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五·陰陽臟腑部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·陰陽臟腑部 (16)

1. 勞瘵骨蒸熱

上為細末,煉蜜丸,桐子大。空心溫酒服五十丸。

〔垣〕或問錢氏地黃丸補腎,又曰補肝,何也?曰:然,手厥陰心主包絡,足厥陰肝經,俱治在下焦。經云:不足者滋其化源。故肝腎之病同一治法,此地黃丸補二經之意也。(海藏云:若加五味為腎氣丸,此滋肺之源以生腎水。)

〔《保》〕黑地黃丸加五味子,為腎氣丸治陽盛陰衰,脾胃不足,房室虛損,形瘦無力,面多青黃,而無常色,此補氣益胃。

蒼朮(一斤,油浸),熟地(一斤),五味子(半斤),乾薑(秋冬一兩,夏半兩,春七錢)

上為細末,棗肉丸梧子大。食前米飲,或酒服百丸。治血虛久痔甚妙。經曰:腎苦燥,急食辛以潤之。此藥開腠理,生津液通氣。又五味子酸以收之,此雖陽盛而不燥熱,乃是五臟虛損於內,故可益血收氣,此藥類象神品方也。

治陽盛心肺不足,宜八味丸。四肢弱無力多困,未知陰陽先損,夏可用地黃丸,春秋宜腎氣丸,冬宜八味丸。

〔云岐〕雞蘇丸,治嗽血。(方見咳唾血。)

上治肺腎虛。蓋肝心屬陽,肺腎屬陰,陰虛則肺腎虛矣。腎虛者從房室中來,其症或腰痠腰痛,或足酸足痿足熱,或遺精白濁是也。肺虛者,或咳嗽或吐血是也。治腎虛四方,前二方龜扳、黃柏為君,有痰無痰皆可用。後二方地黃為君,無痰可用,痰多而膈不清者宜審之。治肺虛咳嗽唾血者,方法浩大,另立咳嗽唾門也。

〔丹〕虛勞皆積熱做成。始健時,可用子和法。後日羸憊,四物湯加減,送消積丸,使熱不作也。蒸蒸發熱,積病最多。小陷胸湯,治濕痰發熱極妙。(方見傷寒部結胸門。)

退實熱勞積痰。

鱉甲,龜板,側柏,栝蔞仁,半夏,黃連,黃柏

上為末,炊餅丸。

又濕痰發熱。

黃芩(炒),黃連(炒),香附(生),蒼朮。

上為末,栝蔞穰為丸。

青檬石丸(方見咳嗽。),河間人參半夏丸(方見咳嗽。)

〔丹〕治施官人,年三十餘,不可勞動,勞動則發熱,脈洪而大在右手,短而澀在左手。予謂此必酒痰成濕傷血。又問之,遇少勞則喘乏力,小便或赤或白。

當歸,黃耆,人參(各五分),芍藥(一分),白朮(二分半),川芎(五分),木通(三分),黃芩(三分),陳皮(五分),厚朴(五分),炙甘草(二分)

煎湯下青礞石丸。

〔羅〕,柴胡飲子,解一切肌骨蒸熱,寒熱往來,及傷寒發汗不解,或汗後餘熱勞復,或婦人經病不快。產後但有如此之症,並宜服之。

黃芩,甘草(炙),大黃,芍藥,柴胡,人參,當歸(各半兩)

上㕮咀,姜三片,煎熱服。

〔《保》〕,防風當歸飲子,治煩熱皮膚索澤。食後煎服,空心,宜以此飲下地黃丸。

柴胡,人參,黃芩,甘草,防風,大黃,當歸,芍藥(各半兩),滑石(二錢)

白話文:

勞瘵骨蒸熱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做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般大小。空腹時用溫酒送服,每次五十丸。

有人問起錢氏地黃丸既能補腎又能補肝,這是什麼道理?回答是:手厥陰心經主包絡,足厥陰肝經,都治理下焦部位。經書上說:「不足者滋其化源」。所以肝腎的疾病可以用同一個方法治療,地黃丸就是補益這兩條經絡的意思。(海藏書中記載:如果加入五味子就變成腎氣丸,這是滋養肺臟的本源來滋生腎水。)

