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2)

1. 變蒸熱

變蒸者,陰陽水火蒸於血氣,而使形體成就,是五臟之變氣,而七情之所由生也。蓋兒生之日,至三十二日一變,每變蒸畢,即覺性情有異於前。何者?長生臟腑意智故也。何謂三十二日長骨添精神?人有三百六十五骨以象天數,以應期歲,以分十二經絡。

故初生至三十二日一變生癸,屬足少陰腎,藏精與志;六十四日二變一蒸生壬,屬足太陽膀胱,其發耳與骫冷;至九十六日三變生丁,屬手少陰心經,心藏神,其性為喜;一百二十八日四變二蒸生丙,屬手太陽小腸,其發汗出而微驚;一百六十日五變生乙,屬足厥陰肝,肝藏魂,喜哭;一百九十二日六變三蒸生甲,屬足少陽膽,其發目不閉而赤;二百二十四日七變生辛,屬手太陰肺,肺藏魄,生聲;二百五十六日八變四蒸生庚,屬手陽明大腸,其髮膚熱而汗,或不汗;二百八十八日九變生己,屬足太陰脾,脾藏意智;至三百二十日十變五蒸生戊,屬足陽明胃,其發不食,腸痛而吐乳。又手厥陰心包絡、手少陽三焦,此二經俱無形狀,故不變而不蒸也。

前十變五蒸,乃天地之數以生成之,然後始生齒,能言,知喜怒,故云始全也。太倉云:氣入四肢,長碎骨,於十變後六十四日為一大蒸,計三百八十四日,長其經脈手足,手受血故能持握,足受血故能行立。經云:變且蒸,謂蒸畢而足一歲之日有餘也。師曰:不汗而熱者,發其汗。

大吐者,微止,不可別治。又六十四日為二大蒸,計四百四十八日。又六十四日三大蒸,計五百一十二日。共五百七十六日,變蒸既畢,兒乃成人也。變者,變生五臟也。蒸者,蒸養六腑也,所以成人。變者上氣,蒸者體熱。每經一變一蒸,情能既異,輕則發熱微汗,其狀似驚,重則壯熱脈亂而數,或吐或汗,或煩啼躁渴。輕者五日解,重者七八日解,其候與傷寒相似。

亦有變蒸之餘續感寒邪者,但變蒸則耳冷骫冷,上唇發泡,狀如泡珠。若寒邪搏之,則寒熱交爭,腹中作痛,而啼叫之聲,日夜不絕。變者易也,蒸於肝則目眩微赤,蒸於肺則嚏嗽毛聳。凡五臟六腑筋脈骨節,循環各有證應,其治法和平之劑微表之,熱實者微利之,或不治亦自愈。

〔湯〕《千金》變蒸論云:凡兒生三十二日一變,六十四日再變,變且蒸。九十六日三變,一百二十八日四變,變且蒸。一百六十日五變,一百九十二日六變,變且蒸。二百二十四日七變,二百五十六日八變,變且蒸。二百八十八日九變,三百二十日十變,變且蒸。

積三百二十日小蒸畢.後六十四日大蒸,蒸後六十四日復大蒸,蒸後一百二十八日復大蒸,凡小兒自生三十二日一變,再變為一蒸,凡十變而五小蒸,又三大蒸,積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畢,乃成人。小兒所以變蒸者,是榮其血脈,改其五臟,故一變竟,輒覺情態有異。其變蒸之候,變上氣者,蒸者體熱。

白話文:

所謂「變蒸」,是指嬰兒體內陰陽水火之氣在血氣中運行,使身體各部分逐漸發育成熟的過程。這是五臟氣機轉變的表現,也是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產生的根源。一般來說,嬰兒出生後,每隔三十二天就會發生一次「變」,每次變蒸完成後,你會發現嬰兒的性情或行為會與之前有所不同。這是因為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,嬰兒的臟腑功能和心智逐漸發展成熟。

