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運氣占候 (6)

回本書目錄

運氣占候 (6)

1. 司天淫勝占

厥陰司天,風淫所勝,則太虛埃昏,雲物以擾,寒生春氣,流水不冰。

少陰司天,熱淫所勝,怫熱至,火行其政,大雨且至。

太陰司天,濕淫所勝,則沉陰且布,雨變枯槁。

少陽司天,火淫所勝,則溫氣流行,金政不平。

陽明司天,燥淫所勝,則木乃晚榮,草乃晚生,名木斂,生菀於下,草焦上首。

太陽司天,寒淫所勝,則寒氣反至,水且冰。(俱至真要大論。)

白話文:

當厥陰之氣主宰天空時,過盛的風氣會造成天際灰濛,雲層混亂,即使在春天也會產生寒氣,但河流仍不會結冰。

當少陰之氣主宰天空時,過盛的熱氣來臨,火的力量主導著一切,這預示著暴雨即將來臨。

當太陰之氣主宰天空時,過盛的濕氣會導致陰霾籠罩,雨季來臨,使得大地枯槁。

當少陽之氣主宰天空時,過盛的火氣會導致溫暖的氣候延續,使得金屬的特性失衡。

當陽明之氣主宰天空時,過盛的燥氣會使樹木晚開花,草木晚長,名貴的樹木會收縮,地下的草木會茂盛,而地上的草葉則會枯焦。

當太陽之氣主宰天空時,過盛的寒氣會導致寒流反撲,連水也會結冰。以上皆出自《至真要大論》。

2. 佔六氣之勝

厥陰之勝,大風數舉,裸蟲不滋。

少陰之勝,炎暑至,木乃津,草乃萎。

太陰之勝,雨數至,燥化乃見。

少陽之勝,暴暑消爍,草萎水涸,介蟲乃屈。

陽明之勝,大涼肅殺,華英改容,毛蟲乃殃。

太陽之勝,凝凓且至,非時水冰,羽乃後化。(至真要大論)

白話文:

當厥陰之氣佔主導時,強烈的風會頻繁出現,導致昆蟲類生物無法繁盛。

當少陰之氣佔主導時,酷熱的天氣來臨,使得樹木產生濕氣,草木開始枯萎。

當太陰之氣佔主導時,雨水頻繁降下,環境開始變得乾燥。

當少陽之氣佔主導時,酷熱的高溫使水分快速蒸發,草木枯萎,水也乾涸,甲殼類生物受到影響。

當陽明之氣佔主導時,氣候轉為極度涼爽,植物的花與葉片都呈現出不同的面貌,哺乳類動物將遭受災難。

當太陽之氣佔主導時,寒冷的氣溫提前到來,水體提前結冰,影響了鳥類的繁殖與生長。

3. 佔六氣之復

厥陰之復,偃木飛沙,裸蟲不榮。

少陰之復,赤氣後化,流水不冰,熱氣大行,介蟲不復。

太陰之復,大雨時行,鱗見於陸。

少陽之復,大熱將至,枯燥燔焫,介蟲乃耗。

陽明之復,清氣大舉,森木蒼干,毛蟲乃厲。

太陽之復,水凝雨冰,羽蟲乃死。(至真要大論)

白話文:

當厥陰之氣反彈,會出現強風捲起沙塵,植物生長受阻。

當少陰之氣反彈,紅色氣象後續變化,即使在冬天河流也不結冰,高溫盛行,甲殼類生物無法生存。

當太陰之氣反彈,大雨頻繁降下,魚類可能出現在陸地。

當少陽之氣反彈,酷熱即將來臨,環境變得乾燥炙熱,甲殼類生物將會減少。

當陽明之氣反彈,清新空氣大增,樹木變得蒼翠挺拔,毛髮類生物可能會遭受疾病。

當太陽之氣反彈,水會結凍,雨水變成冰,飛禽類生物可能會死亡。

4. 釋亢則害承乃制

經曰:亢則害,承乃制,制則生化,外列盛衰,害則敗亂,生化大病。此數句,前人解說極多,能會經旨者殊少。詳其文意,當云:亢則害,害則敗亂,生化大病;承乃制,制則生化,外列盛衰。只作兩下解之為是。夫天地之間,五類生化,互有所勝,互有所制,地氣制己勝,天氣制勝己,此以地氣之制己勝者言之也。

