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一·脾胃門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一·脾胃門 (1)

1. 內傷飲食

〔垣〕飲食傷論陰陽應象論云:水穀之寒熱,感則害人六腑。痹論云:陰氣者,靜則神藏,躁則消亡。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。此乃混言之也。分之為二:飲也,食也。飲者,水也,無形之氣也。因而大飲則氣逆,形寒飲冷則傷肺,肺病則為喘咳、為腫、為水瀉。輕則當發汗利小便,使上下分消其濕。

解酲湯、五苓散、生薑、半夏、枳實、白朮之類是也。如重而蓄積為滿者,芫花、大戟、甘遂、牽牛之屬利下之,此其治法也。食者,物也,有形之血也。如生氣通天論云:因而飽食,筋脈橫解,腸澼為痔。又云:食傷太陰、厥陰,寸口大於人迎兩倍、三倍者,或嘔吐,或痞滿,或下痢腸澼,當分寒熱輕重治之。輕則內消,重則除下。

白話文:

飲食過度會傷害身體,這要分開來看:喝水和吃食物。喝水是無形的氣,喝太多會導致氣逆,喝太多冰涼的東西會傷肺,引起咳嗽、腫脹、腹瀉等症狀。輕微的話可以用發汗和利尿的方法去除體內濕氣,可以使用解酲湯、五苓散、生薑、半夏、枳實、白朮等藥物。如果情況嚴重,可以用芫花、大戟、甘遂、牽牛等藥物通便。

吃東西是有形的血,吃太多會導致腸胃消化不良,造成痔瘡。如果吃太多傷了脾胃,脈象會出現異常,並且伴隨嘔吐、腹脹、腹瀉等症狀,需要根據寒熱輕重進行治療。輕微的話可以用內服藥物,嚴重的話需要服用瀉藥。

如傷寒物者,半夏、神麯、乾薑、三稜、廣朮、巴豆之類主之。如傷熱物者,枳實、白朮、青皮、陳皮、麥糵、黃連、大黃之類主之。亦有宜吐者,陰陽應象論云:在上者因而越之,瓜蒂散之屬主之。然而不可過劑,過則反傷腸胃。蓋先因飲食自傷,又加之以藥過,故腸胃復傷而氣不能化,食愈難消矣,漸至羸困。

白話文:

對於受涼物質所引起的病症,可用半夏、神麲、乾薑、三稜、廣朮、巴豆等藥物進行治療。對於受熱物質所導致的病症,則需使用枳實、白朮、青皮、陳皮、麥糵、黃連、大黃等藥物來進行治療。還有一種情況需要催吐,根據《陰陽應象論》的理論,在體內上部的病可以通過催吐來處理,瓜蒂散等藥物適合這種情況。然而,使用藥物時不能過量,過量反而會傷害腸胃。起初是因為飲食不當導致身體受到傷害,再加上藥物過量的影響,腸胃再次受到傷害,使得食物更難消化,最終導致人變得虛弱疲憊。

故五常政大論云:大毒治病,十去其六;小毒治病,十去其七;常毒治病,十去其八;無毒治病,十去其九。不可過之。此聖人之深戒也。

〔丹〕傷食惡食者,胸中有物。導痰補脾,二陳湯加白朮、山楂、川芎、蒼朮。

〔垣〕,五苓散,治煩渴飲水過多,或水入即吐,心中淡淡,停濕在內,小便不利。

肉桂(一兩),豬苓,茯苓,白朮(各一兩五錢),澤瀉(二兩五錢),

白話文:

因此,五常政大論說:「毒性大的藥物治病,要減去六成;毒性小的藥物治病,要減去七成;毒性一般的藥物治病,要減去八成;無毒的藥物治病,要減去九成。不可超過這個比例。這是聖人的深刻告誡。」

針對傷食惡食、胸中有物的人,可以服用二陳湯,再加入白朮、山楂、川芎、蒼朮,以導痰補脾。

五苓散用於治療口渴、飲水過多、或喝水就吐、心中發虛、濕氣停留在體內、小便不利的症狀。

藥方:肉桂一兩,豬苓、茯苓各一兩五錢,澤瀉二兩五錢。

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,熱湯調下,不拘時候服訖,多飲熱湯,取汗出愈。治傷冷飲者,煎五苓散送半夏枳朮丸。治傷飲不惡寒,胸中微覺夯悶,身重,飲食不化者,或小便不利者,五苓散去桂,依前斟酌服之。如瘀熱在裡,身發黃疸,食前濃煎茵陳湯,調服愈。

除濕散,治傷馬、牛乳酪,及冰水一切冷物。

半夏(湯泡,三錢),車前子(炒,五錢),甘草(炙,二錢),紅花(二錢),茯苓(七錢),乾薑(三錢),澤瀉(半兩),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熱湯調和服用,不限時間,服用完後多喝熱湯,直到出汗。治療因食用生冷食物而受寒者,可煎服五苓散,並搭配半夏枳朮丸。如果因受寒但沒有惡寒症狀,只感覺胸悶、身體沉重、消化不良或小便不暢,可以將五苓散中的桂皮去掉,依情況調整用量服用。若體內有瘀熱,身體發黃,可在飯前濃煎茵陳湯服用,直到症狀消失。

除濕散可治療食用馬奶、牛乳、酪以及冰水等一切生冷食物引起的疾病。

半夏(用湯泡過,三錢),車前子(炒過,五錢),甘草(炙過,兩錢),紅花(兩錢),茯苓(七錢),乾薑(三錢),澤瀉(半兩)。

上為細末。每服三錢,食前白湯調下。

〔丹〕,導飲丸,治水飲。

吳茱萸(三錢),白茯苓(一兩),黃連(五錢),蒼朮(一兩),獨活(七錢),

上為細末,神麯糊丸服。

〔丹〕,茱萸丸,治飲。

用六一散一料,加吳茱萸一兩,水丸服。

〔垣〕酒者,大熱有毒,氣味俱陽,乃無形之物也。若傷之,止當發散,汗出則愈矣。其次莫如利小便,乃上下分消其濕。今之病酒者,往往服酒症丸大熱之藥下之,又有用牽牛、大黃下之者,是無形元氣受病,反下有形陰血,乖誤甚矣。酒性大熱,已傷元氣,而復重瀉之,亦損腎水真陰,及有形血氣俱為不足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飯前用白湯調服。

