狀,也治療勞瘧。
處方:柴胡八兩,人參、黃芩各三兩,栝蔞根四兩,生薑二兩,大棗十二枚,炙甘草三兩。
用法:上七味藥用水一斗二升煎煮取六升,去渣,再煎取三升,溫服一升,一天服用兩到三次。
丹溪的治療方法:瘧疾有風寒、暑濕、飲食、痰飲等原因。
三日發作一次的,受病一年;隔日發作一次的,受病半年;每日發作一次的,受病一個月;連續發作兩日,中間休息一日的,氣血都受了病;一日一發,隔日一發的,要使用補藥和解表藥,之後用截瘧丹來治療。病邪在陰分者,要先用藥使之透達陽分,然後才能使用截瘧的方劑。
處方:常山、草果、檳榔、知母、烏梅、炒穿山甲、炙甘草。
用法:用水和酒各一大碗,煎至半碗,放置一宿,發病前兩小時溫服。如果嘔吐則不要服用。
總的治療方法:暑熱和風寒引起的瘧疾,必須要發汗;夏天要多在通風涼爽的地方休息,避免汗閉不解;飲食不節引起的,則要從飲食起居入手調理;瘧疾導致虛弱的,要先用人參、黃芪等藥物一兩帖,扶持元氣,防止氣虛下陷,之後再用其他藥物治療內傷;夾雜外邪的,治療方法相同;內傷必然會生痰,必須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,可以用二陳湯加柴胡、常山、黃芩;瘧疾嚴重的,發冷發熱,頭痛欲裂,口渴飲水,自汗,可以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川芎、蒼朮、半夏、天花粉水煎服。
一個男子患瘧疾,脈象弦細,每天近中午發病,這是風寒證。
處方:白朮、柴胡、青皮、半夏、蒼朮二錢,麻黃、木通一錢半,桂枝一錢,甘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