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九·小兒部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九·小兒部 (2)

1. 龜胸

〔錢〕肺熱腸滿,攻於胸膈,即成龜胸。〔聖》〕治龜胸方。

大黃(炒,一錢),天門冬(去心,焙),百合,杏仁(去皮尖,炒),木通,桑白皮(蜜炙),甜葶藶(炒),川朴硝(各半兩)

上為末,煉蜜丸如芡實大。溫水食後化下,三歲以上化二丸。

〔丹〕治小兒龜胸。

蒼朮,黃柏(酒炒),芍藥(酒炒),陳皮,防風,山楂,威靈仙,加當歸

又利後,加生地黃。為末,煉蜜丸。食後,溫水下。

〔田〕小兒龜胸,緣肺熱脹滿攻胸膈所生。又緣乳母食熱面五辛,轉更高起。宜灸兩乳前各一寸五分上兩行三骨罅間六處各三壯,炷如小麥大。春夏從下灸上,秋冬從上灸下。若不依此法,十灸不愈一二也。

白話文:

【龜胸】

[錢] 由於肺部過熱及腸胃積滯,影響到胸膈部位,形成像龜殼一樣突出的胸部形狀,我們稱之為龜胸。

[聖] 這裡有一個治療龜胸的方子:

主要成分包括炒過的大黃(約一錢),去心並烘焙的天門冬,百合,去掉皮和尖的杏仁(再炒過),木通,蜜炙的桑白皮,炒過的甜葶藶,以及川朴硝(每種大約半兩)。

將這些成分磨成粉,用煉製的蜂蜜做成像芡實大小的丸子。飯後,用溫水融化兩顆服用,適合三歲以上的兒童。

[丹] 另外一個治療兒童龜胸的方子:

使用蒼朮,酒炒過的黃柏,酒炒過的芍藥,陳皮,防風,山楂,威靈仙,並可以加入當歸。

如果需要,可加入生地黃。磨成粉後,用煉製的蜂蜜做成丸子,飯後,用溫水服用。

[田] 小孩出現龜胸的情況,主要是因為肺部過熱導致脹滿,進而影響胸膈所產生的。另外,母親食用辛辣或熱性食物也會讓情況更嚴重。建議在兩側乳頭前方各一寸五分,且位於三根肋骨間的六個位置,各施灸三次,灸柱大小像小麥粒。春夏時,從下往上灸;秋冬時,則從上往下灸。如果不依照這個方法,即使灸十次,可能也只會痊癒一兩成。

2. 龜背

〔錢〕兒生下血風入脊,逐於骨髓,即成龜背。治之以龜尿擦胸骨。取龜尿法,當以蓮葉,安龜在上,後用鏡照之,其尿自出。

〔《聖》〕小兒龜背,由令兒坐早,有客風吹入脊骨,而入於骨髓,故使背高如龜之狀也。雖有藥方,多成痼疾,以灸法為要。當灸第三椎骨節下兩旁各一寸半肺腧穴,又第五椎骨節下兩旁各一寸半心腧穴,又第七椎骨節下兩旁各一寸半膈腧穴,以小兒中指節為一寸,艾炷如小麥大,三五壯,即止。此法累用,十有一二得效,亦無全效之功。

〔世〕龜背在百日內不治。

白話文:

【錢氏】小孩出生後,因出血或風邪侵入脊椎,影響到骨髓,就會形成龜背症狀。治療方式是使用龜尿來擦拭胸骨。取得龜尿的方法,應先將龜放在蓮葉上,再用鏡子照射龜,龜尿就會自然排出。

【聖濟總錄】小孩龜背的形成,通常是因為讓小孩太早坐立,風邪乘機進入脊骨,進而影響骨髓,導致背部突出如龜的形狀。雖然有藥方可以治療,但多數會變成慢性疾病,因此灸療法成為主要治療方式。具體來說,應灸療第三、五、七椎骨節下,兩旁各一寸半的肺腧、心腧、膈腧穴位,以小孩的中指節長度為一寸,使用的艾炷大小如小麥,灸療三至五次即可停止。此方法多次應用,約有十分之一至十二的機率見效,但並非每次都能完全治癒。

【民間】若龜背症狀在一百天內未進行治療,則難以治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