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1)

1. 腹痛

〔湯〕小兒腹痛曲腰,乾哭無淚,面青白,唇黑,肢冷,為盤腸內吊。凡有此證,急煎蔥湯淋洗其腹揉之,蔥熨臍腹間。良久,尿自痛中出,其疼立止。續次服藥。

乳香,沒藥(各少許透明者,細研)

上件,木香一塊,於乳缽內磨,水一分,滾數沸,調乳、沒末。

此藥只一服效。

〔錢〕,鉤藤膏,治小兒腹中極痛,乾啼後偃,名盤腸內吊。

乳香(研),沒藥(研),木香,薑黃(各四錢),木鱉子仁(二十一個),

上先將後三味同為細末,次研入上二味,煉蜜和成劑,收貯。每一歲兒可服半皂子大,余以意加減。煎鉤藤湯化下,無時。次用魏香散。

魏香散

蓬朮(半兩),阿魏(一錢),

上先用溫水化阿魏,浸蓬朮一晝夜,培干為末,每服一字或半錢,煎紫蘇米飲,空心調下。

〔無〕,蒜乳丸,治冷證腹痛夜啼。

大蒜(一棵,慢火煨香熟,研爛),乳香(另研,五分),

上研,為丸如芥菜子大。每服七粒,乳汁送下。

上四方,治寒腹痛,屬盤腸內吊,其候曲腰乾哭是也。

〔錢〕胃虛冷,面㿠白色,腹痛不思食,當補脾,益黃散主之。若不下利者,調中丸主之。(益黃散治下利而痛也,調中丸治不利而痛也。)

調中丸

白朮,人參,甘草(炒。各半兩),乾薑(炮,四錢),

上為細末,蜜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,食前,溫水下。(海藏云:仲景理中例也。)

當歸散,凡小兒夜啼者,臟寒而腹痛,面青手冷,不吐乳是也,宜此方。服之效。

當歸(去蘆頭),白芍藥,人參(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,桔梗,陳皮(各一錢),

上㕮咀,煎五分,時時少服愈。

上三方,治寒腹痛,屬胃虛,其候不思食是也。

熱痛亦啼叫不止,夜發,面赤唇焦,小便赤黃,與三黃丸、人參湯下。(三黃丸方見發熱法。)

〔丹〕腹痛夜啼。服牛黃丸如豆大,乳化吃之,於臍下書田字,立安。(《聖惠方》)

〔錢〕積痛,口中氣溫,面黃白,目無精光,或白睛多,及多睡畏食,或大便酸臭者,當磨積,宜消積丸。甚者白餅子下之。後和胃,用白朮散。(消積丸、白餅子方見癖。白朮散方見消渴。)

〔丹〕食積腹痛硬。必用紫蘇、蘿蔔子之類。

〔世〕小兒好吃粽成腹痛。用黃連、白酒藥等分,為丸服。

〔湯〕,三稜散,治積氣肚痛。

砂仁,甘草,益智(炒,去殼),三稜,蓬朮,青皮(炒,各等分),為末,白湯點下。

蟲痛,面㿠白,心腹痛。口中沫及清水出,發痛有時,安蟲散主之。小兒本怯者,多此病。(田氏云:蟲痛,啼哭俯仰,坐臥不安,自按心腹,時時大叫,面無正色,或青或黃,唇白。又目無精色,口吐涎沫,此為蟲痛。)

〔錢〕,安蟲散,治小兒蟲痛。

白話文:

[腹痛]

[湯] 小孩腹痛時身體彎曲、哭鬧但沒有眼淚、臉色青白、嘴唇發黑、四肢冰冷,這是「盤腸內吊」的現象。遇到這種情況,趕緊用蔥湯淋洗他的腹部並加以揉搓,同時用蔥熨在肚臍周圍。過一會兒,小便會從疼痛中排出,疼痛就會立刻停止。之後再繼續服用藥物。

