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八·小兒部 (3)
卷之三十八·小兒部 (3)
1. 腹脹
(附丁奚)
〔潔〕腹脹虛實,凡久病吐瀉之後,虛則其脈微細。肺主目胞及腮,脾主四肢。若色淡黃,目胞腮虛腫,手足冷,先服塌氣丸,後服異功散、和中丸、四君子湯、益黃散之類,用諸溫藥養真氣。(異功散、和中丸方見吐瀉,四君子湯方見治虛實法。)
塌氣丸
胡椒(一兩),蠍尾(半兩),
上為末,糊丸如粟米大。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,陳米飲下,無時。(一方有木香一錢。)
〔《本》〕,調中丸,治小兒久傷脾胃,腹脹。
乾薑,橘紅,白朮,茯苓,木香,砂仁,官桂,良薑(各等分),
上細末,糊丸如麻子大。每服二三十丸,食後熟水下。
〔潔〕實則脈洪實,不因吐瀉久病後,亦不因痢下,腹脹而喘急悶亂,更有痰有熱,及有宿食不化而腹脹者,宜服白餅子、大黃丸、解毒丸下之。兼須詳認大小便,如都不通,先利小便,後利大便。(白餅子方見癖。解毒丸方見喉痹。大黃丸方見傷寒。)
〔云〕小兒熱結於內,腹脹壯熱,大便赤黃,躁悶煩亂者,宜瀉青丸。
〔錢〕腹脹由脾胃虛氣攻作也,實者悶亂喘滿可下之,用紫霜丸、白餅子。(此言未下而喘者為實,故可下,若誤下而喘者為虛氣附肺,不可下也。紫霜丸、白餅子方見癖。)不喘者虛也,不可下,若誤下之,則脾虛氣上附肺而行。肺與脾子母皆虛,肺主目胞腮之類,脾主四肢,母氣虛甚,即目胞腮腫,四肢黃色,治之用塌氣丸漸消之,未愈,漸加丸數,不可以丁香、木香、橘皮、豆蔻大溫散藥治之。何以然?脾虛氣未出,故雖腹脹而不喘,可以溫散藥治之,使上下分消其氣則愈矣。
若氣虛已出,附肺而行,即脾胃內弱,每生虛氣,入於四肢面目矣。小兒易為虛實,脾虛則不受寒溫,服寒則生冷,服溫則生熱,當識此,勿誤也。胃久虛熱多生疸病,或引飲不止。脾虛不能勝腎,隨肺氣上行於四肢,而目腫若水狀。腎氣漫浮於肺,即大喘也。此當用塌氣丸,病愈後面未紅者,虛衰未復故也。
(此下後喘,故宜塌氣丸。若未下而喘,宜下之。)治腹脹者,譬如行兵,戰寇於林,寇未出林,以兵攻之,必可獲;寇若出林,不可急攻,攻則必有失,當以意漸收之,即順也。(寇未出林謂虛氣未出而不喘,不目胞腮腫,故可用丁香、木香大溫散藥上下分消其氣而愈也。寇已出林,謂虛氣已出為喘,為目腮腫,須用塌氣丸漸消之。
)
治小兒虛腹脹,先服塌氣丸。不愈,腹中有食積結糞,小便黃,時微喘,脈伏而實,時飲水能食者,可下之。蓋脾初虛而後有積,所治宜先補脾,然後下之,後又補脾,即愈也。不可補肺,恐生虛喘。
〔丹〕,阿魏丸,治小兒食積,腹如蜘蛛狀,肚痛,小便白濁。
白話文:
腹脹
腹脹有虛實之分,如果是久病、嘔吐或腹瀉之後引起的,屬於虛證,這時脈象會很微弱。肺主要對應眼皮和臉頰,脾主要對應四肢。如果出現臉色淡黃、眼皮和臉頰虛腫、手腳冰冷的狀況,應該先服用塌氣丸,之後再服用異功散、和中丸、四君子湯、益黃散等藥,用溫和的藥物來滋養身體的元氣。(異功散、和中丸的藥方在「吐瀉」篇,四君子湯的藥方在「虛實」篇。)
塌氣丸
- 胡椒(一兩)
- 蠍子尾(半兩)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米糊製成小米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到二十顆,用隔夜的米湯送服,不拘時間。 (另一種藥方有加入木香一錢。)
