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6)

1. 痘瘡治法通論

惺惺散,治風熱咽不利,脾不和,少陽渴,小便不利也。小柴胡湯,治往來寒熱,胸脅微痛,少陽也。然欲知其經,當以脈別之。)

小兒耳冷尻冷,手足乍暖乍涼,面赤,時嗽時嚏,驚悸,此瘡疹欲發候也。未能辨認間,服升麻湯、消毒散,已發未發皆宜服。仍用胡荽酒、黃柏膏。暑月煩躁,食後與白虎湯、玉露散。熱盛,與紫雪。咽喉或生瘡,與甘桔湯、甘露散,余依前說。大人小兒同治法,惟大小不同耳。

(海藏云:消毒散,太陽藥也。白虎湯,治身熱目疼鼻乾不得臥,陽明藥也。甘露散,肺腎藥也。甘桔湯,少陽藥也。紫雪,天冬、麥冬、黃芩、生地為血劑。玉露散,肺腎藥也。石膏、寒水石為氣劑,以上五方,皆瀉時暑之藥。)

升麻葛根湯,治傷寒瘟疫,風熱壯熱頭痛,瘡疹已、未發,並宜服之。

升麻,葛根,芍藥,甘草(炙。各等分),

上同為細末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無時溫服。(海藏云:升麻葛根湯,太陽陽明之藥。陳文中雲:身熱腹痛者,身熱泄瀉者,身熱驚悸者,身熱汗出者,身熱足冷者,俱不宜服升麻葛根湯。張巽之云:凡痘見癍點,忌葛根湯,恐發得表虛也。)

惺惺散,治小兒風熱瘡疹,傷寒時氣,頭痛壯熱,目澀多睡,咳唾氣壅,鼻塞清涕。

白朮,桔梗,細辛,栝蔞根,人參,茯苓,甘草(各等分),

上㕮咀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入薄荷三葉,煎至半盞,時時與服。《活人》云:加防風、川芎,亦各隨經也。(海藏云:惺惺散,治風熱咽不利,脾不和,少陽渴小便不利也。)

上二方發表平劑。

王朝奉,四物解肌湯

芍藥,黃芩,升麻,葛根

每服四錢,水一盞.煎至七分,去渣服。或云:小兒傷寒疫癘,潮熱瘡疹,五日已衰,疑似不能辨別者,並皆辛涼之劑調之,即以四物湯解肌之類。(海藏云:此論即有表也。若內傷,腹中有物,未得大便而發熱者,當以食藥去其物則可。若得便後仍發熱在表者,亦宜此解肌湯,比錢氏升麻葛根湯減甘草加黃芩,以有表熱之意也。)

〔田〕,防風蒼朮湯,治小兒邪熱在表,惡風惡寒,瘡疹未出,可解表發癍疹。

防風(半兩),蒼朮,石膏(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,川芎,黃芩(各二兩),

上為粗末,每服二錢,生薑三片,薄荷七葉,水煎,日二服。(此方惡寒者宜用之。)

上二方辛涼之劑,表有熱者宜之。

大便酸臭不消化,畏食或吐,乃內傷飲食,宜枳朮丸。傷冷食飲,神應丸。

〔丹〕一男子年十六歲,發熱而昏,目無視,耳無聞,兩手脈皆豁大而略數,知其為勞傷矣。時里中多發痘者,雖不知人,與藥則飲,與粥則食,遂教以參、耆、當歸、蒼朮、陳皮,大料濃與之,飲至二十餘帖,痘始出。又二十帖,則成膿疱,身無全膚。或曰:病勞可畏,何不用陳氏全方治之?予曰:此但虛耳,無寒也,只前方守之。

白話文:

痘瘡治療總論

惺惺散,可以治療因風熱引起的咽喉不適、脾胃不和、少陽經脈的口渴和小便不暢。 小柴胡湯,可以治療時而發冷時而發熱、胸脅稍微疼痛,這是少陽經的問題。然而,想要知道是哪個經絡的問題,應該通過把脈來判斷。