  • 藥方: 乳香、沒藥(各取少量透明的,研磨成細末)。
  • 將一塊木香在乳缽內磨碎,加一分水煮沸,再調入乳香、沒藥末。
  • 這個藥通常服用一次就見效。

[錢] 鉤藤膏,治療小孩腹部劇烈疼痛、哭鬧後仰,也是「盤腸內吊」的症狀。

  • 藥方: 乳香(研磨)、沒藥(研磨)、木香、薑黃(各四錢)、木鱉子仁(二十一個)。
  • 先將木香、薑黃、木鱉子仁一起研磨成細末,再加入乳香、沒藥一起研磨。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膏狀,儲存起來。一歲的小孩可以服用半個皂角子大小的量,其他的年紀則酌情增減。用鉤藤湯送服,不限時間。之後再服用魏香散。
  • 魏香散藥方: 蓬朮(半兩)、阿魏(一錢)。
  • 先用溫水將阿魏化開,浸泡蓬朮一天一夜,取出烘乾研磨成末。每次服用一字或半錢,用紫蘇米湯在空腹時調服。

[無] 蒜乳丸,治療因寒冷引起的腹痛、夜間啼哭。

  • 藥方: 大蒜(一棵,用慢火煨烤至香熟,研成泥)、乳香(另研,五分)。
  • 將大蒜泥與乳香粉研磨均勻,搓成芥菜籽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七粒,用母乳送服。

以上四個藥方,都是治療因寒冷引起的腹痛,屬於「盤腸內吊」的情況,其症狀是身體彎曲、哭鬧無淚。

[錢] 胃虛寒引起的腹痛,臉色蒼白、腹痛不想吃東西,應當補脾胃。「益黃散」是主要藥方。如果沒有腹瀉,就用「調中丸」。 (益黃散治療腹瀉引起的疼痛,調中丸治療沒有腹瀉引起的疼痛)。

  • 調中丸藥方: 白朮、人參、甘草(炒,各半兩)、乾薑(炮,四錢)。

  •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到十五粒,飯前用溫水送服。(海藏說:這是仲景理中湯的用法。)

  • 當歸散: 小孩夜間啼哭,是因為內臟虛寒而腹痛,臉色青白、手腳冰冷、不吐奶,適用此方,服用後有效。

  • 藥方: 當歸(去除蘆頭)、白芍藥、人參(各一錢)、甘草(炙,五分)、桔梗、陳皮(各一錢)。

  • 將藥材稍微搗碎,煎煮取五分,少量多次服用直到痊癒。

以上三個藥方,都是治療因寒冷引起的腹痛,屬於胃虛的情況,其症狀是不想吃東西。

因熱引起的腹痛,也會啼哭不止,夜間發作,臉色潮紅、嘴唇乾燥,小便赤黃。要用「三黃丸」並以人參湯送服。(三黃丸藥方在「發熱法」中)。

[丹] 腹痛夜間啼哭。服用牛黃丸如豆粒大小,用乳汁化開服用,在肚臍下方寫一個「田」字,疼痛就會立即停止。(出自《聖惠方》)

[錢] 食積引起的腹痛,口中熱氣溫熱,臉色黃白,眼睛無神或白眼球較多,且嗜睡、怕吃東西,或大便酸臭,應當消除積滯。適合服用「消積丸」,嚴重的話用「白餅子」送服。之後再調理脾胃,用「白朮散」。 (消積丸、白餅子藥方在「癖」中,白朮散藥方在「消渴」中)。

[丹] 食積引起的腹痛,肚子硬。一定要用紫蘇、蘿蔔子等藥物來治療。

[世] 小孩吃粽子過多導致腹痛。用黃連、白酒藥等份量,做成藥丸服用。

[湯] 三稜散,治療積氣引起的肚子痛。

  • 藥方: 砂仁、甘草、益智(炒,去殼)、三稜、蓬朮、青皮(炒,各等份),研磨成細末,用白開水調服。

因蟲引起的腹痛,臉色蒼白,心腹疼痛,口中吐出泡沫或清水,發作時疼痛不定,適合用「安蟲散」。體質虛弱的小孩,容易得這種病。(田氏說:因蟲引起的腹痛,會啼哭、身體前仰後合,坐立不安,自己按揉心腹,時常大叫,臉色不正,或青或黃,嘴唇發白,眼睛無神,口吐涎沫,這就是蟲痛)。

[錢] 安蟲散,治療小孩因蟲引起的腹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