黑地黃丸加入五味子,就成了腎氣丸,用來治療陽盛陰衰、脾胃虛弱、房事過度、形體消瘦無力、面色青黃不定等症狀,此方能補氣益胃。

藥方組成:蒼朮(一斤,用油浸泡),熟地黃(一斤),五味子(半斤),乾薑(秋冬用一兩,夏季用半兩,春季用七錢)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棗肉做成丸藥,大小如梧子般大小。飯前用米湯或酒送服,每次一百丸。此方治療血虛導致的久治不癒的痔瘡非常有效。經書上說:「腎臟怕乾燥,需要服用辛辣溫熱之物來滋潤它。」此藥能疏通肌膚腠理,生津液,通暢氣機。而五味子味酸能收斂,雖然是治療陽盛的,但不會燥熱,這是因為五臟虛損於內,所以能益血收斂氣機,此藥方如同神品方劑一樣。

治療陽盛而心肺不足,宜用八味丸。如果四肢無力、經常疲倦,不知道是陰虛還是陽虛,夏天可以用地黃丸,春秋季節用腎氣丸,冬天用八味丸。

雞蘇丸,治療咳嗽咯血。(方劑見咳唾血篇)

以上治療肺腎虛弱。因為肝心屬陽,肺腎屬陰,陰虛則肺腎虛弱。腎虛往往由於房事過度引起,症狀表現為腰痠腰痛、足部酸軟無力、足部發熱、遺精、白濁等。肺虛的症狀表現為咳嗽或咯血。治療腎虛的藥方,前兩個方劑以龜板、黃柏為主藥,無論是否有痰都能使用。後兩個方劑以熟地黃為主藥,沒有痰可以使用,痰多而胸膈不清暢者需要仔細辨證。治療肺虛導致的咳嗽咯血,方法很多,另立咳嗽篇詳述。

虛勞都是由於積熱導致的。初期症狀較輕時,可以用子和法治療。如果日後日漸消瘦虛弱,可以用四物湯加減,再服用消積丸,使熱邪不再滋生。如果出現蒸蒸發熱的症狀,多半是積病。小陷胸湯治療濕痰發熱非常有效。(方劑見傷寒部結胸篇)

治療實熱、勞累積聚而成的痰飲。

藥方組成:鱉甲,龜板,側柏葉,栝蔞仁,半夏,黃連,黃柏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炊餅做成丸藥。

治療濕痰發熱。

藥方組成:黃芩(炒),黃連(炒),香附(生),蒼朮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栝蔞瓤做成丸藥。

青檬石丸(方劑見咳嗽篇),河間人參半夏丸(方劑見咳嗽篇)

治療一位三十多歲的官員,不能勞動,勞動就發熱,脈象洪大而有力在右手,短促而澀滯在左手。我認為這是酒痰化濕傷及血液所致。我又問他,稍微勞動就氣喘乏力,小便時而赤紅時而清白。

藥方組成:當歸,黃耆,人參(各五分),芍藥(一分),白朮(二分半),川芎(五分),木通(三分),黃芩(三分),陳皮(五分),厚朴(五分),炙甘草(二分)

煎湯服用,並服用青礞石丸。

柴胡飲子,治療一切肌膚骨蒸發熱,寒熱往來,以及傷寒發汗後餘熱未解,或者汗出之後餘熱再次發作,或者婦女經期不適。產後如有此類症狀,也應該服用此方。

藥方組成:黃芩,甘草(炙),大黃,芍藥,柴胡,人參,當歸(各半兩)

將藥材切碎,加三片生薑,煎煮服用。

防風當歸飲子,治療煩熱,皮膚乾燥。飯後服用,空腹服用時,宜用此飲送服地黃丸。

藥方組成:柴胡,人參,黃芩,甘草,防風,大黃,當歸,芍藥(各半兩),滑石(二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