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8)

1. 痘瘡治法通論

上飲冷水甘涼藥,若內有實熱者,不須忌之。

二日三日痘瘡始見,微微才出,如粟米大,或如黍米大,或如綠豆大,似水珠光澤明淨者佳,不須服藥。四日五日,痘瘡大小不等,根窠紅活,光澤明淨者輕。如稠密陷頂,灰白色,瀉渴者重。六日七日,痘瘡肥紅光澤者輕。如身溫氣促,口乾腹脹,足指冷者重。八日九日,痘瘡長足肥滿,蒼蠟色者輕。

如寒戰悶亂,腹脹煩渴,氣急咬牙者,至重也。十日十一日,痘瘡當靨,瘡痂欲落而愈。如身熱悶亂,腹脹泄瀉,寒戰咬牙者重。

〔錢〕,黃柏膏,如瘡疹已出,此藥塗面,次用胡荽酒外治法。

黃柏(一兩),綠豆粉(二兩),甘草(四兩),紅花(二兩),

上同為細末,生油調,從耳前至眼眶並厚塗之,日三兩次。如早塗瘡不至面,縱有亦少。(彭氏云:痘疹護眼,人多用胭脂。據亢醫云:不如錢氏黃柏膏最好,諸家護眼法無出此方也。)

〔蕭〕痘瘡初出,用鼠黏子為末,水調敷囟門,並無患眼,亦妙。

胡荽酒

胡荽一味,細切,四兩,以好酒二盞,煎一二沸,入胡荽再煎少時,用物合定,放溫,每吸一大口,微噴從頂至足勻遍,勿噴頭面,病人左右常令有胡荽氣,即能闢去汙氣,瘡疹出快。

〔丹〕痘疹初出時,或未出時,見時人有患者,宜預服此藥,多者令少,重者令輕。以絲瓜近蒂三寸,連皮子燒灰存性,為末,砂糖拌勻,干吃。入硃砂末更妙。

〔垣〕,消毒救苦湯,治癍症悉具,消化便令不出;若已出稀者,再不生癍。十一月立此方,隨四時加減,惟通造化,明藥性者能之。

麻黃根,羌活,防風(各五分),柴胡,川芎(各二分),細辛,藁本(二分),升麻(五分),葛根,黃芩(酒炒。各二分),黃連(三分),黃柏(酒炒,五分),紅花(少許),蘇木(一分),歸身(三分),吳茱萸(半分),白朮(一分),蒼朮(二分),甘草(生),橘皮(各一分),連翹(半錢,初出者減,出大者加),生地(五分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二大盞,煎至一盞,去渣,稍熱服。癍疹者因內傷必出癍,乃榮氣逆故也,大禁牽牛、巴豆峻藥,宜半夏、枳實、大黃、益智仁之類去瀉止吐。若耳尖冷,呵欠睡驚,嚏噴眼澀,知必出癍也。宜

升麻,葛根,白芍藥,甘草,歸身,連翹(各等分),

上㕮咀,水煎服。此定法也,後隨症加減。

如肺出膿癍,先顯喘嗽,或氣高而喘促,少加人參、黃芩,以瀉伏火而補元氣。如心出小紅癍,必先見嗌乾驚悸,身熱,肌肉腫,脈弦洪,少加黃連。如命門出癮疹,必先骨痛身熱,其疼痛不敢動搖,少加生地、黃柏。諸癍疹皆為陰症瘡,皆因內傷乳食,脾胃不足,榮氣逆行。雖火勢內熾,陰覆其外,故錢氏制四物升麻湯發之。如有傳變症,依加減法服之。

白話文:

痘瘡治療的總論

初期可以喝些冰涼甘甜的藥,如果體內有實熱,也不用刻意避免。

第二三天痘瘡剛開始出現,微微冒出,像小米粒、黍米粒或是綠豆大小,看起來像水珠一樣光亮清澈,這是好現象,不用吃藥。第四五天,痘瘡大小不一,根部周圍紅潤有活力,而且光亮清澈,情況比較輕微。如果痘瘡密集、頂部凹陷、呈現灰白色,並且有腹瀉和口渴現象,情況就比較嚴重。第六七天,痘瘡肥大紅潤且有光澤,情況比較輕微。如果出現身體發熱、呼吸急促、口乾腹脹、腳趾發冷的狀況,情況就比較嚴重。第八九天,痘瘡長得飽滿,呈現蒼白蠟色,情況比較輕微。如果出現發冷戰慄、煩悶昏亂、腹脹煩渴、呼吸急促且咬牙的狀況,情況就非常嚴重。第十到十一天,痘瘡應該要結痂,瘡痂快要脫落,病情也快好了。如果出現身體發熱、煩悶昏亂、腹脹腹瀉、發冷戰慄且咬牙的狀況,情況就比較嚴重。