這方叫做「導飲丸」,用於治療水飲。

吳茱萸三錢,白茯苓一兩,黃連五錢,蒼朮一兩,獨活七錢。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神麴糊做成丸劑服用。

這方叫做「茱萸丸」,用於治療飲證。

取六一散一料,加入吳茱萸一兩,用水做成丸劑服用。

酒性大熱有毒,氣味都屬陽性,屬於無形的物質。如果酒傷了身體,應該要以發散的方式治療,讓汗水排出就能痊癒。其次,可以用利尿的方法,讓水分從上下兩個方向排出。現在很多治療酒傷的人,往往服用酒症丸等大熱的藥物治療,還有人用牽牛、大黃等瀉藥治療,這是錯誤的。無形的元氣受到傷害,反而用有形的陰血來治療,是十分錯誤的。酒性大熱,已經傷害了元氣,再用瀉藥治療,還會損傷腎水真陰,以及有形的血氣,都會造成不足。

如此則陰血愈虛,真水愈弱,陽毒之熱大旺,反增其陰火,是以元氣消爍,折人長命。不然,則虛損之病成矣。酒疸下之,久則為黑疸,慎不可犯,宜以葛花解酲湯主之。

〔海〕治酒病宜發汗。若利小便,炎焰不肯下行。故曰:火鬱則發之。以辛溫散之,是從其體性也。是知利小便則濕去熱不去。若動大便,尤為疏陋。蓋大便者有形質之物,酒者無形之水,從汗而發之,是為近理。濕熱俱去,故治以苦溫,發其火也,佐以苦寒,除其濕也。

〔垣〕,葛花解酲湯,治飲酒太過,嘔吐痰逆,心神煩亂,胸膈痞塞,手足戰搖,飲食減少,小便不利。

白話文:

這樣就會導致陰血更加虛弱,真水更加衰敗,陽毒的熱氣更加旺盛,反過來又會增加陰火,因此元氣就會消耗殆盡,縮短壽命。否則,就會形成虛損的疾病。酒疸如果往下瀉,時間久了就會變成黑疸,要格外注意,不可犯此錯誤,應該用葛花解酲湯來治療。

海說,治療酒病應該發汗。如果只利小便,熱氣就會鬱結不散,無法往下行。所以說:火鬱則發之。用辛溫的藥物來散熱,這是順應其本性。因此可知利小便只能祛除濕氣,而不能祛除熱氣。如果排泄大便,就更不合理了。因為大便是具備形質的物質,酒是無形的液體,通過汗液發散,才是最合理的做法。濕熱都祛除後,所以用苦溫的藥物來發散火氣,輔以苦寒的藥物來去除濕氣。

垣說,葛花解酲湯用來治療飲酒過度,嘔吐痰逆,心神煩亂,胸膈痞塞,手足戰抖,食慾不振,小便不利。

青皮(三分),木香(五分),橘紅(五分),人參,豬苓,白茯苓(各一錢),神麯(炒),澤瀉,乾薑,白朮(各二錢),白豆蔻,葛花,砂仁(各五錢),

上為細末。每服三錢,白湯調下。但得微汗,則酒病去矣。此蓋不得已而用之,豈可恃此酗飲成病,自損元氣,惟病酒者宜之。

〔《聖》〕治酒醉不醒。用菘菜子二合,研細,井水調服。

〔丹〕烏梅丸,治酒毒,化痰消食。

白話文:

「青皮」、「木香」、「橘紅」、「人參」、「豬苓」、「白茯苓」、「神麯(炒)」、「澤瀬」、「乾薑」、「白朮」、「白豆蔻」、「葛花」、「砂仁」等藥物,各按規定份量混合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量為三錢,用白開水調和後服用。只要能引發輕微的汗液,則酒醉的症狀就能得到緩解。這種方法只能在萬不得已時使用,並不能依賴此法來酗酒,進而損害自身的健康,只有酒醉的人適合使用。

治療酒醉不醒的狀況,可以使用「菘菜子」,兩合,研磨成細末,用井水調和後服用。

「烏梅丸」可以治療由酒毒引起的問題,同時具有化痰消食的效果。

烏梅(一斤),半夏,白礬(各八兩),生薑(二兩),

上搗為細末,以新瓦兩片夾定,火焙三晝夜為度。次入神麯、麥芽、陳皮、青皮、蓬朮、枳殼、丁皮、大腹子各四兩糊丸。每服四五十丸,薑湯下。

〔世〕烏梅丸,治酒積神效。(方見積塊門。)

〔潔〕,百杯丸,治酒停胸中,膈氣痞滿,面色黃黑,將成癖疾,飲食不進,日漸羸瘦,如欲飲者,先服不醉。

生薑(一斤,去皮,切片,以鹽二兩淹一宿,焙乾),橘紅(三兩),廣朮(炮,三錢),乾薑(三兩),益智仁(二十粒),丁香(五十枚),甘草(炙,二錢),砂仁(三十粒),三稜(炮,二錢),木香,茴香(炮。各一錢),白豆蔻(三十粒)

白話文:

烏梅一斤、半夏、白礬各八兩、生薑二兩,搗成細末,用兩片新瓦夾住,火烤三天三夜。然後加入神麴、麥芽、陳皮、青皮、蓬朮、枳殼、丁皮、大腹子各四兩,糊成丸子。每次服用四五十粒,用薑湯送服。這個烏梅丸對治療酒積非常有效。

百杯丸則用於治療酒停胸中、膈氣痞滿、面色黃黑、將成癖疾、飲食不進、日漸羸瘦、如欲飲酒卻先服藥不醉等症狀。

其配方為:生薑一斤去皮切片,用鹽二兩醃製一夜後烘乾,橘紅三兩,廣朮炮製三錢,乾薑三兩,益智仁二十粒,丁香五十枚,甘草炙製二錢,砂仁三十粒,三稜炮製二錢,木香、茴香炮製各一錢,白豆蔻三十粒。