調中丸 (《本草綱目》記載)
此藥方適用於治療小孩因長期脾胃虛弱引起的腹脹。
- 乾薑
- 橘紅
- 白朮
- 茯苓
- 木香
- 砂仁
- 官桂
- 良薑 (以上各等分)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米糊製成麻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顆,飯後用溫開水送服。
如果是屬於實證的腹脹,脈象會洪大有力,並非因為嘔吐、腹瀉後的久病,也不是因為痢疾,而是因為腹脹而導致呼吸急促、胸悶煩躁,甚至有痰有熱,或是因為宿食不消化而引起的腹脹,應該服用白餅子、大黃丸、解毒丸等藥物來攻下。同時要注意觀察大小便的情況,如果大小便都不通暢,要先利小便,再通大便。(白餅子的藥方在「癖積」篇,解毒丸的藥方在「喉痹」篇,大黃丸的藥方在「傷寒」篇。)
如果小孩體內有熱邪積聚,導致腹脹、發熱、大便赤黃、煩躁不安,適合服用瀉青丸。
腹脹大多是因脾胃虛弱,氣機運行不暢所引起。如果是實證,會出現胸悶煩躁、呼吸急促等症狀,可以攻下,使用紫霜丸、白餅子。(這裡說的是還沒有喘就屬於實證,所以可以攻下。如果誤用攻下藥,反而會導致氣虛上逆於肺而喘,此時就不能攻下。紫霜丸、白餅子的藥方在「癖積」篇。) 如果沒有喘,就屬於虛證,不可以攻下。如果誤用攻下藥,會導致脾氣虛弱上逆於肺。肺和脾是母子關係,如果都虛弱,肺主要對應眼皮臉頰,脾主要對應四肢,母體氣虛嚴重時,就會出現眼皮臉頰腫脹、四肢發黃的症狀。這時要用塌氣丸來慢慢消除,如果沒有痊癒,可以慢慢增加藥丸的數量。但絕對不能用丁香、木香、橘皮、豆蔻等大溫大散的藥物來治療。為什麼呢?因為脾氣虛弱,氣還沒有散發出來,雖然腹脹但沒有喘,可以用溫散的藥來治療,讓氣機上下分消就能痊癒。
如果氣虛已經散發出來,附於肺部,就表示脾胃內虛,經常產生虛氣,散布到四肢和臉部。小孩容易虛實互變,脾虛時無法承受寒涼或溫熱,服用寒涼藥物會產生虛冷,服用溫熱藥物會產生熱證。要認識到這一點,不要用錯藥。胃長期虛弱,容易產生黃疸病,或導致飲水不止。脾虛不能制約腎臟,腎氣隨肺氣上行到四肢,導致眼睛像水腫一樣。如果腎氣散漫浮於肺部,就會導致呼吸急促。這時應該使用塌氣丸,如果病癒後臉色還是蒼白,說明虛弱還沒有恢復。
(這以下說的是後喘,所以適合用塌氣丸。如果沒用攻下藥就喘,就應該攻下。) 治療腹脹,好比用兵打仗,敵人在森林裡,攻打他可以成功;敵人如果已經出了森林,就不能急攻,急攻必有損失,要慢慢收服,才是順應之道。(敵人沒出森林,是指虛氣還沒散出來,沒有喘、眼皮臉頰腫,可以用丁香、木香等大溫散藥上下分消其氣,就能痊癒。敵人已經出了森林,是指虛氣已經散出來,出現喘、眼皮臉頰腫,需要用塌氣丸來慢慢消除。)
治療小孩虛證腹脹,先服用塌氣丸。如果沒有好轉,腹中可能有食積結糞,小便發黃,有時會輕微喘息,脈象沉伏而有力,有時能喝水能吃飯,這時才可以攻下。因為脾最初是虛弱,後來才有積食,所以治療原則是先補脾,然後攻下,之後再補脾,這樣才能痊癒。不能補肺,以免產生虛喘。
阿魏丸 (《丹溪心法》記載)
此藥方適用於治療小孩因食積引起的腹脹,腹部像蜘蛛一樣鼓起,肚子疼痛,小便混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