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四十·《內經》運氣類注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十·《內經》運氣類注 (20)

1. 五運六氣總論

故其勝復之作於升降交接處,有為數和、彰顯、溽蒸、清潔、淒滄之德者,有為生榮、蕃茂、豐備、緊斂、清謐之化者,有為曲直、燔爍、高下、散落、沃衍之用者,有為摧拉、炎燥、淫潰、肅殺、凝冽之變者,唯變則邪氣居之,於人為病死也。帝問何謂邪乎,言何故謂變為邪也。

岐伯答物之生從於化,物之極由乎變者,言變化二氣,猶陰陽晝夜之相反,而物之生從化、極由變,故變之於化更相搏物,則化者成之所由而為正氣,變者敗之所由而為邪氣,是故謂變為邪也。氣有往復,用有遲速者,言變化之氣,皆有往復,其往復之用,皆有遲速也。如經所謂春有鳴條律暢之化,則秋有霧露清涼之政者,是其化氣往復之類是也;冬有慘淒殘賊之勝,則夏有炎暑燔爍之復者,是變氣往復之類,又皆其往復之用遲者也。所謂少陰所至為太暄寒,陽明所至為散落溫者,是其往復之用速者也。

凡變化必有此往復遲速四者播扇,然後化之正風,變之邪風,始來薄入也。成敗倚伏遊於中者,即冬傷於寒,春必病溫,春傷於風,夏必飧泄,及仲景所謂伏氣伏寒之類是也。帝問遲速往復,風所由生,而化而變,故因運氣盛衰之變而常然生風者耳,人感其風以為成敗者,則倚伏遊行於中,不於當時隨所感發作者,何也?岐伯答成敗倚伏生於動,動而不已則變作者,倚伏之義始明。丹溪所謂傷寒屬內傷十居八九之論,深得斯旨也。

言成敗倚伏遊於中者,皆生於人之所動,人動有節而自養,則其氣和,而所感者亦化氣之和來居,以為成身之生氣倚伏遊於中焉。人動無節而煩勞,則其氣乖,而所感者亦化氣之乖來居,以為敗身之病根倚伏遊於中焉。至於動而不已,煩勞無休,而重感變氣以啟之,然後舊之倚伏者,始發而變作矣。

期者,變作之期也,言變動而不以之動作也。不生不化,靜之為期而死矣。故曰:不生不化,靜之期也。故動物靜,則以口鼻出入之息廢,而神機化滅為期;植物靜,則以根柯升降之化已,而氣之孤危為期也。故動物非息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,植物非化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。

是以升降出入,無器不有,故動植之器,乃化生之宅宇,氣散則出入升降各相離分,而生化息矣。故無不出入,無不升降,化有大小,自蠢動之微,至天地之廣;期有近遠,自蜉蝣之朝生暮滅,至聃彭之壽年千百。凡此大小遠近四者之有,皆貴乎常守,反常則災害至,而靜期促矣。

帝問曰:五運六氣之應見,六化之正,六變之紀何如?岐伯對曰:夫六氣正紀,有化有變,有勝有復,有用有病,不同其候,帝欲何乎?帝曰:願盡聞之。岐伯曰:夫氣之所至也,厥陰所至為和平,少陰所至為暄,太陰所至為埃溽,少陽所至為炎暑,陽明所至為清勁,太陽所至為寒雰,時化之常也。

白話文:

所以,勝氣與復氣的產生,是在氣的上升下降交接之處。有的表現為數理的調和、光明顯著、濕熱蒸騰、清爽潔淨、淒涼悲愴等特性;有的表現為生長繁榮、茂盛豐足、收斂緊縮、清靜安寧等變化;有的表現為彎曲伸直、熾熱燃燒、高低錯落、疏散零落、滋潤豐沛等作用;有的表現為摧殘拉扯、燥熱乾枯、氾濫潰散、肅殺凋零、凝結寒冷等變異。唯有產生變異,邪氣才會乘虛而入,對人來說就會導致疾病甚至死亡。

