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7)

1. 痘瘡治法通論

又數十帖而安。後詢其病因,為先四五日恐有出痘之患,遂極力採樵,連日出汗甚多。

〔錢〕五臟各有一證:肝臟水疱,肺臟膿疱,心臟癍,脾臟疹,歸腎變黑。

〔海〕肝臟水疱,色或青;肺臟膿疱,色或白;脾臟疹,或如麩糠色;心臟癍,其色赤;變歸腎則色黑矣。此五色,凡痘疹一色者善,或二色三色相合而作者凶。第一大小不等。

小兒在胎十月,食五臟穢血,生下則其毒當出,故瘡疹之狀,皆五臟之液。肝主淚,肺主涕,心主血,脾為裹血。其瘡出有五名,肝為水疱,其液出如水,其色青而小;肺為膿疱,以涕稠濁如膿,其色白而大;心為癍主血,其色赤而小,次於水疱;脾為疹,其色赤黃而小。涕淚出多,故膿疱水疱皆大。

血榮於內,所出不多,故癍疹皆小。又病水疱膿疱者,涕淚俱少,以液從瘡出故也。譬如泡中容水,水去則泡瘦矣。

上水疱者,俗謂之水痘也。膿疱者,俗謂之痘子也。癍者,俗謂之瘄子也。疹者,俗謂之麻子也。痘之形狀最大,水痘次之,癍瘄又次之,麻子最小,隱隱如麻子也。

更看時月重輕。大抵瘡疹屬陽,出則為順,故春夏病為順,秋冬病為逆。冬月腎旺又盛寒,病多歸腎變黑。又當辨春膿疱,夏黑陷,秋癍子,冬疹子,亦不順也。

凡瘡疹只出一般者善。先發膿疱,後發疹子者順。先發水疱,後發疹子者逆。先發膿疱,後水疱多者順,少者逆。先發水疱,後發癍子,多者逆,少者順。先發疹子,後發癍子者順。先發膿疱,後發癍子者逆。(海藏云:此一句足以知雜出者諸臟相合而不齊也,用藥亦難矣。

前斷云五色各隨五臟,亦有二色相合,或有三色,即無定也。此與前後膿水癍疹大小不同,先後逆順大意相若。)

凡瘡疹若出辨視輕重:若一發便出盡者,必重也;痘夾疹者,半輕半重也;出稀者輕;裡外肥紅者輕;外黑裡白者微重也;外白里黑者,大重也;瘡端里黑如針孔者,熱劇也;青乾黑陷,昏睡,汗出不止,煩躁熱渴,腹脹啼喘,大小便不通者,困也。凡瘡疹當乳母慎口,不可令飢,及受風寒,必歸腎變黑難治。

(海藏云:或熱極反兼水化者,亦能變黑,當以涼藥主之,不可不察,以脈別之可也。或有出色正者,內素有熱,頭反陷,色或灰青似黑,中有針眼下陷,當急以青涼藥疏之。便結者,大黃、牽牛之類。便軟者,金花丸之類主之。)

〔陳〕輕者作三次出,大小不一等,頭面稀少,眼中無根窠紅,肥滿光澤。重者一齊並出,密如蠶種,身熱腹脹,瘡灰白色,稠密無縫,瀉渴不止,頭溫足冷。輕變重,犯房室,不忌口,先曾瀉,飲冷水,餌涼藥。重變輕,避風寒,常和暖,大便稠,不燥渴,忌生冷,忌外人。

白話文:

又過了幾十帖藥就好了。之後問他生病的原因,是因為之前四五天,他擔心會長痘瘡,於是就拼命砍柴,連續好幾天出很多汗。

〔錢〕五臟各有不同症狀:肝臟是水泡,肺臟是膿皰,心臟是斑疹,脾臟是疹子,歸到腎臟就會變黑。

〔海〕肝臟是水泡,顏色可能是青色;肺臟是膿皰,顏色可能是白色;脾臟是疹子,可能像米糠的顏色;心臟是斑疹,顏色是紅色;變到腎臟就會變成黑色。這五種顏色,凡是痘疹只有一種顏色是好的,如果兩種或三種顏色混合出現就很凶險。第一種情況是大小不一。

