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一·傷寒部 (1)
卷之三十一·傷寒部 (1)
1. 渴
〔潔〕渴有三種:一者,乘熱積於心脾,煩躁,大渴引飲,宜白湯,謂不因吐瀉大病忽然而作。二者,因久病或取轉過度,致脾虛引飲,宜白朮散。(方見消癉。)海藏云:治發渴,四君子加乾葛、枇杷葉(先以棗湯煮過,炙乾用。)各等分,入木瓜少許,同煎服,亦治虛渴法也。
三者,因患濕熱病,熱結膀胱,小便不利,大渴引飲,有表裡症者,宜五苓散主之。
白話文:
[口渴]的部分內容如下:
對於口渴有三種情況:
- 一種是由於熱氣在心臟和脾臟積聚,導致人煩躁不安,非常口渴想喝水,這時候適合喝些白開水。這種情況不是因為嘔吐、腹瀉等重大疾病突然引起的。
- 第二種,是因為長期患病或是身體過度疲勞,導致脾臟虛弱而引起口渴,這時應該使用白朮散。(該藥方可以在治療消渴的章節找到。)海藏提到:治療口渴,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加上乾葛、枇杷葉(需先用棗子熬煮過後,曬乾再使用)。所有材料等量,再加入少量木瓜一起煎煮服用,這也是治療虛弱引起的口渴的方法。
- 第三種,是因為患有濕熱病,熱氣在膀胱聚集,導致小便不通暢,非常口渴想喝水,且有內外症狀的,這時適合使用五苓散來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