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十七·心小腸部 (1)
卷之十七·心小腸部 (1)
1. 盜汗
〔錢〕,黃耆散,治虛熱盜汗。
牡蠣(煅),黃耆,生地(各等分),
上為末,煎服,不拘時。
盜汗,睡而自汗出,肌肉虛也,止汗散主之。遍身汗,香瓜丸主之。
止汗散
用故蒲扇灰研細,每服三錢,溫酒調下無時。如無,以故蒲代之。
虎杖散,治實熱盜汗。
虎杖水煎服,量多少與之,無時。
〔海〕晉郎中子,自嬰至童,盜汗凡七年矣,諸藥不效。予與涼膈散、三黃丸三日病已。蓋腎為五液,化為五濕,相火逼腎,腎水上行,乘心之虛而入手少陰,心火炎上而入肺,欺其不勝己也,皮毛以是而開,腠理玄府不閉而為汗出也,出於睡中者為盜汗,以其覺則無之,故經曰:寢汗憎風是也。
先以涼膈散瀉胸中相火,相火退,次以三黃丸瀉心火以助陰,則腎水還本臟,玄府閉而汗為之自已。
〔世〕治小兒盜汗。用鬱金末塗兩乳下,立效。
白話文:
【盜汗】
[錢] 黃耆散,用於治療虛弱導致的盜汗。
使用煅燒過的牡蠣、黃耆和生地(各取等份)。
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,煎煮服用,不限定時間。
盜汗,指的是在睡眠中不由自主出汗,這是肌肉虛弱的表現,可以使用止汗散來控制。如果全身都出現汗液,應使用香瓜丸來處理。
止汗散
使用舊蒲扇燒成的灰研磨細膩,每次服用三錢,用溫酒調和後飲用,不限時間。若找不到蒲扇灰,可以用舊蒲草代替。
虎杖散,用於治療因實熱導致的盜汗。
虎杖用水煎煮後服用,根據病情調整劑量,不限時間。
[海] 有一個從嬰兒期到童年期,持續七年盜汗的小孩,各種藥物都無效。我讓他服用涼膈散和三黃丸三天後,病情就得到了改善。因為腎主宰五液,當相火逼迫腎臟,腎水會上行,趁心臟虛弱時進入手少陰心經,心火上炎進入肺部,欺負肺部不能抵抗自己,導致皮毛毛孔開放,腠理玄府無法閉合,因此出現汗液。在睡眠中出現的汗液被稱為盜汗,因為醒著的時候不會出現,所以古籍說:「寢汗憎風」。
首先使用涼膈散來清瀉胸中的相火,當相火退去,再使用三黃丸來清瀉心火以增強陰氣,這樣腎水就能回歸原本的臟器,腠理玄府閉合,汗液自然停止。
[世] 治療小孩的盜汗。將鬱金末塗抹在兩側乳房下方,立即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