上為末,煉蜜丸,每一兩作五丸,硃砂為衣。生薑湯下,細嚼,無時服。

〔丹〕解酒毒並熱毒。柏若,《本草》名枳枸,北人名曰爛瓜,杭州貨賣名蜜屈,立春生,秋熟,冬間經霜後取食。

〔垣〕,枳朮丸,治痞積,消食強胃。(海藏云:本仲景枳朮湯也,今易老改為丸。治老幼虛弱,飲食不化,或臟腑軟弱者。)

枳實(去穰,麩炒,一兩),白朮(二兩),

上為末,荷葉裹,燒飯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白朮湯下。服白朮者,本意不取其食速化,但久服令人胃氣強實,不復傷也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煉製成蜂蜜丸,每兩製成五丸,用硃砂包裹。用生薑湯送服,細嚼,隨時服用。

此丹藥可以解酒毒和熱毒。柏若,又名枳枸,北方人稱之為爛瓜,杭州地區販賣時稱為蜜屈,立春時生長,秋季成熟,冬季霜降後採收食用。

枳朮丸可以治療痞積,消食,增強胃氣。海藏說:此丸藥本為仲景的枳朮湯,後世醫家改為丸劑。可以治療老幼虛弱、飲食不化或臟腑虛弱者。

將枳實去除果核,用麩炒,取一兩,白朮取二兩,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荷葉包裹,以米飯蒸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白朮湯送服。服用白朮的本意不在於使食物快速消化,而是長期服用可以使胃氣強壯,不易受傷。

曲糵枳朮丸,治為人強食所致,心胸滿悶不快。

神麯(炒),麥糵(炒),枳實(炒。各一兩),白朮(二兩),

上為末,荷葉燒飯為丸。每服五十丸。

木香枳朮丸,破滯氣,消飲食,開胃進食。

木香,枳實(各一兩),白朮(二兩),

照前法為丸服。

又方,開胃進食。

木香(三錢),人參,乾薑(各一錢半),枳實(一兩),白朮(二兩),

照前荷葉燒飯為丸。食前白湯服三五十丸,忌飽食。

檳榔丸,消食破滯氣。

白話文:

「曲糵枳朮丸」用來治療因過度飲食導致的心胸滿悶不適。將神麴、麥糵、枳實和白朮炒過後研磨成粉末,用荷葉燒飯製成丸藥,每次服用五十丸。

「木香枳朮丸」則可以消除積滯,促進消化,開胃增進食慾。將木香和枳實各一兩、白朮二兩,按照上述方法製成丸藥服用。

另一個開胃增進食慾的方子,同樣用木香、人參、乾薑、枳實和白朮,依照上述方法製成丸藥,飯前用白湯送服三五十丸,忌諱飽食。

「檳榔丸」則用於消除食積,破除滯氣。

檳榔(三錢),木香(二錢),陳皮(五錢),甘草(一錢),人參(二錢),

上為末,蒸餅丸。每服二三十丸,食前白湯下。

〔羅〕,木香檳榔丸,疏三焦,寬胸膈,破痰飲,快氣潤腸。

神麯,皂角(去皮,酥炙),郁李仁(去皮。各一兩),杏仁(去皮尖,炒),木香,檳榔,青皮(去白),枳殼(麩炒。各一兩),

上為末,再用皂角四兩,水一碗,浸一日,揉膏入熟蜜少許為丸,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淡薑湯下。

白話文:

檳榔三錢、木香二錢、陳皮五錢、甘草一錢、人參二錢,研磨成粉末,用蒸餅做成丸子。每次服用二三十粒,飯前用白湯送服。

這種藥方叫做木香檳榔丸,具有疏通三焦、寬胸膈、化痰飲、行氣潤腸的功效。

另外,皂角去皮,用文火炒至酥脆;郁李仁去皮;杏仁去皮尖,炒熟;木香、檳榔、青皮去白、枳殼麩炒,各取一兩,研磨成粉末。再取皂角四兩,用一碗水浸泡一天,揉成膏狀,加入少許熟蜜,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十粒,用淡薑湯送服。

〔丹〕,保和丸,治食積、酒積。

山楂肉(一兩),半夏(薑製),蘿蔔子(炒。各五錢),神麯(三錢),麥芽(炒,三錢),黃連(炒,半兩),陳皮(半兩),

上為末,酒糊丸服,或用神麯糊為丸尤妙。

大安丸,脾經消導之劑。虛者宜斟酌用之。

山楂(二兩),神麯(炒),半夏(制),茯苓(各一兩),陳皮(五錢),白朮(二兩),連翹(五錢),蘿蔔子(炒,半兩),

上為末,神麯糊丸服。一方無白朮。

三黃枳朮丸,治傷肉、食、濕、面、辛辣、厚味之物,填塞悶亂,胸膈不快。

白話文:

「丹」這個方劑叫做保和丸,可以治療食積和酒積。方劑的組成包括山楂肉、半夏(用薑製)、蘿蔔子(炒)、神麴、麥芽(炒)、黃連(炒)、陳皮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酒糊做成丸藥服用,也可以用神麴糊做成丸藥,效果更好。

另一個方劑叫做大安丸,屬於脾經消導的藥物,適合脾虛的人使用,但需斟酌用量。方劑的組成包括山楂、神麴(炒)、半夏(制)、茯苓、陳皮、白朮、連翹、蘿蔔子(炒)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神麴糊做成丸藥服用。還有一種方法是不放白朮。

三黃枳朮丸可以治療因為食用肉類、生冷、濕氣、辛辣、厚味等食物而導致的胃脹、胸悶、心煩不適等症狀。

黃芩(二兩),黃連(酒炒),大黃(煨),神麯(炒),白朮,陳皮(各一兩),
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五十丸,白湯下。

