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八·小兒部 (5)
卷之三十八·小兒部 (5)
1. 吐
〔丹〕,萬安膏,調脾順氣,定驚,脾胃不足,吐乳黃疸,治小兒一切等疾。
木香(三錢),沉香(二錢),檀香(三錢),香附(一兩),檳榔(半兩),白朮(二兩),肉蔻(半兩),薄荷(二兩),人參(半兩),甘草(二兩),辰砂(三錢),琥珀,真珠,青黛,犀角(各二錢半),黃耆(一兩),麝香(五分),使君子(一兩),天竺黃(半兩),
上為末,煉蜜丸,臨臥服,薄荷汁或蜜水米飲化下。
〔世〕,萬安膏,治小兒脾胃虛弱,腹生疳蟲,癥瘕,食積泄瀉,常服消疳去積,助胃氣,和中,疏氣滯。
人參(一兩),木香,沉香,藿香(各半兩),厚朴(薑製,一兩),甘草(半兩),陳皮,青皮,乾薑,肉桂(各一兩,夏不用),使君子(炮,十個),澤瀉(冬不用,春秋減半用)
上為末,煉蜜丸如芡實大。食前米飲化下。如熱,薄荷湯下。一方無木香、沉香、藿香、青皮、使君子,有白朮、蒼朮、茯苓、豬苓。
〔錢〕吐沫及痰,或白綠水,皆胃虛冷。吐稠涎及血,皆肺熱,久則虛。吐痰涎冷者,溫之。
〔田〕,朱沉丹,治小兒嘔吐不止。
硃砂(二錢半),沉香(二錢),藿香(三錢),滑石(半兩),丁香(十四粒)
上為細末,每服半錢,用新汲水一盞,芝麻油滴成花子,抄藥在上,須臾墜,濾去水,卻用別水空心送下。
定吐紫金核,治小兒一切嘔吐不止。
半夏(湯洗七次,薑製),人參,白朮,木香,丁香,藿香(各二錢半)
上為細末,稀麵糊為丸如李核大,後用沉香一錢為末,硃砂一錢水飛,二味同研勻為衣,陰乾,每服一丸,用小棗一枚,去核,納藥在內,濕紙裹,燒熟,嚼與小兒服,後以米飲壓之。
〔錢〕,香銀丸,治吐。
丁香,乾葛(各一錢),半夏(湯浸,切,焙),水銀(各半兩),
上上三味同為細末,將水銀與藥研勻,生薑汁丸如麻子大,每服一二丸至五七丸,煎金銀花湯下,無時。
〔《本》〕,白朮散,治小兒吐嘔,脈遲細有寒。
白朮,人參,半夏曲(各二錢),茯苓,乾薑,甘草(各一錢),
上為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姜三片,棗一枚,煎七分,去渣溫服,日二三。(一方無半夏曲,有木香、藿香。)
〔湯〕小兒寒吐者,由乳母當風取涼解脫,致令風冷,入乳變敗,兒若飲之,故嘔吐也。乳母當食後捏去舊宿敗乳,急服理中湯,次用釀乳法。其候是寒,清痰夾乳吐出是也。凡有此候,服藥不效,胃氣將絕,藥不能下,當服靈砂丸,如大便通,宜來復丹。二藥常用,驗。
〔丹〕吐乳。尋田中蚯蚓屎研如泥,食前米飲下五分,不過三四次,妙。(《聖惠方》)
〔錢〕,藿香散,治脾胃虛,有熱,面赤,嘔吐涎嗽,及轉過度者宜服。
白話文:
[吐]
萬安膏(丹方): 此方能調理脾胃、順氣、安定驚嚇,治療脾胃虛弱、吐奶、黃疸等小兒疾病。 配方:木香(9克)、沉香(6克)、檀香(9克)、香附(30克)、檳榔(15克)、白朮(60克)、肉豆蔻(15克)、薄荷(60克)、人參(15克)、甘草(60克)、辰砂(9克)、琥珀、珍珠、青黛、犀角(各7.5克)、黃耆(30克)、麝香(1.5克)、使君子(30克)、天竺黃(15克)。 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,睡前服用,用薄荷汁或蜂蜜水、米湯送服。
