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17)

1. 痘寒戰

〔世〕憎寒困倦,或發寒戰,能令痘子縮伏,宜用陳文中異功散。(方見痘出不快條。)

〔錢〕寒戰咬牙黑陷者,百祥丸下之。(方見黑靨條。)嘗治痘瘡寒戰,用白朮、耆、歸加芩治之,愈。

白話文:

【對於痘寒戰】

【世】如果患者感到極度畏寒疲倦,甚至出現寒戰的情況,這可能會導致痘疹隱退不顯,此時應使用陳文中異功散來治療。(該藥方詳情可參考「痘出不順」的部分。)

【錢】若患者在寒戰時伴有咬牙及痘色黑沉的情況,則應使用百祥丸進行治療。(該藥方詳情可參考「黑靨」的部分。)曾經在治療痘瘡伴隨寒戰的病例中,使用了白朮、黃耆、當歸加上黃芩進行治療,結果病情得到了改善。

2. 痘發熱

〔丹〕胡宅痘瘡發熱,此血少有餘毒也。

陳皮,白朮,歸身,白芍藥(各三錢),牛蒡子(研破,炒,二錢),木通,犀角,生甘節,川芎(各一錢半),

分六帖,水盞半,煎。食前稍熱,服。

〔《活》〕,連翹散,治一切熱,兼治瘡疹如神。

連翹,防風,梔子,甘草(各等分),

上為末,水煎服。(海藏云:治熱在外而不厥,此少陽藥也。)

易老云:涼膈去大黃、芒硝者,能解六經中熱。此不惟解熱,治小兒癍疹熱候,亦使發之。則本藥與防風、荊芥二物各半,白水煎服。

〔河〕,梔子金花丸

黃芩,黃連,黃柏,山梔(炒。各等分),

上末,滴水丸如豆子大,每服五丸,白湯下。

〔錢〕,三黃丸,治諸熱。

黃芩(半兩),大黃(煨),黃連(各二錢半),

上為細末,糊丸綠豆大。每服五七丸至十五、二十丸,食後米飲送下。

上錢氏云:有小熱者解毒。海藏謂解毒者,三黃丸、金花丸之類是也。

四聖散(方見出不快。),海藏紫草木通湯(方見同上。),導赤散(方見治虛實。),八正散(方見淋部。)

〔丹〕有初起煩躁譫語,狂渴引飲,若飲水則後來靨不齊,急以涼藥解其標,如益元散之類可用。

上五方,利小便退熱之劑。錢氏云:有大熱者利小便。又云:身熱煩渴,腹滿而喘,大小便澀,面赤悶亂,大吐,此當利小便,蓋此用導赤散之類是也。

〔錢〕,宣風散

檳榔(兩個),陳皮,甘草(各半兩),牽牛(四兩,生半熟半),

上為細末,三二歲蜜湯調下五分,以上一錢,食前。易老加防風。

〔云〕,通膈丸,利上下氣血藥也。

大黃,牽牛,木通(各等分),

上為細末,滴水丸如粟粒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量兒大小虛實加減。

上錢氏云:有大熱,利小便,不瘥者,宜宣風下之。

〔子和〕蔡河有舟師,偶見敗蒲一束,沿流而下。漸泊舟次,似聞啼聲而微,開視之,驚見一兒,四五歲許,瘡疱周匝,密不容隙,兩目皎然,飢而索食,因以粥食之。其妻怒曰:自家兒女多,惹瘡疱傳染奈何?私料蔡河流緩,必不遠,持兒一鞋逆流而上,遍問皆曰無此兒。行二十里,又至一村落。

舟師呼於市曰:有兒年狀如許瘡疱,死棄河中,今復活。忽酒邸中有人出,曰:我某村某人也,兒四五歲,死於瘡疱。舟師出其鞋,其人泣曰:是吾兒也。奔往視,驚見兒活,流涕拜謝舟師,抱兒歸,今二十餘矣。此兒本死,得水而生,第未諗其瘡疱之疾,寒耶熱耶。

白話文:

[痘發熱]