〔垣〕,除濕益氣丸,治傷濕面,心腹滿悶,肢體沉重。

枳實(炒),白朮,黃芩(生),神麯(炒。各一兩),紅花(三分),蘿蔔子(炒熟,半兩),

上為末,荷葉飯丸。每服五十丸,白湯下。

上二黃丸,治傷熱食痞悶,兀兀欲吐,煩亂不安。

白話文:

黃芩(二兩),黃連(用酒炒過),大黃(用火煨過),神麴(炒過),白朮,陳皮(各一兩)。

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湯浸泡蒸餅,搓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白湯送服。

這個藥方叫做除濕益氣丸,用於治療因濕氣入侵而導致的面色蒼白,心腹脹滿,肢體沉重等症狀。

枳實(炒過),白朮,黃芩(生),神麴(炒過。各一兩),紅花(三分),蘿蔔子(炒熟,半兩)。

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荷葉包裹成丸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白湯送服。

這個藥方叫做二黃丸,用於治療因熱邪入侵而導致的食慾不振,胸悶欲嘔,煩躁不安等症狀。

黃芩(二兩),黃連(酒洗,一兩),升麻,柴胡(各三錢),甘草(二錢),枳實(炒,半兩),

上為末,湯浸蒸餅丸。每服六七十丸,白湯下。

枳朮導滯丸,治傷濕熱之物,不得旋化而作痞滿,悶亂不安。

黃芩,茯苓,白朮,黃連(各三錢),澤瀉(二錢),枳實(炒),神麯(炒。各五錢),大黃(二兩),
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。白湯下五七十丸。

白朮丸,治傷豆粉、濕面、油膩之物。

白話文:

黃芩二兩、黃連酒洗一兩、升麻和柴胡各三錢、甘草二錢、枳實炒半兩,研磨成粉,用湯浸泡蒸餅做成丸藥。每次服用六七十丸,用白湯送服。此方稱為「導滯丸」,用於治療因濕熱之物停滯於體內而導致的痞滿、悶亂、不安等症狀。

黃芩、茯苓、白朮、黃連各三錢、澤瀉二錢、枳實炒、神麯炒各五錢、大黃二兩,研磨成粉,用湯浸泡蒸餅做成丸藥。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用白湯送服。此方稱為「白朮丸」,用於治療因食用豆粉、濕面、油膩之物引起的消化不良。

白朮(一兩),半夏(制,一兩),橘紅(七錢),神麯(炒),枳實(炒。各一兩),黃芩(半兩),枯白礬(三分),
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。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。如素食,多用乾薑,故以黃芩瀉之。

〔梅〕食狗肉不消,心下堅或腹脹,口乾,發熱妄語,煮蘆根汁飲之。

〔《千》〕食魚膾及生肉,在胸膈不化,必成癥瘕。搗馬鞭草汁飲之,飲生薑水亦易消。

〔〔垣〕〕,半夏枳朮丸,治因冷食內傷。一方有澤瀉一兩,有小便淋故也。

半夏(薑製,二兩),枳實(炒,一兩),白朮(一兩),

白話文:

白朮、半夏(經過炮製)、橘紅、神麴(炒)、枳實(炒)、黃芩、枯白礬各取一定比例,研磨成粉末,用湯浸泡餅乾製成丸劑。根據病情輕重加減服用。如果平時愛吃素食,就容易用乾薑,所以用黃芩來瀉火。

如果吃了狗肉消化不良,心口發悶或腹部脹滿,口乾舌燥,發燒胡言亂語,可以煮蘆根汁飲用。

吃了魚生或生肉,積在胸膈消化不了,容易形成腫塊。可以搗馬鞭草汁喝,或者喝生薑水也有助於消化。

半夏枳朮丸可以治療因吃冷食造成的內傷。有些方子還會加入澤瀉,這是因為有小便淋痛的症狀。

半夏(用薑製)、枳實(炒)、白朮各取一定比例。

上為末,荷葉飯為丸。如傷食寒熱不調,每服加上二黃丸十丸,白湯下。

木香乾姜枳朮丸,破滯氣,消寒飲食。

木香(三錢),乾薑(炮,五錢),枳實(炒,一兩),白朮(一兩半),

上為末,荷葉飯為丸。食前白湯服四五十丸。

丁香爛飯丸,治食傷太陰。又治卒心胃痛。

丁香(一錢),丁皮(三錢),甘草(炙,一錢),甘松(淨),砂仁,益智仁(各三錢),三稜(炮,一錢),廣朮(炮,一錢),香附(五錢),木香(一錢),

白話文:

將木香、乾薑、枳實、白朮研磨成粉末,用荷葉飯做成丸藥。如果因飲食不當造成寒熱不調,每服藥時可以加十丸二黃丸,用白湯送服。

木香乾姜枳朮丸可以消除停滯的氣,有助於消化寒涼的食物。

木香三錢,乾薑(炮製)五錢,枳實(炒製)一兩,白朮一兩半。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荷葉飯做成丸藥。飯前用白湯服用四五十丸。

丁香爛飯丸可以治療因飲食不當引起的太陰虛弱,也能緩解突發的心胃疼痛。

丁香一錢,丁皮三錢,甘草(炙製)一錢,甘松(淨製)三錢,砂仁三錢,益智仁三錢,三稜(炮製)一錢,廣朮(炮製)一錢,香附五錢,木香一錢。
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。白湯服,或細嚼亦可。

〔丹〕,小胃丹

芫花(好醋拌勻,過一宿,於瓦器內不住手攪,炒令黑,不令焦),甘遂(濕麵裹,長流水浸半日,洗曬乾。一雲水浸,冬七日,春秋五日。或用水煮亦可),大戟(水煮一時,洗曬乾。各半兩),大黃(濕紙裹煨,勿焦,切,焙乾,再以酒潤,炒熟焙乾,一兩半),黃柏(炒,三兩),

上為末,以白朮膏丸,如蘿蔔子大。臨臥津液吞下,或白湯送下。取其膈上濕痰熱積,以意消息之。欲利,空心服。(一方加木香、檳榔各半兩,蒸餅丸,每服七八十丸。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再用湯水浸泡蒸熟的餅,製成丸狀。用白開水服用,或細細咀嚼也行。

