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·心小腸部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·心小腸部 (8)

1. 手足皴裂腳縫爛

〔羅〕,潤肌膏,治手足皴澀,皮膚裂開疼痛,不能見風。

珠子瀝青(四兩),白黃蠟(八錢),乳香(二錢),

上三味,於鐵器內用文武火熬。下瀝青在鐺內,隨手便下黃蠟、乳香,次入清芝麻油一二匙。候瀝青盡溶開,微微熬動。放大淨水一盆於其傍,以攪藥用匙取一二滴,滴於水中試之:如硬再入油;如軟硬合宜,用新綿攄淨,入水中摺疊扯之,以白為度。油當旋旋入,勿令軟了,以瓷器內盛之,或油紙裹亦得。

每用不拘多少。先於火上炙裂子口,卻捻合裂子。藥亦火上炙軟,塗於裂子上,用紙少許貼之,自然合矣。

白話文:

這是一種叫做潤肌膏的中藥配方,用來治療手腳乾燥粗糙、皮膚裂開疼痛,怕風的症狀。它由珠子瀝青、白黃蠟和乳香組成,用文武火在鐵器內熬製。先將瀝青放入鍋中,再依次加入黃蠟和乳香,然後加入少許芝麻油。持續加熱,直到瀝青完全溶解,稍微攪動一下。在旁邊放一盆清水,用勺子舀取一兩滴藥液滴入水中,觀察其狀態:如果太硬就再加入一些油,如果軟硬適中,就用乾淨的棉布蘸取藥液,在水中摺疊拉扯,直到呈現白色為止。添加油的時候要慢慢地加入,不要讓藥液過軟。最後將藥液裝入瓷器或用油紙包好即可。使用時,先用火烤一下裂開的地方,然後將裂口合攏。再將藥液加熱軟化,塗抹在裂口處,用紙稍微貼一下,裂口自然就會癒合。

〔東〕,老人路次方

城北獨樹店之客舍有推小車者,皮膚皴裂甚痛,兩手不能執轅,足不能履地而車上宿。制此藥敷之即效,明日遂行。自後屢用屢效,故錄於此。

〔世〕治手足皴裂,春夏不愈者。

生薑汁,紅糟,白鹽,豬膏(臘月者佳)

上研爛,炒熱,擦入皴內,一時雖痛,少頃便皮軟皴合,再用即安。

〔丹〕手足寒,皴裂。臺椒三四合,煮浸半食頃。須臾,再浸。又敷以羊豬髓腦甚妙。(《梅師方》)

〔世〕治腳跟皴裂。用頭髮一大握,桐油一碗,於瓦器內熬,候油沸頭髮溶爛,出火攤冷,以瓦器收貯,不令灰入。每用百沸湯泡洗皴裂令軟,敷其上即安。一方,加水粉。

白話文:

住在城北獨樹店客棧裡,有個推著小車的老人,皮膚嚴重龜裂,痛得厲害,兩手無法握住車轅,雙腳也無法走路,只能住在車上。後來用了一種藥膏敷在裂口,馬上就見效,隔天就能繼續趕路。之後每次使用都非常有效,所以記錄下來。

針對手腳龜裂,在春夏季節都無法痊癒的情況,可以使用生薑汁、紅糟、白鹽和豬油(最好是臘月做的)研磨成泥,炒熱後塗抹在裂口處。雖然一開始會有點痛,但過一會兒皮膚就會變得柔軟,裂口也癒合,再塗抹一次就會好轉。

如果手腳冰冷,而且出現龜裂,可以取三四合的臺椒煮水,浸泡約半個食頃,休息片刻再浸泡一次,最後再用羊髓腦敷在裂口處,效果非常顯著。

針對腳跟龜裂,可以取一大把頭髮和一碗桐油,放在瓦器中熬煮,等油沸騰頭髮溶化後,熄火冷卻,用瓦器收好,避免灰塵進入。每次使用前用熱水泡洗裂口使其軟化,再塗抹藥膏即可。另外,也可以加入水粉。

〔《山》〕腳裂爛。蒸藕研成膏敷之。

〔世〕用五倍子為末,用牛骨髓填縫內即好。治腳指縫爛瘡,撏鵝時,取鵝掌黃皮,焙乾燒存性為末,濕則摻之。

白話文:

腳趾縫裂開流膿,可以用蒸熟的藕研磨成膏敷在傷口上。也可以用五倍子研磨成粉末,填入腳趾縫隙中,再用牛骨髓填滿縫隙,就能治好。如果腳趾縫隙出現潰爛,可以用鵝掌的黃皮焙乾燒成灰,再研磨成粉末,傷口潮濕時就撒上一些。

2. 反花瘡

(瘡有胬肉凸出者是也)

〔丹〕諸瘡胬肉,如蛇頭出數寸者,硫黃末敷之即縮。(《聖惠方》)

瘡有肉凸出,烏梅燒灰為末,敷之立盡。(《鬼遺方》)又,以白梅肉杵細,入蜜捏成餅如錢大,貼之妙。(《聖惠方》)

〔梅〕又方治反花瘡。馬齒莧一斤,燒灰細研,豬脂調敷。

〔世〕瘡凸出寸許,根如小豆或大如梅者,用花腳蜘蛛絲纏其根,則漸干而自脫落。

白話文:

