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9)
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9)
1. 痘瘡治法通論
〔世〕如疹痘則發於脾,宜陳氏人參清膈散。(疹者皮膚隱隱如麻,名曰麻子。)水疱者多因傷寒熱毒而發,宜升麻散及羌活散。
〔丹〕瘡乾者宜退火,濕者用瀉濕。退火止用輕劑,荊芥、升麻、葛根、連翹之類;瀉濕乃肌表間濕,宜用風藥,防風、白芷之類。痘初起時,自汗不妨,蓋濕熱熏蒸而起故也。
〔世〕痘瘡不治症有七:一戛齒,痘黑陷,喉中涎喘,因先受風冷,血氣虛弱,即變此症。二憎寒困倦,痘子縮伏。三瘡作坑,內無膿血,或黑色泡,或瘡跡作黑色。四痘癰壅腫,痘毒變疳,口臭,齦爛牙落。五聲啞氣噎,或咽藥腹中鳴。六痘初出,而半在皮膚帶紫黑色不出者。七誤於疏轉,氣啞者。凡出前後心密,及兩手心兩足心密者,皆不可治。
〔陳〕論痘不治有五:癢塌,寒戰,咬牙,煩躁不止。紫黑色,喘渴不寧。頭溫,足冷,悶亂欲飲水。目睛上視,齧齒氣促,泄瀉不止。灰白色,陷頂,腹脹,喘渴不止。
〔《活》〕小兒瘡疹,與傷寒相類。頭痛,身熱,足冷,脈數。疑似之間,只與升麻湯解肌,兼治瘡子,已發未發皆可服。但不可疏轉,此為大戒。傷寒身熱,固不可下。瘡疹發熱在表,猶不可轉。世人不學,乃云初覺以藥利之,宣其毒也,誤矣。(海藏云:此論雖當,在經則可,若熱甚過極,足冷,或內傷腹熱足冷,宜以寒藥如洗心調胃及化食藥通膈之類主之。然當求責臟腑秘與不秘,脈道何如耳。
許氏云:上熱下冷,傷食也。癍疹初熱,手足亦冷,惟傷寒一身盡熱,不與足冷相類,此傷食非傷冷也。若傷冷,不宜用。王德孚用感應丸治之。)痘瘡已出,不可疏轉。出得已定,膿血太盛,卻用疏利,亦非也。(海藏云:此言若在經而出不盡者為當,若腹胃有垢膩,便時後重如痢疾,及脈滑在裡者,亦當微下。)大抵瘡疹首尾皆不可下。
(海藏云:臟腑有凝滯者,不可拘此。)小兒身耳尻冷,咳嗽,輒用利藥即害人。(海藏云:此言里和而少陽之氣在經熱者,故用化毒犀角湯為氣出里,若氣未出,里未盡,求責疏利亦可。)凡治疹痘,才瀉則令內陷,決不可輕易轉下。惟大小便多日不利,宜微微利之。及痘已靨,尚有餘熱停留,或作熱,或作瘡痍,或成癰,宜四順飲下之,不特消餘毒,亦免生他症,累試累驗。
每見疹痘者,服發表麻黃藥出汗,陽氣盡出膚表,遂至癍爛臟虛,虛則腹痛自利,或作寒戰,或作陰癇,死者多矣。
〔陳〕痘瘡自初出至已愈之際,父母切忌房事。
〔世〕凡痘瘡,勿令親近狐臭漏腋者,房中淫欲者,及婦人經候,醉酒葷穢,硫黃蚊藥,一切腥臊疫汙蒸濕,誤燒油發,五辛,潑糞淋尿,熬油煎卵,俱當忌之。
白話文:
痘瘡治療通論
一般來說,像麻疹、痘疹這類疾病,通常是因脾胃功能失調所引起,適合使用陳氏人參清膈散來治療。(麻疹的特點是皮膚表面出現隱隱約約像麻子一樣的疹子。)水泡狀的痘疹,大多是因為傷寒引起的熱毒所致,適合使用升麻散和羌活散。
對於痘瘡,如果皮膚乾燥,應該用退火的方法治療;如果皮膚濕潤,則用祛濕的方法治療。退火的藥物應該選用輕劑,例如荊芥、升麻、葛根、連翹等;祛濕的藥物主要針對皮膚表面的濕氣,應該選用具有發散作用的藥物,如防風、白芷等。痘瘡剛開始發作時,如果出現自汗的情況,不用太過擔心,因為這是濕熱蒸發的正常現象。