黃帝問道:「什麼是邪氣呢?為什麼說變異就是邪氣呢?」

岐伯回答說:「萬物的生長源於氣的變化,萬物的極端則源於氣的變異。變化與變異這兩種氣,就像陰陽與晝夜一樣相反。萬物的生長遵循變化,衰敗則源於變異。所以,變異之氣與變化之氣互相衝擊搏鬥,變化之氣因為成就萬物而成為正氣,變異之氣因為敗壞萬物而成為邪氣,因此才說變異就是邪氣。氣的運行有往復,作用有快慢,這說明變化之氣都有往復,而其往復的作用,都有快慢之分。比如《黃帝內經》所說的,春天有草木生長舒暢的變化,秋天就會有霧露清涼的表現,這就是變化之氣往復的例子;冬天有寒冷殘酷的勝氣,夏天就會有酷熱燃燒的復氣,這是變異之氣往復的例子,而且它們往復的作用比較遲緩。再比如,少陰所到的地方表現為太過溫熱或寒冷,陽明所到的地方表現為疏散溫和,這是往復作用比較快速的例子。

凡是氣的變化,必定有這往復快慢四種情況來推動,然後變化所產生的正風和變異所產生的邪風才會開始侵入人體。成與敗、順與逆的變化都在人體內不斷遊走,就像冬天受寒,春天必定會得溫熱病;春天受風,夏天必定會腹瀉,以及張仲景所說的潛伏之氣、潛伏之寒等情況,都是如此。

黃帝問道:「氣的運行有快慢往復,風也是這樣產生的,變化和變異也是這樣產生,都是因為運氣的盛衰變化,才自然產生風嗎?人感受風而導致疾病,說明成與敗、順與逆的變化在人體內遊走,不是在當時隨著所感受到的風而立即發病,這是為什麼呢?」

岐伯回答說:「成與敗、順與逆的變化產生於動,不停地動就會產生變異。這樣,順逆的道理就明白了。朱丹溪所說的,傷寒多屬內傷,佔十之八九的說法,深刻地理解了這個道理。」

所謂成與敗、順與逆在人體內遊走,都是由於人的活動所造成的。如果人的活動有節制,能夠自我保養,那麼體內氣機就會平和,所感受到的也是平和的變化之氣,會成為維持身體健康的生氣在體內遊走。如果人的活動沒有節制,過度勞累,那麼體內氣機就會失調,所感受到的也是失調的變化之氣,會成為潛伏在身體內的病根在體內遊走。如果不停地活動,過度勞累,又再次感受到變異之氣的侵襲,那麼之前潛伏的病根就會爆發出來,產生疾病。

「期」是指病變發作的時間,也就是變異之氣發生作用的時候。如果沒有生長也沒有變化,呈現靜止的狀態,那麼就會走向死亡。所以說,沒有生長沒有變化,靜止就是死亡的徵兆。所以,動物靜止時,就會因口鼻呼吸停止,導致神機耗竭而走向死亡;植物靜止時,就會因根莖的上升下降停止,導致氣機孤危而走向死亡。所以,動物沒有呼吸的出入,就無法生長壯大衰老;植物沒有氣機的升降,就無法生長化育和收藏。

因此,氣的升降出入,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。所以,動植物的軀體,就是氣機化生的住所。如果氣機散亂,那麼出入升降就會各自離散,導致生化停止。因此,沒有什麼不存在出入升降,氣機的變化有大小之分,從微小的生物到廣闊的天地都是如此。生命期限有長短之分,從朝生暮死的蜉蝣到長壽的彭祖都是如此。凡是這大小遠近四種情況的存在,都貴在保持常態,如果違反常態,那麼災害就會來臨,生命終結的期限也就會縮短。

黃帝問道:「五運六氣的應驗表現,六氣的正常變化,六氣變異的規律是怎樣的?」

岐伯回答說:「六氣的正氣規律,有變化也有變異,有勝氣也有復氣,有正常的作用也有疾病的表現,它們的發生時間也都不一樣。陛下想了解哪方面的內容呢?」

黃帝說:「希望全部都聽到。」

岐伯說:「氣所到達的地方,厥陰所到的地方會表現為平和,少陰所到的地方會表現為溫熱,太陰所到的地方會表現為潮濕,少陽所到的地方會表現為炎熱,陽明所到的地方會表現為清涼,太陽所到的地方會表現為寒冷。這些是氣候變化的常規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