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八·小兒部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八·小兒部 (4)

1. 腹脹

阿魏(醋浸一宿,研如泥,半兩),黃連(炒,半兩),花鹼(研如粉,三錢),山楂肉(一兩),連翹(一兩半),半夏(皂角水浸一宿,一兩),

上為末,炒神麯糊丸如卜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空心米飲下。吃果子多者加胡黃連,米食多者加神麯、山楂,肉食多者加阿魏。

又,阿魏丸

阿魏(一兩),黃連(酒煮,六兩),

上為末,醋浸阿魏一宿,研如泥,湯浸,蒸餅丸。如元氣不足,加人參。

小阿魏丸

山楂肉(三兩),石鹼(三錢),半夏(一兩),

上為末,阿魏半兩,醋浸糊丸,白湯下。

小兒疳病,或腹大。

胡黃連(二錢,去果積),阿魏(一兩半,去肉積),神麯(二兩,去食積),黃連(二錢,去熱積),麝香(四粒,通竅)

上為末,每服十二粒,白朮湯下。

〔無〕,肥兒丸,治小兒病多因缺乳吃食太早所致,或因久患臟腑胃虛蟲動,日漸羸瘦,腹大不能行,發豎,發熱,無精神。

黃連,神麯(各一兩),麥芽(炒,半兩),木香(二錢),檳榔(三個,不見火),使君子,肉豆蔻(麵裹煨。各半兩),

上為末,糊為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二十丸,量兒加減,熟水吞下。

六神丸,治如前證。

丁香,木香,肉豆蔻(用麵裹煨。各五錢),訶子(煨,去核,半兩),使君子,蘆薈(研。各一兩),

上為末,以棗肉和丸,如麻子大。每服五丸至七丸,溫米飲下,食前。

丁奚者,腹大、頸小、黃瘦是也。無辜、哺露三候,大體相似,輕重立名,宜服十全丹。

十全丹,治丁奚、哺露神效方。

檳榔,枳殼(麩炒),青皮,陳皮,三稜(炒),蓬朮(炒),砂仁(各半兩),丁香,木香(各一分),香附(一兩),

上為末,神麯糊丸如黍米大。空心食前,米飲下百丸。一方,去香附、砂仁、丁香、三稜、枳殼,加五靈脂、白蔻、使君子、蘆薈、蝦蟆、川芎。

〔世〕治小兒腹如蜘蛛,四肢瘦者。用黑骨雞子破頂,入蜘蛛一枚於內,以濕紙糊竅,用文武火煨熟,去蜘蛛,食其雞子,累效。必數枚方愈。

〔垣〕,中滿分消丸

黃連,枳實,厚朴(各五錢),乾薑,薑黃,豬苓,砂仁,澤瀉,茯苓(各三分),陳皮,白朮(各一分),半夏(四分),黃芩(一兩二錢),甘草(一分),

上為細末,蒸餅為丸如黍米大,每服三十丸,溫酒送下。

消痞丸,快利之劑。

黃連(半兩),枳實,黃芩,甘草,人參(各三錢),厚朴(七分),乾薑(四分),橘皮(一錢),薑黃(五分),

上為細末,蒸餅為丸如黍米大。每服三十丸,隨乳下。

〔丹〕腹脹。

蘿蔔子,蘇梗,乾葛,陳皮(各等分),甘草(減半),

如食減,加白朮煎服。

〔垣〕,升陽滋血湯,二月間,一小兒未滿百日,病腹脹,不大便,二日便瘦弱,遍身黃色,宜升陽氣,滋血和血補血,利大便。

白話文:

腹脹

阿魏丸:

將阿魏用醋浸泡一晚,搗成泥狀(半兩),黃連炒過(半兩),花鹼研成粉末(三錢),山楂肉(一兩),連翹(一兩半),半夏用皂角水浸泡一晚(一兩)。

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炒過的麥芽糊做成丸子,像卜子(小棗核)一樣大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空腹時用米湯送服。如果吃水果較多,可以加胡黃連;吃米食較多,可以加麥芽和山楂;吃肉食較多,可以加阿魏。