[丹溪] 有一戶姓胡的人家,小孩出痘瘡伴隨發燒,這是因為血液不足且體內有毒氣過剩。

處方:陳皮、白朮、當歸身、白芍藥各三錢,牛蒡子(先研碎再炒,二錢),木通、犀角、生甘節、川芎各一錢半,

分成六帖,用水一碗半煎煮。飯前趁熱服用。

[《活》] 連翹散,可治療各種熱症,對於治療瘡疹效果神奇。

成分:連翪、防風、梔子、甘草各等分,

把所有成分磨成粉末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(海藏雲:這適用於治療在體表的熱症,而非內部的厥逆,這是少陽經的藥物。)

易老雲:去除了大黃和芒硝的涼膈散,能解決六經中的熱症。這種藥不僅可以解熱,用於治療小兒出疹子的熱症,也能促使其發出疹子。使用方法是將本藥與防風、荊芥按1:1的比例混合,用清水煎煮後服用。

[河間] 梔子金花丸

成分: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山梔(炒)各等分,

把所有成分磨成粉末,加入足夠的水揉成豆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粒,用溫水吞服。

[錢氏] 三黃丸,治療各種熱症。

成分:黃芩(半兩),大黃(煨)、黃連(各二錢半),

把所有成分磨成細粉,用糊狀物揉成綠豆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到七粒或十五到二十粒,飯後用米湯送服。

錢氏雲:對輕微的熱症,此藥有助於解毒。海藏認為,解毒藥物包括三黃丸、金花丸等。

四聖散(詳見出不順篇),海藏紫草木通湯(詳見同上篇),導赤散(詳見治療虛實篇),八正散(詳見淋病篇)

[丹溪] 如果小孩剛開始出現煩躁、胡言亂語、極度口渴的情況,如果喝水會導致後來的痘疹不均勻,應立即用清涼藥物來緩解症狀,如益元散等可用。

上述五個處方,都是利尿退熱的藥方。錢氏雲:對於嚴重的熱症,利尿有助於降溫。他還說:如果身體發熱、口渴、腹部脹滿、呼吸困難、大小便不暢、面色紅潤、心慌、大嘔吐,應該利尿,使用導赤散之類的藥物就是這個道理。

[錢氏] 宣風散

成分:檳榔(兩顆),陳皮、甘草(各半兩),牽牛(四兩,生半熟半),

把所有成分磨成細粉,三到兩歲的孩子用蜂蜜湯調和五分之一的藥粉服用,三歲以上的孩子服用一錢,飯前服用。易老建議加入防風。

[雲岐] 通膈丸,這是用來疏通上下氣血的藥物。

成分:大黃、牽牛、木通各等分,

把所有成分磨成細粉,加入足夠的水揉成粟粒大小的丸子。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,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粒,酌情增減。

錢氏雲:對於嚴重的熱症,如果利尿無法緩解,應該使用宣風散來通便。

[張從正] 蔡河有一位船伕,偶然看到一捆腐爛的蒲葦沿著河流漂浮下來。他漸漸地把船靠了過去,似乎聽到微弱的哭聲,打開一看,驚訝地發現了一個小孩,大約四五歲,全身長滿了痘瘡,密集到沒有空隙,但雙眼炯炯有神,餓著肚子向他要食物,於是船伕給他餵了些粥。他的妻子生氣地說:我們自己家裡孩子已經很多了,萬一感染了痘瘡怎麼辦?她估計蔡河的水流並不急,於是拿著孩子的一隻鞋子逆流而上尋找,問遍了沿途的人,但都說沒見過這個小孩。走了二十里路,來到了一個村落。

船伕在村裡喊道:有一個小孩,年齡和長相與這個差不多,身上長滿了痘瘡,被拋棄在河裡,現在卻活過來了。突然,一家酒店裡有人出來,說:我是這個村莊的某某人,我的兒子四五歲,死於痘瘡。船伕拿出孩子的鞋子,那人哭著說:這是我兒子的鞋子。他跑過去一看,驚訝地發現孩子還活著,流著淚感謝船伕,抱著孩子回家,現在已經二十多歲了。這個孩子原本已經死了,但接觸到河水後竟然活了過來,只是不知道他的痘瘡到底是因為寒冷還是熱毒引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