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十九·心小腸部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九·心小腸部 (6)

1. 囊癰陰頭癰

〔丹〕《外科精要》云:癰疽入囊者死。囊為厥陰,今以死言之,將以為屬少陰腎經邪?予親見入囊者七八人,悉以濕熱入肝經施治,而用補陰藥佐之,雖膿潰皮脫,睪丸懸掛可畏者,皆不死。但未知下虛年老者如何耳?

〔《千》〕治丈夫陰頭癰,師所不能醫。用鱉甲一枚,燒末,以雞子白和敷之良。

白話文:

【囊癰陰頭癰】

根據丹溪的《外科精要》中提到:若癰疽侵入睪丸袋則可能導致死亡。睪丸袋屬於厥陰部位,書中以死亡來描述這種情況,是因為認為這可能是少陰腎經出現問題嗎?我親自見過七八個這種病狀的人,他們都是以濕熱進入肝經的方式進行治療,同時輔以滋補陰部的藥物,即使傷口化膿、皮膚脫落,睪丸垂掛令人恐懼的情況,他們都沒有因此喪命。但是對於體質虛弱或年紀較大的患者,就無法確定效果了。

《千金方》中記載了一種治療男性陰莖頭部癰腫,連醫生都束手無策的方法。使用一塊鱉甲,燒成粉末後,與雞蛋清混合敷在患處,有很好的療效。

2. 便毒

〔《精》〕治穀道前後生癰,謂之懸癰。用橫紋甘草一兩,四寸截斷,以長流水一碗,文武火慢慢蘸水炙,自早至午,炙令水盡,甘草中心見水潤為透,細銼。卻用無灰好酒二小杯,入甘草煎至一杯,溫服之,二三服便可保無虞。此病初發,如松子大,漸如蓮子。數十日後,始覺赤腫如桃子,即破。

若破,難治。此藥雖不能消,過二十日後,必盡消矣。投兩服,亦無害。林判院嘗患此癰已破,服此藥兩服,瘡即合,甚妙。

〔丹〕騎馬癰。用大粉草帶節四兩,長流水一碗,以淬浸水盡,為末,入皂角灰少許,作四服,湯調,頓服立效。

〔垣〕,青皮湯,治便毒。

青皮,防風,當歸身,甘草梢(生。各等分),

上㕮咀,分作四服,水一小碗,煎至八分,去渣,大溫服。空心,日進三服。

〔丹〕毒腫或著陰卵,或偏著一邊痛,牽引小腹,痛不可忍。(方見癰疽雜病痛牽引小腹條。)

〔子和〕玉燭散(即四物湯、調胃承氣湯各半服之也。)

〔世〕又方

劉寄奴,王不留行,大黃,金銀花,木鱉子

上等分,酒水煎,露一宿,五更服。

〔丹〕便毒初起。

射干(二寸),生薑(如指大搗細)

上取順流水,煎微沸,服之,以瀉為度。又用牛皮膠,醋煮塗患處。

已結成膿者。

大黃(半兩),枳實(三分),厚朴(三錢),甘草節(一錢),連翹(半錢),桃仁泥(二十一枚),生薑(三片)

上作一帖,煎服之,

又,便毒。

青皮,白芷,柴胡,赤芍藥,檳榔,朴硝,烏藥,木瓜,大黃,連翹,栝蔞,生地黃,甘草節,三稜,蓬朮,黃芩,犀角,皂角刺

上㕮咀,水三碗,煎至一碗,大飢服,以瀉為度。

〔《山》〕便毒。取大蜘蛛一個,研細,熱酒下。

〔丹〕又方用甘草節、白芷、黃連各等分。如破者,龍骨、白枯礬、赤石脂,並用,鐵圍散,。癰疽腫毒亦治,用之效。

乳香,沒藥(各半兩),大黃,黃連,黃柏,南星,半夏,防風,羌活,皂角刺,木鱉子,栝蔞,甘草節,草烏尖,阿膠(另研)

上為細末,醋調成膏,以石器內,火熬黑色,鵝翎敷之。

白話文:

【便毒】

《精》部分:治療在肛門周圍長出的腫瘤,這種腫瘤被稱為懸癰。使用有一寸橫紋的甘草一兩,切成四寸長的段,然後用一碗長流水,用文武火慢慢蘸水烤炙,從早上到中午,直到甘草上的水分全部烤幹,但甘草中心仍保持濕潤,再將其細切。接著用兩小杯無灰的好酒,加入甘草煎至剩下一杯,溫熱服用,服用二到三次就可以確保病情不會惡化。這種病初發時,大小如同松子,逐漸增大如蓮子。幾十天後,才會發現腫瘤紅腫如桃子,這時腫瘤就會破裂。

如果腫瘤破裂,就很難治療。這藥雖然不能立即消除腫瘤,但在二十天後,腫瘤必然會完全消失。即使服用兩次,也無害。林判院曾經患此癰腫,且已破裂,服用此藥兩次,傷口就癒合了,效果非常好。

