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·心小腸部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·心小腸部 (7)

1. 臁瘡

〔世〕治臁瘡極妙。地骨皮一斤,黃柏皮二兩,銼為粗末,用香油一斤半煎。濾過藥油六七兩,入淨松香二十兩,黃丹二兩,同煎。候黃丹微黑色,卻入輕粉七角,光粉二角,煎法皆如煎膏法,用長條紙拖過掛乾用。若此瘡紫黑,先用三稜針去惡血,以冷水洗淨,隨瘡大小剪膏藥掩上,用絹帛緊緊扎縛。

俟一周時再換膏藥,換時須用冷水洗瘡。不過數換,不問新久即愈。須忌日氣、火氣、陽氣。倘換膏藥再看,如有黑腫未盡,可再出血,以紫黑血盡為度。

白話文:

治療臁瘡效果極佳。地骨皮一斤,黃柏皮二兩,切成粗末,用香油一斤半煎煮。過濾藥油六七兩,加入乾淨松香二十兩,黃丹二兩,一起煎煮。待黃丹微微變黑,再加入輕粉七角,光粉二角,煎煮方法如同煎膏藥的方法,用長條紙拖過藥膏,掛乾備用。如果臁瘡呈紫黑色,先用三稜針放掉瘀血,用冷水洗淨,根據瘡口大小剪取膏藥貼上,用絹帛緊緊綁住。

等過一星期再換藥,換藥時要用冷水清洗瘡口。只要換幾次,不論是新舊臁瘡都能痊癒。需忌諱日氣、火氣、陽氣。如果換藥後再次查看,發現黑色腫塊尚未完全消退,可以再次放血,以排出紫黑色血為度。

治臁瘡。用糯米泔漱口過,洗瘡拭乾,卻以地骨皮為細末,蜜調敷瘡上,又以油紙縛之。

〔丹〕治臁瘡。

白膠香(一兩),黃柏(一兩),軟石膏(一兩,另研),青黛(半兩),龍骨(五分),

上為細末,以香油調敷患處。

又方,羯羊屎二分,石膏一分,赤石脂半分,為細末,香油和之,舊黑油傘紙作隔膏縛之,除根。

〔羅〕,翠玉膏,治臁瘡。

白話文:

治療臁瘡,先用糯米泔漱口,洗淨患處並擦乾,再將地骨皮研成細末,用蜂蜜調和敷在瘡上,並用油紙包紮。

另一種方法是將白膠香、黃柏、軟石膏、青黛、龍骨研成細末,用香油調和敷在患處。

還有一種方法,將羯羊屎、石膏、赤石脂研成細末,用香油調和,用舊黑油傘紙隔開敷在患處,可以根治臁瘡。

此外,翠玉膏也能治療臁瘡。

瀝青(四兩),黃蠟,銅綠(各五錢),沒藥(三錢),

上件,先將銅綠為細末,入香油調勻。又將黃蠟、瀝青火上溶開,次下油銅綠,火上攪勻。將沒藥等三味,旋旋入攪勻。用河水一碗,將藥傾在內,用手扯拔勻,油紙裹。看瘡大小分大小塊,口嚼,捻成餅子,貼於瘡上,紙封三日易之。

〔丹〕臁瘡。用砂糖水煮冬青葉三五沸,撈起,石壓干,將葉貼在瘡口上,一日換二遍。腳痛成瘡,水蓼煎湯洗瘡,候乾自安。(《經驗方》)

白話文:

取瀝青四兩、黃蠟和銅綠各五錢、沒藥三錢。先將銅綠研磨成細末,用香油調勻。再將黃蠟和瀝青放在火上溶化,然後加入調好的油銅綠,在火上攪拌均勻。接著將沒藥等三味藥逐漸加入,攪拌至完全混合。取一碗河水,將藥液倒入,用手反覆拉扯使之均勻,再用油紙包裹。根據瘡口大小分成大小不同的塊狀,口含藥餅,搓揉成餅,貼在瘡口上,用紙封好,三天換一次。

治療臁瘡,可用砂糖水煮冬青葉三到五沸,撈起,用石頭壓干,將葉片貼在瘡口上,一天換兩次。腳痛成瘡,可用水蓼煎湯洗瘡,待瘡口乾燥即可。

〔《山》〕臁瘡。用韭汁洗淨,挹干,銼虎骨敷上。

〔丹〕,二妙丸,治下焦濕瘡。(但是下焦有瘡皆可服。)

潛行散末、蒼朮末各等分,煉蜜為丸,桐子大。

〔海〕治兩臁腳膝生瘡,服黃耆丸,立安。(《局方》虛損門。)

黃耆丸

川烏頭(炮,去皮臍),川楝子,地龍(去土,炒),茴香(炒),杜蒺藜(炒,去刺),赤小豆,防風(去蘆頭),黃耆(銼。各一兩),烏藥(二兩),
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十五丸,溫酒下,鹽湯亦得,婦人醋湯下,並空心服。

白話文:

臁瘡可以用韭菜汁洗淨,擦乾,再將虎骨研磨成粉敷在患處。丹方可以服用二妙丸來治療下焦濕瘡,但下焦有瘡者皆可服用。另外,將潛行散和蒼朮研成粉末,用煉蜜做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,也可以用來治療。至於兩臁腳膝生瘡,可以服用黃耆丸,效果顯著。黃耆丸的配方包括川烏頭、川楝子、地龍、茴香、杜蒺藜、赤小豆、防風、黃耆和烏藥,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酒煮麵糊做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十五丸,溫酒或鹽湯送服,婦女可用醋湯送服,皆空腹服用。

