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四十·《內經》運氣類注 (11)
卷之四十·《內經》運氣類注 (11)
1. 五運六氣總論
物生其應氣脈其應者,覆說應則順之義也。經所謂厥陰所至,為風生之類,是物生之應;厥陰之至,其脈弦之類,是氣脈之應也。
少陽,治寅申歲六節盛衰。陽明,治卯酉歲六節盛衰。
太陽治辰戌歲六節盛衰。厥陰治巳亥歲六節盛衰。
少陰治子午歲六節盛衰。太陰治丑未歲六節盛衰。
火燥寒風熱濕為本,三陰三陽為標,本標之中見者為中氣。
少陽之上,火氣治之,中見厥陰。
厥陰之上,風氣治之,中見少陽。
陽明之上,燥氣治之,中見太陰。
太陰之上,濕氣治之,中見陽明。
太陽之上,寒氣治之,中見少陰。
少陰之上,熱氣治之,中見太陽。
五臟六腑為本,十二經絡為標,本標之間所絡者為中氣。臟腑之本居里,中氣居表裡之間,經脈之標為表。
足少陽屬膽絡肝
手少陽屬三焦絡心包
足厥陰屬肝絡膽
手厥陰屬心包絡三焦
足陽明屬胃絡脾
手陽明屬大腸絡肺
足太陰屬脾絡胃
手太陰屬肺絡大腸
足太陽屬膀胱絡腎
手太陽屬小腸絡心
足少陰屬腎絡膀胱
手少陰屬心絡小腸
帝曰:善。願聞地理之應六節氣位何如?岐伯曰:顯明之右,君火之位也;君火之右,退行一步,相火治之;復行一步,土氣治之;復行一步,金氣治之;復行一步,水氣治之;復行一步,木氣治之;復行一步,君火治之。相火之下,水氣承之;水位之下,土氣承之;土位之下,風氣承之;風位之下,金氣承之;金位之下,火氣承之;君火之下,陰精承之。帝曰:何也?岐伯曰:亢則害,承乃制,制則生化,外列盛衰,害則敗亂,生化大病。
帝曰:盛衰何如?岐伯曰:非其位則邪,當其位則正,邪則變甚,正則微。帝曰:何謂當位?岐伯曰:木運臨卯,火運臨午,土運臨四季,金運臨酉,水運臨子,所謂歲會,氣之平也。帝曰:非位何如?岐伯曰:歲不與會也。帝曰:土運之歲,上見太陰;火運之歲,上見少陽、少陰;金運之歲,上見陽明;木運之歲,上見厥陰;水運之歲,上見太陽,奈何?岐伯曰:天之與會也。故《天元冊》曰天符。
帝曰:天符歲會何如?岐伯曰:太乙天符之會也。帝曰:其貴賤何如?岐伯曰:天符為執法,歲位為行令,太乙天符為貴人。帝曰:邪之中也奈何?岐伯曰:中執法者,其病速而危;中行令者,其病徐而持;中貴人者,其病暴而死。帝曰:位之易也何如?岐伯曰:君位臣則順,臣位君則逆,逆則其病近,其害速;順則其病遠,其害微,所謂二火也。(六微旨大論)
此一章,論地之陰陽,左運地理之常。所謂下者,左行者也。地理應六節氣位者,地之四方,分為六步,更治時令,以應天外六節氣位之治也。顯明之右,君火之位者,日出顯明卯地之右,在方屬東南,在時屬春分,卯中之後,為君火之位也。君火之右,退行一步,相火治之者,地氣至南方相火位行令,治夏至前後三之氣,以應司天之政布,其運主戊癸歲,以應司天之政治歲也。
白話文:
萬物的產生都與氣候變化相呼應,而人體經脈的運行也與氣候變化相呼應,這就是說,它們的變化都是遵循自然規律的。就像經文說的,厥陰之氣運行到,就會出現風的現象,這是萬物對氣候變化的反應;厥陰之氣運行到,脈象會呈現弦的特點,這是經脈對氣候變化的反應。
少陽之氣,主管寅申這兩個地支年份的六個節氣的盛衰變化。陽明之氣,主管卯酉這兩個地支年份的六個節氣的盛衰變化。
太陽之氣,主管辰戌這兩個地支年份的六個節氣的盛衰變化。厥陰之氣,主管巳亥這兩個地支年份的六個節氣的盛衰變化。
少陰之氣,主管子午這兩個地支年份的六個節氣的盛衰變化。太陰之氣,主管丑未這兩個地支年份的六個節氣的盛衰變化。
火、燥、寒、風、熱、濕是自然的根本,三陰三陽是它們的表現形式,而介於根本和表現之間的,就是中氣。
在少陽之氣的上面,是火氣在主導,其中包含著厥陰之氣。