將芫花用醋拌勻,放置一夜,然後在瓦器內不斷攪拌,炒至黑色但不焦。甘遂用濕面包裹,放在流動水中浸泡半日,洗淨曬乾。也有人說用水浸泡,冬天浸泡七天,春秋浸泡五天。或者用水煮沸也可以。大戟用清水煮沸一會,洗淨曬乾。以上藥材各取半兩,大黃用濕紙包裹煨烤,不要烤焦,切片,烘乾,再用酒潤濕,炒熟烘乾,取一兩半。黃柏炒熟,取三兩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白朮膏製成丸狀,大小如蘿蔔子。臨睡前用津液吞服,或用白開水送服。服用此藥能治療膈上濕痰熱積,根據病情加減用量。想要通便,可空腹服用。(另一種方劑加入木香、檳榔各半兩,與蒸熟的餅混合製成丸狀,每次服用七八十丸。)

〔《本》〕治中酒不醒及傷食。

巴豆(去油,三粒),烏梅(二枚),丁香(三粒),胡椒(五粒)

上為末,入飯同杵二三千下,為丸如桐子大。細嚼,丁香湯下五七丸,小兒一丸。

〔仲〕備急丸治黃柏俱盛,填塞悶亂。(方見卒中門。)

〔垣〕,蠲飲枳實丸,逐飲消痰,導氣清膈。

枳實(麩炒),半夏(制),橘紅(各二兩),黑醜(取頭末,三兩),

白話文:

這方子是用來治療因飲酒過量導致昏迷,以及食物積滯引起的腹脹不適。將巴豆(去油)、烏梅、丁香、胡椒研磨成粉末,加入飯中搗碎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患者要細嚼丸子,用丁香湯送服五至七丸,小兒只需一丸。另外,備急丸可以治療黃疸症,詳細方劑在卒中門中記載;蠲飲枳實丸則能化解水飲、消痰止咳,並疏通氣機、清熱化痰。方劑包括枳實(麩炒)、半夏(制)、橘紅、黑醜(取頭末)。

上為末,水煮麵糊為丸。每服五十丸,食後生薑湯下。如所傷飲食在胸膈間,兀兀欲吐,返覆悶亂,以物探吐之,甚者用瓜蒂散。

〔仲〕人病有宿食,何以別之?曰:寸口脈浮而大,按之反澀,尺中亦微而澀,故知有宿食,用大承氣湯下之。(方見傷寒。)脈數而滑者,實也,此有宿食,下之愈,宜大承氣湯。下痢不飲食者,宿食也,亦宜大承氣湯下之。脈緊如轉索無常者,有宿食也。(《脈經》云:寸口脈緊,胸中有宿食不化。)

〔藏〕,金露丸,治內傷心痞,氣不升降,水穀不消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水煮成麵糊狀,再製成丸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後用生薑湯送服。如果患者因飲食不當而感到胸膈間堵塞,想吐又吐不出來,反覆噁心,可以用手指或器具刺激嘔吐,嚴重者可用瓜蒂散。

如果病人有宿食,可以從脈象分辨:寸口脈浮而大,按之則澀,尺中脈也微而澀,則表明有宿食,可用大承氣湯瀉下。脈象數而滑者,屬於實證,也說明有宿食,瀉下後可痊癒,宜用大承氣湯。若患者腹瀉不思飲食,也是宿食所致,同樣可用大承氣湯瀉下。如果脈象緊如繩索,且變化不定,也表明有宿食。《脈經》中記載:寸口脈緊,說明胸中積有宿食未化。

金露丸可治療內傷心痞,氣機升降失調,水谷不消的症狀。

大黃(一兩),枳實(炒,五錢),桔梗(二兩),牽牛(二錢五分),

上為末,荷葉飯為丸。白湯下三五十丸。食後常服,減半。(一方姜糊丸。)

〔垣〕,木香見晛丸,治傷生冷硬物,心腹滿悶疼痛。

巴豆霜(五分),京三稜(煨),神麯(炒),石三稜(去皮穰。各一兩),木香(二錢),香附(半兩),升麻(三錢),草蔻(煨熟取心,五錢),柴胡(三錢),

上為末,湯浸炊餅為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一二十丸,白湯送下。

三稜消積丸,治傷生冷硬物,不能消化,心腹滿悶。

白話文:

大黃一錢、枳實(炒)五分、桔梗二錢、牽牛二錢五分,混合研磨成粉末,用荷葉飯包裹成丸。飯後用白湯送服三、五十丸,每次減半服用。另外,可以用薑糊做成丸劑。此方可治療因食用生冷硬物導致的心腹滿悶疼痛。

巴豆霜五分、京三稜(煨)、神麴(炒)、石三稜(去皮穰)各一錢、木香二錢、香附半錢、升麻三錢、草蔻(煨熟取心)五錢、柴胡三錢,混合研磨成粉末,用湯浸泡炊餅做成丸劑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一、二十丸,白湯送服。此方可治療因食用生冷硬物導致的消化不良、心腹滿悶。

京三稜(炮,七錢),廣朮(炮,七錢),青皮,陳皮(各五錢),丁皮,益智(各五錢),神麯(炒,七錢),茴香(炒,半兩),巴豆(和米,皮炒焦,去米)

上為末,醋麵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十丸至二十丸,溫薑湯下。食前服,量虛實加減。得更衣,止後服。

感應丸,治中虛積冷,氣弱有傷,停積胃脘不能傳化。或因氣傷冷,或因飢飽傷食,飲酒過多。心下堅滿,兩脅脹痛,心腹大痛,霍亂吐瀉,大便頻數,後重遲澀,久痢赤白,膿血相雜,米穀不化,愈而復發。又治中酒嘔吐,痰逆噁心,喜睡頭旋,胸膈痞滿,四肢倦怠,不思飲食。不拘新舊冷積,並皆治之。

白話文:

