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八·小兒部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八·小兒部 (2)

1. 赤白痢

〔田〕小兒脅下滿,瀉痢體重,四肢不收,痃癖積聚,腹痛不嗜食,痰瘧寒熱:脾腧二穴。(在背十一椎下兩旁,相去各一寸五分。)

〔《明》〕秋深,冷痢不止:臍下二三寸間動脈中(二壯。)痢下赤白,脫肛:十二椎下節間(三壯。)又法:翠尾骨上三寸骨陷間(三壯,炷如小麥大。)又法:龜尾(一壯,脊端穹骨也。)

白話文:

小孩子脅肋下方脹滿,拉肚子導致身體沉重,四肢無法收縮,產生痃癖積聚,肚子痛且不想吃東西,或是痰瘧引起的寒熱:可以針灸脾腧這兩個穴位。(位置在背部第十一椎骨下方兩旁,距離脊椎各一寸五分。)

秋天深時,冷痢拉肚子不止:可以針灸肚臍下方二三寸間的動脈處(灸兩壯)。拉痢便有紅有白,甚至脫肛:可以針灸第十二椎骨下方之間的部位(灸三壯)。另外一種方法:可以針灸尾椎骨上方三寸的骨頭凹陷處(灸三壯,艾炷像小麥大小)。還有一種方法:可以針灸龜尾穴(灸一壯,位置在脊椎末端的穹骨處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