阿魏丸(另一種):

阿魏(一兩),黃連用酒煮過(六兩)。

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將阿魏用醋浸泡一晚,搗成泥狀,再用湯浸泡,用蒸熟的餅做成丸子。如果元氣不足,可以加入人參。

小阿魏丸:

山楂肉(三兩),石鹼(三錢),半夏(一兩)。

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將阿魏(半兩)用醋浸泡,做成糊狀丸子,用白開水送服。

此方用於治療小兒疳病或腹部腫大。

另一方:

胡黃連(二錢,去除水果積食),阿魏(一兩半,去除肉類積食),麥芽(二兩,去除米飯積食),黃連(二錢,去除熱積),麝香(四粒,通竅)。

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十二粒,用白朮湯送服。

(無方名)

肥兒丸:治療小兒因缺乏母乳、過早進食,或因長期患病導致臟腑胃虛、蟲子騷動,日漸消瘦、腹部腫大、無法行走、頭髮豎立、發熱、精神不振。

黃連、麥芽(各一兩),麥芽炒過(半兩),木香(二錢),檳榔(三個,不見火),使君子、肉豆蔻(用麵包裹煨熟,各半兩)。

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糊做成丸子,像梧桐子一樣大。每次服用三到二十丸,根據兒童情況增減劑量,用溫開水吞服。

**六神丸:**治療與上述症狀相同的疾病。

丁香、木香、肉豆蔻(用麵包裹煨熟,各五錢),訶子(煨過,去核,半兩),使君子、蘆薈(研成粉末,各一兩)。

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棗肉和成丸子,像麻子一樣大。每次服用五到七丸,溫米湯送服,飯前服用。

丁奚:指腹部腫大、脖子細小、身體發黃消瘦的病症,與無辜、哺露(嬰兒疾病名)三種病症相似,依據輕重程度命名,宜服用十全丹。

**十全丹:**治療丁奚、哺露有神效的方子。

檳榔、枳殼(麩炒),青皮,陳皮,三稜(炒),蓬朮(炒),砂仁(各半兩),丁香、木香(各一分),香附(一兩)。

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麥芽糊做成丸子,像黍米一樣大。空腹飯前用米湯送服一百丸。另一方子,去掉香附、砂仁、丁香、三稜、枳殼,加入五靈脂、白蔻、使君子、蘆薈、蛤蟆、川芎。

**(世傳方)**治療小兒腹部像蜘蛛一樣腫大、四肢瘦弱。用黑骨雞蛋打破頂部,放入一隻蜘蛛在裡面,用濕紙糊住開口,用文火和武火烤熟,去掉蜘蛛,吃掉雞蛋,多次嘗試有效。必須數個雞蛋才能治癒。

(李東垣方)中滿分消丸:

黃連、枳實、厚朴(各五錢),乾薑、薑黃、豬苓、砂仁、澤瀉、茯苓(各三分),陳皮、白朮(各一分),半夏(四分),黃芩(一兩二錢),甘草(一分)。

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蒸熟的餅做成丸子,像黍米一樣大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溫酒送服。

**消痞丸:**是見效很快的藥方。

黃連(半兩),枳實、黃芩、甘草、人參(各三錢),厚朴(七分),乾薑(四分),橘皮(一錢),薑黃(五分)。

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蒸熟的餅做成丸子,像黍米一樣大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隨著餵奶一起服用。

(丹溪方)腹脹:

蘿蔔子,蘇梗,乾葛,陳皮(各等分),甘草(減半)。

如果食慾減少,可以加白朮煎服。

**(李東垣方)升陽滋血湯:**二月間,一個未滿百日的小兒,患有腹脹,不大便,兩天後便消瘦,全身發黃,宜升提陽氣,滋養血脈,補血和血,並使大便暢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