在厥陰之氣的上面,是風氣在主導,其中包含著少陽之氣。
在陽明之氣的上面,是燥氣在主導,其中包含著太陰之氣。
在太陰之氣的上面,是濕氣在主導,其中包含著陽明之氣。
在太陽之氣的上面,是寒氣在主導,其中包含著少陰之氣。
在少陰之氣的上面,是熱氣在主導,其中包含著太陽之氣。
五臟六腑是人體的根本,十二經脈是它們的表現形式,而聯繫根本與表現之間的,就是中氣。臟腑屬於人體內部,中氣介於內外之間,經脈則屬於人體外部。
足少陽經屬於膽,同時聯繫著肝臟。
手少陽經屬於三焦,同時聯繫著心包。
足厥陰經屬於肝,同時聯繫著膽。
手厥陰經屬於心包,同時聯繫著三焦。
足陽明經屬於胃,同時聯繫著脾臟。
手陽明經屬於大腸,同時聯繫著肺臟。
足太陰經屬於脾,同時聯繫著胃。
手太陰經屬於肺,同時聯繫著大腸。
足太陽經屬於膀胱,同時聯繫著腎臟。
手太陽經屬於小腸,同時聯繫著心臟。
足少陰經屬於腎,同時聯繫著膀胱。
手少陰經屬於心,同時聯繫著小腸。
黃帝問道:很好。我想了解一下地理位置如何與六個節氣相應對應?岐伯回答說:從太陽升起的地方開始,是君火的位置;君火位置再退一步,是相火主導的位置;再退一步,是土氣主導的位置;再退一步,是金氣主導的位置;再退一步,是水氣主導的位置;再退一步,是木氣主導的位置;再退一步,又回到君火主導的位置。相火之下,有水氣承托;水氣之下,有土氣承托;土氣之下,有風氣承托;風氣之下,有金氣承托;金氣之下,有火氣承托;君火之下,有陰精承托。黃帝問:為什麼會這樣呢?岐伯回答說:太過強盛就會產生危害,承托可以制約,制約才能產生變化,並在外在表現出盛衰。如果產生危害,就會導致紊亂,產生嚴重疾病。
黃帝問:盛衰的表現如何呢?岐伯回答說:如果不在其位,就會產生邪氣;如果處在其位,就會是正氣。邪氣會使病情加重,正氣會使病情輕微。黃帝問:什麼叫做處在其位呢?岐伯回答說:木氣運行到卯位,火氣運行到午位,土氣運行到四季(辰戌丑未)位,金氣運行到酉位,水氣運行到子位,這就是所謂的歲會,是氣候平和的表現。黃帝問:如果不在其位會怎樣呢?岐伯回答說:就是歲不與會。黃帝問:土氣主導的年份,天上卻出現太陰之氣;火氣主導的年份,天上卻出現少陽或少陰之氣;金氣主導的年份,天上卻出現陽明之氣;木氣主導的年份,天上卻出現厥陰之氣;水氣主導的年份,天上卻出現太陽之氣,這是怎麼回事呢?岐伯回答說:這是天地相應的變化,所以《天元冊》中說這是天符。
黃帝問:什麼是天符歲會呢?岐伯回答說:這是太乙天符的會合。黃帝問:它們的貴賤如何區分呢?岐伯回答說:天符是執行法律的,歲位是發佈命令的,太乙天符是尊貴的。黃帝問:如果受到邪氣侵襲會怎樣呢?岐伯回答說:如果被執行法律的天符侵襲,病情就會迅速而危險;如果被發佈命令的歲位侵襲,病情就會比較緩慢而持續;如果被尊貴的太乙天符侵襲,病情就會突然而致命。黃帝問:位置的轉移變化又如何呢?岐伯回答說:如果君主處於臣子的位置,就會順應天道;如果臣子處於君主的位置,就會違逆天道。違逆天道,病情就會很快出現,危害也會迅速產生;順應天道,病情就會比較久遠,危害也會比較輕微,這就是所謂的二火。
這一章論述的是地理的陰陽變化,左邊的運行是地理的常規。所謂的「下」指的是向左運行。地理位置與六個節氣相應,是指將地面的四方分為六個步,輪流主導時令,以應對天上的六個節氣的變化。從太陽升起的地方開始,是君火的位置,是指太陽從卯位升起,位於東南方,時間對應春分之後,是君火所主導的位置。君火位置再退一步,是相火主導的位置,指的是地氣運行到南方相火的位置開始主導,管理夏至前後三個節氣的氣候,來應對司天之氣的運行,它主導戊癸年的氣候,來應對司天之氣對一年的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