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·心小腸部 (12)
卷之二十·心小腸部 (12)
1. 箭頭入肉
〔《精》〕,治箭鏃入骨,不可拔者。
巴豆(去殼,微熬),蜣螂
並研勻,塗所傷處。須臾痛定又微癢,忍之。待極癢不可忍,便撼動箭鏃,拔之立出。(《經驗方》同。)
〔潔〕出箭頭方。
蜣螂(不拘多少,全用),麝香
上為極細末,撥動箭頭,摻藥瘡口內。
〔羅〕,踴鐵膏,取箭頭一切針刺入肉,盡皆治之。
鼷鼠頭(一個,或用入油汁內熬),螻蛄(四十九枚),芫青(一兩),土消蟲(十個),巴豆,馬肉內蛆(焙乾),信,醬蛆(焙乾),夏枯草,硇砂,磁石,黃丹,地骨皮,蘇木,蜣螂(各一兩),石腦油(三兩),蒿柴灰汁(三升)
上將石腦油、蒿柴灰汁文武火熬成膏,次下地骨皮等末令勻,瓷器內放。臨時用,量瘡勢大小點藥。良久,箭頭自湧出。
萬全神應丹,出箭頭、魚骨、針、麥芒等,遠近皆治之。
莨菪科(即天仙子苗也)於端午日前一日,持不語戒遍尋上項科。見即取酌中一科根、枝、葉、實全者,口道:先生,爾卻在這裡。道罷,用柴灰自東南為頭圍了,用木篦子撅起周迴土。次日端午日日未出時,依前持不語,用木撅只一撅,取出水洗淨,不令婦人、雞犬見,淨室中石臼內搗為泥,丸如彈子大,以黃丹為衣,以紙袋封,懸在高處陰乾。若有著箭不能出者,以緋絹袋盛此藥一丸,放臍中,用綿裹肚系定。
先用象牙末貼瘡上,後用此藥。若箭瘡口生合,用刀子微刮開,以象牙未貼之,隨出。陝西行省出軍,曾用有效。
〔《精》〕孫真人治箭鏃在咽喉、胸膈及針刺不出方。以螻蛄搗取汁,滴上三五度,箭頭自出。
〔《本》〕療鏃不出。搗栝蔞根敷瘡,日三易,自出。
〔世〕李渤治箭鏃不出及惡刺。以齒垽和鶴蝨敷之。
〔姚〕毒箭有二種。交廣夷俚用焦銅作箭,此一種才傷皮便悶膿沸爛而死。若中之,用飲屎汁,並以敷之亦可,惟此最妙。又有一種,用射菵以塗箭鏃,人中之亦困。若著寬處不死,近腹亦宜急治。今葛氏方治射菵者是。(葛氏方:用藍汁、大豆、豬、羊血解之。)
白話文:
【箭頭入肉】
《精要》中記載,治療箭頭深入骨頭無法拔出的情況。
使用巴豆(去殼,稍加煎熬)與蜣螂,一同研磨均勻,塗抹在受傷部位。過一會兒疼痛會減輕,接著會有輕微的癢感,需忍耐。等到癢到難以忍受時,即可輕輕搖動箭頭,箭頭就能立刻被拔出。
《潔淨》提供了一個取出箭頭的方法。
使用任意數量的蜣螂,加上麝香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輕輕移動箭頭,然後將藥粉撒在傷口內。
《羅氏》介紹了一種名為「踴鐵膏」的膏藥,可以治療所有針刺進入肉中的情況,包括箭頭。
使用鼷鼠頭(一個,或者浸泡在油中熬煮)、螻蛄(四十九枚)、芫青(一兩)、土消蟲(十個)、巴豆、馬肉中的蛆(烘乾)、信石、醬蛆(烘乾)、夏枯草、硇砂、磁石、黃丹、地骨皮、蘇木、蜣螂(各一兩)、石腦油(三兩)、蒿柴灰汁(三升)等材料。
