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·心小腸部 (15)
卷之二十·心小腸部 (15)
1. 驢涎馬汗瘡
〔丹〕驢涎馬汗入瘡,腫漸甚,可急治之,遲則毒深不治。以生烏頭末敷瘡口上,良久,黃水出立安。
〔世〕治驢涎馬汗入瘡。用遠志去心為末,酒調塗。又方,用冬瓜、青皮陰乾為末,貼瘡上。又方,馬汗入肉,毒氣引入如紅線者。急用烏梅肉嚼爛,塗瘡上。一方,用烏梅和核爛研,用好醋和成膏,先將瘡口針破,出盡紫紅血,拭乾敷上,以帛縛定。王氏治驢涎馬汗毒所傷,白礬飛過,黃丹炒令紫色,各等分相裹合,以貼患處。
〔盂〕馬齒莧,又主馬毒瘡。以水煎,令服一升,一半塗瘡上。濕癬白禿。以馬齒膏和灰塗效。
白話文:
【驢涎馬汗瘡】
【丹】如果驢的唾液或馬的汗水進入了傷口,傷口會逐漸腫大,這情況必須立即處理,若拖延,毒素深入則無法救治。可以將生烏頭磨成粉末,敷在傷口上,過一段時間後,會有黃色的膿水流出,病情就會穩定。
【世】治療驢涎或馬汗進入傷口的方法。一種是使用遠志去掉中心部分,磨成粉末,用酒調和後塗抹在傷口上。另一種方法是使用冬瓜和青皮陰乾後磨成粉末,然後貼在傷口上。再一種方法是,當馬汗滲入肌肉,毒素像紅線一樣擴散時,應立即用烏梅肉咀嚼後,塗在傷口上。另一個方法是將烏梅連同核一起研碎,用好的醋調成膏狀,先用針刺破傷口,讓所有的紫紅色血液流盡,擦乾後再塗上藥膏,然後用布固定。
王氏治療驢涎馬汗造成的傷害,使用的是白礬飛過後的產物,以及炒至呈紫色的黃丹,兩者等量混合後,貼在受傷部位。
【盂】馬齒莧可以治療馬毒瘡。可以用水煎煮後,服用一大杯,另一半塗在傷口上。對於濕癬或白禿,可以用馬齒膏和灰混合後塗抹,效果良好。
2. 附:豬馬畜瘡
〔丹〕治豬畜瘡豬㾩方。
蛇床子,剪草,白礬,苦參,巴豆末
加羯羊糞、桐油和敷之。(《陶氏》)
〔垣〕馬老鼠瘡二方。(其瘡未詳。)
黃耆(一兩半),甘草(七錢),黃芩(酒炒,半兩),黃連(生用,一兩),黃柏(酒,七錢),連翹(七錢),蒼朮,當歸梢,升麻(各一兩),麻黃根(八錢),防風(二錢),澤瀉(七錢),羌活,藁本(各三錢),
上為細末,水二大碗,煎至一碗,冷灌之,神效。馬老鼠,出足陽明太陰經分野,大渴,小便多草墁。升麻(二錢半),葛根(一錢),連翹(二錢),當歸身(一錢),甘草(炙,一錢),蒼朮(一錢半),黃柏(二錢半),黃芩(一錢),紅花(少許),黃連(五分),杏仁(五個),黃耆(二錢),生地(一錢),琥珀(三分),麻黃(冬月加五分),豬苓,柴胡(一錢半),白茯苓(一錢半),澤瀉
上為細末。每服半兩,水二碗,煎至一碗,冷灌之。
白話文:
【附錄:治療豬馬牲畜的瘡】
丹方:用於治療豬畜的瘡及豬癬。
所需藥材有蛇牀子、剪草、白礬、苦參、巴豆粉,再加上羯羊糞與桐油混合後敷在患處。(出自《陶氏》)
垣方:提供了兩個治療馬的老鼠瘡的處方,但對於這種瘡的詳細情況並未提及。
第一個處方所需藥材有:黃耆(一兩半)、甘草(七錢)、黃芩(酒炒,半兩)、黃連(生用,一兩)、黃柏(酒炒,七錢)、連翹(七錢)、蒼朮、當歸梢、升麻(各一兩)、麻黃根(八錢)、防風(二錢)、澤瀉(七錢)、羌活、藁本(各三錢)。
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加入兩大碗水煮至剩下一碗,待涼後灌服,效果神奇。
第二個處方所需藥材有:升麻(二錢半)、葛根(一錢)、連翹(二錢)、當歸身(一錢)、甘草(炙,一錢)、蒼朮(一錢半)、黃柏(二錢半)、黃芩(一錢)、紅花(少許)、黃連(五分)、杏仁(五個)、黃耆(二錢)、生地(一錢)、琥珀(三分)、麻黃(冬季可額外添加五分)、豬苓、柴胡(一錢半)、白茯苓(一錢半)、澤瀉。
以上藥材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半兩,加入兩碗水煮至剩下一碗,待涼後灌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