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四十·《內經》運氣類注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十·《內經》運氣類注 (19)

1. 五運六氣總論

或曰天之陰陽六節,惟司天在泉二節統盛一歲,餘四節獨盛一步者,何也?曰:司天在泉二節,正當天地之中,其升降常在中國相持,故統盛一歲。餘四節各居四方,其升降不在中國,惟治令一方所居之氣,隨春令西行,夏令北行,秋令東行,冬令南行,入歸中國盛之,故此四節,各隨四時之令獨盛一步也。若夫勝復作而出位變常者,雖不居治令之方,亦入中國往復也。

曰天氣以風、暑、濕、火、燥、寒為序,而濕居火前,地氣以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為序,而土居火後。夫濕土一氣,其位不同。何也?曰:在天為氣,故天以三陰三陽之氣多少為序,在地成形,故地以五行之形相生為序。

其以氣之多少為序者,從少漸多,則陰之序始厥陰,厥陰者一陰也,次少陰,少陰者二陰也,終太陰,太陰者三陰也;陽之序始少陽,少陽者一陽也,次陽明,陽明者二陽也,終太陽,太陽者三陽也。此則天氣以陰陽之多少為序,而濕居火前也。

其以形之相生為序者,生生不已,則其氣始於木,初之氣;木生火,故君火為二之氣;相火為三之氣;火生土,故土為四之氣;土生金,故金為五之氣;金生水,故水為終之氣,而復生木。此則地氣以五行之相生為序,而土居火後也。王太僕以少陽次太陽,陳無擇以濕土生相火,可謂不究經旨矣。

帝曰:善。寒濕相遘,燥熱相臨,風火相值,其有間乎?岐伯曰:氣有勝復,勝復之作,有德有化,有用有變,變則邪氣居之。帝曰:何謂邪乎?岐伯曰:夫物之生從於化,物之極由乎變,變化之相搏,成敗之所由也。故氣有往復,用有遲速,四者之有,而化而變,風之來也。

帝曰:遲速往復,風所由生,而化而變,故因盛衰之變耳。成敗倚伏遊乎中,何也?岐伯曰:成敗倚伏生乎動,動而不已,則變作矣。帝曰:有期乎?岐伯曰:不生不化,靜之期也。帝曰:不生化乎?岐伯曰:出入廢則神機化滅,升降息則氣立孤危。故非出入,則無以生長壯老已;非升降,則無以生長化收藏。

是以升降出入,無器不有。故器者生化之宇,器散則分之,生化息矣。故無不出入,無不升降。化有大小,期有近遠,四者之有,而貴常守,反常則災害至矣。故曰:無形無患,此之謂也。帝曰:善。有不生不化乎?岐伯曰:悉乎哉問也!與道合同,惟真人也。(六微旨大論)

此一章論天地陰陽之變。寒暑相遘,燥濕相臨,風火相值,其有間乎?帝承上章天地初中升降之義,而問寒濕燥熱風火等氣,其於升降相遘、相臨、相值之交接處,有空隙之間否乎也。岐伯答氣有勝復者,言天地相遘、相臨、相值者凡五,氣有盈虛多少,常於升降之交接處,強弱侵凌,乘勢勝復,無空隙之間也。

白話文:

有人問說,天有陰陽六個節氣,為什麼只有司天和在泉這兩個節氣統管一整年,其他的四個節氣卻只各管一步(指一個時段)呢? 答:司天和在泉這兩個節氣,正好處於天地之間的中間位置,它們的升降變化總是在中原地區相互作用,所以能統管一整年。其他的四個節氣則分別處於四方,它們的升降變化不在中原地區,只管理所在的那一方的氣,隨著春季往西走,夏季往北走,秋季往東走,冬季往南走,最後都回到中原地區,讓中原地區的氣達到旺盛,所以這四個節氣,各自隨著四時的命令而獨自旺盛一個時段。如果出現勝復的現象,導致氣機不按常理出位變化的,即使不處於所管理的方位,也會進入中原地區來回變化。

問:天氣的順序是風、暑、濕、火、燥、寒,為什麼濕在火之前?地氣的順序是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,為什麼土在火之後?濕和土明明都是同一種氣,為什麼位置不同呢?答:在天上的氣是無形的,所以天氣按照三陰三陽的氣的多少來排列順序;在地下的氣形成了具體的形狀,所以地氣按照五行相生的順序來排列。

按照氣的多少來排列順序,是從少到多,陰的順序從厥陰開始,厥陰是一陰,接著是少陰,少陰是二陰,最後是太陰,太陰是三陰;陽的順序從少陽開始,少陽是一陽,接著是陽明,陽明是二陽,最後是太陽,太陽是三陽。這是天氣按照陰陽氣的多少來排列順序,所以濕在火之前。

按照形狀相生的順序,是生生不息的,氣從木開始,是最初的氣;木生火,所以君火是第二種氣;相火是第三種氣;火生土,所以土是第四種氣;土生金,所以金是第五種氣;金生水,所以水是最後一種氣,然後又回到木。這是地氣按照五行相生的順序來排列,所以土在火之後。王太僕把少陽放在太陽之後,陳無擇認為濕土能生相火,可以說他們都沒有徹底了解經文的含義。

黃帝說:說得好。寒和濕相遇,燥和熱相遇,風和火相遇,它們之間會有空隙嗎?岐伯回答:氣有勝復的變化,勝復的產生,有常規的變化,有作用也有變動,變動就會有邪氣產生。黃帝問:什麼是邪氣呢?岐伯說:萬物的生長遵循自然的變化,萬物的極限是由於變化而造成的,變化之間相互作用,是成敗的根本原因。所以氣有來回的變化,作用有快慢,這四種因素相互作用,就會產生變化,風就是這樣來的。

黃帝問:快慢來回,是風產生的原因,變化是由於盛衰的變化引起的。成敗互相倚靠,在中間變化不定,這是為什麼呢?岐伯說:成敗互相倚靠是由於動的關係,動的狀態不停,就會產生變化。黃帝問:有停止的時候嗎?岐伯說:不生不化,就是停止的時候。黃帝問:不生化嗎?岐伯說:出入的功能廢止,神機就會消滅;升降的功能停止,氣就會孤立而危險。所以沒有出入,就無法生長壯老;沒有升降,就無法生長化收藏。

因此,升降出入的變化,在任何事物上都存在。所以事物是生化的場所,如果事物散亂就會分離,生化功能也會停止。所以任何事物都存在出入,都存在升降。變化有大小,時限有遠近,這四種因素相互作用,我們應當重視並守住常規,反常就會有災害產生。所以說:沒有形態就沒有憂患,就是這個意思。黃帝說:說得好。有沒有不生不化的事物呢?岐伯說:問得真好啊!能與自然規律完全一致的,只有真正得道的人才能做到。 (六微旨大論)

這一章討論的是天地陰陽的變化。寒和暑相遇,燥和濕相遇,風和火相遇,它們之間會有空隙嗎?黃帝承接上一章關於天地初始升降變化的含義,詢問寒濕燥熱風火這些氣在升降、相遇、相鄰、相值的交接處,是否有空隙。岐伯回答說,氣有勝復的變化,說明天地之間相遇、相鄰、相值的現象共有五種,氣有盈虛多少,常常在升降交接的地方,相互侵凌,利用強勢而勝出或恢復,沒有空隙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