首先,將石腦油和蒿柴灰汁以文武火熬煮成膏狀,再加入地骨皮等粉末使其均勻,裝入瓷器中保存。使用時,根據傷口大小,適量點藥。不久,箭頭就會自行浮出。
「萬全神應丹」能治療箭頭、魚骨、針、麥芒等異物,無論深淺皆可治療。
在端午節前一天,保持沉默,尋找莨菪科植物(即天仙子苗)。找到後,輕聲說:「先生,你就在這裡。」說完後,用柴灰從東南方向開始圍繞該植物,用木耙挖開周圍的土。第二天端午節日出之前,同樣保持沉默,用木棍僅僅一次挖掘,取出根、枝、葉、實全株,用水清洗乾淨,避免讓婦女、雞犬看到,放入清淨室內的石臼中搗成泥,搓成彈珠大小的丸狀,以黃丹作為外層,用紙袋封好,掛在高處陰乾。對於箭頭無法取出的情況,可以將此藥丸放入緋色絹袋中,放在肚臍位置,用綿布包裹固定。
先用象牙粉貼在傷口上,再使用此藥。如果箭傷口已經癒合,可用小刀輕輕刮開,再用象牙粉貼上,異物就會隨之出來。在陝西省出兵時,曾經使用過此方法,效果顯著。
《精要》中孫真人提供了一個治療箭頭卡在咽喉、胸膈以及針刺無法取出的方子。使用螻蛄搗碎取汁,滴在傷口上三至五次,箭頭就會自動出來。
《本草》中記載,治療箭頭無法取出的情況。可將栝蔞根搗碎敷在傷口上,每天更換三次,箭頭會自然出來。
《世間》中李渤提供了一個治療箭頭無法取出以及惡刺的方法。使用齒垢和鶴蝨混合敷在傷口上。
《姚氏》指出,有毒的箭分為兩種。一種是交廣夷俚使用燒紅的銅製造的箭,這種箭只要稍微傷到皮膚就會導致膿腫、潰爛致死。若不幸中箭,可以飲用糞便的汁液,並且將其敷在傷口上,這是最佳的處理方式。另一種是有毒的草藥塗抹在箭頭上,人一旦中箭也會陷入困境。若傷在身體較寬敞的部位可能不會立即致命,但靠近腹部則需立即治療。現在葛氏的方子可以治療這種情況。(葛氏方子:使用藍汁、大豆、豬羊血來解毒。)
2. 漆瘡
〔《千》〕療漆瘡方。用湯浸芒硝,冷洗之。又礬石亦可。
〔丹〕漆瘡。通身面目腫者亦治。苦芺,五月五日採,曝乾。《食療》云:生食亦可。漢椒湯洗之妙。生薑真汁敷,亦可。(芺音燠,本草有。)
〔世〕治漆瘡。用生紫蘇摩擦之,累效。又方,用人乳汁敷之,妙。
〔《集》〕治漆瘡。取荷葉乾者一斤,水一斗,煮取二升,洗瘡上。日再,即瘥。
〔《山》〕漆瘡。無名異水調敷。
白話文:
【漆瘡】
['《千》'] 治療因接觸漆樹而引發的皮膚問題的處方。使用溫水浸泡過的芒硝,待其冷卻後用來清洗患處。另外,礬石也可以用來清洗。
['丹'] 對於全身包括臉部腫脹的漆瘡,此法也有療效。在五月五日採集苦芺,曬乾後使用。《食療》提到,新鮮的苦芺也能直接食用。使用漢椒湯來清洗患處效果極佳。將生薑榨出的真汁塗抹在患處,也是個好辦法。(芺的發音與燠相同,在本草中有記載。)
['世'] 治療漆瘡,可以用生紫蘇來輕輕摩擦患處,屢試不爽。另外,用人乳汁敷在患處,效果也很好。
['《集》'] 治療漆瘡的方法。取一斤乾燥的荷葉,加一斗水,煮至只剩兩升,然後用這煮好的水來清洗患處。一天兩次,病情就會好轉。
['《山》'] 對於漆瘡,可以用水調和無名異,然後塗抹在患處。
