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八·小兒部 (8)
卷之三十八·小兒部 (8)
1. 疳
〔《經》〕治小兒走馬疳,蝕透損骨,及小小攻蝕必效方。天南星一個,當心作坑子,安雄黃一塊在內,用麵裹燒,候雄黃作汁,以盞子合定,出火毒。去面,研為末,入麝香少許,拂瘡驗。
〔錢〕,白粉散,治諸瘡。
烏賊魚骨末(三匕),白芨末(二匕),輕粉(一匕)
上末,先用清漿水洗,拭過貼之。
〔《山》〕小兒牙疳。用茴香、桔梗燒灰存性敷之,如干,油調敷。
〔湯〕,五福化毒丹,治䘌鼻,清膈涼血。
玄參,桔梗(去蘆。各一兩),赤茯苓,人參,牙硝,青黛,甘草(各一錢),麝香(五分),一方有龍腦五分。
上除麝香,牙硝另研,一處為末,次和青黛等,煉蜜丸如芡實大。金銀箔為衣,薄荷湯化下。瘡疹餘毒,磨生犀角水下。上焦熱壅,口齒鮮血,宣露臭氣,用生地黃汁化下,食後。
〔錢〕大抵疳病當辨冷熱肥瘦,其初病者為肥熱疳,久病者為瘦冷疳是也。冷者木香丸,熱者黃連丸主之。冷熱之疳,尤宜服如聖丸。
胡黃連丸
胡黃連,黃連(各半兩),硃砂(一分),
上二物為細末,研入硃砂末,都填入豬膽內,用淡漿於砂銚子內懸胎煮一飯時久,取出研入蘆薈、麝香各一分,飯丸如麻子大,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,米飲下,食後。一方,加蝦蟆半兩,不燒。
木香丸
木香,青黛(另研),檳榔,肉蔻(去皮。各一分),麝香(另研,一錢半),續隨子(一兩半,炒),蝦蟆(三個,先用繩系曬乾,燒存性)
上末,蜜丸如綠豆大,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,薄荷湯下,食前。
如聖丸,治冷熱疳瀉。
胡黃連,川黃連,白蕪荑(去皮炒。各三兩,一本作一兩),使君子(去殼,一兩),麝香(另研,五分),干蝦蟆(五個,酒浸,煮成膏)
上前藥為末,與膏丸如麻子大。每服人參湯下,二三歲五七丸,以上十丸至十五丸,無時。
〔湯〕小兒冷疳,多渴,好臥冷地,煩躁啼叫,飲食不進,漸成羸瘦,其候難明,有若熱證,但大便滑泄,百藥不效是也。因女子百藥俱試而無偶中者,竟與錢氏木香丸,不數服而愈,自後凡有此證,無不獲驗。
錢氏肝疳,白膜遮睛。
湯氏肝疳,眼白青,兩眼睛癢。
錢氏筋疳,瀉血而瘦,並當補肝,地黃丸主之。(方見勞瘵,即六味地黃丸。)
麝香丸,治小兒一切驚疳等病。
草龍膽,胡黃連(各半兩),木香,蟬蛻(去頭足,洗淨。各一錢),瓜蒂,龍腦,麝香,牛黃(各一錢,並各自研)
上豬膽為丸如桐子及綠豆大。驚疳或秘或瀉,清米飲送下。小兒五七粒至一二十粒。眼疳,豬肝湯下。疳渴,燖豬湯下,豬肉湯下亦得。驚風發搐眼上竄,薄荷湯下一丸,更水研一丸滴鼻中。牙疳、瘡,口瘡,研貼。蟲痛,苦楝根湯或白蕪荑湯送下。百日內小兒大小便不通,水研封臍中。
白話文:
[疳]
外用藥方
有一個專治小兒走馬疳(一種嚴重的口腔潰瘍),潰爛到骨頭的藥方,對於輕微的侵蝕性潰瘍也有效。用一個天南星,挖空中心做成小坑,放入一塊雄黃,用麵包裹後燒烤,等到雄黃化成汁液,用一個小杯子蓋住,去除火毒。然後去掉麵粉,將藥研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麝香,塗抹在潰瘍處,效果很好。
還有一個叫白粉散的藥方,可以治療各種瘡瘍。 它的配方是:烏賊魚骨粉末(三勺)、白芨粉末(二勺)、輕粉(一勺)。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先用米漿水清洗患處,擦乾後敷上藥粉。
另外有一個治療小兒牙疳的藥方:用茴香和桔梗燒成灰,保留藥性,敷在患處。如果太乾,可以用油調和後塗抹。
內服藥方
