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九·小兒部 (2)
卷之三十九·小兒部 (2)
1. 囟填
湯氏,小兒囟填,其囟高大如物填在上,汗出,毛髮黃而短是也。若寒氣上衝則牢𩊅,(頭垤起腫硬曰牢。𩊅,音昂。)熱氣上衝則柔軟。又小兒臟腑積熱,氣上衝於腦,亦致囟填,而又肝氣盛,風熱衝上而成此候也。《玉環集》歌曰:囟門腫起定為風,此候應須也不中,或若加坑如盞足,七日之間命必終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小兒「囟門凸起」的症狀。湯氏認為,小兒囟門凸起,就是囟門顯得特別高大,彷彿有東西填充在上面,同時孩子會出汗,頭髮呈現黃色且短。如果是由寒氣上沖導致的,囟門會變得堅硬(頭部出現腫塊且堅硬稱為「牢」)。而由熱氣上沖導致的,囟門則會感覺比較柔軟。
另外,小兒的內臟和腑臟積聚過多熱氣,這些熱氣上沖到腦部也會導致囟門凸起。同時,如果肝氣過旺,風熱上沖,也會形成這種症狀。《玉環集》中的詩歌提到:「囟門腫脹肯定是風熱,這種情況很危險,如果囟門凸起像碗底一樣,那麼在七天之內,生命很可能就會結束。」
這段文字描述了囟門凸起的病症、可能的成因以及預後情況。
2. 行遲齒遲發遲
〔湯〕小兒稟受血氣不足者,則髓不滿骨,故軟弱而不能行。腎主髓,治法當用錢氏補腎地黃丸,加鹿茸、五加皮、麝香,則髓生而骨強,自然行矣。外甥黃虯知錄之子,三歲不能行,遂合此方服之有驗。
〔無〕,五加皮散,治小兒三歲不能行者,由受氣不足,體力虛怯,腰脊腳膝筋骨軟,足故不能行。
用真五加皮為末,粥飲調,次入好酒少許,每服一慄殼許,日三服效。
〔錢〕,羚羊角丸,補腎肝,五六歲不能行。
羚羊角,虎脛骨(醋炙黃),桂枝,生地,黃耆,防風,當歸,白茯苓,酸棗仁(炒。各等分)
上為細末,蜜丸皂子大。食後溫水化下,久服取效。
〔湯〕,芎黃散,治小兒齒不生。
大川芎,生地(各半兩),山藥,當歸,甘草(炙。各一分),
上焙為末,熱湯調服。用搽齒腳。
〔《本》〕尿坑中竹木,主小兒齒不生,正旦刮屑塗之,即生。
〔湯〕,香薷煎,治小兒白禿不生髮,燥痛。
陳香薷(二兩),胡粉(一兩),豬脂(半兩),
上用水一大盞,煎香薷取汁三分,去渣,入胡粉、豬脂相和合勻,塗於頭上,日頻用之。
〔《肘》〕治小兒頭生白禿,發不生。用椿楸樹葉心,取汁敷之,大效。
〔錢〕小兒長大不行,行則腳細;齒久不生,生則不固;發久不生,生則不黑,皆屬氣血虛也,宜大劑補之。
白話文:
【行走遲緩、牙齒生長遲緩、頭髮生長遲緩】
[湯方]如果孩子因爲先天體質虛弱,導致骨髓不足,所以身體軟弱無力,無法行走。腎是主管骨髓的器官,治療方法應該使用錢氏補腎地黃丸,再加入鹿茸、五加皮、麝香,這樣骨髓會逐漸生成,骨頭也會變得強壯,孩子就能自然行走。我外甥黃虯知錄的兒子,三歲還不會走路,我們就配製了這個藥方給他服用,結果證明有效。
[無方]五加皮散,用於治療三歲兒童無法行走的問題,這通常是因爲體質虛弱,體力不足,腰部、背部和腿部的筋骨軟弱,因此無法行走。
使用真正的五加皮研磨成粉末,用粥或飲料調和,再加入少許好酒,每次服用大約一慄殼大小的量,每天三次,服用後會看到效果。
[錢方]羚羊角丸,用於補腎肝,適合五六歲仍無法行走的孩子。
成分包括:羚羊角、虎脛骨(醋炙黃)、桂枝、生地、黃芪、防風、當歸、白茯苓、酸棗仁(炒),所有成分等份。
以上成分研磨成細末,用蜜製成皁子大小的丸子。飯後用溫水送服,長期服用才能見效。
[湯方]芎黃散,用於治療孩子的牙齒不生長。
主要成分包括:大川芎、生地(各半兩)、山藥、當歸、甘草(炙)。
將上述成分烘焙後研磨成粉末,用熱湯調服,也可用來擦拭牙齦。
[本草]尿坑中的竹木,可用於治療小孩牙齒不長的問題,在元旦那天刮取其屑塗在牙齦上,即可促使牙齒生長。
[湯方]香薷煎,用於治療孩子頭皮發炎,頭髮不長,乾燥疼痛。
主要成分包括:陳香薷(二兩)、胡粉(一兩)、豬脂(半兩)。
將一大碗水煮沸,加入香薷,取其汁液的三分之一,去除渣滓,加入胡粉和豬脂混合均勻,塗抹在頭上,每日多次使用。
[肘後方]用於治療孩子頭部出現白禿,頭髮不長。可以使用椿楸樹樹葉心的汁液塗抹,效果顯著。
[錢方]如果孩子長大後仍然無法行走,行走時腳部顯得細弱;牙齒長時間不長,長出後也不穩固;頭髮長時間不長,長出後顏色不黑,這些症狀都表明氣血虛損,應大量補充氣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