3. 通治諸般惡蟲咬
〔羅〕《聖惠》治蛇咬、蠍螫、蠶咬,妙。
雄黃(三錢),信(一錢),皂角子,巴豆(各四十九粒),耳塞,麝香(各少許)
上,五月五日,不聞雞、犬、婦人處,不語,搗為細末,在杏子核內封之。針挑出上痛處,大有神效。
〔世〕治一切蛇蟲傷,貝母末酒調服,效。(詳見蛇咬。)
〔《聖》〕,治惡蟲咬,以酥和鹽敷之,瘥。
〔《山》〕,諸般惡蟲咬,以油浸紫草塗之。
〔丹〕治蛇咬、蠶咬、惡蟲咬。豬膏莓搗汁敷。(陳藏器治狗咬。)
〔海〕治蠍、蜘蛛、蛇毒。雞卵輕敲一小孔,合咬處即瘥。
〔勝〕治毒蛇並射工、沙蝨等傷,眼黑口噤,手腳強直,毒攻腹內成塊,逡巡不救。用蒼耳嫩葉一握研取汁,溫酒和灌之;將渣厚罨所傷處。
〔《簡》〕治毒蛇、射工、沙蝨等物傷著人,眼黑口噤,手足強直,毒氣入腹。
白礬,甘草(等分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冷水調下。
白話文:
【全面治療各種惡蟲叮咬】
羅列的《聖惠》中記載了一種妙方,可用於治療被蛇咬、蠍螫、蠶咬等情況。
所需材料包括:雄黃(約三錢),砒霜(約一錢),皁角籽,巴豆(各四十九粒),少許的耳塞,以及微量的麝香。
製作時,必須在五月五日這天,且在沒有雞鳴、狗吠和女性在場的情況下,保持沉默,然後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粉,再封存在杏仁核內。使用時,先用針挑開被咬部位,然後敷上藥粉,據說有奇效。
此外,還有一種方法可治療各種蛇蟲咬傷,只需將貝母磨成粉末,用酒調勻後服用,效果顯著。(詳細內容可參閱蛇咬的相關治療方式。)
《聖》中提到,對於惡蟲咬傷,可以將鹽與酥油混合,塗抹於患處,能有效治療。
《山》中指出,各種惡蟲咬傷,可將紫草浸泡在油中,然後塗抹於患處。
丹溪治療蛇咬、蠶咬及各種惡蟲咬傷的方法是,將豬油和莓果一起搗碎,取其汁液塗敷於患處。(陳藏器曾以此法治療狗咬傷。)
海藏則推薦使用雞蛋來治療蠍子、蜘蛛和蛇的毒素。具體做法是,輕輕敲開雞蛋的一小部分,然後將蛋殼覆蓋在被咬傷的部位。
勝之的治療方案適用於毒蛇、射工、沙蝨等造成的傷害,當出現眼睛變黑、嘴巴緊閉、手腳僵硬,甚至毒素在腹部形成硬塊,隨時可能危及生命的情況下,可抓取一把蒼耳嫩葉研磨成汁,溫酒調勻後飲下,並將剩下的渣滓厚敷於傷口。
《簡要》中記載,對於被毒蛇、射工、沙蝨等生物咬傷,導致眼睛變黑、嘴巴緊閉、手腳僵硬,毒素已侵入腹部的情況,可將白礬和甘草按等量的比例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兩錢,用冷水調勻後飲下。
4. 毒蛇咬
〔丹〕治毒蛇傷。急以小便洗出血,次取口中唾塗之,又以牙垽封傷處,敷而護之甚妙,且不痛腫。(《山居》云:用犬糞敷患處亦佳。)