用京三稜(炮製,七錢)、廣朮(炮製,七錢)、青皮、陳皮(各五錢)、丁皮、益智(各五錢)、神麯(炒製,七錢)、茴香(炒製,半兩)、巴豆(和米一起,皮炒焦,去米)等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醋麵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十到二十粒,溫薑湯送服,飯前服用,根據身體虛實加減用量。服藥後需更衣,停止服藥後再服用。

此藥丸名為感應丸,主要用於治療中虛積冷、氣虛傷損、食積胃脘不能消化吸收等症狀。包括因氣虛受寒、暴飲暴食、飲酒過量引起的症狀,如心下堅滿、兩脅脹痛、心腹劇痛、霍亂嘔吐、大便頻數、排便困難、久痢赤白膿血相雜、食慾不振、反复發作等等。還可治療因飲酒過多引起的嘔吐、痰逆噁心、嗜睡頭昏、胸膈痞滿、四肢乏力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不論是新發或舊發的寒積,此藥丸皆可治療。

木香,肉豆蔻,丁香(各一兩半),乾薑(炮,一兩),巴豆(七十個,去皮心膜,研出油),杏仁(一百四十粒,湯泡去皮尖,研),百草霜(二兩),

上前四味為末,外入百草霜研,與巴豆、杏仁七味同和勻。用好蠟六兩溶化成汁,以重絹濾去渣;更以好酒一升,於銀石器內煮蠟數沸,傾出。候酒冷,其蠟自浮於上。取蠟秤用丸。春夏修合,用清油一兩,銚內熬令香熟,次下酒煮蠟,同化成汁,就銚內乘熱拌和前項藥末。

秋冬修合,用清油一兩半同煎,煮熟成汁,和前藥末成劑,分作小錠子,油紙裹放,旋丸服之。每三十丸,空心薑湯下。

白話文:

取木香、肉豆蔻、丁香各一兩半,乾薑(炮製後)一兩,巴豆(七十個,去皮心膜,研磨出油),杏仁(一百四十粒,湯泡去皮尖,研磨),百草霜二兩。將前四味研磨成粉末,加入百草霜一起研磨,再與巴豆、杏仁研磨均勻。將好蠟六兩溶化成液體,用厚絹布過濾去除雜質;再用一升好酒在銀器中煮沸蠟液數次,然後倒出。待酒液冷卻,蠟就會浮在上面。取出蠟,稱重做成丸劑。春夏季節製作藥丸時,用清油一兩,在小鍋中熬煮至香氣四溢,然後加入酒煮沸蠟液,混合成液體,趁熱將藥粉拌入其中。秋冬季節製作藥丸時,用清油一兩半一起煎煮,煮沸成液體,然後將藥粉混合成藥劑,分成小藥錠,用油紙包裹存放,隨用隨取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用薑湯送服。

神應丸,治一切冷物、冷水及乳酪傷。小腹痛,腸鳴,米穀不化。

巴豆,杏仁,乾薑,百草霜(各半兩),丁香,木香(各二錢),黃蠟(二兩),

上先將黃蠟用好醋煮去渣穢,將巴豆、杏仁同炒黑煙盡,研如泥。春夏入香油半兩,秋冬八錢,溶開,下杏仁、巴豆攪勻,次下木香、丁香等末研勻,搓作錠子,油紙裹旋丸,桐子大。每米飲下三五十丸,食前,日三服。大有效。

雄黃聖餅子

巴豆(一百枚,去油膜),雄黃(半兩),白麵(十兩,炒,又羅過)

白話文:

神應丸,專治各種寒涼之物、冷水和乳酪造成的傷害。症狀包括小腹疼痛、腸鳴、米飯不消化。藥方包括巴豆、杏仁、乾薑、百草霜各半兩,丁香、木香各二錢,黃蠟二兩。先將黃蠟用醋煮去雜質,巴豆、杏仁同炒至焦黑,研成泥狀。春夏用香油半兩,秋冬用八錢,溶解後,加入杏仁、巴豆攪拌均勻,再加入木香、丁香等研磨成粉末,搓成藥丸,用油紙包裹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飯前服用三五十丸,每天三次,效果顯著。

雄黃聖餅子則由巴豆一百枚(去油膜)、雄黃半兩、白麵十兩(炒過,過篩)組成。

上三味,內除白麵,余同為細末,共面和勻,用新水攪和,做餅如手大,以水再煮,浮於湯上,看硬軟捏作餅子。每服五七餅,加至十餅、十五餅,嚼食。一餅,利一行;二餅,利二行。食前茶酒任下。

〔潔〕人之生也,由五穀之精,化五味之備,故能生形。經曰:味歸形。若傷於味,亦能損形。今飲食過節,以致腸胃不能勝,氣不及化,故傷焉。經云:壯火食氣,氣食少火,壯火散氣,少火生氣。又云: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。以失四時之調節,故能成病,脈在氣口。經曰:氣口脈盛傷於食,心胃滿而口無味。

口與氣口同,口曰坤者,口乃脾之候,故胃傷而氣口緊盛。夫傷有多少、有輕重,如氣口一盛,得脈六至,則傷於厥陰,乃傷之輕也,枳朮丸之類主之。氣口二盛,脈得七至,則傷於少陰,乃傷之重也,雄黃聖餅子、木香檳榔丸、枳殼丸之類主之。氣口三盛,脈得八至九至,則傷太陰,填塞悶亂,則心胃大痛,備急丸、神保丸、消積丸之類主之。兀兀欲吐不已,俗呼食迷風是也。

白話文:

將上三味藥材,去除白麵,其餘研成細末,混合均勻,加入清水攪拌,做成手掌大小的餅狀,再用清水煮至浮於湯面,觀察硬度後捏成餅子。每次服用五到七個餅,逐漸增加至十個、十五個,細嚼慢嚥。一個餅,能通一條經絡;兩個餅,能通兩條經絡。飯前可飲茶或酒。

人之所以能生存,是由於五穀精華轉化為五味,才能長成形體。經書上說:「味歸形」,也就是說飲食的味道會影響身體的形狀。如果飲食失調,就會損害身體。現在的人飲食過度,導致腸胃負擔過重,氣血無法正常運化,因此造成傷害。經書上說:「壯火食氣,氣食少火,壯火散氣,少火生氣」。又說:「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」。由於沒有依照四季調養身體,因此容易生病,脈象會在氣口處出現異常。經書上說:「氣口脈盛傷於食,心胃滿而口無味。」

