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九·小兒部 (6)
卷之三十九·小兒部 (6)
1. 補遺方
酒浸一宿,去皮骨,曬乾不見火),附子(一個,炮去皮臍,虛者用),蜈蚣(二條,赤足者生用),檳榔(大二個)
原方有大⿰豕隶蟲二十五個去殼,本草無考。
上逐旋入研細勻,用不蛀皂䖟一鋌,刮去皮弦,以好酒半升浸一宿,揉去渣取汁,入石腦油三錢,銀石器內文武火熬數沸,放冷,別煉蜜少許,投內和諸藥得所,大者丸棗大,小者皂子大,以金銀為衣,每服一丸,金銀薄荷湯化下。涎實者,同水銀丸化下,量兒大小與服,神效。
水銀丸,治急驚痰壅發搐,悶亂口噤。
水銀(一分,入棗肉少許,同研至無星),膩粉(一錢,研),南星(炮製,一分),全蠍(微炒,一分),
再研棗肉為丸,如黍米大。每服五七丸,乳香湯化下,無時量大小加減。
太乙神精丹,治客忤霍亂,腹痛脹滿,屍疰惡氣,顛狂鬼語,蠱毒妖魅,溫瘧,但是一切惡毒,無所不治。
丹砂,曾青,雌黃,雄黃,磁石(各四兩),金牙(二兩半),
上六味,各搗絹下篩,惟丹砂、雌黃、雄黃三味以醶醋浸之。曾青用好酒於銅器中漬,紙密封訖,日中曝百日。經憂急五日亦得,無日以火暖之。然後各研令如細粉,以醶酢拌,使乾溼得所,納土釜中,以六一泥固濟,勿令泄氣。干後安鐵環施腳高一尺五寸,置釜上以漸放火,無問軟硬炭等皆得。
初放火取熟兩稱炭各長四寸,置釜上待三分盡即益,如此三度,盡用熟火,然後用益生炭,其過三上熟火已外,皆須加火漸多,及至一伏時,其火已欲近釜,即便滿就釜下益炭,經兩度即罷,火盡極冷然後出之。其藥精飛化凝著釜上,五色者上,三色者次,一色者下,但色光明皎潔如雪最佳。
若飛上不盡,更令與火如前,以雄雞翼掃取,或多或少不定,研和棗膏,丸如黍粒。治偏風,大風,惡疾,癲癇,癧癤,鬼打等最良。服法平旦空服一丸如黍米為度。其瘧病積久,百方不瘥,又加心腹脹滿上氣,身面腳等並腫垂死者,服一丸吐即瘥,亦有不吐瘥者。若不吐復不瘥者,更服一丸半。
仍不瘥者後日增半丸,漸服無不瘥,氣亦定,當吐出青黃白物。其因瘧兩脅下有㿍塊者,亦當消除,若心腹不脹滿者,可與一丸,日日加之,以知為度,不必專須吐。亦可一丸即瘥,勿並與服,亦可三日一服,皆須以意斟酌,量得其宜。或腹內有水便即下者,勿怪。若患瘧日近精神健,亦可斟酌病人藥性,並與兩丸作一丸頓服之,皆至午後食,勿使冷,勿使熱,豉漿粥任意食之。若病瘧盜汗虛弱者,日服一丸,至三日吐即止。
若患瘧不汗,氣復不流腳冷者,服一丸,至三日若不汗,氣復腳即暖有潤汗不止,三日吐即止。若患瘧無顏色者,服藥後三日即有顏色,亦有須吐瘥者,亦有服少許而瘥者,亦有殺藥強人,服三四丸始覺藥行者。凡人稟性不同,不可一概與之,但作黍米大服之為始,漸加以知為度。
白話文:
將酒浸泡過一晚,去除皮骨,曬乾(不要用火烘烤)。加入附子一個(炮製過,去除皮臍,體虛的人使用),蜈蚣兩條(用赤足的活蜈蚣),檳榔兩個(大的)。
原本的藥方有大𧲽蟲二十五個,要去除外殼,但在本草藥典中找不到相關記載。
將以上藥材逐一放入研磨,磨成細粉均勻混合。取一塊不被蟲蛀的肥皂角,刮去表面粗糙的部分,用半升好酒浸泡一晚,揉搓後去除殘渣,取其汁液。加入三錢石腦油,放入銀製或石製容器中,用小火和大火交替加熱煮滾數次,放涼。另外煉製少許蜂蜜,加入藥汁中混合均勻,藥丸較大的做成棗子大小,小的做成皂角子大小。用金箔或銀箔包裹,每次服用一丸,用金銀薄荷湯送服。如果痰液很多,則用水銀丸一起服用。根據小孩體型大小給予適當劑量,效果很好。
