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一·脾胃門 (3)
卷之二十一·脾胃門 (3)
1. 痞
痞者,心下痞滿而不能食是也。仲景云:滿而不痛為痞,滿而痛為結。
〔垣〕夫痞者,心下滿而不痛是也。太陰者,濕也。主壅塞,乃土來心下為痞滿也。傷寒下太早亦為痞,乃因寒傷其榮。榮者,血也。心主血,邪入於本,故為心下痞悶。仲景立瀉心湯數方,皆用黃連以瀉心下之土邪,其效如響應桴。故《活人書》云:審知是痞,先用桔梗枳殼湯,非以此專治痞也。
蓋因先錯下必成痞症,是邪氣將陷而欲過胸中,故先用截散其邪氣,使不致於痞。「先」之一字,早用之義也。若已成痞而用之,則失之晚矣。不惟不能消痞,而反損胸中之正氣,則當以仲景痞藥治之。經云:察其邪氣所在而調治之,正謂此也。非止傷寒如此,至於酒積雜病,下之太過,亦作痞傷。
白話文:
所謂痞,就是胸口悶滿、吃不下東西。張仲景說,胸口滿而不痛叫痞,胸口滿而痛叫結。
痞的病因是,太陰主濕,容易造成阻塞,脾土積聚在心下就導致胸口悶滿。傷寒發病初期就用瀉下藥,也會導致痞,因為寒邪傷了血氣,心主血,邪氣侵入心臟,就造成胸口悶悶不舒。張仲景創立了瀉心湯等方劑,都用黃連來瀉心下脾土之邪,效果非常明顯。所以《活人書》說,如果確診是痞,要先用桔梗枳殼湯,不是專門治痞,而是因為瀉下太早容易導致痞,這時邪氣將要侵入胸中,所以先用桔梗枳殼湯散掉邪氣,防止它形成痞。這裡的「先」字,就是及早的意思。如果已經形成痞才用,就太晚了,不但不能消除痞,反而會損傷胸中正氣,這時候就要用張仲景的痞藥治療。經書說,觀察邪氣所在,然後針對性治療,就是這個道理。不光是傷寒,還有酒積、雜病,瀉下過度,也會導致痞。
蓋下多亡陰,亡陰者謂脾胃水穀之陰亡也。故胸中之氣因虛下陷於心之分野,故致心下痞。宜升胃氣,以血藥兼之。若全用氣藥導之,則其痞益甚,甚而復下之,氣愈下降,必變為中滿膨脹,皆非其治也。
又有虛實之殊,如實痞大便閉者,厚朴枳實湯主之;虛痞大便利者,白芍陳皮湯主之;如飲食所傷痞悶者,當消導之,去其胸中窒塞;上逆兀兀欲吐者,則吐之,所謂在上者因而越之是也。
〔海〕治痞獨益中州脾土,以血藥治之,其法無以加矣。傷寒痞者,從血中來;雜病痞者亦從血中來。雖俱為血症,大抵傷寒之症,從外至內,從有形至無形,故無形氣症,以苦泄之;有形血症,以辛甘散之。中滿者,勿食甘,不滿者,復當食也。中滿者,腹脹也。如自覺滿而外無腹脹之形,即非中滿,乃不滿也。
白話文:
下痢容易導致陰氣耗損,所謂陰氣耗損,指的是脾胃消化水谷的能力減弱。因此,胸中的氣因虛弱而下陷到心臟的部位,就會造成心窩處的痞塞。治療應該要升提胃氣,並配合活血藥物。如果單純使用氣藥引導,反而會加重痞塞,甚至可能導致病情加重,氣機更加下陷,變成腹部脹滿,這些都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
此外,痞塞還有虛實之分,如果是實證的痞塞,大便不通,可以用厚朴枳實湯治療;如果是虛證的痞塞,大便溏瀉,可以用白芍陳皮湯治療。如果飲食不當導致的痞塞,應該要消導積滯,去除胸中阻塞之物;如果是上逆嘔吐,則應該要催吐,這就是所謂“在上者因而越之”的意思。