萬安膏(世方): 此方治療小兒脾胃虛弱,腹內有寄生蟲(疳蟲),腹部腫塊(癥瘕),消化不良導致的腹瀉。常服可消除疳積、幫助消化、調理胃氣、緩和腸胃、疏解氣滯。 配方:人參(30克)、木香、沉香、藿香(各15克)、厚朴(薑製,30克)、甘草(15克)、陳皮、青皮、乾薑、肉桂(各30克,夏季不用),使君子(炒過,10個)、澤瀉(冬季不用,春秋季減半)。 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芡實大小的藥丸,飯前用米湯送服。如身體發熱,可用薄荷湯送服。另有一方,不含木香、沉香、藿香、青皮、使君子,而改用白朮、蒼朮、茯苓、豬苓。
[錢氏觀點]: 吐出泡沫和痰,或白色、綠色的水狀物,都是因為胃部虛寒。吐出濃稠的痰液或血,都是肺部有熱,長久則會導致虛弱。吐出寒涼的痰液,應當用溫熱藥物治療。
朱沉丹(田方): 此方治療小兒嘔吐不止。 配方:硃砂(7.5克)、沉香(6克)、藿香(9克)、滑石(15克)、丁香(14粒)。 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1.5克,用新汲取的水一杯,滴入芝麻油,使之形成油花,將藥粉撒在油花上,稍等片刻,藥粉沉下,過濾掉水,再用其他水空腹送服。
定吐紫金核: 此方治療小兒各種嘔吐不止。 配方:半夏(用湯洗七次,再用薑製,7.5克)、人參、白朮、木香、丁香、藿香(各7.5克)。 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稀麵糊調和成李子核大小的藥丸,再將沉香(3克)研磨成末,與水飛過的硃砂(3克)混合均勻,做成藥丸的外衣,陰乾。每次服用一丸,取一個小棗,去核,將藥丸放入棗內,用濕紙包住,燒熟後給小兒嚼服,然後用米湯送服。
香銀丸(錢方): 此方治療嘔吐。 配方:丁香、乾葛(各3克)、半夏(用湯浸泡後切片,烘乾)、水銀(各15克)。 製法:將前三味藥材研磨成細末,與水銀混合研磨均勻,用生薑汁調和成麻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到七丸,用金銀花煎湯送服,不拘時間。
白朮散(《本》方): 此方治療小兒嘔吐,脈象遲緩細弱,屬於虛寒。 配方:白朮、人參、半夏曲(各6克)、茯苓、乾薑、甘草(各3克)。 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6克,用水一杯,加生薑三片、紅棗一枚,煎至七成,去渣溫服,每日兩到三次。(另一方,不含半夏曲,而改用木香、藿香。)
[湯氏觀點]: 小兒因寒邪導致的嘔吐,多是因為乳母在當風處受涼,使得寒邪侵入乳汁,導致乳汁變質,小兒飲用後引起嘔吐。乳母應在飯後擠出滯留的乳汁,立刻服用理中湯,然後用方法調理乳汁。此類嘔吐的症狀是寒症,吐出清稀的痰液夾雜乳汁。凡是有此症狀,服藥無效,表明胃氣將絕,藥物無法下嚥,應當服用靈砂丸,如果大便通暢,應服用來復丹。這兩種藥物常用且有效。
[丹方]: 吐奶。將田地裡的蚯蚓糞研成泥狀,飯前用米湯送服1.5克,服用三四次即可見效。(《聖惠方》)
藿香散(錢方): 此方治療脾胃虛弱、有熱、面色發紅、嘔吐痰涎、以及因驚嚇或受涼過度引起的嘔吐,都適宜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