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四十·《內經》運氣類注 (6)
卷之四十·《內經》運氣類注 (6)
1. 五運六氣總論
神在天為風,在地為木,在體為筋,在氣為柔,在臟為肝。其性為暄,其德為和,其用為動,其色為蒼,其化為榮,其蟲毛,其政為散,其令宣發,其變摧拉,其眚為隕,其味為酸,其志為怒。怒傷肝,悲勝怒,風傷肝,燥勝風,酸傷筋,辛勝酸。南方生熱,熱生火,火生苦,苦生心,心生血,血生脾。
其在天為熱,在地為火,在體為脈,在氣為息,在臟為心。其性為暑,其德為顯,其用為燥,其色為赤,其化為茂,其蟲羽,其政為明,其令鬱蒸,其變炎爍,其眚燔焫,其味為苦,其志為喜。喜傷心,恐勝喜,熱傷氣,寒勝熱,苦傷氣,咸勝苦。中央生濕,濕生土,土生甘,甘生脾,脾生肉,肉生肺。
其在天為濕,在地為土,在體為肉,在氣為充,在臟為脾。其性靜兼,其德為濡,其用為化,其色為黃,其化為盈,其蟲裸,其政為謐,其令雲雨,其變動注,其眚淫潰,其味為甘,其志為思。思傷脾,怒勝思,濕傷肉,風勝濕,甘傷脾,酸勝甘。西方生燥,燥生金,金生辛,辛生肺,肺生皮毛,皮毛生腎。
其在天為燥,在地為金,在體為皮毛,在氣為成,在臟為肺。其性為涼,其德為清,其用為固,其色為白,其化為斂,其蟲介,其政為勁,其令霧露,其變肅殺,其眚蒼落,其味為辛,其志為憂。憂傷肺,喜勝憂,熱傷皮毛,寒勝熱,辛傷皮毛,苦勝辛。北方生寒,寒生水,水生咸,咸生腎,腎生骨髓,髓生肝。
其在天為寒,在地為水,在體為骨,在氣為堅,在臟為腎。其性為凜,其德悽愴,其用為藏,其色為黑,其化為肅,其蟲鱗,其政為靜,其令為寒,其變凝冽,其眚冰雹,其味為咸,其志為恐,恐傷腎,思勝恐,寒傷血,燥勝寒,咸傷血,甘勝咸。五氣更立,各有所先,非其位則邪,當其位則正。
帝曰:病之生變何如?岐伯曰:氣相得則微,不相得則甚。帝曰:主歲何如?岐伯曰:氣有餘,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;其不及,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,己所勝輕而侮之。侮反受邪,侮而受邪,寡於畏也。(五運行大論)
此一章論天右旋於外,而寒暑六入以舉其地,地受天六入以為五行左轉,化生人物於天之中也。天地萬物之上下,左右陰陽之道路者,天右旋六節之位也。上下,謂在上者司天之位,在下者在泉之位。左右,謂在上之左右者,天左間、右間之位;在下之左右者,泉左間、右間之位也。
故天之三陰三陽,於其六位右旋。如巳亥歲上見厥陰,而左間少陰,右間太陽;至子午歲,厥陰右旋下降,則上見少陰,而左間太陰,右間厥陰,常如此逐歲自上旋降於右也。面北命其位,言其見者,謂司天之位在南而面北,命其左右,則西南為左間之位,東南為右間之位,而言其所見之陰陽也。
白話文:
五運六氣總論
風:在天上是風,在地上是木,在人體是筋,在氣的表現是柔和,在臟腑對應的是肝。它的性質是溫暖,它的德性是和諧,它的作用是動,它的顏色是青色,它的變化是生長,它的動物類別是毛,它的施政是發散,它的號令是宣發,它的變異是摧折拉扯,它的災害是隕落,它的味道是酸味,它的情志是憤怒。憤怒會傷害肝,悲傷可以克服憤怒,風會傷害肝,乾燥可以克服風,酸味會傷害筋,辛辣可以克服酸味。南方產生熱,熱產生火,火產生苦味,苦味對應心臟,心臟產生血液,血液滋養脾臟。