五福化毒丹,可以治療鼻疳(鼻部的潰瘍),同時清熱、涼血。 它的配方是:玄參、桔梗(去蘆,各一兩)、赤茯苓、人參、牙硝、青黛、甘草(各一錢)、麝香(五分),有的方子會加入龍腦五分。 除了麝香和牙硝之外,其他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,再加入青黛等,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像芡實大小的藥丸,外面包裹金銀箔,用薄荷湯送服。如果是麻疹後的餘毒,可以用磨好的犀牛角粉水送服。如果是上焦火氣壅盛,導致口腔出血、口臭,可以用生地黃汁送服,在飯後服用。
關於疳證的辨證
疳病大致需要辨別是寒性還是熱性,是肥胖還是消瘦。剛開始發病的,多是肥胖型的熱性疳,病程較久的,多是消瘦型的寒性疳。寒性的疳用木香丸治療,熱性的疳用黃連丸治療。寒熱交雜的疳,尤其適合服用如聖丸。
胡黃連丸
配方是:胡黃連、黃連(各半兩)、硃砂(一分)。 先將胡黃連和黃連研磨成細粉,加入硃砂末,一起塞入豬膽中,用淡米湯在砂鍋裡隔水蒸煮一頓飯的時間,取出後再加入蘆薈和麝香各一分,研磨均勻,做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五到二十顆,用米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也有的方子會加入半兩的癩蛤蟆,不用燒過。
木香丸
配方是:木香、青黛(另研磨)、檳榔、肉豆蔻(去皮,各一分)、麝香(另研磨,一錢半)、續隨子(一兩半,炒)、癩蛤蟆(三個,先用繩子綁住曬乾,然後燒成灰)。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到二十顆,用薄荷湯送服,飯前服用。
如聖丸
可以治療寒熱交雜引起的疳瀉。 配方是:胡黃連、川黃連、白蕪荑(去皮炒,各三兩,有的版本用一兩)、使君子(去殼,一兩)、麝香(另研磨,五分)、乾癩蛤蟆(五個,用酒浸泡後煮成膏狀)。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和癩蛤蟆膏混合,製成麻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用人參湯送服,二三歲的孩子服用五到七顆,大一點的孩子服用十到十五顆,不拘時間服用。
寒性疳的症狀
小兒患有寒性疳,會出現口渴、喜歡躺在冰冷的地方、煩躁啼哭、不思飲食,逐漸變得消瘦。病情難以診斷,有時會表現出類似熱證的症狀,但大便會滑泄不止,用藥效果不佳。曾經有婦人嘗試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,最後用了錢氏的木香丸,服用幾次就痊癒了。之後凡是出現這種症狀的,使用此方都有效。
不同疳證的表現
錢氏認為,肝疳會導致眼內出現白膜遮住眼睛。湯氏認為,肝疳會導致眼睛發白發青,兩眼發癢。錢氏認為,筋疳會導致瀉血、消瘦,需要補肝,用六味地黃丸治療。(這個藥方在治療勞瘵的內容裡,也就是六味地黃丸)。
麝香丸
可以治療小兒各種驚疳等疾病。 配方是:草龍膽、胡黃連(各半兩)、木香、蟬蛻(去頭足,洗淨,各一錢)、瓜蒂、龍腦、麝香、牛黃(各一錢,分別研磨)。 用豬膽汁製成像桐子或綠豆大小的藥丸。驚疳導致便秘或腹瀉,用清米湯送服,小孩子每次服用五到二十顆。眼疳用豬肝湯送服。疳渴用煮過的豬肉湯送服,豬肉湯也可以。驚風發作導致眼睛上翻,用薄荷湯送服一丸,再用水研磨一丸滴入鼻孔。牙疳、瘡、口瘡可以研磨後塗抹患處。蟲痛可以用苦楝根湯或白蕪荑湯送服。一百天內的嬰兒大小便不通暢,用水研磨後封在肚臍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