治療痞塞,尤其要注重脾土的調理,用活血藥物治療,是最有效的。傷寒導致的痞塞,是由血瘀所致;其他雜病導致的痞塞,也大多是由血瘀所致。雖然都是血症,但傷寒的病症,一般都是由外而內,由有形到無形,所以無形氣症可以用苦寒藥物瀉之;有形血症可以用辛甘藥物散之。腹部脹滿的患者,不要吃甜的食物;腹部不脹的患者,可以適當吃甜的食物。腹部脹滿,指的是肚子鼓起來;如果自己感覺腹部脹滿,但外觀上並沒有肚子鼓起來,那就不是腹部脹滿,而是不滿。
不滿者病也,當以甘治之可也。(無形氣症以苦泄之者,枳實、黃連之類是也;有形血症以辛甘散之者,仲景人參湯是也。)
〔垣〕,黃耆補中湯
黃耆(五分),人參(八分),甘草,白朮,蒼朮(各五分),陳皮(五分),澤瀉,豬苓,茯苓(各三分),
白話文:
身體不滿足就會生病,可以用甘味藥物來治療。沒有形體的氣虛症狀,可以用苦味藥物來瀉掉,像是枳實、黃連之類的藥物;有形體的血虛症狀,可以用辛甘藥物來散開,像是張仲景的人參湯就是這樣的方劑。
垣這個症狀可以用黃耆補中湯來治療。
方劑如下:黃耆五分、人參八分、甘草四分、白朮五分、蒼朮五分、陳皮五分、澤瀉三分、豬苓三分、茯苓三分。
用水煎至七分,溫服,送下大消痞丸。
〔丹〕治一婦人,因有大不如意事,遂致膈滿不食。因循累月,積成癥痞,不能起坐。至午巳間必發熱面赤,酉戌後熱退,面赤亦退。至夜小便雖數,每出數滴而已。六脈沉澀而短小,左右一般,重取皆有。經水雖按月,亦數滴而已。予曰:此志不遂而氣鬱,胃有瘀血而血亦虛。
鬱氣成痰在中宮,卻不食。兼用補瀉之治法。以白朮二錢,人參、茯苓各一錢,紅花一豆大,陳皮一錢,煎取濃湯一呷,食前熱服之。少頃藥行,後與半匙稀粥。又少頃,用減輕粉牽牛三花丸,如芝麻大,以津唾下十五丸。一日一夜煎藥、丸藥各服四遍。至次日方食知味,又次日食稍進,第三日則熱退面亦不赤。
白話文:
醫生診斷這位婦人因心事鬱結,導致胃部積聚瘀血,氣血虛弱,造成胸悶不食,久而久之形成癥狀,行動不便。她白天會發熱臉紅,晚上熱退臉色恢復正常,小便雖然頻繁,但每次只排少量。脈象沉澀微弱,月經量也極少。醫生認為她需要疏解鬱氣,並用補瀉法調理,因此給她開了藥方:白朮、人參、茯苓、紅花、陳皮煎成濃湯,飯前熱服。服用後不久,再吃半匙稀粥。之後,再用減輕粉牽牛三花丸以唾液送服十五顆。一天一夜服用四次藥物,第二天開始就能感受到食物的味道,第三天食慾有所提升,發熱和臉紅的情況也消失了。
如此七日,飲食起坐,平復如初。
三嬸口渴食少,氣痞脈弦。
白朮,青皮,半夏(各二錢),乾葛(一錢半),木通(一錢),甘草(炙,少許)
分二帖。姜二片,煎下與點丸三十丸、保和丸二十丸。
葶藶丸,治心下痞,胸中不利。
苦葶藶(酒浸炒),人參(各三錢),甘草根(炙),羌活,柴胡,獨活(各二錢),黃芩(三錢,一半酒浸,一半炒),砂仁,茵陳(酒炒。各一錢),白豆蔻(一錢),青皮,厚朴,半夏(各五分),當歸身(七錢),
白話文:
這樣七天,飲食起居都恢復正常。三嬸口渴食慾不佳,氣悶脈象緊弦。用白朮、青皮、半夏(各二錢)、乾葛(一錢半)、木通(一錢)、甘草(炙,少許)分兩帖,加薑片兩片,煎好後喝藥,並服用點丸三十顆、保和丸二十顆。葶藶丸可以治療心下痞滿,胸部不適。
