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·心小腸部 (5)
卷之二十·心小腸部 (5)
1. 牙疳瘡
〔垣〕,神功丸,治多食肉人口臭不可近,牙齒疳蝕,斷肉將脫,牙落血出不止。
黃連(去須,淨,一兩,酒洗),縮砂仁(半兩),甘草(三錢),藿香葉(一錢),生地黃(酒浸,三錢),木香(一錢),升麻(二錢),當歸身(一錢),蘭香葉(如無,藿香葉代之)
白話文:
「神功丸」是治療因常吃肉食導致口臭難聞、牙齒腐蝕、牙齦萎縮,甚至牙齒鬆動掉落、出血不止的方劑。方劑的組成包括:黃連(去鬚,洗淨,一兩,用酒洗)、縮砂仁(半兩)、甘草(三錢)、藿香葉(一錢)、生地黃(用酒浸泡,三錢)、木香(一錢)、升麻(二錢)、當歸身(一錢)、蘭香葉(若無,可用藿香葉代替)。
上為細末,水浸,蒸餅為丸,綠豆大。每服一百丸,加至二百丸止,白湯下,食後服。兼治血痢及下血不止,血下褐色或紫黑色,及腸澼下血。空心米飲送下。其脈洪大而緩。及治麻木厥氣上衝,逆氣上行腰間者。治小兒走馬牙疳。(見小兒疳門。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水浸泡後,用蒸餅做成丸藥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最多服用二百丸,用白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此方兼治血痢及下血不止,血色呈褐色或紫黑色,以及腸道流血。空腹時用米湯送服。脈象洪大而緩。此方也能治療麻木厥氣上衝,逆氣上行至腰間的病症。也可用於治療小兒走馬牙疳。(詳見小兒疳門。)
2. 耳內瘡
〔垣〕,黍黏子湯,治耳內痛生瘡。
桔梗(半兩),柴胡(三分),連翹(二分),黃芩(二分),黍黏子(二分),紅花(少許),歸梢(二分),生地黃(二分),蒲黃(一分),甘草(一分,炙),黃連(二分),草龍膽(一分),昆布(一分),黃耆(三分),蘇木(一分),桃仁(一錢),生甘草(一分),
白話文:
用黍黏子熬湯,可以治療耳朵疼痛和生瘡。
上件銼如麻豆大,作一服。水二大盞,煎至一盞,去渣,稍熱服,食後。忌寒藥利大便。
〔羅〕治耳內生瘡者,為足少陰,是腎之經也。其氣通於耳,其經虛,風熱乘之,隨脈入於耳,與氣相搏,故令耳門生瘡也。曾青散主之。
治耳內有惡瘡,,曾青散,。
雄黃(七錢),曾青(半兩),黃芩(二錢半)
上件搗為細末、研勻。每用少許納耳中,有膿出,即以綿杖子拭乾用之。
黃連散
黃連(半兩),白礬(枯,七錢半),
上搗為細末,每用少許,綿裹納耳中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磨成麻豆大小,製成一劑。用兩大碗水煎煮至一大碗,去除藥渣,稍涼後服用,飯後服藥。忌食寒性藥物和利大便的藥物。
治療耳內生瘡,因為耳內是足少陰經,屬於腎經,腎氣通往耳朵。如果腎經虛弱,風熱乘虛而入,隨著經脈進入耳朵,與氣相搏,就會導致耳門生瘡。用曾青散治療。
治療耳內惡瘡,可以用曾青散。
雄黃七錢,曾青半兩,黃芩二錢半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少許放入耳中,如果有膿液流出,就用棉籤擦拭乾淨,然後繼續使用。
黃連散
黃連半兩,白礬(枯)七錢半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少許用棉花包裹後塞入耳中。
3. 腎臟風陰瘡
〔無〕,四生散,治癩風上攻下注,耳鳴目癢,鼻赤齒浮,或作口瘡,下注陰濕,四肢瘙癢,通體生瘡,及婦人血風等症。
白附子,蒺藜(擦去刺),黃耆(蜜炙),羌活(等分),
上為末,每服二錢,鹽酒調下。有一人將豬腎破開,入鹽摻藥煨亦妙。癩屬宗筋,胃陽明養之,故有是證。
〔世〕,治腎臟風,凡指縫白者,只一二服效。
黃耆(一兩),木通,甘草,黑牽牛(各半兩),
白話文:
四生散可以治療癩風上攻下注,出現耳鳴、眼睛癢、鼻子發紅、牙齒鬆動,或是口瘡等症狀,下注陰濕,四肢瘙癢,全身長瘡,以及婦女血風等疾病。
配方為白附子、去刺的蒺藜、蜜炙黃耆、羌活等份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鹽酒調服。還有一種方法,將豬腎破開,放入鹽和藥物一起煨,效果也很好。癩風屬於宗筋病,胃陽明經氣滋養宗筋,因此才會出現這些症狀。
此外,還有一種治療腎臟風的方法,適合指縫發白的人,一般服用一到兩劑就能見效。
配方為黃耆一兩、木通、甘草、黑牽牛各半兩。