為什麼說三十二天會讓骨骼生長、精神增強呢?人體有三百六十五塊骨頭,對應天數,也符合一年的週期,並分佈在十二經脈中。

所以,嬰兒從出生到三十二天時會發生第一次「變」,這時屬於足少陰腎經,主掌精氣與意志;六十四天時發生第二次「變」和第一次「蒸」,這時屬於足太陽膀胱經,可能會出現耳朵發涼或身體蜷縮等情況;九十六天時發生第三次「變」,屬於手少陰心經,心臟主掌神明,這時嬰兒可能會出現喜悅的情緒;一百二十八天時發生第四次「變」和第二次「蒸」,屬於手太陽小腸經,可能會出現出汗和輕微驚嚇的表現;一百六十天時發生第五次「變」,屬於足厥陰肝經,肝臟主掌魂魄,嬰兒可能會變得愛哭;一百九十二天時發生第六次「變」和第三次「蒸」,屬於足少陽膽經,可能會出現眼睛睜不開或發紅的情況;二百二十四天時發生第七次「變」,屬於手太陰肺經,肺臟主掌魄力,嬰兒開始會發出聲音;二百五十六天時發生第八次「變」和第四次「蒸」,屬於手陽明大腸經,可能會出現皮膚發熱、出汗或不出汗的情況;二百八十八天時發生第九次「變」,屬於足太陰脾經,脾臟主掌意念和智慧;到三百二十天時發生第十次「變」和第五次「蒸」,屬於足陽明胃經,可能會出現食慾不振、腸痛或吐奶等情況。另外,手厥陰心包絡和手少陽三焦這兩條經脈沒有固定的形狀,所以不會發生變蒸的現象。

前面的十次「變」和五次「蒸」,是順應天地之數,為了讓身體發育成熟。之後,嬰兒才會長牙、說話,懂得喜怒哀樂,所以說這時才算開始完整。太倉公說:「氣血流注四肢,促進細小的骨頭生長。在十次變之後的六十四天,會有一次大的『蒸』,總共三百八十四天,這時經脈會逐漸延伸到手腳,手部因為得到氣血的滋養,所以能抓握東西;腳部也因為得到氣血的滋養,所以能行走站立。」醫書上說:「變且蒸」,指的是變蒸結束後,嬰兒的年齡已經超過一歲。如果發熱卻不出汗,應該發汗。如果嚴重嘔吐,應該稍微控制,不宜另外治療。

之後每隔六十四天會有一次大的「蒸」。第二次大的「蒸」在四百四十八天時發生;第三次大的「蒸」在五百一十二天時發生。總共五百七十六天,變蒸過程結束,嬰兒就長成大人了。「變」是指五臟在變化發育,「蒸」是指六腑在得到滋養,這都是為了讓嬰兒發育成熟。「變」時氣機向上,「蒸」時身體發熱。每次經歷變蒸,嬰兒的性情和反應都會有所不同,輕微的狀況可能只是發熱、微微出汗,看起來有點受驚嚇的樣子;嚴重的狀況可能會高燒、脈搏紊亂且跳動急促,或者出現嘔吐、出汗、煩躁啼哭、口渴等症狀。輕微的狀況可能五天左右就會好轉,嚴重的狀況可能需要七八天才能好轉。這些症狀跟傷寒有些相似。

有時候變蒸之後可能會感染風寒。但是變蒸時耳朵會發涼,身體會蜷縮,上嘴唇會起像水泡一樣的小泡;如果是感染風寒,則會出現寒熱交替、腹痛、啼哭不止等狀況。所謂的「變」是指變化,「蒸」如果發生在肝臟,可能會出現眼睛發花或輕微發紅;如果發生在肺臟,可能會出現打噴嚏、咳嗽、毛髮豎立等狀況。五臟六腑、筋脈骨骼都有各自的反應,治療時要用性質平和的藥物稍微疏通,如果體內熱邪旺盛則可以用稍微泄熱的方法,或者不治療也可以自癒。

《千金方》的變蒸論中說:嬰兒出生後,每三十二天會發生一次「變」,六十四天會發生第二次「變」,且會伴隨「蒸」。九十六天時發生第三次「變」,一百二十八天時發生第四次「變」,且會伴隨「蒸」。一百六十天時發生第五次「變」,一百九十二天時發生第六次「變」,且會伴隨「蒸」。二百二十四天時發生第七次「變」,二百五十六天時發生第八次「變」,且會伴隨「蒸」。二百八十八天時發生第九次「變」,三百二十天時發生第十次「變」,且會伴隨「蒸」。

在三百二十天時,小「蒸」的過程結束。之後的六十四天會有一次大的「蒸」,再過六十四天又會出現一次大的「蒸」,再過一百二十八天則會出現第三次大的「蒸」。也就是說,嬰兒從出生後三十二天開始有變化的現象,第二次變化時則會伴隨「蒸」。總共經歷十次變和五次小蒸,再加上三次大蒸,累積五百七十六天,大小變蒸都結束後,嬰兒就長成大人了。嬰兒之所以會有變蒸的過程,是為了滋養血脈、改變五臟的狀態。所以每一次變蒸結束,嬰兒的情緒和行為都會有所不同。在變蒸期間,「變」會使氣機向上運行,「蒸」則會使身體發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