用苦葶藶(酒浸炒)、人參(各三錢)、甘草根(炙)、羌活、柴胡、獨活(各二錢)、黃芩(三錢,一半酒浸,一半炒)、砂仁、茵陳(酒炒,各一錢)、白豆蔻(一錢)、青皮、厚朴、半夏(各五分)、當歸身(七錢)。
上為末,蒸餅丸,篩內水發如米大。臨臥白湯服一錢。
木香消痞湯,治因憂氣鬱結中脘,腹皮急微痛,心下痞滿,不思飲食,食亦不散,常覺痞悶。
柴胡(七分),陳皮(八分),甘草(炙,五分),半夏(一錢),生薑(一錢),歸梢(二錢),紅花(少許),枳實(一錢),木香(七分),草蔻(一錢),
作一服,水煎去渣,食前熱服。忌酒面等物。
大消痞丸,治一切心下痞滿,及積年久不愈者。
白話文:
睡前用溫水將蒸餅丸浸泡至米粒大小,然後服用一錢。木香消痞湯用於治療因憂慮導致氣鬱結於中脘,腹皮緊繃微痛,心下痞滿,食慾不振,吃東西也不消化,經常感到痞悶的症狀。藥方包括柴胡、陳皮、甘草、半夏、生薑、歸梢、紅花、枳實、木香、草蔻,煎水去渣,飯前熱服。忌食酒、麵等食物。大消痞丸用於治療各種心下痞滿,包括久治不愈者。
黃芩,黃連(炒。各六錢),薑黃,白朮(各一錢),人參(二錢),甘草(炙),砂仁(各一錢),枳實(炒,五錢),半夏(制,四錢),乾薑(一錢),陳皮(二錢),神麯(炒,一錢),澤瀉(三錢),厚朴(二錢),豬苓(一錢半),
上為末,水浸蒸餅為丸。每服六七十丸至百丸,食遠白湯下。
黃連消痞丸,治心下痞滿,壅塞不散,煩熱喘促不寧。
黃連(一兩),枳實(炒,七錢),乾薑(二錢),半夏(七錢),黃芩(一兩),茯苓,白朮,甘草(炙。各三錢),薑黃(一錢),澤瀉(一兩),豬苓
白話文:
黃芩、黃連(炒)、薑黃、白朮、人參、甘草(炙)、砂仁、枳實(炒)、半夏(制)、乾薑、陳皮、神麯(炒)、澤瀉、厚朴、豬苓,這些藥材磨成粉,用水浸泡蒸餅做成丸藥。每次服用六七十粒到一百粒,飯後用白湯送服。此方名為黃連消痞丸,用來治療心下痞滿、胸悶氣塞、煩躁發熱、呼吸急促不安等症狀。
另外,黃連消痞丸還可以用黃連、枳實(炒)、乾薑、半夏、黃芩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(炙)、薑黃、澤瀉、豬苓等藥材組成。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。每服五七十丸,白湯食前下。
失笑丸,治右關脈浮弦,心下濕痞,惡食懶倦。開胃進食。
枳實,黃連(各五錢),乾薑(二錢),半夏曲(三錢),厚朴(炙,四錢),人參(五錢),甘草(炙,二錢),白朮(三錢),麥糵(二錢),
上為末,水浸蒸餅為丸。每服三十丸,白湯送下。不拘時量虛實加減服。
〔丹〕小娘心頭痞悶,口乾,面微黃,脈洪。
黃連,半夏,白朮,青皮,木通(各三錢),
分三帖。姜煎,去渣熱服,下保和丸十五丸。
白話文:
取枳實、黃連、乾薑、半夏曲、厚朴、人參、甘草、白朮、麥糵,研磨成粉末,用湯浸泡蒸餅,搓成丸子。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飯前用白湯送服。此方治療右關脈浮弦,心下濕痞,惡食懶倦,有助於開胃進食。
另外,對於小娘心頭痞悶,口乾,面微黃,脈洪的症狀,可取黃連、半夏、白朮、青皮、木通各三錢,分為三帖,用薑煎煮,去渣後熱服,並服用保和丸十五丸。
回金丸,瀉肝火,行濕與熱。能開痞結,治肝邪,補脾土。