[錢氏]的黃柏膏

如果痘瘡已經長出來了,可以使用這個藥膏塗在臉上,然後再用胡荽酒進行外部治療。

黃柏(40克)、綠豆粉(80克)、甘草(160克)、紅花(80克),將以上藥材一同磨成細末,用生油調和均勻,從耳朵前面一直到眼眶周圍厚厚地塗上,一天塗抹兩到三次。如果早點塗抹,痘瘡就不會長到臉上,即使長了也會很少。(彭氏說:為了保護眼睛,很多人使用胭脂。但根據亢醫的說法,不如錢氏的黃柏膏最好,其他保護眼睛的方法都比不上這個方子。)

[蕭氏]的方法

痘瘡剛開始出現的時候,將鼠黏子磨成粉末,用水調和後敷在囟門上,這樣就不會產生眼睛方面的疾病,效果很好。

胡荽酒

取新鮮胡荽,切細,160克,用好酒兩杯,煎煮一兩次沸騰,然後放入胡荽再稍稍煎煮一下,蓋上蓋子,等溫度變溫之後,每次吸一口酒,均勻地噴在從頭頂到腳底的身體上,但不要噴到頭面部。讓病人身邊常常有胡荽的味道,這樣可以驅除汙濁之氣,幫助痘瘡快速發出。

[丹氏]的方法

痘瘡剛開始出現的時候,或是在還沒出現的時候,看到有人感染了痘瘡,應該預先服用這個藥,可以使病情嚴重的變輕微,病情輕微的變好轉。取絲瓜靠近蒂頭三寸的部分,連皮帶籽燒成灰,磨成粉末,和砂糖攪拌均勻,乾吃。加入硃砂粉末效果更好。

[垣氏]的消毒救苦湯
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各種斑疹,可以幫助消化,讓大便順暢;如果已經長出稀疏的斑疹,就不會再長出新的斑疹。這個方子是十一月定下來的,可以隨著四季的變化進行加減,只有通曉自然規律、明白藥性的人才能使用。

麻黃根、羌活、防風(各2克)、柴胡、川芎(各0.8克)、細辛、藁本(各0.8克)、升麻(2克)、葛根、黃芩(用酒炒過,各0.8克)、黃連(1.2克)、黃柏(用酒炒過,2克)、紅花(少量)、蘇木(0.4克)、當歸身(1.2克)、吳茱萸(0.2克)、白朮(0.4克)、蒼朮(0.8克)、甘草(生)、橘皮(各0.4克)、連翹(2克,剛開始長痘瘡時用量減少,長大時增加)、生地(2克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20克,用水兩大杯煎到剩下一杯,去掉藥渣,稍微熱一點服用。長斑疹的人是因為體內受傷,導致氣血運行不順暢而引起的,所以要禁止使用牽牛、巴豆等強烈的瀉藥,應該使用半夏、枳實、大黃、益智仁等藥來止瀉止吐。如果耳尖發冷、打呵欠想睡覺、容易驚醒、打噴嚏、眼睛乾澀,就知道一定會長斑疹。應該使用:

升麻、葛根、白芍藥、甘草、當歸身、連翹(各等分),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水煎服。這是基本用法,之後根據病情變化進行加減。

如果肺部出現膿皰,會先出現喘嗽,或是呼吸急促,可以少量加入人參、黃芩,用來消除潛伏的火氣,並且補充元氣。如果心臟出現小紅斑,會先出現咽喉乾燥、驚悸、身體發熱、肌肉腫脹、脈象洪大,可以少量加入黃連。如果命門出現癮疹,會先出現骨頭疼痛、身體發熱,疼痛到不敢移動,可以少量加入生地、黃柏。各種斑疹都屬於陰症的瘡,都是因為體內飲食受傷、脾胃不足、氣血運行逆亂所導致的。雖然體內有火氣,但是卻被陰氣覆蓋在外面,所以錢氏製作了四物升麻湯來發散邪氣。如果有其他變化,就根據加減法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