口與氣口同屬一個部位,口又稱為坤位,是脾的門戶,因此胃受損就會導致氣口緊縮。胃的損傷程度有輕重之分,如果氣口略微緊縮,脈象六次跳動,則屬於厥陰受損,這是輕微的傷害,可以用枳朮丸等藥物治療。如果氣口明顯緊縮,脈象七次跳動,則屬於少陰受損,這是較嚴重的傷害,可以用雄黃聖餅子、木香檳榔丸、枳殼丸等藥物治療。如果氣口嚴重緊縮,脈象八到九次跳動,則屬於太陰受損,胸悶氣塞,心胃劇痛,可以用備急丸、神保丸、消積丸等藥物治療。如果不停地想吐,民間稱為食迷風。

經曰:上部有脈,下部無脈,其人當吐,不吐者死,瓜蒂散主之。如不能吐,是無治也。經曰:其高者,因而越之,此之謂也。備急下之亦可。

檳榔丸,治飲食過多,心腹脹悶。

檳榔(二錢半),陳皮,牽牛(各一兩),木香(二錢半),枳實(炒,一兩),

上為末,醋糊丸。生薑湯下三四十丸。

煮黃丸,治飲食過多,心腹脹滿,脅肋走氣,痃癖刺痛如神。

雄黃(研,一兩),巴豆(五錢,去皮心,研如泥)

上入白麵二兩,同研勻,滴水丸,如桐子大。滾漿水煮十二丸,濾入冷漿水內,令沉冷,每用時,用浸藥冷漿下一丸,一日十二時盡十二丸,以微利為度,不必盡劑。

白話文:

經典中記載:上半身有脈搏,下半身卻沒有脈搏,這個人應該吐,不吐就會死,瓜蒂散可以治療。如果不能吐,就無藥可救了。經典中又說:如果病症比較嚴重,就應該更積極地治療,這就是所謂的「急則治其標」。用備急下法也可以治療。

檳榔丸,用來治療飲食過多,心腹脹悶。

檳榔(二錢半)、陳皮、牽牛(各一兩)、木香(二錢半)、枳實(炒,一兩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醋糊做成丸藥。用生薑湯送服,每次三四十丸。

煮黃丸,用來治療飲食過多,心腹脹滿,脅肋疼痛,痃癖刺痛,疼痛如同被神明所刺。

雄黃(研磨成粉,一兩)、巴豆(五錢,去除皮心,研磨成泥)。

將上述藥材與白麵二兩一同研磨均勻,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。用滾燙的漿水煮十二丸,然後過濾到冷漿水中,讓藥丸沉澱冷卻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浸泡藥物的冷漿水送服,一天服用十二丸,以稍微腹瀉為宜,不必全部服用完。

〔仲〕宿食在上脘,當吐之,宜瓜蒂散。又云:凡血虛者,不可吐。

〔垣〕,瓜蒂散,治大滿大實,氣上衝逆,上部有脈,下部無脈,填塞悶亂者用之。如尺寸俱盛者,宜用備急丸。

瓜蒂(炒),赤小豆(煮,等分)

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,溫漿水調下,取吐為度。仲景以香豉七合,煮取汁和散一匕服之。若不至兩尺脈絕者,不宜便服此藥,恐損元氣,令人胃氣不復。若止胸中窒塞,悶亂不通,以物探之,得吐則已。如探不去,方以此劑吐之。或曰:盛食填塞,胸中痞亂,兩寸脈當用事,今反兩尺脈不見,其理安在?曰:胸中有食,是木鬱宜達,故探吐之。食者物也,物者坤土也,是足太陰之號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食物停留在上腹部,應該要吐出來,可以使用瓜蒂散。但是,血虛的人不能吐。

瓜蒂散可以治療腹脹積食,氣逆上衝,上腹部有脈搏,下腹部沒有脈搏,胸悶氣亂的症状。如果腹胀積食嚴重,應該用備急丸。

将瓜蒂炒制,赤小豆煮熟,两者等量研磨成细末。每次服用兩錢,用溫热的米湯調和服下,以吐出為止。仲景医师的做法是用七合香豉煮汁,取一匕混合藥末服用。如果两尺脉搏没有消失,就不宜立即服用此药,因为可能损伤元气,导致胃气无法恢复。如果只是胸闷气乱,不通畅,可以用手指探入喉咙,能够吐出来就可以了。如果探入后无法吐出,才能用此药吐出。有人可能会问:如果食物積在胸中,胸闷气乱,两寸脈搏应该有反应,为什么两尺脉搏反而消失了?这是因为胸中积食,就像木头堵塞需要疏通,所以需要探吐。食物是物质,物质属坤土,是足太阴的范围。

胸中者肺也,為物所塞。肺者,手太陰金也。金主殺伐,與坤土俱在於上而旺於天。金能剋木,故肝木發生之氣伏於地下,非木鬱而何?吐去上焦陰土之物,木得舒暢,則鬱結去矣。食塞於上,脈絕於下,若不明天地之道,無由達此至理。水火者,陰陽之徵兆,天地之別名也。

故獨陽不生,獨陰不長。天之用在於地下,則萬物生長;地之用在於天上,則萬物收藏。此乃天地交而萬物通也,此天地相根之道也。故陽火之根本於地下,陰水之源本於天上,故曰水出高源。故人五臟主有形之物。物者,陰也。陰者,水也。右三部脈主之,偏見於寸口。食塞於上,是絕五臟之源,源絕則水不下流,兩尺脈之絕,此其理也。

白話文:

胸腔裡是肺,它會因為東西阻塞而受阻。肺屬於手太陰金,金主宰殺伐,與坤土共同位於上,並且在天旺盛。金能剋木,所以肝木發生的氣息被壓制在地下,不是木氣鬱結又是什麼?吐出上焦陰土的東西,木氣得到舒暢,鬱結就會消失。食物阻塞在上,脈氣斷絕在下,如果不明白天地之道,就無法理解這個道理。水火是陰陽的徵兆,是天地的別稱。

