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七·肺大腸部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七·肺大腸部 (1)

1. 脫肛

〔湯〕治大腸虛弱,肛門脫下。

龍骨,訶子(煨去核。各一兩),沒石子(大者,二枚),罌粟殼(去核,醋塗,炙,二錢)

上為末,白湯點服,仍用蔥湯熏洗,令軟,款款以手托入,用新磚瓦一片,燒紅,以醋澆之。氣上,即用腳布疊數重壓定,使熱氣上透,不可過熱。令病者以臀坐於布上,如覺布溫,逐旋減之,以常得溫熱為度。並常服前藥。

〔潔〕,五倍子散,治小兒脫肛。

五倍子,地榆(各等分),

上為細末,每服半錢或一錢,空心米飲調下。

〔錢〕,赤石脂散,治小兒因痢後努躽氣下,推出肛門不入。(躽,於建反,用力努腹也。)

真赤石脂,伏龍肝(各等分),

上為細末,每用五分敷肛頭上,頻用按入。

〔世〕治小兒脫肛。用五倍子為末,量多少摻患處,以物襯手揉入,切忌食發風毒物。

〔田〕脫肛治法:用蒲黃一兩,豬脂二兩,煉豬脂和蒲黃成膏,塗腸頭上,即縮入。

〔無〕,水聖散,治小兒脫肛不收。

用浮萍草不以多少,杵為細末,干貼患處。

〔丹〕脫肛。用東北方陳壁泥土,湯泡,先洗下,後熏上。(又方見脫囊條。)

〔田〕小兒脫肛瀉血,秋深不痊,灸龜尾一壯,炷如小麥大,脊端穹骨也。小兒脫肛者,灸臍中三壯。小兒脫肛,久不瘥,及風癇中風,角弓反張,多哭,言語不擇,發無時節,盛即吐沫者,取百會一穴灸七壯。在鼻直入髮際五寸,頂中央旋毛中可容豆,炷如小麥大。

〔《明》〕治久痢脫肛。(見痢門。)

白話文:

【脫肛】

【湯劑】治療大腸虛弱導致肛門脫垂。 所需材料有:龍骨、訶子(需烘烤去除籽,各一兩)、沒石子(選大的,二顆)、罌粟殼(需去除籽,塗上醋後烤熟,二錢)。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,用白開水沖泡服用。另外,用蔥湯燻蒸清洗,讓肛門部位軟化,再緩慢用手託回。取一塊新磚瓦,燒紅後澆上醋,產生熱氣。用厚布疊幾層壓住,讓熱氣透上去,但不要過熱。讓患者坐在布上,感覺溫度適宜時再調整,保持溫暖狀態。同時定期服用上述藥物。

【潔】五倍子散,專治兒童脫肛。 所需材料有:五倍子、地榆(份量相等)。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,空腹時用米湯調服。

【錢】赤石脂散,針對兒童因痢疾後用力排便,導致肛門外突的情況。 所需材料有:真赤石脂、伏龍肝(份量相等)。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,每次使用五分敷在肛門上,頻繁使用並按壓使其進入。

【世】治療兒童脫肛。使用五倍子研磨成粉,根據需要撒在患處,用手揉搓使其進入,避免食用可能引起風毒的食物。

【田】脫肛的治療方法:使用蒲黃一兩,豬脂二兩,將豬脂熬煉後與蒲黃混合成膏狀,塗抹在腸頭上,即可縮回。

【無】水聖散,針對兒童脫肛無法收回的情況。 所需材料為浮萍草,數量不限,研磨成細粉,乾燥後貼在患處。

【丹】脫肛。使用東北方向的老牆土,用水泡開,先清洗後燻蒸。(另有一個療法詳見脫囊條目。)

【田】兒童脫肛出血,秋天來臨仍未痊癒,可在龜尾穴灸一壯,艾炷大小如小麥,位於脊椎末端的穹骨上。兒童脫肛,可在肚臍中灸三壯。兒童脫肛久未好轉,以及風癇、中風、角弓反張、多哭、說話不清、發作無定時、病情嚴重時會吐沫,可在百會穴灸七壯,位於鼻子直上髮際五寸,頭頂中央旋毛中可容納豆粒,艾炷大小如小麥。

【《明》】長期痢疾導致的脫肛治療方法。(詳見痢疾部分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