《丹》部分:騎馬癰。使用帶有節的粉草四兩,用一碗長流水浸泡,待水分被完全吸收後,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的皁角灰,分四次服用,用水調和,立刻就能見效。

《垣》部分:青皮湯,治療便毒。

青皮、防風、當歸身、甘草梢(生),各等分,將其切碎,分成四份,每次用水一小碗煎至八分滿,去渣,趁熱服用。空腹服用,每日進服三次。

《丹》部分:毒腫或影響到睪丸,或只在一側疼痛,牽引小腹,痛得無法忍受。

《子和》部分:玉燭散(即四物湯與調胃承氣湯各半)。

《世》部分:另一種方法

劉寄奴、王不留行、大黃、金銀花、木鱉子,以上藥材等分,用酒水煎煮,放涼一夜,五更時服用。

《丹》部分:便毒初起。

射干(二寸)、生薑(如手指大,搗細),以上藥材用順流的水煎煮至微沸,服用,以排泄為度。另外,可以使用牛皮膠,用醋煮後塗抹於患處。

已經形成膿包的。

大黃(半兩)、枳實(三分)、厚朴(三錢)、甘草節(一錢)、連翹(半錢)、桃仁泥(二十一枚)、生薑(三片)以上藥材作為一帖,煎煮服用。

《山》部分:便毒。取一個大蜘蛛,研細,用熱酒送服。

《丹》部分:另一種方法,使用甘草節、白芷、黃連各等分。如果腫瘤已經破裂,可以使用龍骨、白枯礬、赤石脂,並且使用鐵圍散。這種藥也可以治療瘍疽腫毒,效果很好。

乳香、沒藥(各半兩)、大黃、黃連、黃柏、南星、半夏、防風、羌活、皁角刺、木鱉子、栝蔞、甘草節、草烏尖、阿膠(另研)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醋調成膏狀,放在石器中,用火熬至黑色,用鵝毛塗抹於患處。

3. 貼骨癰

〔《保》〕諸瘡大痛,不辨肉色,漫腫光色,名附骨癰,,如神三生散,。

露蜂房,蛇蛻,頭髮(洗淨,等分),

上燒灰存性,研細,酒下三錢。

〔丹〕附骨癰,熱在血分之極。初發時,以青皮、甘草治之,破後當養血。

白話文:

【貼骨膿】

《保》書中提及,各種嚴重疼痛的瘡,無法分辨肌膚本色,腫脹部位皮膚緊繃光滑,這被稱為貼骨膿。對於這種病症,可以使用一種名為「神三生散」的藥方。具體配方如下:露蜂房、蛇蛻、洗淨的頭髮,這些材料需等量,燒成灰後保存其性質,然後磨成細粉,用酒送服三錢。

丹書中則提到,貼骨膿是血液系統過度熱毒所致。在剛發病的時候,可以使用青皮和甘草來治療,一旦病情有破潰跡象,則應轉而養血調理。

4. 內癰有三

〔《素》〕肝滿、腎滿、肺滿,皆實,即為腫。(王注云:滿謂脈氣滿實,腫謂癰腫。)肺之癰,喘而兩胠滿。(仲景云:肺癰吐膿如米粥,咽燥振寒。)肝癰,兩胠滿,臥則驚,不得小便。腎癰,腳下至少腹滿。(大奇論,林億云:腳下當作胠下。《千金》云:腸癰之為病,小腹腫強,按則痛,便數似淋。

仲景云:腸癰小腹痞堅,蓋小腹痛而痞堅者,腎癰也。小便數而似淋者,腸癰也。即肺癰肝癰之屬。)

胃脘癰,人迎脈逆而盛。(全文見後胃脘癰條。)

白話文:

【內癰有三】

根據《黃帝內經》,肝部充盈、腎臟充盈和肺部充盈,這些情況都屬於實質性的疾病,也就是說,它們會導致腫脹。這裏所說的"充盈"指的是脈氣過盛,"腫"指的是癰腫。

肺部的癰腫會讓人呼吸困難,並且兩脅(腋下到腰部的區域)會有脹滿感。如果患有肺癰,可能會咳出像米粥一樣的膿液,並伴有咽喉乾燥和寒顫。

肝部的癰腫,同樣會讓兩脅感到脹滿,患者在睡覺時會感到驚恐不安,並可能有小便不暢的情況。

腎部的癰腫,症狀則主要表現在從腳到下腹部的脹滿。有人認爲這裏的"腳下"應該理解爲"脅下"。據《千金方》記載,腸癰的病狀是小腹腫脹且硬,按壓會有疼痛感,小便頻繁,像尿路感染的症狀。

張仲景說,腸癰表現爲小腹部位硬結且疼痛,這實際上就是腎癰。而小便頻繁,類似尿路感染的症狀,則是腸癰的表現。這實際上和肺癰和肝癰的情況相似。

胃脘部位的癰腫,特徵是人迎脈(頸部的一條動脈)異常且強烈搏動。這部分的詳細內容,可以參考後面的"胃脘癰"條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