所以單獨的陽氣不能生長,單獨的陰氣不能滋長。天賦予地下的力量,萬物就能生長;地賦予天上的力量,萬物就能收藏。這就是天地交合,萬物相通的道理,這就是天地相依的道理。所以陽火根源於地下,陰水源頭於天上,所以說水出自高源。人體五臟主宰著有形的物質,物質屬於陰,陰屬於水。右三部脈掌管著它,從寸口脈反映出來。食物阻塞在上,就阻斷了五臟的源頭,源頭斷絕了,水就無法向下流動,兩尺脈氣就斷絕,這就是其中的道理。

何疑之有?然必視所傷之物冷熱,隨症加減。如傷冷物一分,熱物二分,則用寒藥二停,熱藥一停,隨時消息。經云:必先歲氣,無伐天和,此之謂也。

〔海〕秦生好服三生茶及冷物,成積而痼寒,脈非浮非沉,上下內外按舉極有力,堅而不柔,觸指突出膚表,往來不可以至數名,縱橫不可以鉅細狀,此陰症鼓擊脈也。一身流行之火萃於胸中,寒氣逼之,故搏大有力。與真武、四逆、理中等湯丸,佐以芍藥、茴香,使不僭上。每日服百丸,夜八十丸,至夜出汗而愈。

〔潔〕既有三陰可下之法,亦必有三陰可補之法。予故云:內傷三陰可用溫劑。若飲冷內傷,雖云損胃,未知色脈各在何經:若面色青黑,脈浮沉不一,弦而弱者,傷在厥陰;若面色紅赤,脈浮沉不一,細而微者,傷在少陰;若面色黃潔,脈浮沉不一,緩而遲者,傷在太陰也。如傷在厥陰肝之經,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生薑湯之類主之。

白話文:

這有什麼好懷疑的呢?但是一定要根據所受寒熱之物的程度,對藥方進行加減。比如傷了冷物一分,傷了熱物兩分,就要用寒性藥物兩份,熱性藥物一份,隨時觀察病情變化。古書上說,一定要先了解當年的氣候變化,不能違反自然規律,這就是這個道理。

秦生喜歡喝三生茶和吃冷的東西,積累下來就成了頑固的寒症,脈象既不浮也不沉,上下內外按壓都非常有力,堅實而不柔軟,觸摸手指時能明顯突出於皮膚表面,脈搏的跳動快慢無法計數,脈搏的強弱也無法形容,這是陰症鼓擊脈。全身的陽氣都聚集在胸口,寒氣逼迫着陽氣,所以脈搏跳動有力。可以用真武湯、四逆湯、理中湯等藥物,再加上芍藥和茴香,防止藥力上衝。每天服用一百丸,晚上服用八十丸,直到晚上出汗才算痊癒。

既然有三陰可下之法,也一定有三陰可補之法。我所以說內傷三陰可以用溫補藥物。如果喝冷的東西導致內傷,雖然損傷了脾胃,但還不知道顏色和脈象分別屬於哪條經絡:如果面色青黑,脈象浮沉不一,弦而弱,說明傷在了厥陰;如果面色紅赤,脈象浮沉不一,細而微,說明傷在了少陰;如果面色黃潔,脈象浮沉不一,緩而遲,說明傷在了太陰。如果傷在了厥陰肝經,應該服用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生薑湯等藥物來治療。

(方見傷寒。)傷在少陰腎之經,宜服通脈四逆湯。(方見傷寒。)傷在太陰脾之經,理中丸湯主之。大便軟者宜湯,結者宜丸。(方見傷寒。)

〔海〕唐臣嗜冷食,遂成陰症。脈遲七八至一止,後僅三至。予亟與溫劑數服,四五日不解。遂續進三服,一日脈生,大汗而解。

〔羅〕陰氣者,靜則神藏,躁則消亡。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。謂食物無貪於多,貴在有節,所以保沖和而遂頤養也。若貪多務飽,飫塞難消,徒積暗傷,以召疾患。蓋食物飽甚,耗氣非一;或食不下而上湧,嘔吐以泄真元;或飲不消而作痰,咯唾以耗神水,大便頻數,而泄耗穀氣之化生,溲便滑利,而濁耗源泉之浸潤。至於精清冷而下漏,汗淋漓而外泄,莫不由食物過傷,滋味太厚。

白話文:

如果病症出現在少陰腎經,應該服用通脈四逆湯;如果病症出現在太陰脾經,理中丸湯可以治療。大便稀軟的病人應該服用湯藥,大便乾燥的病人則應該服用丸藥。

唐臣喜歡吃冷食,結果患上了陰症。脈搏緩慢,每分鐘跳動七到八下,甚至只有一下,後來甚至只有三下。我緊急給他服用溫劑,連續服用了四五天都沒有改善。之後又繼續服用了三次,一天後脈搏恢復正常,大量出汗後病症痊癒。

陰氣需要靜養才能保存,躁動就會消耗。飲食過量就會損傷腸胃。飲食應當適量,不可貪多,保持飲食均衡,才能維持身體健康。如果貪圖口腹之慾,過度飽食,食物積累難以消化,就會造成暗傷,引發疾病。因為過度飽食,會耗損氣血;或者食慾不振,反胃嘔吐,損耗元氣;或者飲水過多,痰多咳嗽,損耗津液;或者頻繁排便,損耗穀氣;或者小便頻繁,損耗元氣。這些都是由於飲食過度,滋味過於濃郁造成的。

如能節滿意之食,省爽口之味,當不至於飽甚,即頓頓必無傷,物物皆為益,津液內蓄,精華和凝,邪毒不能犯,疾疢無由作矣。

白話文:

若能適量享受合心意的食物,避免過於挑嘴或口感太好的食物,就不會吃得過飽,即使每餐都這樣,對身體也沒有傷害,每樣食物都是有益的。體內會積聚津液,精華與養分會調和凝聚,邪氣和毒素無法入侵,疾病也就無法產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