小孩子在母親肚子裡十個月,吃的是五臟的污穢血液,出生後這些毒素就會發出來,所以痘瘡疹子的樣子,都是五臟的液體。肝臟主導眼淚,肺臟主導鼻涕,心臟主導血液,脾臟負責包著血。痘瘡出現有五種名稱,肝臟是水泡,液體出來像水一樣,顏色青色而且小;肺臟是膿皰,因為鼻涕濃稠像膿液,顏色白色而且大;心臟是斑疹,主導血液,顏色紅色而且小,比水泡小一點;脾臟是疹子,顏色紅黃色而且小。鼻涕眼淚多的,所以膿皰水泡都比較大。

血液在身體裡面充足,所以出的不多,斑疹疹子都比較小。又得水泡膿皰的,鼻涕眼淚都比較少,因為液體都從瘡口出來了。就像泡泡裡面裝水一樣,水跑了泡泡就變小了。

上面說的水泡,俗稱水痘。膿皰,俗稱痘子。斑疹,俗稱瘄子。疹子,俗稱麻子。痘子的形狀最大,水痘次之,斑疹瘄子又次之,麻子最小,隱隱像麻子一樣。

還要看時間月份的輕重。大致上來說,瘡疹屬於陽性,發出來就是順的,所以春夏生病是順的,秋冬生病是逆的。冬天腎氣旺盛又寒冷,生病大多會歸到腎臟變黑。還要分辨春天是膿皰,夏天是黑陷,秋天是斑疹,冬天是疹子,這也是不順的。

凡是瘡疹只出一樣是好的。先發膿皰,再發疹子是順的。先發水泡,再發疹子是逆的。先發膿皰,後發水泡多的是順的,少的是逆的。先發水泡,後發斑疹,多的是逆的,少的是順的。先發疹子,後發斑疹是順的。先發膿皰,後發斑疹是逆的。(海藏說:這句話足以說明雜亂出現是因為多個臟腑的病症混合在一起不協調,用藥也很困難了。

之前說五種顏色各自對應五臟,也有兩種顏色混合,或者三種顏色混合,沒有一定的規律。這與之前說的膿水斑疹大小不同,先後順序逆序的意思差不多。)

凡是瘡疹如果出來,要辨別輕重:如果一發就全部出來的,一定是嚴重的;痘子夾雜著疹子的,是半輕半重;出的稀疏的是輕的;裡面外面都紅潤飽滿的是輕的;外面黑裡面白的是稍微嚴重;外面白裡面黑的,是非常嚴重;瘡口裡面黑的像針孔的,是熱毒很嚴重;青色乾燥又黑又凹陷,昏睡,汗出個不停,煩躁口渴,肚子脹氣,啼哭喘氣,大小便不通暢的,就很危險了。凡是長瘡疹的時候,當媽媽的要小心飲食,不能讓孩子餓著,也不能受風寒,不然就會歸到腎臟變黑難以治療。

(海藏說:也有熱到極點反而兼有水化的,也可能變黑,要用涼藥治療,不可不仔細觀察,用脈象來分辨也是可以的。也有膚色正常的,身體裡面卻有熱毒,頭反而凹陷,顏色可能是灰青色像黑色,中間有針眼向下凹陷,要趕快用清涼的藥物疏通。大便硬結的,用大黃、牽牛之類的藥。大便軟的,用金花丸之類的藥來治療。)

〔陳〕輕微的瘡疹會分三次出,大小不一,頭臉比較稀疏,眼睛沒有紅色的根窠,紅潤飽滿有光澤。嚴重的會一起出來,密密麻麻像蠶種,身體發熱肚子脹氣,瘡是灰白色,稠密沒有縫隙,拉肚子口渴不止,頭溫熱腳冰涼。輕微的轉嚴重,是因為犯了房事,不忌口,之前曾經拉肚子,喝冷水,吃涼藥。嚴重的轉輕微,是因為避開風寒,經常保暖,大便稠密,不燥熱口渴,忌諱生冷的食物,忌諱外人探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