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一·脾胃門 (1)
卷之二十一·脾胃門 (1)
1. 痞
〔潔〕枳朮丸(方見內傷飲食。)飲食不進,四君子加薑、棗煎。枳實理中丸(方見傷寒。)
〔湯〕痞者,塞也,其病腹內氣結,脹滿壯熱是也。當疏利大便,破結散氣,常服進食丸。
〔《聖》〕,甘遂散,治小兒痞結,雖服湯藥暫利,而滯實不去,心下堅脹,按之輒啼,內有伏熱。破結。甘遂(煨赤),青皮,黃芩,大黃(炒。各半兩)
上㕮咀,煎,去渣服,量大小加減,以利則止,用之無不效。
〔湯〕戶部張侍郎小娘子,患此蘊積結聚已經年矣。其候腹滿壯熱,大小便閉,不食,諸醫皆作虛熱潮熱,或作胃寒不食治。然既不食,大小便自然少,又欲作疳熱治。百藥俱試,而無一中,勢已窘迫,招予視之。問曰:合服何藥?答曰:當服甘遂、大黃。張驚駭曰:前諸醫者皆用補劑,此女不進食久矣,不宜利動腸胃。
予答曰:信我者生,逆我者死。張曰:更有無甘遂而次於此藥方者可否?予令即服大承氣湯,二服而愈。次日診之,尚有餘滯積實,其症必過數日而復閉。須服前藥,始可除根。數日後果再閉腹滿痞結,再投此藥,一服而痊。
〔錢〕小兒急欲乳,不能食,由客風熱入兒臍,流入心脾經,即舌厚唇燥,口不能吮乳,當涼心脾。
白話文:
[痞]
【藥方】'潔'枳朮丸(詳細配方請參考內傷飲食一章。)如果出現飲食難以下嚥的情況,可用四君子湯加上薑和棗來煎煮服用。另外,枳實理中丸(詳細配方在傷寒一章中有詳細說明)也是個選擇。
【湯】'痞'指的是堵塞,這類病症主要特徵為腹部氣結,伴有脹滿及高熱。治療應著重於疏解大便,打破結塊,散發氣結,常服進食丸有助於病情改善。
【古籍】'聖'記載的甘遂散,適用於小兒痞結,即使短期內服用湯藥能有些許效果,但實質上的阻塞仍舊存在,心下堅硬脹痛,一按壓就疼痛哭鬧,體內有潛藏的熱度。其成分包含甘遂(需先烘烤至赤紅)、青皮、黃芩、大黃(炒製,各半兩)。以上材料切碎後煎煮,去渣服用,根據孩子的年齡與體重調整劑量,以達到通便為目標,使用後效果顯著。
【湯】戶部張侍郎的小女兒,長期受蘊積結聚的問題困擾。她表現出腹脹、高熱,大小便不通,無法進食,許多醫生認為這是虛熱或胃寒導致的食慾不振。然而,在未進食的情況下,大小便自然會減少,又有醫生認為是疳熱。經過各種藥物的嘗試,都沒有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,病情越來越嚴重,於是請我診斷。張侍郎問:應該服用什麼藥?我回答:甘遂和大黃。他驚訝地說:之前的醫生都開補藥,我女兒已經很久沒吃東西了,不適合服用可能刺激腸胃的藥物。
我回應:相信我的,病情就能好轉;不相信的,情況可能會更糟。張侍郎接著問:有沒有不用甘遂,但療效接近的藥方?我建議立即服用大承氣湯,服用兩次後病情就有了明顯的好轉。第二天再次診斷,發現仍有殘留的積實,預計幾天後會再次出現閉塞和痞結的症狀。必須再次服用同樣的藥物,才能徹底根治。果然,幾天後症狀再次出現,再次服用藥物後,只服用一次就完全康復了。
【錢】小兒突然非常想喝奶,卻無法吞嚥,可能是由於外來的風熱進入小兒的肚臍,流向心脾經脈,導致舌頭肥厚,嘴脣乾燥,無法吸吮母乳,應該使用清涼心脾的藥物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