上四味,細銼。用斑蝥七枚去翅,同藥炒焦黑,去斑蝥,余為末。蒸餅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空心鹽湯下三十丸。
〔《本》〕,治腎臟風,上攻下注,生瘡並癬,,烏頭丸,。
川烏(一兩),草烏(一兩,二味以黑豆半升煮透軟,去皮臍,切,曬乾),天麻,地龍(去土),白附子(各半兩),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二三十丸,空心食前,鹽酒鹽湯任下。
白話文:
將上述四種藥材切碎,並用七枚斑蝥去翅,與藥材一起炒至焦黑,去除斑蝥,剩下的藥材磨成粉末。用蒸餅糊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空腹時用鹽湯送服三十丸。
此方可治療腎臟風,上攻下注,生瘡並癬。
川烏、草烏各一兩,以黑豆半升煮透軟,去皮臍,切片曬乾,天麻、地龍(去土)、白附子各半兩,研磨成粉,用酒糊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空腹食前,用鹽酒或鹽湯送服。
〔《衍》〕有一婦人,患臍下腹上連二陰遍滿生濕瘡,狀如馬刀,他處並無。熱癢而痛,大小便澀,出黃汁,食亦減,身面浮腫。醫作惡瘡治,用鰻鱺魚、松脂、黃丹之類塗瘡上。愈熱痛甚,治不對故也。細問之,此人嗜酒貪啖,喜魚蟹發風等物,急令用溫水洗拭去膏藥。尋馬齒莧四兩研碎,入青黛一兩再研勻,塗瘡上,即時熱減,痛癢皆去。
仍服八正散。日三服,發散客熱。每塗藥,一時久即干,又再塗新濕藥。如此二日,減三分之一,五日減二,自此二十日愈。既愈,乃問曰:此瘡何緣至此?曰:中下焦蓄風熱毒,熱氣若不出,當作腸癰、內痔,仍須禁酒及發風物。後不能禁酒,果患內痔。
白話文:
從前有個婦人,她的肚子下方、兩腿之間都長滿了濕疹,看起來像馬刀一樣,其他地方都沒有。這些疹子又熱又癢又痛,大小便也不順暢,還會流出黃色的汁液,食慾也下降,臉和身體也浮腫。醫生把她當成惡瘡來治療,用鰻魚、松脂、黃丹等塗抹在患處。結果反而更熱更痛,因為治法不對。仔細詢問後發現,這個婦人平時喜歡喝酒、貪吃,也喜歡吃魚、蟹等容易引起風熱的食物。醫生立刻叫她用溫水把膏藥洗掉,再用馬齒莧四兩研碎,加入青黛一兩,混合均勻塗在患處。馬上就感覺熱度減輕,疼痛和瘙癢也消失了。
之後再讓她服用八正散,一天三次,幫助散發體內的熱氣。每次塗藥後,很快就會乾掉,就再塗一次新鮮的藥膏。這樣持續兩天,疹子就消退了三分之一;五天後就消退了三分之二。二十天後就完全好了。痊癒後,婦人問醫生,她為什麼會長這種疹子。醫生說,她的下焦積聚了風熱毒素,如果熱氣無法排出,就會變成腸癰或內痔,所以要忌酒和容易引起風熱的食物。結果她後來還是忍不住喝酒,果然就患上了內痔。
〔丹〕陰囊瘡。蠟麵茶末之,先以甘草煎水洗,後敷上妙。(《心鏡》)
陰上濕泡瘡。硫黃末敷之,日三次。(《梅師》)
〔《千》〕治丈夫陰下濕癢。蒲黃末敷之良。
〔丹〕陰瘡。人屎燒灰敷之安。(《秘要》)
〔世〕腎臟風。甘草節湯洗,極效。
〔《秘》〕腎臟風癢不可當者。吳茱萸、蛇床子等分煎湯洗,神效。
治腎臟陰汗生瘡,用莧菜根莖葉燒灰存性,研細,抓破敷之,立愈。又蒼耳草、蛇床子煎湯洗之良。
白話文:
古代醫書記載,陰囊長瘡可用蠟和茶末混合敷治,事先用甘草煎水清洗患處。陰部濕疹可用硫磺粉敷治,一天三次。男人陰部濕癢可用蒲黃粉敷治。陰瘡可用人糞燒成灰敷治。腎臟風可用甘草節湯清洗,效果極佳。腎臟風癢難忍,可用吳茱萸和蛇床子等分煎湯清洗,效果顯著。腎臟陰汗生瘡可用莧菜根莖葉燒成灰研細敷治,效果立竿見影,亦可用蒼耳草和蛇床子煎湯清洗。
〔潔〕治男子婦人陰部濕淹瘡。
五倍子(細研,五分),白礬(一錢),銅綠(少許),輕粉(一字),乳香(五分),
上為極細末,洗淨摻之。
〔世〕治陰瘡,癢痛久不止。
銅錢(百枚),烏梅(七枚),鹽(二錢),
上水一碗半,煎至一碗,洗之,無不效驗。
〔世〕腎臟風瘡:血郄(即百蟲窠,右膝內廉上膝三寸陷中者。)
〔《集》〕腎臟風瘡:血郄(即百蟲窠,針入寸半,灸二七壯。)三陰交
白話文:
古代醫書記載,用五倍子、白礬、銅綠、輕粉、乳香等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,可以治療男性和女性陰部濕疹和瘡瘍。另外,用銅錢、烏梅、鹽等藥材煮水,可以洗滌陰部瘡瘍,緩解瘙癢疼痛。腎臟風瘡可以針灸治療,針刺穴位為血郄(即百蟲窠)和三陰交,並灸二七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