黃連(六兩),吳茱萸(一兩),
上為末,水浸蒸餅為丸。一方用黃連六兩,吳茱萸半兩,一名佐金丸。
〔海〕少陰面赤下痢,心下痞,瀉心湯加減例。易老單用黃連瀉心湯,用錢氏法。後隨症加減。煩者,加山梔。燥,加香豉。嘔,加半夏。滿,加枳實、厚朴。腹痛,加芍藥。脈遲,加附子。下焦寒,加乾薑。大便硬,加大黃。如用薑、附,先煎令熟,使熱不僭,後加黃連同用。
白話文:
回金丸可以瀉肝火,排除濕熱,能化解肝臟鬱結,治療肝邪,並能補益脾胃。方劑使用黃連六兩、吳茱萸一兩,研磨成粉,以水浸泡蒸餅製成丸藥。另一方則用黃連六兩、吳茱萸半兩,稱為佐金丸。適用於少陰證,症狀表現為面部發紅、腹瀉、心下痞悶,可根據《瀉心湯》加減使用。若是容易衰老者,可單用黃連瀉心湯,並依照錢氏方法服用。之後可根據症狀加减藥物:心煩加山梔,口燥加香豉,嘔吐加半夏,腹部脹滿加枳實、厚朴,腹痛加芍藥,脈象遲緩加附子,下焦寒加乾薑,大便硬加大黃。若使用薑、附,需先煎煮至熟透,避免熱力過度,再與黃連一同服用。
〔羅〕枳實理中丸,治中脘痞滿,滯氣不消,積寒停冷,飲食不化。(方見傷寒。)
〔仲〕人參湯治胸痹心痞。(方見胸痹。)半夏瀉心湯治痞滿,關脈沉。(方見傷寒。)
〔丹〕一女子在家,因事不如意,鬱結在脾。半年不食,每日食棗數枚,適喜饅頭,亦能少食,惟深惡粥飯。予診其脾氣,非枳實不能散。遂以溫膽湯去竹茹與服。經三月,服二百帖而愈。又一女子,二十餘,許婚後夫遠出,二年不歸。女子病重不食,困臥如癡,他無所苦,諸醫不效。
白話文:
枳實理中丸可以治療中脘痞滿、滯氣不消、積寒停冷、飲食不化的症狀。這個方子可以在傷寒篇中找到。
人參湯可以治療胸痹心痞。這個方子可以在胸痹篇中找到。半夏瀉心湯可以治療痞滿,並且脈象沉緊。這個方子可以在傷寒篇中找到。
一位女子在家中因為事情不如意,鬱結在脾臟,導致半年不吃飯,每天只吃幾個棗子,偶然喜歡吃饅頭,也能吃一點,但是非常厭惡粥飯。我診斷出她的脾胃氣機不暢,只有枳實才能散結。於是,我給她開了溫膽湯,去掉竹茹後讓她服用。經過三個月,服用了兩百帖藥後痊癒了。
又有一位二十多歲的女子,婚後丈夫遠出,兩年沒有回來。女子病情嚴重,不吃飯,昏昏沉沉地臥床,沒有其他痛苦,很多醫生都無能為力。
予往治之,見女向里床而睡,形體羸瘦。予思之,此氣結病也,藥不能治,得怒可解。予往激其怒,掌其面三,且責以不得有外思。女果大怒而哭,待其哭一二時許,令其父母解之。進藥二帖,即欲食矣。予謂其父母曰:雖愈必得喜方可解,若再思則結氣必復至矣。其父因偽作其夫有書回,約日成婚。
一月餘其夫果歸,病得全愈。
飲食傷脾痞悶,輕者,大消痞丸、枳朮丸、回金丸之類;甚者,微下之、吐之。下之者,檳榔丸、煮黃丸;吐之者,二陳湯及瓜蒂散探吐之是也。
白話文:
我前往治療她,看見她面向床內睡著,身形瘦弱。我心想,這是氣結病症,藥物無法治癒,必須藉由怒氣才能解開。我便去激怒她,打了她臉頰三下,並責備她不可再胡思亂想。她果然怒氣衝衝地哭起來,等到她哭了一兩個時辰,才叫她父母去安慰她。我給了她兩帖藥,她便想吃東西了。我對她父母說:「雖然她病好了,但必須讓她開心才能完全解開,如果再胡思亂想,氣結一定會再次出現。」她父親便假裝她丈夫有書信回來,約定婚期。
一個多月後,她丈夫果然回來,她的病也完全好了。
