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四十·《內經》運氣類注 (18)
卷之四十·《內經》運氣類注 (18)
1. 五運六氣總論
終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,終於二十五刻者,在泉陽明燥氣盛,相應地北方水氣治令,而同主冬至前後六十日八十七刻半,始終之候早晏也。天地之氣,在甲子歲六步始終之候早晏,餘歲同例推之也。歲候者,帝因步候而問及歲候也。蓋天地於一歲之政,天氣之司天在上者共主一歲,地氣之主運者居中配之。
凡二氣之候同,其始終於一歲也。日行一歲,日行一周天也。氣始於一刻者甲子歲,司天少陰熱氣,在泉陽明燥氣,中運大宮土氣之候始,同治其歲也。日行二周天,氣始於二十六刻者乙丑歲,司天太陰濕氣,在泉太陽寒氣,中運少商金氣之候始,同治其歲也。日行三周天,氣始於五十一刻者丙寅歲,司天少陽火氣,在泉厥陰風氣,中運大羽水氣之候始,同治其歲也。
日行四周天,氣始於七十六刻者丁卯歲,司天陽明燥氣,在泉少陰熱氣,中運少角木氣之候始,同治其歲也。此天地之氣在初紀四歲始終之候,余紀同例推之也。用者用前歲步始終之候,求天地之氣也。言天者,求之本。言地者,求之用。言人者,求之歲交者,言用前歲步始終之候也。
言求天氣者,則求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之本氣,其標與中氣不必求之也。言求地氣者,則求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、火之位氣,其下承之氣不必求之也。言求人氣者,則求氣交中所應見之氣,其不應見者不必求之也。
就甲子歲初之氣言之,則言求天氣者,求司天之熱、在泉之燥、泉左間之寒也;言求地氣者,求中運之土、本部之木也;言求人氣者,則求氣交所應見者,或熱,或燥,或寒,或土,或木,五者之氣為常,非是五者皆勝復之邪變也。
氣交者,天地二氣之交接,以人之身半天樞為界,天樞之上至司天之位,屬天氣主之;天樞之下至在泉之位,屬地氣主之;天地二氣於天樞交接之界分,屬人氣之所從,萬物之所由,故曰氣交也。凡此天地始終之候,亙古不易之體也。初凡三十度有奇,中氣同法者,求氣有初中之法也。
言每步六十日八十七刻半,其前三十日有奇,則為初氣,而日屬陽,主天樞以下之氣皆升;後三十日有奇,則為中氣,而月屬陰,主天樞以上之氣皆降。就甲子歲初之氣言之,天樞以下者,謂在泉燥氣,泉左間寒氣,中運土氣,本部木氣,皆上升也;天樞以上者,謂司天熱氣下降也。
升已而降,降者流地,降已而升,升者騰天,故高下相召,升降相隨,而氤氳錯雜,勝侮相乘,由是變常化於氣交,而作勝復也。蓋天地之氣,各皆均平,則於升降之間各守界分,而應歲步本位始終之常化;其有盈虛多少,則盈而同類多者勝,勝則越出歲步之本位,虛而同類少者侮,侮則為非歲步本位之氣,氣乘來勝,故常化變而勝復作矣。凡此天地升降之氣,隨時變化之用也。
白話文:
一年中最後的氣候(終之氣)開始於每天的三十七刻六分,結束於每天的二十五刻,這段時間屬於在泉的陽明燥氣最盛的時候,對應的是北方的水氣主導,同時也共同主管冬至前後六十天又八十七刻半的時間,這就是氣候開始和結束的早晚時間。天地之氣在甲子年,每步(指一年中氣候變化的階段)開始和結束的早晚是固定的,其他年份也可以按照這個規律推算。所謂的“歲候”,是古代帝王根據氣候的步進變化來詢問一年氣候情況的。總之,天地一年的變化規律是,天上的司天之氣主管一整年,地下的主運之氣則在中間配合。
凡是兩氣候相同的,它們的開始和結束時間都是在一年之內。太陽運行一周天就是一年。甲子年,氣候開始於每天的一刻,這時的司天之氣是少陰熱氣,在泉之氣是陽明燥氣,中運之氣是大宮土氣開始主導,它們共同主管這一年。太陽運行兩周天,氣候開始於每天的二十六刻,這時的司天之氣是太陰濕氣,在泉之氣是太陽寒氣,中運之氣是少商金氣開始主導,它們共同主管這一年。太陽運行三周天,氣候開始於每天的五十一刻,這時的司天之氣是少陽火氣,在泉之氣是厥陰風氣,中運之氣是大羽水氣開始主導,它們共同主管這一年。
太陽運行四周天,氣候開始於每天的七十六刻,這時的司天之氣是陽明燥氣,在泉之氣是少陰熱氣,中運之氣是少角木氣開始主導,它們共同主管這一年。這就是天地之氣在最初四年中開始和結束的規律,其他年份可以按照這個規律推算。推算氣候時,要用前一年的氣候開始和結束的時間,來求天地之氣。提到天,是為了探求根本;提到地,是為了了解運用;提到人,是為了了解天地之氣交會時的變化,也就是要用前一年的氣候開始和結束時間來推算。
要探求天氣,就要探求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的根本之氣,它們的表象和中氣就不需要探求了。要探求地氣,就要探求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、火的方位之氣,它們下面承接的氣就不需要探求了。要探求人氣,就要探求氣交時應該出現的氣,那些不應該出現的氣就不需要探求了。
就甲子年的初氣而言,要探求天氣,就要探求司天的熱、在泉的燥,以及在泉左側的寒;要探求地氣,就要探求中運的土,以及它所屬的木;要探求人氣,就要探求氣交時應該出現的,可能是熱,也可能是燥,也可能是寒,也可能是土,也可能是木,這五種氣是正常的,不是五種氣互相勝過或反勝的邪變。
所謂的氣交,是天地之氣的交接,以人身體的中間部位(天樞)為界,天樞以上到司天之位,屬於天氣主管;天樞以下到在泉之位,屬於地氣主管。天地之氣在天樞交界的地方,是人氣所產生的源頭,也是萬物產生的地方,所以稱為氣交。凡是天地開始和結束的時間,都是亙古不變的規律。凡是時間有三十多度(指天度,古代計算時間的一種方法)的,中氣的規律相同,都是為了探求氣候有開始和中間階段的方法。
每一步是六十天又八十七刻半,前面三十多天是初氣,這時太陽屬陽,主管天樞以下的氣都上升;後面三十多天是中氣,這時月亮屬陰,主管天樞以上的氣都下降。就甲子年的初氣而言,天樞以下的,指在泉的燥氣、在泉左側的寒氣、中運的土氣,以及它所屬的木氣,這些都上升;天樞以上的,指司天的熱氣下降。
上升之後就下降,下降的氣流向地面;下降之後就上升,上升的氣流向天空,所以高低的氣互相呼應,上升下降互相跟隨,從而產生雲霧繚繞,各種氣相互影響,互相制約,由此產生變化,在氣交中出現勝負的變化。天地之氣原本都是均勻平和的,在上升和下降之間各自遵守界限,來符合一年中每個階段的正常變化。如果出現盈餘或者不足的情況,盈餘且同類的氣多的就會勝出,勝出就會超出本來的規律;不足且同類的氣少的就會被欺侮,被欺侮就會出現不符合正常規律的氣,導致氣乘勢來戰勝,所以正常的變化就會發生改變,產生勝復的現象。總之,天地上升下降的氣,是隨時變化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