水銀丸:治療急驚風、痰液阻塞引發的抽搐、悶亂、口噤。
水銀一分(加入少許棗肉,一同研磨至看不到水銀顆粒),膩粉一錢(研磨),南星一分(炮製過),全蠍一分(稍微炒過),
再將棗肉研磨成丸,如黍米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到七丸,用乳香湯送服,不拘時間,根據體型大小酌量加減。
太乙神精丹:治療外感邪氣引起的霍亂、腹痛脹滿、屍疰惡氣、精神錯亂、胡言亂語、蠱毒妖魅、溫瘧等各種惡毒疾病,無所不治。
丹砂、曾青、雌黃、雄黃、磁石各四兩,金牙二兩半。
以上六味藥材,分別搗碎後用細絹篩過,只有丹砂、雌黃、雄黃三種藥材要用醋浸泡。曾青用好酒浸泡在銅器中,用紙密封,在陽光下曝曬一百天。如果情況緊急,曝曬五天也可以,如果沒有陽光,可以用火加熱。然後分別研磨成細粉,用醋拌勻,使其乾濕適中,放入陶罐中,用六一泥封固,不要漏氣。乾燥後,在陶罐上安裝一個鐵環,用架子將陶罐架高一尺五寸,開始用火加熱,不論軟硬炭都可以。
一開始先用兩塊長四寸的熟炭放在陶罐上,等燒掉三分之一時再加入,如此重複三次,都用熟炭。之後改用生炭,除了前面三次使用熟炭外,其他都要逐漸增加火力,等到火燒到快靠近陶罐時,就要在陶罐下加滿炭,經過兩次即可停止。等火完全熄滅,陶罐冷卻後才能取出。藥物精華會蒸發凝結在陶罐上,顏色有五種的最好,三種的次之,一種的較差,只要顏色明亮潔淨如雪就最佳。
如果藥物沒有完全蒸發,就再次用火加熱,用雄雞翅膀掃取凝結的藥粉,多少不一定。將藥粉和棗泥混合,做成黍米大小的藥丸。治療偏癱、大風、惡疾、癲癇、癧疥、鬼打等病症效果很好。服用方法是每天早上空腹服用一丸,以黍米大小為標準。對於久治不癒的瘧疾,又加上心腹脹滿、氣喘、全身浮腫、生命垂危的人,服用一丸,如果吐出來就會痊癒,也有不吐也痊癒的。如果服藥後不吐也不好轉,就再服一丸半。
如果仍不好轉,隔天增加半丸,逐漸服用,沒有治不好的。症狀緩解後,會吐出青黃白色的東西。如果因為瘧疾導致兩側肋下有腫塊,也會消除。如果心腹沒有脹滿,可以服用一丸,每天增加劑量,到適量為止,不一定要吐出來。也可以服用一丸就好轉,不要同時服用多丸,也可以三天服用一次,都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酌情考慮。如果腹內有水,會排泄出來,不要驚慌。如果患瘧疾但精神狀態良好,也可以根據病人藥性,一次服用兩丸,當作一丸服用,都在午飯後服用,不要吃冷的,也不要吃熱的,可以隨意吃豆豉粥。如果患瘧疾盜汗虛弱,每天服用一丸,到第三天吐出來就會停止。
如果患瘧疾不出汗,氣血不流通,手腳冰冷,服用一丸,到第三天如果沒有出汗,手腳轉暖並且微微出汗不止,三日後吐出來就會停止。如果患瘧疾面色不好,服藥後三日面色會變好,也有需要吐出來才會痊癒的,也有吃少許就好的,也有藥性較強的人,要服用三四丸才感覺到藥效的。每個人的體質不同,不能一概而論,但是都要從黍米大小開始服用,逐漸增加,到適量為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