飲食傷脾導致痞悶,輕症可用大消痞丸、枳朮丸、回金丸等藥物治療;嚴重者,可用微下法或吐法治療。下法可用檳榔丸、煮黃丸;吐法可用二陳湯及瓜蒂散探吐。
〔《經》〕治膈下冷氣及酒食飽滿。常服用青皮四兩,分作四分。一分用湯浸一宿去穰;餘三分用鹽二兩拌勻,良久,銚內微炒焦為末。每服一錢半,茶末五分,水一盞,煎七分,放溫常服。用沸湯點服,尤妙。寒痞,辛甘散之,枳實理中丸之類是也。熱痞,苦寒泄之,大消痞丸之類是也。
〔丹〕治痞。軟石膏研末,醋糊丸服。能瀉胃火、食積、痰火。
運氣痞有三:
一曰濕痞。經云:土平氣曰備化。備化之紀,其病痞。又云:太陰所至為蓄滿,為積飲痞膈。又云:太陰司天之政,民病寒濕痞逆。又云:土鬱之發,痞堅腹滿。又云:土不及曰卑監。卑監之紀,其病留滿痞塞是也。
白話文:
治療膈下寒氣和飲食積聚飽脹。經常服用青皮四兩,分成四份。一份用湯浸泡一夜,去除果核;其餘三份用鹽二兩拌勻,放置一段時間,在鍋中微炒至焦黃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半,加茶末五分,水一盞,煎煮至七分,溫熱後常服用。用沸水沖服效果更佳。寒性痞積,用辛甘藥物散寒解結,例如枳實理中丸等。熱性痞積,用苦寒藥物泄熱消痞,例如大消痞丸等。
治療痞積。將生石膏研磨成粉末,用醋糊丸服。可以瀉胃火、食積、痰火。
運氣引起的痞積分為三種:
第一種叫做濕痞。經書記載:「土氣平和則備化。備化失常,就會患痞病。」又說:「太陰運行至某處,就會導致蓄積滿盈,形成積飲導致痞膈。」又說:「太陰主司天運,百姓就會患寒濕引起的痞逆。」又說:「土氣鬱結,就會導致痞堅腹滿。」又說:「土氣不足,就會導致虛弱無力。虛弱無力,就會導致留滿痞塞。」
二曰寒痞。經云:水鬱之發,民病痞堅腹滿。又云:太陽之復,心痛痞滿是也。
三曰燥痞。經云:陽明之復,甚則痞滿是也。
〔海〕問井主心下滿。十二經皆有井,當治何井?假令善潔、面青、善怒,是少陽經受病,當治金井竅陰是也。假令滿閉、淋溲、便難、轉筋,足厥陰肝經受病,當治木井大敦是也。假令頭項痛、腰脊強、發熱、惡寒,足太陽膀胱受病,當治陽井至陰是也。假令手足自溫、自利、不渴,足太陰脾受病,當治陰井隱白是也。
〔羅〕藥戒客有病痞者,積於其中,伏而不得下,自外至者,捍而不得納。從醫而問之曰:非下之不可。歸而飲其藥,既飲而暴下,不終日而向之伏者散而無餘,向之捍者柔而不支,焦膈通達,呼吸開利,快然若未始有疾者。不數日,痞復作,投以故藥,其快然也亦如初,自是不逾月,而痞五作五下,每下輒愈。
白話文:
第二種叫做寒痞。醫書上說:水氣鬱積導致的病症,會讓病人出現痞塊、腹部脹滿的症狀。書中還說:太陽經病變恢復時,會出現心痛、痞滿的症狀。
第三種叫做燥痞。醫書上說:陽明經病變恢復時,嚴重的情況下會出現痞滿的症狀。
海問道:病人心下滿,十二經脈都有井穴,應該治療哪個井穴呢?假設病人潔淨、面色青白、易怒,這是少陽經受病,應該治療金井穴竅陰。假設病人腹部脹滿、小便淋漓不暢、排便困難、身體抽筋,這是足厥陰肝經受病,應該治療木井穴大敦。假設病人頭頸部疼痛、腰背僵硬、發熱、怕冷,這是足太陽膀胱經受病,應該治療陽井穴至陰。假設病人手腳自覺溫暖、大便稀溏、不口渴,這是足太陰脾經受病,應該治療陰井穴隱白。