夫六氣之用,各歸其所不勝而為化,故太陰雨化施於太陽,太陽寒化施於少陰,少陰熱化施於陽明,陽明燥化施於厥陰,厥陰風化施於太陰,此地之四方,分為六步以應天外六節氣令之治者也。天地之氣,互為盈虛,惡所不勝,歸所同和,同者盛之,異者衰之,當其位則盛,非其位則衰。地氣左遷於中,天氣右行於外,內外相因,盛衰相倚,故曰外列盛衰也。

若夫亢則傷害,己勝不受勝己者之施化,於是有勝則有復,勝復更作,敗亂生化之常。故上勝則天氣降而下,下勝則地氣遷而上,甚則易位,氣交易,則大變生而病作矣。所謂害則敗亂,生化大病者是也。此一勝一制,一正一變之異化也。河間云:亢則害承者之母氣,於是承者乃起而制之,是知有非位之勝復,而不知制則生化外列盛衰,為當位之正化也。樓氏云:火亢則害,水承乃制之,制生則化。

至冬著盛,是以夏之暑生冬之寒化,以冬之寒制夏之暑亢,恐不相反之甚,是知有當位之正化,而不知害則敗亂,生化大病,為非位之勝復也。安可即以今日既亢之乖氣,復為後日得制之平氣耶?殊不知亢制字義甚明,言亢則非平,言制則非亢矣。生化盛衰,乃當位之常,敗亂生化,乃非位之變也。

二家全不分別,何也?

白話文:

經典裡提到:“亢則害,承乃制”,進一步解釋就是“過度強盛就會造成傷害,而這種傷害會導致失序混亂,甚至產生嚴重疾病;但若受到剋制,就會恢復平衡,進而使萬物生生不息,外部呈現出旺盛或衰退的狀態。”這幾句話,過去的解釋很多,但真正理解經典深意的人卻不多。詳細研究其中的意思,可以這樣理解:“過度強盛就會造成傷害,這種傷害會導致失序混亂,甚至產生嚴重疾病;但受到剋制就能恢復平衡,恢復平衡才能使萬物生生不息,外部呈現出旺盛或衰退的狀態。”這樣理解纔是正確的。

在天地之間,五行相剋相生,各自都有其能剋制與被剋制的對象。地氣能剋制自身所能剋制的,天氣則能剋制剋制自己的。這是在講地氣剋制自己所能剋制的。

六氣的運作,各自歸向它們不能剋制的進行變化。所以太陰的雨水變化作用在太陽,太陽的寒冷變化作用在少陰,少陰的熱量變化作用在陽明,陽明的乾燥變化作用在厥陰,厥陰的風變化作用在太陰。這是大地的四方,分為六個階段來應對天外的六節氣候命令的治理。天地之氣,相互盈虗,排斥不能剋制的,趨向和諧的,相同的就會繁盛,不同的就會衰退。在適當的位置就會繁盛,不在適當的位置就會衰退。地氣向左移動到中間,天氣向右移動到外面,內部和外部相互影響,盛衰相依存,所以說外部會呈現出旺盛或衰退。

如果過度強盛就會造成傷害,自身所剋的不會接受剋制自己的影響,於是就會出現剋制和反剋制,這種反覆作用,會導致失序混亂,破壞了正常的生長變化。因此,上部強盛天氣就會下降,下部強盛地氣就會上升,嚴重的話位置就會互換,氣候互換,就會發生大規模的變動,疾病也就隨之而來。這就是所謂的“傷害就會導致失序混亂,產生嚴重疾病”。這是一種剋制與反剋制,正常與變態的異常變化。

河間先生認為:過度強盛就會傷害承載者的母氣,於是承載者就會起身進行剋制,這表示他知道有非正常位置的剋制和反剋制,但他不知道剋制就能使萬物生生不息,外部呈現出旺盛或衰退,這是正常位置的正常變化。樓氏認為:火氣過度強盛就會造成傷害,水氣承載就能進行剋制,剋制就能使萬物生生不息。

到了冬天,火氣強盛,所以夏天的酷熱會生成冬天的寒冷變化,而冬天的寒冷又能剋制夏天的酷熱,恐怕不會有更嚴重的反轉,這表示他知道有正常位置的正常變化,但他不知道傷害就會導致失序混亂,產生嚴重疾病,這是非正常位置的剋制和反剋制。怎麼可能把今天的過度強盛的異常氣候,又視為明天得到剋制的正常氣候呢?他完全不知道過度強盛和剋制的意義非常明確,過度強盛就不是正常,剋制就不是過度強盛。萬物生生不息和旺盛衰退,是正常位置的常態,失序混亂和萬物生生不息,是非正常位置的變態。

這兩家完全沒有區分清楚,這是為什麼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