當傷口出現像蛇頭一樣凸起的肉芽組織時,可以用硫磺粉末敷在上面,就能讓它縮回去。如果傷口有肉凸出,可以將烏梅燒成灰,研成粉末敷在上面,肉芽就會馬上消退。也可以將白梅肉搗碎,加入蜂蜜捏成錢幣大小的餅狀貼在傷口上,效果很好。另外,對於反花瘡,可以用馬齒莧燒成灰,研成細粉,再用豬油調和敷在傷口上。如果傷口凸出寸許,根部像小豆或梅子大小,可以取蜘蛛絲纏在根部,就能逐漸乾燥並脫落。

3. 惡瘡

〔羅〕,乳香消毒散,專治惡瘡。

大黃(煨),黃耆,牛蒡子(炒),金銀花(各五兩),甘草(三兩),牡蠣(鹽泥煨燒,五兩),乳香,沒藥,懸蔞(各半兩),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煎。瘡在上,食後;在下,食前。

〔海〕惡瘡入腹心,嘔逆,藥食不下。

白話文:

「羅」方,[乳香消毒散]專門治療惡瘡。

[大黃](煨)、[黃耆]、[牛蒡子](炒)、[金銀花](各五兩)、[甘草](三兩)、[牡蠣](鹽泥煨燒,五兩)、[乳香]、[沒藥]、懸蔞(各半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服。如果瘡在上半身,飯後服用;如果瘡在下半身,飯前服用。

「海」方,惡瘡侵入腹心,出現嘔逆,藥食不下的情況。

豆粉(半兩),干胭脂(三錢),定粉(二錢),

上細末,新水調下神效。

碧霞挺子,治惡瘡神效。了不覺疼痛者。

銅綠,硇砂(各二錢),蟾酥(一錢),

上為細末,燒飯和作麥糵挺子。每刺不覺痛者,須刺出血,方紝藥在內,以膏藥貼之。

蝕惡瘡方,非奇異惡瘡不可用。

銅綠(二錢),硇砂(一字),石膽礬(半錢,並細研)

上為細末,敷之。治惡瘡,或有小蟲。

白話文:

將豆粉半兩、干胭脂三錢、定粉二錢研磨成細粉,用清水調和,效果神奇。此方名為碧霞挺子,專治惡瘡,效果顯著,塗抹後不會感到疼痛。

另外,取銅綠、硇砂各二錢、蟾酥一錢,研磨成細粉,與燒飯時蒸出的麥粉混合製成藥丸。對於刺傷不感到疼痛者,須先刺出血,再將藥丸放入傷口,並用膏藥貼住。

此方名為蝕惡瘡方,專治奇異的惡瘡,一般惡瘡不宜使用。

取銅綠二錢、硇砂一字、石膽礬半錢,研磨成細粉,敷於患處。此方可治惡瘡,或有小蟲的惡瘡。

膽礬(一錢),龍骨(二錢半),輕粉(一錢),虎骨,白礬(各二錢半),麝香(五分),乳香(一錢),硇砂(二錢),腦子(一字),土蜂房(二錢),露蜂房(二錢半),雄黃(二錢),

上細末。刺破,鹽水洗,看緊慢上藥,神效。

白話文:

膽礬一錢,龍骨二錢半,輕粉一錢,虎骨、白礬各二錢半,麝香五分,乳香一錢,硇砂二錢,腦子一字,土蜂房二錢,露蜂房二錢半,雄黃二錢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然後用鹽水清洗患處,輕輕地將藥粉敷上,效果顯著。

4. 雜瘡

〔世〕治葡萄瘡。瘡頭如葡萄色,四圍腫起。先追膿盡,次用冰梅當瘡頭罨之,神效。

〔《本》〕江左有商人,左膊上有瘡如人面,亦無他苦。商人戲滴酒口中,其面亦赤色。以物食之亦能食,食多則覺膊肉脹起,或不食之則臂痹。有善醫者,教其歷試諸藥無苦,至貝母,其瘡乃聚眉閉口。商人喜曰:此藥可治也。因以小葦筒磨貝母水灌之,數日成痂,遂愈。不知何疾也?或曰:此人面瘡。

〔丹〕天泡瘡。通聖散及蚯蚓泥略炒,蜜調敷妙。從肚皮起者,裡熱發外,速服通聖散。

白話文:

古代醫書記載,治療葡萄瘡的方法是:瘡頭呈葡萄色,周圍腫脹。首先要徹底引流膿液,然後用冰梅敷在瘡頭上,效果奇佳。

另外,江左地區曾有一位商人,左臂上長了一個像人臉的瘡,沒有其他痛苦。商人戲稱,喝酒時人臉也會變紅,吃東西時人臉也會跟著吃,吃太多還會感到手臂肉脹,不吃則手臂麻木。一位名醫教他逐一嘗試各種藥物,均無效,直到使用貝母,人臉瘡才閉眼合嘴。商人欣喜若狂,相信此藥可治癒。於是用小葦筒磨貝母水灌入瘡中,數日後結痂痊癒。此病不知為何病,有人推測可能是人面瘡。

至於天泡瘡,可用通聖散和蚯蚓泥略炒,用蜂蜜調和敷於患處,效果顯著。如果天泡瘡從腹部開始,是內熱外發,需立即服用通聖散。

〔《外》〕天行斑瘡,須臾遍身皆戴白漿,此惡毒氣。永徽四年,此瘡自西域東流於海內,但煮葵菜葉以蒜齏啖之,即止。

〔孫〕卒得惡瘡不識者,燒苦竹葉和雞子黃敷。

白話文:

古代流行的斑瘡,一下子就遍布全身,像是覆蓋了一層白漿,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病。永徽四年,這種瘡從西域傳到中原,只需要用煮過的葵菜葉沾著蒜泥吃,就能止住。

如果得了這種惡瘡,不知道怎麼辦,可以用燒過的苦竹葉和雞蛋黃敷在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