小孩出現耳朵和屁股發冷,手腳時冷時熱,臉色發紅,時而咳嗽時而打噴嚏,還會驚悸,這些都是麻疹或水痘快要發出來的徵兆。在還無法確診的時候,可以服用升麻湯消毒散,無論疹子發出來沒有都適合服用。同時,可以使用胡荽酒黃柏膏。如果夏天感到煩躁不安,飯後可以服用白虎湯玉露散。如果熱象很嚴重,可以服用紫雪。如果咽喉出現潰瘍,可以使用甘桔湯甘露散,其他的治療方法和之前說的一樣。大人和小孩的治療方法基本相同,只是用藥的劑量大小不同而已。

海藏說:消毒散是治療太陽經病症的藥。白虎湯可以治療身體發熱、眼睛疼痛、鼻子乾燥到無法入睡,這是陽明經的藥。甘露散是治療肺和腎臟疾病的藥。甘桔湯是治療少陽經病症的藥。紫雪是用天冬、麥冬、黃芩、生地等藥材製成的,主要是滋養血分的。玉露散是治療肺和腎臟疾病的藥。石膏和寒水石主要是治療氣分的,以上五個方子都是針對夏季暑熱的藥方。)

升麻葛根湯,可以治療因傷寒、瘟疫、風熱引起的發高燒、頭痛,無論疹子發出來還是沒發出來,都適合服用。

升麻葛根芍藥炙甘草,等量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一碗,不限時間溫服。(海藏說:升麻葛根湯是治療太陽經和陽明經病症的藥。陳文中說:如果身體發熱還伴有腹痛、腹瀉、驚悸、出汗、腳冷等情況,都不適合服用升麻葛根湯張巽之說:凡是痘疹出現斑點時,都要忌用葛根湯,以免導致體表虛弱。)

惺惺散,可以治療小兒因風熱引起的麻疹或水痘,以及傷寒、時令疫病引起的頭痛發熱、眼睛乾澀想睡覺、咳嗽氣喘、鼻塞流清鼻涕等症狀。

白朮桔梗細辛栝蔞根人參茯苓甘草,等量)

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碗,加生薑三片、薄荷三片,煎至半碗,隨時服用。《活人》這本書說:可以加入防風、川芎,也是根據不同的經絡來調整用藥。(海藏說:惺惺散可以治療風熱引起的咽喉不適、脾胃不和、少陽經的口渴和小便不暢。)

以上兩個方子,屬於發表又性質平和的藥方。

王朝奉的四物解肌湯

芍藥黃芩升麻葛根

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,去藥渣服用。有人說:小兒患傷寒、疫病,出現潮熱和麻疹,病情在五天內開始衰退,如果無法辨別是什麼病症,都可以用辛涼的藥物來調治,例如用四物解肌湯之類的方子。(海藏說:這段論述說明了這個方子具有發散表邪的作用。如果是由於內傷、腹中積滯、大便不通而導致發熱,應該先用藥物清除體內積滯。如果大便通暢後仍然發熱,說明是表證,也適合用這個解肌湯,這個方子比錢氏升麻葛根湯減少了甘草,增加了黃芩,這是因為它有發散表熱的用意。)

防風蒼朮湯,可以治療小兒表邪引起的發熱、怕風怕冷,麻疹或水痘還沒有發出來的時候,可以幫助解表、發疹。

防風半兩、蒼朮一兩、石膏一兩、炙甘草半兩、川芎二兩、黃芩二兩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生薑三片、薄荷七片,用水煎服,每天服用兩次。(這個方子適合怕冷的人使用。)

以上兩個方子,屬於辛涼的藥方,適合體表有熱的人使用。

大便酸臭、消化不良、怕吃東西或嘔吐,這是因為飲食內傷引起的,適合服用枳朮丸。如果是因受寒引起的飲食內傷,適合服用神應丸

有一個十六歲的年輕男子,發高燒且昏迷,眼睛看不見,耳朵聽不見,兩手的脈象都很大而且略快,判斷他是由於過度勞累所致。當時村裡很多人都長了痘疹,雖然這個年輕男子神智不清,但給他藥他就喝,給他粥他就吃,於是就用人參、黃芪、當歸、蒼朮、陳皮等藥材,加大劑量濃煎給他服用,喝了二十多帖,痘疹才開始發出來。又過了二十多帖,痘疹變成膿疱,全身沒有一處完好的皮膚。有人說,勞傷病很可怕,為什麼不用陳氏的完整藥方來治療?我說:他只是虛弱而已,並沒有寒證,只要用原來的方子繼續治療就可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