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六·陰陽臟腑部 (1)
卷之六·陰陽臟腑部 (1)
1. 卷之六·陰陽臟腑部
2. 治惡寒
〔丹〕陽虛惡寒,用參耆之類,甚者加附子少許,以行參耆之氣。
永康呂親家,形瘦色黑,平生喜酒,多飲不困,年近半百,且有別館。忽一日大惡寒戰,且自言渴,卻不能飲。予診其脈大而弱,惟右關稍實,略類弦,重取則澀。遂作酒熱內郁不得泄,由表熱而下虛也。黃耆一物,與乾葛同煎,與之盡。黃耆二兩,乾葛一兩。脈得小,次日安矣。
〔垣〕脾胃之虛,怠惰嗜臥,四肢不收,時值秋燥令行,濕熱少退,體重節痛,口舌乾,食無味,大便不調,小便頻數,不嗜食,食不消。兼見肺病,灑淅惡寒,氣慘慘不樂,面色惡而不和,乃陽氣不伸故也。當升陽益胃,名曰,升陽益胃湯,。
羌活(半兩),柴胡(三錢),獨活(半兩),防風(半兩。以其秋旺,故以辛溫瀉之),人參(一兩,去蘆),甘草(炙,一兩),白朮(三錢),半夏(一兩,湯洗,脈澀者可用),黃耆(二兩),澤瀉(三錢,不淋者勿用),黃連(二錢),茯苓(二錢,小便利不渴者勿用),橘皮(不去穰,四錢),白芍藥(五錢。何故秋旺用人參、白朮、芍藥之類反補旺,為脾胃虛則肺受病,故因時而補母虛也。
)
上㕮咀,每服三錢,生薑五片,棗二枚去核,水三盞,同煎至一盞,去渣,溫服,早飯後午飯前服之。禁忌如前。其藥漸加至五錢止。服藥如小便罷,而病加增劇者,是不宜利小便,當少去茯苓、澤瀉。若喜食,初一二日不可飽食,恐胃再傷,以藥力尚少,胃氣不得轉運升發也,須薄滋味,或美食助其藥力,益升浮之氣而滋其胃氣,慎不可淡食以損藥力,而助邪氣之降沉。可以小役形體,使胃與藥轉運升發,慎勿大勞役,使復傷胃氣。
若脾胃得安靜,尤佳。若胃氣稍強,少食果以助谷藥之力。五穀為養。五果為助者也。(禁忌如前者,服藥訖忌語話一二時辰,及酒濕面大料物,及冷蒸寒涼淡滲之物。)
黃耆補胃湯,治表虛惡賊風。
黃耆(三錢),甘草(一錢),麻黃(一錢),草豆蔻(一錢半),橘皮(一錢半),青皮(七分),當歸(一錢),香白芷(一錢半),升麻(三分),藁本(三分),柴胡(六分),黃柏(八分)
上銼如麻豆大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,稍熱,食前服。
〔丹〕縉雲胡君錫,年三十一歲,形肥而大,色稍蒼厚,家富而足,更專嗜口味。兩年前得消渴病,醫與寒涼藥而得安。有一人教以病後須用滋補,令其專用黃雌雞,因此食至千餘隻,漸有膈滿嘔吐之病。醫者意為胃寒,遂以附子、沉香之藥百餘帖,嘔病除。
月餘天氣大熱,忽惡風,足亦怕地氣,遂堆糠尺許厚,上鋪以簟,糊以重紙,方可坐臥,而兩手不能執筆,口鼻皆無氣以呼吸,欲言無力,行十餘步便困倦,脈皆浮大而虛,僅得四至。予作內有濕痰,因多服燥熱藥,遂成氣耗血散。當此夏令,自合便死。因其色之蒼厚,元氣尚全,可以安穀,遂以人參。
白話文:
[治惡寒]
[丹溪] 陽氣虛弱引起的怕冷,可以用人參、黃耆之類的藥材來治療,如果情況嚴重,可以加入少許附子,來幫助人參和黃耆的藥力運行。
永康的呂親家,身材瘦弱,膚色黝黑,平時喜歡喝酒,而且酒量很好,年近五十,另外還有別的住處。有一天突然非常怕冷,發抖,並且自稱口渴,卻又喝不下水。我診斷他的脈象,發現脈大而無力,只有右關脈稍微有力,有點像弦脈,但仔細按壓又很澀。我認為這是因為酒的熱氣鬱積在體內無法散發,是由於體表發熱而下焦虛弱引起的。我只用黃耆一味藥,和葛根一起煎煮,讓他喝完。藥方是黃耆二兩,葛根一兩。喝藥後他的脈象變得稍微正常,第二天就好了。
