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六·小兒部 (22)
卷之三十六·小兒部 (22)
1. 驚癇
沉香(二錢),天麻(三錢),羌活(五錢),防風(三錢),益智(二錢),川烏(炮,去皮臍,二錢),甘草(炙),當歸(各一錢半),半夏(湯泡,三錢),獨活(四錢),附子(炮,去皮臍,三錢),姜屑(一錢半),
上㕮咀,每服五錢,生薑三片,水煎溫服。《舉痛論》云:恐則氣下,精怯而上焦閉。又云:從下上者,引而去之。以羌活、獨活苦溫,味之薄者,陰中之陽,引氣上行,又入太陽之經為引用,故以為君。天麻、防風辛溫以散之,當歸、甘草辛甘溫以補氣血之不足,又養胃氣,故以為臣。
黑附子、川烏頭、益智仁大辛溫,行陽退陰,又治寒客傷胃。腎主五液,入脾為涎,以生薑、半夏燥濕化痰。《十劑》云:重可去怯。沉香辛溫,體重氣清,去怯安神,故以為使。氣味相合,升陽補胃,恐怯之氣,自得平矣。
〔湯〕,牛黃丸,治因驚中風,五癇天吊,客忤潮涎灌壅。
白花蛇(酒浸,取肉),白附子,全蠍,真川烏(一枚,半兩者,生),天麻,薄荷葉(各半兩),
以上六味,先為細末。次入
雄黃(五兩),辰砂(三錢),腦子(另研,半兩),牛黃(三錢),麝香(一錢),
上為一處和勻,麻黃去根二兩,酒一升,煎麻黃至一盞,去麻黃,用酒熬藥得所,勿至焦赤,眾手疾丸如芡實大,密器盛之,一丸作五服,煎金銀薄荷湯磨化,大能發散驚邪。
治五癇,得效方,。
露蜂房(焙,一兩),石綠(一兩),桂心,遠志(去心),人參(各半兩),硃砂(一錢),
上為末,粥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二三十丸,白湯下。
〔世〕治小兒驚癇。
膽星(二兩),全蠍(去翅足,炒,半兩),白附子(一兩),薄荷(半兩),殭蠶(炒,一兩),川芎(一兩),
上為末,粥丸,青黛為衣。每服一二丸,薑湯下。
治小兒癇。用甘遂末一錢,豬心一個,取三管頭血三條,和甘遂末,將豬心批作兩片,入藥在內,以線縛定,外濕紙包裹,入文武火煨熟,不可過度,取藥細研,入辰砂末一錢,和勻,分作四丸,每服一丸,豬心湯化下。再服,另取豬心煎湯,此方神效。
〔湯〕,斷癇丹,治癇瘥後復作,連綿不除,服之有驗。
黃耆(蜜水塗,炙),鉤藤,細辛,甘草(炙),蛇蛻皮(各半兩),蟬蛻(去土,四個),牛黃(另研,一字)
治遠年驚癇,心血不足,神驗方。蠍虎一枚褐色者,用剪子取下四足爪,連血細研,入生朱末、麝香、腦子各少許,同研細。薄荷湯調下,作一服。須先用奪命散控下涎,次服之,能奪造化,雖數年癲癇,亦能治之。此藥所以神效者,蓋癇皆心血不足,此物名守宮,其血與心血類也,取下如室女之紅鉛,服之於心,故能補也。(此乃怪蟲,去其足而復能行,又再生而活也。
白話文:
驚癇
藥方一:
沉香(8克),天麻(12克),羌活(20克),防風(12克),益智(8克),炮製過的川烏(去除外皮和臍部,8克),炙甘草,當歸(各6克),用湯水泡過的半夏(12克),獨活(16克),炮製過的附子(去除外皮和臍部,12克),薑屑(6克)
將以上藥材粗略切碎,每次服用20克,加入三片生薑,用水煎煮後溫服。《舉痛論》說:「恐懼則氣往下走,精氣虛弱導致上焦閉塞。」又說:「從下向上走的氣,要引導它離開。」羌活、獨活味苦性溫,藥性較薄,屬於陰中之陽,能夠引導氣向上走,又入太陽經作為引導,所以作為主藥。天麻、防風性辛溫能夠疏散,當歸、甘草性辛甘溫能夠補氣血不足,又能夠養胃氣,所以作為輔助藥。
黑附子、川烏頭、益智仁性大辛溫,能夠運行陽氣、驅退陰寒,又能治療寒邪侵犯胃部。腎臟主管身體的各種體液,進入脾臟會化為涎液,用生薑、半夏來燥濕化痰。《十劑》說:「沉重之藥可以去除怯弱。」沉香性辛溫,質地沉重但氣味清香,可以去除怯弱、安定心神,所以作為使藥。藥性味道相合,能夠升舉陽氣、補益胃氣,恐懼怯弱的氣自然就平復了。
藥方二:牛黃丸
治療因為驚嚇導致的中風、五種癲癇、小兒驚風、受到邪氣侵擾導致的潮熱流涎和阻塞。
白花蛇(用酒浸泡,取肉),白附子,全蠍,真正的川烏(一枚,約15克,生的),天麻,薄荷葉(各15克)
以上六味藥先研磨成細末。然後加入:
雄黃(150克),辰砂(9克),冰片(另外研磨,15克),牛黃(9克),麝香(3克)
以上所有藥粉混合均勻。麻黃去掉根部(60克),用一升酒煎煮麻黃至剩下一小碗,去掉麻黃,用酒熬煮藥粉至合適的程度,不要煮焦。大家一起快速將藥丸搓成芡實大小,用密封的容器盛裝。每丸分為五次服用,用金銀花薄荷湯磨開服用,可以發散驚邪。
藥方三:
治療各種癲癇,效果顯著。
露蜂房(烘焙過,30克),石綠(30克),桂心,遠志(去心),人參(各15克),硃砂(3克)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粥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
藥方四:
治療小兒驚癇。
膽南星(60克),全蠍(去掉翅膀和腳,炒過,15克),白附子(30克),薄荷(15克),僵蠶(炒過,30克),川芎(30克)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粥做成藥丸,外層裹上青黛。每次服用一兩丸,用薑湯送服。
藥方五:
治療小兒癲癇。用甘遂末(3克),豬心一個,取豬心頭部三根血管的血,與甘遂末混合,將豬心切成兩片,將藥放入其中,用線紮緊,外面用濕紙包裹,用小火煨熟,不要過度。取出藥材仔細研磨,加入辰砂末(3克)混合均勻,分成四份,每次服用一丸,用豬心湯送服。再次服用時,另外取豬心煮湯,這個藥方效果很好。
藥方六:斷癇丹
治療癲癇病癒後又復發,連綿不斷的情況,服用後有效。
黃耆(用蜜水塗抹,炙過),鉤藤,細辛,炙甘草,蛇蛻皮(各15克),蟬蛻(去掉泥土,4個),牛黃(另外研磨,少量)
藥方七:
治療多年驚癇,心血不足,效果顯著的藥方。取壁虎一隻(褐色的),用剪刀剪下四肢的爪子,連血細細研磨,加入少量生朱砂末、麝香、冰片,一同研磨成細末。用薄荷湯調服,一次服用。必須先服用奪命散使涎液排出,然後再服用這個藥,能改變身體狀態,即使是多年癲癇也能治好。這個藥之所以效果顯著,是因為癲癇都是心血不足導致,而壁虎又名守宮,它的血與心血相似,服用後能補益心臟。 (這個藥物屬於怪蟲,去掉足爪後還能行走,又能再生存活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