2. 腳氣瘡足跟瘡

〔世〕,捷應散,治腳濕氣成瘡,癢不可當,爬之流黃水。

用羯羊糞曬乾為末,安於瓦上,手把竹柴火燒作灰,又研細。先用蔥椒湯洗之,次用香油調厚敷上,以山茶花葉罨之,帛縛四五日即可。

〔丹〕腳上爛瘡久不瘥。先以酸漿豆腐水洗三二次。尋懸鉤擔葉、地暴扭葉搗細,入鹽些少盦之。地暴扭葉,即覆盆子葉也。

〔海〕足跟瘡久不愈,毒氣攻注。用白朮為細末,先以鹽漿水溫洗干貼。二日一換,可以負重涉險。

白話文:

世方:捷應散,可以治療腳部濕氣導致的潰爛,奇癢無比,抓撓後流出黃水。

做法是將羯羊糞曬乾磨成粉末,放在瓦片上,用竹柴火燒成灰,再研磨成細粉。先用蔥椒湯清洗患處,然後用香油調成膏狀敷在患處,再用山茶花葉包裹,用布條綁緊,四五天即可痊癒。

丹方:腳上的潰爛很久不癒合。先用酸漿豆腐水洗滌兩三次。接著將懸鉤擔葉和覆盆子葉搗碎,加入少許鹽敷在患處。

海方:腳跟潰爛久治不愈,毒氣侵入。將白朮磨成細粉,先用鹽漿水溫熱清洗患處,然後敷上白朮粉,兩天換一次,就可以負重行走,無懼險阻。

3. 凍瘡

〔子和〕經曰:寒瘡流水,俗呼為凍瘡。或經年不愈者,用野中淨土曬乾,以大蒜研如泥,捏作餅子如大觀錢厚薄,量瘡口大小貼之。以艾火加於餅上灸之,不計壯數,以泥干為度。去幹餅子,再換濕餅子,灸不問多少,直至瘡痂覺痛癢,是瘡可治也。然後口含漿水洗漬,用雞翎二十莖縛作刷子,於瘡上刷洗淨。

以此洗刷,不致肌肉損傷也。以軟帛拭乾,用木香檳榔散敷之。如夏月醫之更妙。

〔世〕足跟紅腫凍瘡:足跟(左足指面後跟赤白肉際骨下,刺入三分,彈針出血,可灸二七壯。)

白話文:

《子和》經書上說:寒瘡流水的病症,俗稱凍瘡。有些患者多年不癒,可以使用野地中的乾淨泥土曬乾,然後加入大蒜研磨成泥狀,捏成餅狀,大小如大觀錢,厚度依瘡口大小而定,貼在瘡口上。用艾火灸餅子,不計灸的次數,直到泥餅乾燥為止。去掉乾餅子,再換上濕餅子,繼續灸,次數不限,直到瘡痂感到疼痛和瘙癢,這表示瘡可以治癒了。

然後含一口漿水漱口,用二十根雞毛捆成刷子,在瘡口上刷洗乾淨。用這種方法洗刷,可以避免損傷肌肉。用軟布拭乾瘡口,再用木香檳榔散敷在上面。如果是在夏天治療,效果會更好。

《世》經書上說:腳跟紅腫的凍瘡:在腳跟(左腳指頭後面的跟骨下方,赤白肉交界處,用針刺入三分,彈針出血,可以灸二十七壯。)

足跟凍瘡潰破。用椒蔥湯洗,刮去腐肉,用三稜針出血。將馬屁勃入生牛骨髓調和敷之,效。

治凍瘡。用茄根燒灰,洗了,用雀兒腦髓塗之。

〔禹錫〕取臘月牡鼠死者一枚,油一大升煎之使爛,絞出渣,再煎成膏。塗凍瘡及折破瘡。

〔丹〕治凍瘡。用煎熟桐油、密陀僧敷。

〔《山》〕用五倍子煎湯洗。

〔羅〕,如神散,治凍瘡皮爛不可忍。

用川大黃不拘多少為細末,新水調掃凍破瘡上,痛止立效。

白話文:

腳跟凍瘡潰爛,可以用辣椒和蔥煮水清洗,刮掉腐肉,用三稜針放血。再將馬勃和生牛骨髓混合敷在患處,效果很好。

治療凍瘡,可以將茄子根燒成灰,洗淨後用麻雀腦髓塗抹。

也可以用臘月死的雄鼠,用油煎爛,榨出渣滓,再煎成膏,塗抹凍瘡和破裂的傷口。

另外,用桐油和密陀僧煎煮後敷在凍瘡上,也能治療。

五倍子煎水洗,也能治療凍瘡。

如神散,可以治療凍瘡潰爛的傷口。

用川大黃研磨成細末,用清水調勻,塗抹在凍瘡上,可以止痛,效果顯著。

〔世〕治凍瘡痛者。橄欖核燒存性,為末,用香油調塗患處,其痛隨愈。

〔子和〕戴人女僮,足有凍瘡,戴人令服舟車丸、浚川散,大下之,遂愈。人或疑之。戴人云:心火降則寒消,何疑之有?

白話文:

古時候治療凍瘡疼痛的方法,是將橄欖核燒成灰,研成粉末,用香油調和塗抹患處,疼痛就會慢慢消失。還有一種方法是服用舟車丸和浚川散,讓身體排泄,也能治好凍瘡。有人對此感到奇怪,醫生解釋說,心火下降,寒氣自然消散,何必懷疑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