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一·陰陽臟腑部 (10)
卷之一·陰陽臟腑部 (10)
1. 陰陽
衛氣者,出其悍氣之慓疾,而皆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。又云:衛出於上焦,常與榮俱,晝行於陽二十五周,夜行於陰二十五周,故至平旦五十周,復與榮氣大會於手太陰矣。
此言衛氣與榮氣相會,未嘗及宗氣,今《發揮》謂氣行一萬三千五百息,脈行八百十丈,適當寅時,復會於手太陰,則是將積於胸中呼吸與榮周相會之宗氣牽合,作晝行陽夜行陰,與榮五十周方會之衛氣也。乖舛經義,罪孰甚焉。
陽者,天氣也,主外;陰者,地氣也,主內。故陽道實,陰道虛。
陰在內,陽之守也;陽在外,陰之使也。(《應象論》)
陰者,藏精而起亟也;陽者,衛外而為固也。(《通天論》)
〔《靈》〕內有陰陽,外亦有陰陽。在內者,五臟為陰,六腑為陽;在外者,筋骨為陰,皮膚為陽。(《壽天剛柔篇》)
〔《素》〕足太陽與少陰為表裡,少陽與厥陰為表裡,陽明與太陰為表裡,是為足之陰陽也。手太陽與少陰為表裡,少陽與心主為表裡,陽明與太陰為表裡,是為手之陰陽也。(《血氣形志篇》)
〔《靈》〕黃帝問於伯高曰:脈度言經脈之長短,何以立之?伯高曰:先度其節骨之大、小、廣、狹、長、短,而脈度定矣。黃帝曰:願聞眾人之度,人長七尺五寸者,其骨節之大、小、長、短各幾何?伯高曰:頭之大骨圍二尺六寸,胸圍四尺五寸,腰圍四尺二寸,發所覆者,顱至項一尺二寸,發以下至頤長一尺。君子終折結喉以下至缺盆中長四寸,缺盆以下至𩩲𩨗長九寸,過,則肺大;不滿,則肺小。
𩩲𩨗以下至天樞長八寸,過,則胃大;不及,則胃小。天樞以下至橫骨長六寸半,過,則迴腸廣長;不滿,則狹短。橫骨長六寸半,橫骨上廉以下至內輔之上廉長一尺八寸,內輔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長三寸半,內輔下廉下至內踝長一尺三寸,內踝以下至地長三寸,膝膕以下至跗屬長一尺六寸,跗屬以下至地長三寸,故骨圍大,則太過;小,則不及。
角以下至柱骨長一尺,行腋中不見者長四寸,腋以下至季脅長一尺二寸,季脅以下至髀樞長六寸,髀樞以下至膝中長一尺九寸,膝以下至外踝長一尺六寸,外踝以下至京骨長三寸,京骨以下至地長一寸,耳後當完骨者廣九寸,耳前當耳門者廣一尺三寸,兩顴之間相去七寸,兩乳之間廣九寸半,兩髀之間廣六寸半,足長一尺二寸,廣四寸半。
肩至肘長一尺七寸,肘至腕長一尺二寸半,腕至中指本節長四寸,本節至其末長四寸半,項發以下至背骨長二寸半,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節長三尺,上節長一寸四分分之一,奇分在下,故上七節至於膂骨九寸八分分之七。此眾人骨之度也,所以立經脈之長短也。(《骨度篇》。
白話文:
衛氣快速地運行於四肢末端、肌肉、皮膚之間,不停歇地運行。又說:衛氣起源於上焦,經常與榮氣一起運行,白天在陽經運行二十五周,晚上在陰經運行二十五周,所以到平旦時共運行五十周,然後與榮氣在手太陰經會合。
這段話只提到衛氣與榮氣的會合,沒有提到宗氣。現在《發揮》一書說氣運行一萬三千五百次呼吸,脈搏運行八百一十丈,恰好寅時(凌晨三點到五點)在手太陰經會合,這是把積聚在胸中,由呼吸與榮氣周流會合而成的宗氣牽強附會,說是白天走陽經晚上走陰經,與榮氣運行五十周才會合的衛氣。這與經義相違背,錯誤極其嚴重。
陽氣是天之氣,主宰外在;陰氣是地之氣,主宰內在。所以陽經實,陰經虛。
陰氣在內,是陽氣的依靠;陽氣在外,是陰氣的使令。(出自《應象論》)
陰氣負責藏精蓄銳;陽氣負責抵禦外邪,保護身體。(出自《通天論》)
《靈樞》說:人體內外都有陰陽。內在的,五臟屬陰,六腑屬陽;外在的,筋骨屬陰,皮膚屬陽。(出自《壽天剛柔篇》)
《素問》說:足太陽經與少陰經互為表裡,少陽經與厥陰經互為表裡,陽明經與太陰經互為表裡,這是足部經絡的陰陽關係;手太陽經與少陰經互為表裡,少陽經與心經互為表裡,陽明經與太陰經互為表裡,這是手部經絡的陰陽關係。(出自《血氣形志篇》)
《靈樞》記載:黃帝問伯高說:經脈長短的度量是如何確定的?伯高回答:首先測量人體骨骼節的大小、寬窄、長短,然後就能確定經脈的度量。黃帝說:我想聽聽一般人的骨骼度量,一個身高七尺五寸的人,他的骨骼節的大小、長短各是多少?伯高回答:頭部的最大骨圍二尺六寸,胸圍四尺五寸,腰圍四尺二寸,頭髮覆蓋的範圍,從顱頂到項部一尺二寸,從髮際到下巴一尺。從喉結到鎖骨窩(缺盆)四寸,從鎖骨窩到劍突(𩩲𩨗)九寸,超過則肺大,不足則肺小。
從劍突到天樞穴八寸,超過則胃大,不足則胃小。從天樞穴到橫骨六寸半,超過則迴腸寬長,不足則狹短。橫骨長六寸半,橫骨上緣到恥骨聯合(內輔)上緣一尺八寸,恥骨聯合上緣到下緣三寸半,恥骨聯合下緣到內踝一尺三寸,內踝到地三寸,膝窩到足跟(跗屬)一尺六寸,足跟到地三寸,所以骨圍大則超過標準,小則不足。
從角(眉梢)到枕骨(柱骨)一尺,腋下看不到的部位(腋窩到肩胛骨)四寸,腋下到季肋(腋下到肋骨下緣)一尺二寸,季肋到髀樞(髖關節)六寸,髀樞到膝蓋中點一尺九寸,膝蓋到外踝一尺六寸,外踝到京骨(踝骨)三寸,京骨到地一寸,耳後完骨處寬九寸,耳前耳門處寬一尺三寸,兩顴之間七寸,兩乳之間九寸半,兩髖之間六寸半,足長一尺二寸,寬四寸半。
肩到肘一尺七寸,肘到腕一尺二寸半,腕到中指指節本節四寸,指節本節到指尖四寸半,後髮際到脊椎骨二寸半,脊椎骨到尾骶骨二十一節三尺,每節長一寸四分之一,奇數節在下,所以上七節到脊椎骨九寸八分之七。這是普通人骨骼的度量,以此來確定經脈的長短。(出自《骨度篇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