羅說:治療有痞病的病人,病邪積聚在身體內部,潛伏著無法排出,從外部進入的藥物也會被阻擋無法進入。病人去請教醫生,醫生說:這病必須要排出。病人回家後服用藥物,服藥後立即排泄出來,不到一天時間,之前潛伏的病邪就散發殆盡,之前阻擋的藥物也變得柔順無力,胸膈通暢,呼吸舒利,感到舒服,好像從未得病一樣。過了幾天,痞病又發作,再次服用之前的藥物,感覺同樣舒服。這樣不到一個月,痞病就發作五次,每次服藥後病症都減輕了。
然客之氣,一語而三引,體不勞而汗,股不步而慄,肌革無所耗於前,而其中柔然莫知其所來。嗟夫!心痞非下不可已,予從而下之,朮未爽也。薾然獨何如?聞楚之南有良醫焉,往而問之。醫笑曰:子無怪是薾然者也!凡子之術固為是薾然也。坐,吾語汝。天下之理,有甚快於吾心者,其末也必有傷。
求無傷於其中,則無望快於吾心。夫陰伏而陽蓄,氣與血不運而為痞,橫乎子之胸者,其累大矣。擊而去之,不須臾而除甚大之累,和平之物不能為也,必將搏擊震撓而後可。夫人之和氣衝然而甚微,泊乎其易危,擊搏震撓之功成,而子之和亦已病矣。由是觀之,則子之痞凡一快者,則子之和亦一傷矣。
白話文:
然而病人之氣,僅憑一句話便三番四次地被引動,身體不勞動就出汗,雙腿不邁步就發抖,肌肉皮膚沒有前功耗損,卻感覺其中柔弱無力,不知其因由。哎!心痞之症非下不可,我便施法使其下降,朮法果然沒有失誤。但是,為何病人仍然感到身體不適呢?我聽說楚國南方有一位良醫,便前往請教。這位醫生笑着說:「你不必奇怪病人這種感覺,因為你的治療方法本來就會讓病人有這種感覺。請坐,我來告訴你。天下的道理,凡是很快地滿足了我的心意,其結果必然會造成傷害。
想要避免內在的傷害,就不要奢望快速地滿足自己的心意。因為陰氣潛伏,陽氣積蓄,氣血運行不暢而形成痞症,橫亘在你的胸腔之中,其積累已深厚至極。用強烈的藥物擊散它,雖然可以瞬間消除很大的積累,但温和的藥物卻無法做到這點,必定要經過猛烈冲击、震荡、牽引之後才能奏效。人的元氣原本就很微弱,如同漂浮不定易於傾覆,猛烈冲击、震荡、牽引的療效雖成,但你的元氣也因此受損了。由此可見,你每治癒一次心痞,就必然會損傷一次元氣。」
不逾月而快者五,子之和平之氣不既索乎。故薾然如不終日也。且將去子之痞,而無害於和也。子歸,燕居三月而後與之藥可為也。客歸三月,齋戒而復請之。醫曰:子之氣少復矣。取藥而授之曰:服之三月而疾少平;又三月而少康;終年而可復常,且飲藥不得亟進。客歸而行其說,然其初使人懣然而遲之,蓋三投藥而三反之也。
然日不見其所攻之效,久較則月異而時不同,終歲而疾平矣。客謁醫再拜而謝之,坐而問其故。醫曰:此醫國之說,豈特施之於病哉。子獨不見秦之治民乎!悍而不聽令,墮而不勤事,放而不畏法。令之不聽,治之不變,則秦之民常痞矣。商君見其痞也,厲以刑法,威以斬伐,悍厲猛鷙,不毫髮少貸,痛劃而力鉏之,於是乎秦之政如建瓴,流通四達,無敢或拒,而秦之痞常一快矣。自孝公以至二世,凡幾痞而幾快矣,頑者已圮,強者已柔,而秦之民無懼心矣。
白話文:
