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五·陰陽臟腑部 (17)
卷之五·陰陽臟腑部 (17)
1. 勞瘵骨蒸熱
上㕮咀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姜三片,煎七分,溫服。如痰嗽加半夏。如大便黃米穀完出,驚悸,溺血。淋閉,咳血衄血。自汗頭痛,積熱肺痿,後與大金花丸。
大金花丸
黃柏,黃芩,黃連,山梔(各八兩)
上為細末,水丸小豆大,每服一百丸,溫水下,日二三服。或大便實加大黃。自利,如中外熱者,此藥作散煎服,名解毒湯。或腹痛嘔吐欲作痢者,每服解毒湯半兩,加半夏、茯苓、厚朴各三錢,姜三片。如白膿後重,下痢後重者,加大黃三錢。
麥煎散,治少男室女骨蒸,婦人風血攻疰四肢。
赤茯苓,當歸,乾漆,鱉甲(醋炙),常山,大黃(煨),柴胡,白朮,生地,石膏(各一兩),甘草(半兩)
上為末,每服三錢,小麥五十粒,水煎,食後臨臥服。若有虛汗,加麻黃根一兩。東坡云:此黃州吳判官療骨蒸黃瘦,口臭肌熱,盜汗極效。吳君寶之,不肯妄傳。
當歸龍薈丸,治肝有積痰汙血,結熱而勞瘵者。其太衝脈必與衝陽脈不相應,宜以補陰藥吞此丸神效。(方見前。)
上勞瘵兼痰積,其症腹脅常熱,手足頭面則於寅卯時分乍有涼時者是也。若頑痰膠固難治者,必以吐法吐之,或沉香滾痰丸、透膈丹之類下之。又甚者,或用倒倉法。若痰積閉塞經脈,則太衝脈與衝陽寸口脈數而不相應者,極難治。自陰虛條至此,凡六法,但患勞者,罕能脫此六法。自此以後數法,宜審而行之,無其病,莫妄施也。
〔世〕治骨蒸熱,神效。
前胡(一錢),柴胡(二錢),胡黃連(一錢),豬脊髓(一條),豬膽(一個)
上水煎,入豬膽汁服之。
〔石〕,地骨皮枳殼散,治骨蒸壯熱,肌肉消瘦,少力多困,夜多盜汗。
地骨皮,秦艽,柴胡,枳殼,知母,當歸,鱉甲(醋炙黃)
上等分為末,水一盞,桃柳枝頭各七個,姜三片,烏梅一個,去渣臨臥服。
〔羅〕,秦艽鱉甲散,治骨蒸壯熱,肌肉消瘦,舌紅頰赤,目倦盜汗。
柴胡,地骨皮(各一兩),秦艽,知母,當歸(各半兩),鱉甲(一兩,去裙襽,醋炙)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,入烏梅一個,青蒿五葉,同煎至七分,去渣溫服,臨臥空心各一服。
人參地骨皮散,治臟中積冷,營中熱,按之不足,舉之有餘,陰不足而陽有餘也。
茯苓(半兩),知母,石膏(各一兩),地骨皮,人參,柴胡,生地(各一兩五錢)
上㕮咀,每服一兩,生薑三片,水煎細細服。
人參柴胡散,治邪熱客於經絡,肌熱痰嗽,五心煩躁,頭目昏痛,夜有盜汗。及婦人虛勞骨蒸尤宜。
白茯苓,人參,白朮,柴胡,當歸,半夏曲,乾葛,甘草(炙),赤芍藥(以上各一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姜四片,棗三枚,水煎帶熱服。(許學士云:但有勞熱症皆可服,熱退即止。大抵透肌葛根第一,柴胡次之,其方多黃芩半兩。)
白話文:
勞瘵骨蒸熱
上藥每次服用五錢,加水一盞半,薑三片,煎至七分,溫服。若有痰嗽,可加半夏。若大便呈黃米粥狀,伴隨驚悸、尿血、尿閉、咳血、鼻出血、自汗、頭痛、積熱肺痿等症狀,之後再服用大金花丸。
大金花丸