一般來說,痘瘡有七種無法治癒的狀況:一、出現咬牙、痘瘡顏色變黑且凹陷、喉嚨有痰喘鳴,這是因為之前受了風寒,加上氣血虛弱導致的;二、出現怕冷、疲倦、痘瘡萎縮;三、痘瘡形成坑狀,內部沒有膿血,或者呈現黑色水泡,或者留下黑色疤痕;四、痘瘡化膿腫大,毒素轉變成疳瘡,出現口臭、牙齦腐爛、牙齒脫落;五、聲音嘶啞、呼吸困難,或者吞藥後腹部有鳴叫;六、痘瘡剛出現時,一半呈現紫黑色,無法順利發出;七、因為治療方式錯誤導致氣息微弱。此外,痘瘡出現前後,如果手心、腳心都密佈痘瘡,也屬於無法治癒的情況。
陳氏認為,痘瘡有五種不治的情況:一、出現劇癢且痘瘡凹陷;二、出現寒戰;三、出現咬牙;四、煩躁不安;五、出現紫黑色、喘不過氣、口渴難耐;頭部發熱、腳部冰冷、心煩意亂且想喝水;眼睛向上翻、咬牙、呼吸急促、腹瀉不止;痘瘡呈現灰白色、凹陷、腹脹、喘不過氣且口渴難耐。
《活法機要》中提到,小兒的瘡疹和傷寒很相似,都會出現頭痛、發熱、腳冷、脈搏加速等症狀。在難以區分的情況下,可以先用升麻湯來解肌,同時治療瘡疹,無論瘡疹是否已經發出,都可以服用此藥。但要注意,絕對不能使用疏散、轉移的方法來治療,這是大忌。傷寒發熱時,絕對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。瘡疹發熱雖然在表,也不能用這種方法。有些沒有醫學常識的人,認為剛發病時應該用藥物將毒素排出,這絕對是錯誤的。(張海藏認為:這個說法雖然正確,但在經絡層面上可以這樣做。但如果發熱過於嚴重,出現腳冷、或者因為內傷導致腹部發熱腳冷的情況,應該使用寒性藥物來治療,例如洗心調胃散、或者消食通膈的藥物。但必須要仔細分辨患者的臟腑功能是否通暢、以及脈搏的情況。)
許氏認為:出現上熱下冷的情況,是因為消化不良。麻疹初期發熱時,手腳也會發冷,但傷寒是全身發熱,不會出現腳冷的情況,因此這是消化不良引起的,而不是受寒。如果是受寒引起的,就不適合使用這種方法。王德孚用感應丸來治療此症。)痘瘡已經發出來了,就不能再用疏散、轉移的方法治療。如果痘瘡已經發出,而且膿血過多,反而使用疏利的方法也不對。(張海藏認為:這個說法是指痘瘡在經絡中沒有完全發出的情況。如果腹胃內有汙垢,導致排便後有便意卻排不乾淨,或者脈象滑而沉在裡面,也應該適當使用瀉下藥物。)總的來說,無論是痘瘡的初期還是末期,都不應該使用瀉下的方法治療。(張海藏認為:如果臟腑有積滯,則不能拘泥於此。)小兒出現身體、耳朵、尾椎冰冷、咳嗽的症狀時,如果隨意使用瀉下的藥物,會對身體造成傷害。(張海藏認為:這是指身體內部平和,而少陽之氣在經絡中發熱的情況,應該使用化毒犀角湯來將體內的熱氣排出。如果熱氣還沒有完全排出,體內還有積滯,也可以考慮使用疏利的藥物。)凡是治療麻疹、痘瘡,如果使用瀉下的方法,會導致痘瘡內陷,絕對不能輕易使用。只有在大小便多日不通暢的情況下,才可以稍微使用瀉下的藥物。以及在痘瘡結痂後,如果還有餘熱沒有散去,或者出現發熱、瘡痍、腫毒等情況,可以使用四順飲來治療,不僅可以消除剩餘的毒素,也可以避免產生其他疾病,經過多次驗證都有效。
經常看到有人治療麻疹、痘瘡,使用麻黃等發汗的藥物,導致陽氣全部散發到體表,最後導致皮膚潰爛、臟腑虛弱,虛弱就會導致腹痛、腹瀉,或者出現寒戰、陰癇等症狀,很多人因此死亡。
陳氏認為,從痘瘡開始發作到痊癒的這段期間,父母應該避免性生活。
一般來說,患有痘瘡的人,應該避免接觸有狐臭、腋下有異味的人,以及房事淫亂的人、月經期間的婦女、醉酒的人、身上有腥臭汙穢的人、身上有硫磺蚊藥氣味的人,以及一切腥臊、汙穢、潮濕的環境,也應該避免燒油、燒頭髮、食用五辛(蔥、蒜、韭菜、蕎頭、興渠)、潑灑糞尿、熬油煎蛋等行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