在一個月內迅速康復的情況有五種,這顯示您體內的平和之氣尚未耗盡。因此,您會感到整天無精打採。現在,我們將去除您體內的痞(一種疾病),同時不會影響您的平和之氣。您回家後,先安靜休息三個月,然後再服用藥物。訪客回去三個月後,應進行清潔飲食並再次來求診。醫生說,您的身體狀況已經有所改善。他拿了藥給您,並指示道:您需要服用三個月,病症會得到緩解;接著再三個月後,情況會有所好轉;一年後,可以恢復正常。服用藥物時,請不要過量。訪客按照醫生的建議行事,但起初讓人感到無力和遲緩,因為三次服用藥物都需反覆進行。
然而,每天都無法看到藥物的治療效果,長時間觀察後,每月和每個季節的症狀都不一樣。經過一年,病症完全平復了。訪客第二次拜訪醫生,感謝他的治療,坐下詢問原因。醫生回答:這是治理國家的方法,不僅適用於病人。您難道沒有注意到秦國治理百姓的方式嗎?他們強烈而不聽命令,放任而不努力工作,違法而不畏懼法律。如果命令不被聽到,治理方式不改變,那麼秦國的百姓就會經常生病。商鞅發現這種情況後,嚴厲地使用法律和武力,強烈而冷酷,毫不留情,徹底解決問題,因此秦國的治理就像傾倒的瓦罐一樣流通,無人敢抗拒,秦國的病症總是迅速得到舒緩。從孝公到二世期間,秦國經歷了多少次疾病和舒緩,固執的人已經衰弱,強壯的人已經變得柔和,秦國的百姓不再害怕。
以上內容描述了中醫理論中的調理體質、治病方法以及治理國家的策略,比喻和隱喻手法豐富,反映了古代醫學和政治智慧。
故猛政一快者,歡心一亡,積快而不已,而秦之四肢枵然,徒具其物而已。民心日離,而君孤立於上,故匹夫大呼,不終日而百姓皆起,秦欲運其手足肩膂,而漠然不我應。故秦之亡也,是好為快者之過也。昔者先王之民,其初亦嘗痞矣,先王豈不知砉然擊去之以為速也?惟懼其有傷於中也,故不敢求快於吾心。優柔而撫育之,教以仁義,道以禮樂,陰解其亂而除去其痞。
旁視而懣然有之矣,然月計之歲察之,前歲之俗非今歲之俗也。不擊不搏,無所忤逆,是以日去其戾氣而不嬰其歡心,於是政成教達,安樂久而後患除矣。是故三代之治,皆更數聖人,歷數百年而後俗成,則予之藥終年而疾愈,蓋無足怪也。故曰天下之理有甚快於吾心者,其末也必有傷,求無傷於其終,則無望快於予心。
雖然,豈特治天下為然哉!客再拜,而紀其說。
白話文:
因此,過於急功近利的人,很快就會失去民心。長久地急功近利,秦國的四肢就變得虛弱,只留下表面的東西。百姓的心一天天疏離,國君則孤獨地處於高位,所以平民百姓一呼,不到一天的時間,百姓就會起來反抗。秦國想要調動它的力量,卻無人響應。所以秦國的滅亡,正是由於好快求成的錯誤。
過去的賢明君王治理人民,一開始也會遇到一些阻礙,他們當然知道迅速擊破這些阻礙的做法,但是擔心會傷及百姓的根本,所以不敢追求一时的快感。他們溫柔地撫慰百姓,教導他們仁義,用禮樂感化他們,慢慢地化解矛盾,消除阻礙。
表面上看來似乎還有阻礙,但如果用月計、年察的方法觀察,就會發現去年的風俗習慣和今年的已經不同了。不打擊、不強迫,不與百姓為敵,因此,百姓的戾氣逐漸消除,而不至於心生怨恨。於是國政順暢,教化普及,百姓安樂,長久地沒有禍患。所以,三代的治世,都是經過幾位聖人,歷經幾百年才形成的,就像服藥需要長年累月才能治癒疾病一樣,這並不可怪。所以說,凡是過於快速滿足人心的事,最终必有弊端。想要沒有弊端,就不要期望快速滿足人心。
然而,這不僅僅是治國的道理啊!客人再次拜謝,並記錄了這些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