〔世〕路行卒被蛇咬,當急扯裹腳帶扎縛傷處上下寸許,使毒氣不能惔傷肌體。又急用白礬安刀頭,火上溶汁沸,滴於傷處。待冷,以長篦子速挑去靨,則毒血隨出,黯腫尚未退,更滴之,以退為度。村居山僻及途中夜行,卒被蛇傷咬,難求白礬處,速作艾炷灸五壯,以唾調鹽塗之。
如黯腫尚未消釋,當更灸更搽,毒涎自然流出,且不透里傷人。(蜈蚣咬亦宜灸。)
〔世〕治一切毒蛇咬。用透明雄黃研細末,以醇酒濃調,厚搽傷處,水流出如涎,痛腫即消。一方以萵苣汁和雄黃末作餅子,候乾為末,每用少許貼瘡口,立效。
〔《衍》〕有人被毒蛇所傷已昏困,有老僧以酒調藥二錢灌之,遂蘇。及以藥渣塗患處,良久復灌二錢,其苦皆去。問之,乃五靈脂一兩,雄黃半兩同為末,止此耳。後有中毒者用之,無不效驗。
〔世〕治毒蛇所傷。
細辛(五錢),香白芷(五錢),雄黃(二錢),
上為末,加麝香少許,每服二錢,溫酒調服,效。
〔丹〕治一切蛇咬。用香白芷嚼碎敷患處,又用溫酒調服,效。
〔世〕治一切蛇蟲所傷。用貝母為末酒調,令病人儘量飲之。頃久,酒自傷處為水流出。候水盡,卻以藥渣敷瘡上,即愈。治蛇咬腫毒悶欲死者,用重苔六分,續隨子六顆去皮,同為細末,以酒服方寸匕,又以唾調少許敷患處,立安。(崔氏《海上方》)又方,用白礬二錢服之,防毒氣攻心。
又方,金線重樓,以水磨少許敷咬處;又為細末,酒服之。又方,用柏樹葉、魚腥草、地松節、皺面草、草決明共一處研細,敷傷處極佳。
〔海〕治蛇虺咬人。以獨頭蒜、酸漿草搗汁,敷咬處佳。
〔海〕治蛇咬。男子陰毛,口含二十莖,咽其津,毒不入腹。
〔世〕治諸般蛇咬,此傳之於擒蛇者,藥味不全亦可。
大青,小青,青木香,烏桕葉,火炊草,山蕨㾫,過山龍,地蜈蚣,天門冬,白芍藥,香薷
上細末,用白木香研細,生白酒調服;渣罨咬處,累效。
〔《聖》〕治蛇咬毒。食茱萸一兩為細末,冷水調,分為三服,立瘥。
〔丹〕治蛇毒。吃菰蔣草根灰,取以封之。其草即野茭白是也。(《廣濟方》)蛇咬作瘡,暖酒浸,日三次。(《廣利方》)蛇入人口並七孔中者,割豬母尾頭,瀝血著口中並孔口上,即出。
〔《聖》〕治因熱取涼睡,有蛇入口中挽不出者。
用刀破蛇尾,內生椒二三粒裹著,即出。
〔世〕治卒為蛇繞不解,以熱湯淋之。無湯,令人尿之。蛇咬,忌食酸物梅子,犯之大痛。
白話文:
[毒蛇咬傷]
【丹】治療毒蛇咬傷。應立即使用小便清洗傷口,讓毒血排出,接著取出口中的唾液塗抹在傷口上,再用牙垢封住傷口,然後敷上保護,效果非常好,且能避免疼痛與腫脹。(《山居》提到:使用狗糞敷在患部也有很好的效果。)
【世】在路上行走時突然被蛇咬傷,應迅速用繩或布條緊緊纏繞在傷口上方,防止毒氣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。同時,迅速在刀尖上放置一些白礬,在火上融化後,將沸騰的溶液滴在傷口處。待冷卻後,用長梳子快速清理傷口,這樣可以促使毒血排出,如果黑色腫脹仍未消退,需再次滴注溶液,直到腫脹消退為止。在鄉間、偏遠山區或夜晚途中被蛇咬傷,難以找到白礬時,可以迅速製造艾炷進行灸療五次,並用唾液調和鹽巴塗抹在傷口上。
