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四十·《內經》運氣類注 (3)
卷之四十·《內經》運氣類注 (3)
1. 五運六氣總論
(天元紀大論)
此一章覆論前章氣有多少,形有盛衰,上下相召之義也。陰陽之氣,各有多少者,夫三陰三陽之氣,各分多少。陰多者太陰,次少者少陰,又次者厥陰也。陽多者太陽,次少者陽明,又次者少陽也。形有盛衰,謂五行之治,各有太過不及者,地五運之形,各有盛衰,土有大、少宮,金有大、少商,水有大、少羽,木有大、少角,火有大、少徵,而大者太過,少者不及也。
上下相召者,天右旋之陰陽,加於地下,地左轉之陰陽,臨於天上,上下加臨而相召,治歲步也。天之陰陽,風熱燥濕寒,又增火為六數者,在天之熱分為暑火二氣,故三陰三陽各上奉之也。地之陰陽,木火土金水,亦增火為六數者,在地之火,分為君相二形,故生長化收藏各下應之也。其天之陰陽,下加地氣,共治歲也,則應天之氣,動而不息。
蓋地之治歲,君火不主運,惟五運循環,故天之六氣加之,常五歲右餘一氣,與地遷移一位而動不息也。地之陰陽,上臨天氣,共治步也,則應地之氣,靜而守位。蓋地之治步,其木君相土金水無殊,皆各主一步以終期,故其上臨天之六氣共治也。常六期齊,周復於始,治之步環會而靜守位也。
故治歲動者與治步靜者相召,外旋上者與內運下者相臨,則陰陽相錯,而損益盛虛之變所由生也。天以六為節,地以五為制者,上下相召之數也。蓋天之六氣,各治一歲,故六期一備。地之六位,其君火以明,相火以位,故五歲一周。五六相合,凡三十歲為一紀,六十歲為一周,其間相錯之陰,或氣類同多而益為太過之盛者,或氣類異少而損為不及之虛者,斯皆可見其變也。
甲己之歲,土運統之;乙庚之歲,金運統之;丙辛之歲,水運統之;丁壬之歲,木運統之;戊癸之歲,火運統之;地五位一周之數也。子午之歲,上見少陰熱氣;丑未之歲,上見太陰濕氣;寅申之歲,上見少陽相火;卯酉之歲,上見陽明燥氣;辰戌之歲,上見太陽寒氣;巳亥之歲,上見厥陰風氣者,天六期一備之數也。天地之數五,而火熱居三,可見天地間熱多於寒,火倍於水,而人之病化從可推也。
黃帝坐明堂,始正天綱,臨觀八極,考建五常,請天師而問之曰:論言天地之動靜,神明為之紀,陰陽之升降,寒暑彰其兆。余聞五運之數於夫子,夫子之所言,正五氣之各主歲耳。首甲定運,余因論之。鬼臾區曰:,土主甲己,金主乙庚,水主丙辛,木主丁壬,火主戊癸。
子午之上,少陰主之;丑未之上,太陰主之;寅申之上,少陽主之;卯酉之上,陽明主之;辰戌之上,太陽主之;巳亥之上,厥陰主之。不合陰陽,其故何也?岐伯曰:是明道也。此天地之陰陽也。夫推之可數者,人中之陰陽也,然所合,數之可得者也。夫陰陽者,數之可十,推之可百,數之可千,推之可萬。
白話文:
這一段主要是在討論先前章節提到的氣有多少、形體的盛衰以及上下互相影響的道理。陰陽之氣各有不同,三陰之氣中,太陰之氣最多,少陰次之,厥陰又次之;三陽之氣中,太陽之氣最多,陽明次之,少陽又次之。形體的盛衰指的是五行的運行,各有太過或不及的情況。地上的五運,土有大宮和小宮,金有大商和小商,水有大羽和小羽,木有大角和小角,火有大徵和小徵,大的表示太過,小的表示不及。
上下互相影響指的是,天的陰陽之氣向右旋轉,加臨到地上,而地的陰陽之氣則向左旋轉,加臨到天上。天地之氣互相加臨,以此來運行一年的節律。天上的陰陽之氣,包括風、熱、燥、濕、寒,又增加火,形成六種氣候。天上的熱氣分為暑和火兩種,所以三陰三陽之氣都向上承接。地上的陰陽之氣,包括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,也增加火,形成六種氣。地上的火又分為君火和相火兩種,所以生、長、化、收、藏也各自向下呼應。天上的陰陽之氣,加臨到地氣上,共同運行一年的節律,所以天上的氣是動而不停歇的。
地上的運行節律,君火不主導五運,只有五運循環運行,所以天上的六氣加臨到地上,通常每五年多餘一氣,與地氣互相遷移位置,也是動而不停歇。地上的陰陽之氣,加臨到天氣上,共同運行節律,所以地上的氣是靜止而守其位的。地上的運行節律,木、君火、相火、土、金、水並沒有什麼不同,都是各自運行一個階段以完成一個週期,所以天上的六氣加臨到地上,共同運行節律,通常每六個階段完成一個循環,又重新開始,這運行的週期是環狀的,而它們的位置是靜止的。
所以,運行的(天)與靜止的(地)互相影響,向外旋轉的(天)與向內運行的(地)互相加臨,陰陽相互交錯,產生損耗、增益、盛大、虛弱等變化。天以六為節,地以五為制,這就是上下互相影響的數理。天上的六氣,各自主導一年,所以六期完成一個循環。地上的六個位置,君火是明顯的,相火有其位置,所以五歲一個循環。五和六相合,總共三十年為一紀,六十年為一個週期。在這個過程中,陰陽相互交錯,有些氣的性質相同但太多,就變成太過,有些氣的性質不同而太少,就變成不及,這些變化都是可以觀察到的。
甲和己的年份,由土運主導;乙和庚的年份,由金運主導;丙和辛的年份,由水運主導;丁和壬的年份,由木運主導;戊和癸的年份,由火運主導,這是地上五個位置循環運行的數理。子和午的年份,天上會出現少陰熱氣;丑和未的年份,天上會出現太陰濕氣;寅和申的年份,天上會出現少陽相火;卯和酉的年份,天上會出現陽明燥氣;辰和戌的年份,天上會出現太陽寒氣;巳和亥的年份,天上會出現厥陰風氣,這是天上六個階段完成一個循環的數理。天地之間的數理是五,而火熱佔了三個位置,可以看出天地之間熱多於寒,火的能量是水的兩倍,人的疾病變化由此可以推斷。
黃帝坐在明堂,開始校正天上的綱紀,觀察四面八方,考察建立五常。他請教天師問道:我聽說天地的動靜,由神明來記錄;陰陽的升降,寒暑顯示出徵兆。我從您那裡聽說了五運的數理,您所說的只是五氣各自主導一年而已。我從甲年開始確定五運,您也因此而論述。鬼臾區說:土主甲己年,金主乙庚年,水主丙辛年,木主丁壬年,火主戊癸年。
子午的年份,由少陰主導;丑未的年份,由太陰主導;寅申的年份,由少陽主導;卯酉的年份,由陽明主導;辰戌的年份,由太陽主導;巳亥的年份,由厥陰主導。這些跟陰陽的數理並不一致,這是為什麼呢?岐伯說:這說的是明確的道理。這是天地陰陽的運行。凡是可以用數字推算的,是人體中的陰陽。然而那些結合起來的,可以用數理來推算的,陰陽的數理是可以推演的。陰陽的數理可以十為單位,進而推演為百,推演為千,推演為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