黃柏、黃芩、黃連、山梔(各八兩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製成小豆大小的水丸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溫水送服,每日服用二到三次。若大便不通,可加加大黃。若已腹瀉,且症狀顯示體內外皆有熱症,則將此藥方煎煮服用,稱為解毒湯。若腹痛、嘔吐,且有痢疾傾向,則每次服用解毒湯半兩,並加入半夏、茯苓、厚朴各三錢,薑三片。若有白色膿液且排便困難,或痢疾伴隨排便困難,則加大黃三錢。
麥煎散,用於治療少年男女及婦女因骨蒸、風血侵襲而導致四肢疼痛的症狀。
赤茯苓、當歸、乾漆、鱉甲(醋炙)、常山、大黃(煨)、柴胡、白朮、生地、石膏(各一兩)、甘草(半兩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小麥五十粒,水煎,飯後睡前服用。若有虛汗,可加麻黃根一兩。據說此方為黃州吳判官所用,治療骨蒸消瘦、口臭、肌膚發熱、盜汗等症狀極有效,但吳判官珍而惜之,不肯輕易傳授。
當歸龍薈丸,用於治療肝臟積聚痰濁瘀血,導致熱症和勞瘵的患者。此症患者的太衝脈與衝陽脈必定不相應,宜用補陰藥物搭配此丸服用,療效甚佳。(方劑見前面記載。)
勞瘵兼痰積的患者,症狀常表現為腹部脅肋處發熱,而手足頭面則在寅卯時分(凌晨三點到五點)突然感到寒冷。若頑固痰濁難以治療,則需採用吐法將其排出,或服用沉香滾痰丸、透膈丹等藥物使其排出。症狀嚴重者,可考慮使用倒倉法。若痰濁積聚阻塞經脈,導致太衝脈與衝陽寸口脈搏動次數不相符,則極難治療。從陰虛一節到此,共有六種療法,但患有勞瘵的患者,很少能擺脫這六種療法。此後數種療法,應審慎施行,切勿無病亂投藥。
〔世〕治骨蒸熱,療效顯著。
前胡(一錢)、柴胡(二錢)、胡黃連(一錢)、豬脊髓(一條)、豬膽(一個)
將以上藥材水煎,加入豬膽汁服用。
〔石〕地骨皮枳殼散,用於治療骨蒸壯熱、肌肉消瘦、乏力倦怠、夜間盜汗等症狀。
地骨皮、秦艽、柴胡、枳殼、知母、當歸、鱉甲(醋炙黃)
將以上藥材等量研磨成粉末,加水一盞,桃枝、柳枝各七個,薑三片,烏梅一個,煎煮去渣,睡前服用。
〔羅〕秦艽鱉甲散,用於治療骨蒸壯熱、肌肉消瘦、舌紅面赤、眼倦乏力、盜汗等症狀。
柴胡、地骨皮(各一兩)、秦艽、知母、當歸(各半兩)、鱉甲(一兩,去邊緣,醋炙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五錢,加水一盞,烏梅一個,青蒿五葉,同煎至七分,去渣溫服,睡前空腹服用。
人參地骨皮散,用於治療臟腑積冷,營氣有熱,按之不足,舉之有餘,陰虛陽盛的症狀。
茯苓(半兩)、知母、石膏(各一兩)、地骨皮、人參、柴胡、生地(各一兩五錢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一兩,加生薑三片,水煎細細服用。
人參柴胡散,用於治療外邪熱邪侵犯經絡,導致肌膚發熱、咳嗽痰多、五心煩躁、頭昏眼花、夜間盜汗等症狀。尤其適用於婦女虛勞骨蒸。
白茯苓、人參、白朮、柴胡、當歸、半夏曲、乾葛、甘草(炙)、赤芍藥(以上各一兩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加薑四片,棗三枚,水煎溫服。(許學士說:凡是勞熱症狀皆可服用,熱退即停。總而言之,透肌作用葛根最好,柴胡次之,很多方劑都加黃芩半兩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