若黑色腫脹仍未消退,應繼續灸療並塗抹,毒液會自然流出,且不會深入體內造成傷害。(蜈蚣咬傷同樣適用灸療。)
【世】治療所有類型的毒蛇咬傷。使用高純度的雄黃研磨成細粉,用濃烈的酒充分調勻,厚塗在傷口上,像口水一樣的水會從傷口流出,疼痛和腫脹隨之減緩。另一種方法是將萵苣汁與雄黃粉末混合成餅狀,待乾燥後研磨成粉,每次使用少量塗抹在傷口上,立刻見效。
【衍】有人被毒蛇咬傷昏迷,有一位老和尚用藥粉兩錢與酒調和後灌入其口,隨即甦醒。再將藥渣塗抹在傷口處,不久再次灌入兩錢的藥物,所有的痛苦都消失了。詢問藥物成分,原來是由五靈脂一兩和雄黃半兩共同研磨成粉,僅此而已。後來,對中毒者使用這種藥物,無不見效。
【世】治療毒蛇咬傷。
細辛(五錢)、香白芷(五錢)、雄黃(二錢),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麝香,每次服用兩錢,溫酒調和後服用,效果顯著。
【丹】治療各種蛇咬傷。使用香白芷咀嚼後敷在傷口上,同時溫酒調和後服用,效果良好。
【世】治療所有蛇蟲咬傷。使用貝母研磨成粉末,用酒調和後讓患者盡量飲用。一段時間後,酒會從傷口處變成水流出。待水流盡後,再將藥渣敷在傷口上,即可痊癒。治療蛇咬導致的腫毒悶痛欲死的情況,使用重苔六分,續隨子六顆去皮,共同研磨成細粉,用酒服用一小勺,再用唾液調和少量敷在傷口上,立刻感到舒適。(崔氏《海上方》)另一種方法,服用二錢的白礬,預防毒氣攻擊心臟。
另一種方法,使用金線重樓,用水磨少量敷在咬傷處;再研磨成細粉,用酒服用。另一種方法,使用柏樹葉、魚腥草、地松節、皺面草、草決明等混合研磨成細粉,敷在傷口上效果極佳。
【海】治療蛇咬傷。使用單頭蒜、酸漿草搗汁,敷在咬傷處效果良好。
【海】治療蛇咬傷。男性吞下二十根陰毛,吞嚥其唾液,可以防止毒素進入腹中。
【世】治療各種蛇咬傷,此方法來自捕蛇者,即使藥材不齊全也能有效。
大青、小青、青木香、烏桕葉、火炊草、山蕨菜、過山龍、地蜈蚣、天門冬、白芍藥、香薷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白木香研磨成細粉,生白酒調和後服用;藥渣敷在咬傷處,多次使用均有效。
【聖】治療蛇咬毒。食茱萸一兩研磨成細粉,用冷水調和,分三次服用,立刻痊癒。
【丹】治療蛇毒。吃菰蔣草根灰,取來封住傷口。這種草就是野茭白。(《廣濟方》)蛇咬傷形成瘡口,可用溫酒浸泡,每天三次。(《廣利方》)蛇進入人口和七竅中的情況,切下豬母尾頭,將血液滴在口中和孔口上,蛇就會出來。
【聖】治療因為熱而睡覺取涼,結果有蛇進入口中的情況。 使用刀切開蛇尾,放入二三粒生椒包裹,蛇就會出來。
【世】治療突然被蛇纏繞無法解開的情況,可以使用熱水淋在蛇身上。若沒有熱水,可讓人尿在蛇身上。被蛇咬傷後,忌食酸性食物如梅子,違反會引起劇烈疼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