熱:在天上是熱,在地上是火,在人體是脈搏,在氣的表現是呼吸,在臟腑對應的是心臟。它的性質是暑熱,它的德性是顯著,它的作用是乾燥,它的顏色是紅色,它的變化是茂盛,它的動物類別是羽毛,它的施政是光明,它的號令是鬱悶蒸騰,它的變異是炎熱閃爍,它的災害是焚燒,它的味道是苦味,它的情志是喜悅。喜悅會傷害心臟,恐懼可以克服喜悅,熱會傷害氣,寒冷可以克服熱,苦味會傷害氣,鹹味可以克服苦味。中央產生濕,濕產生土,土產生甘味,甘味對應脾臟,脾臟產生肌肉,肌肉滋養肺臟。
濕:在天上是濕,在地上是土,在人體是肌肉,在氣的表現是充實,在臟腑對應的是脾臟。它的性質是安靜兼具,它的德性是濡潤,它的作用是化育,它的顏色是黃色,它的變化是充盈,它的動物類別是裸體,它的施政是寧靜,它的號令是雲雨,它的變異是動盪灌注,它的災害是淫溢潰爛,它的味道是甘味,它的情志是思慮。思慮會傷害脾臟,憤怒可以克服思慮,濕會傷害肌肉,風可以克服濕,甘味會傷害脾臟,酸味可以克服甘味。西方產生燥,燥產生金,金產生辛味,辛味對應肺臟,肺臟產生皮毛,皮毛滋養腎臟。
燥:在天上是燥,在地上是金,在人體是皮毛,在氣的表現是成熟,在臟腑對應的是肺臟。它的性質是涼爽,它的德性是清澈,它的作用是固守,它的顏色是白色,它的變化是收斂,它的動物類別是甲殼,它的施政是強勁,它的號令是霧露,它的變異是肅殺,它的災害是蒼涼隕落,它的味道是辛味,它的情志是憂愁。憂愁會傷害肺臟,喜悅可以克服憂愁,熱會傷害皮毛,寒冷可以克服熱,辛味會傷害皮毛,苦味可以克服辛味。北方產生寒,寒產生水,水產生鹹味,鹹味對應腎臟,腎臟產生骨髓,骨髓滋養肝臟。
寒:在天上是寒,在地上是水,在人體是骨骼,在氣的表現是堅固,在臟腑對應的是腎臟。它的性質是凜冽,它的德性是悽愴,它的作用是收藏,它的顏色是黑色,它的變化是肅殺,它的動物類別是鱗片,它的施政是靜止,它的號令是寒冷,它的變異是凝結寒冷,它的災害是冰雹,它的味道是鹹味,它的情志是恐懼。恐懼會傷害腎臟,思慮可以克服恐懼,寒會傷害血,燥可以克服寒,鹹味會傷害血,甘味可以克服鹹味。五種氣各自循環更替,各有先後順序,不在其位就會產生邪氣,在其位就是正氣。
皇帝問:疾病的產生變化是怎樣的?岐伯回答說:如果氣之間互相協調,病情就輕微;如果氣之間不協調,病情就嚴重。皇帝問:主宰一年的氣候是怎樣的?岐伯回答說:如果氣過盛,就會制約自己所能勝過的,欺侮自己所不能勝過的;如果氣不足,就會被自己所不能勝過的欺侮,被自己所能勝過的輕視。欺侮反而會遭受邪氣的侵襲,欺侮而遭受邪氣侵襲,是因為沒有敬畏之心。《五運行大論》
這一章論述天道向右旋轉在外,而寒暑的六氣輪番進入來主導大地;大地接受天的六氣進入,轉化成五行向左轉動,在天地之中化生萬物。天地萬物上下的關係,左右陰陽運行的途徑,就是天向右旋轉的六個節點位置。上下,是指在上的司天之位,在下的在泉之位。左右,是指在上的左右,是天左間和右間的位置;在下的左右,是泉左間和右間的位置。
所以天的三陰三陽,在它的六個位置向右旋轉。例如在巳亥年,上方看到厥陰,而左間是少陰,右間是太陽;到了子午年,厥陰向右旋轉下降,上方就看到少陰,而左間是太陰,右間是厥陰,常常這樣逐年從上方旋轉下降到右邊。面朝北來確定它的方位,說它所呈現的,是指司天之位在南面而面朝北,確定它的左右,那麼西南方是左間的位置,東南方是右間的位置,而說的是它所呈現的陰陽之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