[李東垣] 脾胃虛弱的人,會感到疲倦,喜歡躺著,四肢無力,正值秋季乾燥的時節,濕熱稍微減退,身體感覺沉重、關節疼痛,口舌乾燥,吃東西沒味道,大便不順暢,小便頻繁,不想吃東西,吃下去也消化不了。同時還會出現肺部疾病的症狀,比如時冷時熱,精神不振,面色不好看,這些都是因為陽氣無法伸展的緣故。應該用升陽益胃的方法來治療,這個藥方就叫升陽益胃湯。
藥方包括:羌活(半兩)、柴胡(三錢)、獨活(半兩)、防風(半兩。因為秋季燥氣旺盛,所以用辛溫的藥來發散)、人參(一兩,去除蘆頭)、炙甘草(一兩)、白朮(三錢)、半夏(一兩,用湯洗過,脈象澀的人才可以用)、黃耆(二兩)、澤瀉(三錢,小便不淋漓的人不用)、黃連(二錢)、茯苓(二錢,小便正常不口渴的人不用)、橘皮(不去白色瓤,四錢)、白芍藥(五錢。為什麼秋季燥盛,反而要用人參、白朮、芍藥這些補藥呢?是因為脾胃虛弱會導致肺部生病,所以要順應時令來補益虛弱的母臟(脾胃)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用三錢,加入生薑五片、去核的紅棗兩枚,用水三碗一起煎煮到剩一碗,去除藥渣,溫服,在早飯後、午飯前服用。禁忌事項和之前說的一樣。藥量可以逐漸增加到五錢。如果服藥後小便通暢,但病情反而加重,說明不適合利小便,應該減少茯苓和澤瀉的用量。如果開始想吃東西了,最初一兩天不要吃太飽,以免再次傷害胃氣,因為這時藥力還比較弱,胃氣還沒辦法正常運轉。飲食要清淡,或者吃一些美味的食物來幫助藥力,幫助提升陽氣,滋養胃氣。切記不要吃清淡的食物來削弱藥力,反而助長邪氣的下沉。可以做一些輕微的活動,幫助胃和藥物運轉,但不要過度勞累,以免再次傷到胃氣。
如果脾胃能夠安靜下來,那就更好了。如果胃氣稍微強一些,可以吃少量水果來幫助消化,因為穀物是主要的營養來源,水果是輔助的。 (禁忌事項和之前說的一樣,服藥後要禁語一兩個時辰,以及不要吃酒、濕麵、油膩食物,以及冰冷、寒涼、清淡、滲濕的食物。)
黃耆補胃湯,用來治療因體表虛弱而怕賊風。
藥方包括:黃耆(三錢)、甘草(一錢)、麻黃(一錢)、草豆蔻(一錢半)、橘皮(一錢半)、青皮(七分)、當歸(一錢)、香白芷(一錢半)、升麻(三分)、藁本(三分)、柴胡(六分)、黃柏(八分)
將以上藥材切成黃豆大小的碎塊,用水兩碗煎煮到剩一碗,去除藥渣,稍微加熱後在飯前服用。
[丹溪] 縉雲的胡君錫,三十一歲,身材肥胖高大,膚色有些發青,家境富裕,喜歡吃美味佳餚。兩年前得了消渴病,醫生用寒涼的藥治好了。有一個人告訴他病後要滋補身體,讓他專吃黃雌雞,結果他吃了上千隻雞,逐漸出現了胸膈脹滿、嘔吐的毛病。醫生認為是胃寒,就用了附子、沉香等藥一百多帖,嘔吐才停止。
一個多月後天氣非常炎熱,他又突然怕風,腳也怕接觸地面,就在地上堆起一尺多厚的糠,上面鋪上竹席,再糊上厚厚的紙,才能坐臥。而且兩手拿不了筆,口鼻都沒力氣呼吸,想說話也沒力氣,走十幾步路就感到疲倦。脈象都是浮大而無力,一分鐘只有四次左右。我認為他體內有濕痰,因為吃了太多燥熱的藥,導致氣血耗散。按理說他夏天就應該死了。但是因為他膚色仍然有些紅潤,元氣還沒有完全耗盡,還可以吸收食物,所以我就給他用了人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