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六·小兒部 (2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六·小兒部 (21)

1. 驚癇

驚癇即急慢之症。但驚癇發時,仆地作聲,醒時吐沫。急慢驚則不作聲,不吐沫也。

陽癇初作時,病先身熱,瘛瘲驚啼叫啖而後發,脈浮者為陽癇,乃急驚也。內在六腑,外在皮膚,為易治。若病先身冷,不驚瘈,不啼呼而作,脈沉者為陰癇,乃慢驚也。此病內在五臟,外在骨髓,劇者難治。

〔錢〕凡治五癇,皆隨臟治之,每臟各屬一獸,宜以五色丸主之。犬癇,反折上竄,犬叫,肝也。羊癇,目瞪吐舌,羊叫,心也。牛癇,目直視,腹滿,牛叫,脾也。雞癇,驚跳反折手縱,雞叫,肺也。豬癇,如屍吐沫,豬叫,腎也。

五色丸

硃砂(研,半兩),水銀(一分),雄黃(熬,一兩),鉛(三兩,同水銀熬),真珠末(研,一兩),

上煉蜜丸如麻子大。每服三四丸,金銀薄荷湯下。

〔潔〕如有客痰發熱而有聲,煎大黃荊芥湯下五色丸。潮熱有時,積熱也,桃枝丸主之。壯熱不退,當用地骨皮散下五色丸。風熱,當用防風黃芩湯下大青膏。身溫不熱,當用白虎湯加蒼朮下五色丸。

〔《本》〕,雌黃丸,治小兒癲癇欲發,眼暗,瘛瘲,聲惡,嚼舌。

雌黃,黃丹(各一兩),麝香(研,一錢),

上為末,拌令極勻,用牛乳汁半升,熬成膏,入前藥末杵三五百下,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三丸,溫熱水下,一日三服。此方得自名醫之家,極有神效。

〔湯〕,蛇黃丸,治驚癇。

真蛇黃(醋煅淬,三個),鬱金(三分,一處為末),麝香(另研,一錢),

上為末,粳米飯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二丸,煎金銀磨刀水化服。

〔海〕古鏡,味辛無毒,主驚癇邪氣,小兒諸惡疾。煮取汁,和諸藥煮服之。彌古者尤佳。

治癇方,治太陽陽明二經為病。

荊芥穗(四兩),白礬(為細末,二兩),

上棗肉為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荊芥湯下。次三十丸、四十丸,又次五十丸,俱食前。

〔羅〕,沉香天麻湯,魏敬甫之子四歲,從長老摩頂授記,眾僧唸咒,因而大恐,遂發驚搐,痰涎壅塞,目多白睛,項背強急,喉中有聲,一時許方醒。後每見皂衣人輒發,多服朱、犀、龍、麝鎮墜之藥四十餘日,前症猶在,又添行步動作,神思如癡。予診其脈,沉弦而急,《黃帝針經》云:心脈滿大,癇瘈筋攣。

又云:肝脈小急,癇瘈筋攣。蓋小兒血氣未定,神氣尚弱,因而驚恐,神無所依,又動於肝,肝主筋,故癇瘈筋攣。病久氣弱,小兒易為虛實,多服鎮墜寒涼之劑,復損其氣,故添動作如癡。《內經》云:暴攣癇眩,足不任身,取天柱穴是也。天柱穴乃足太陽之脈所發,陽蹺附而行也。

又云:癲癇瘛瘲,不知所苦,兩蹺主之,男陽女陰。潔古云:晝發治陽蹺、申脈,夜發治陰蹺、照海,先各灸兩蹺,各二七壯,次處:

白話文:

驚癇

驚癇這種病症,有急性和慢性之分。發作的時候,會突然跌倒在地並發出聲響,醒來後會吐口水。如果是急性或慢性的驚癇,發作時則不會發出聲音,也不會吐口水。

陽性的驚癇在剛開始發作時,會先出現發燒的症狀,然後會抽搐、驚叫、啼哭、咬東西,之後才真正發作。脈象浮現的人,屬於陽性驚癇,也就是急性驚癇。這種病症的病位在六腑和皮膚,比較容易治療。如果發病時先出現身體冰冷的症狀,沒有抽搐、也沒有啼哭叫喊就發作,脈象沉在底下的人,屬於陰性驚癇,也就是慢性驚癇。這種病症的病位在五臟和骨髓,病情嚴重的話很難治療。

[錢]治療各種驚癇,都要根據病位所在的臟腑來治療,每一個臟腑對應一種動物。應該用五色丸來治療。像是狗癇,身體會反折向上竄動,並且像狗一樣叫,這種屬於肝臟的問題。羊癇,眼睛會瞪大,伸出舌頭,並像羊一樣叫,這種屬於心臟的問題。牛癇,眼睛會直視前方,肚子脹滿,並像牛一樣叫,這種屬於脾臟的問題。雞癇,會驚跳、身體反折、手會鬆開,並像雞一樣叫,這種屬於肺臟的問題。豬癇,會像死屍一樣吐口水,並像豬一樣叫,這種屬於腎臟的問題。

五色丸

需要硃砂(研磨成粉,半兩)、水銀(一分)、雄黃(用火熬過,一兩)、鉛(三兩,和水銀一起熬)、珍珠末(研磨成粉,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煉蜜做成如麻子般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到四丸,用金銀花薄荷湯送服。

[潔]如果因為有痰而發熱,並且發出聲音,就用大黃荊芥湯送服五色丸。如果出現有規律的潮熱,這是因為體內有積熱,要用桃枝丸來治療。如果高燒不退,就用熟地骨皮散送服五色丸。如果是風熱,就用防風黃芩湯送服大青膏。如果身體發溫而不發熱,就用白虎湯加上蒼朮送服五色丸。

[《本》]雌黃丸,可以治療小兒癲癇將要發作,出現眼睛昏暗、抽搐、聲音不好聽、咬舌頭的症狀。

需要雌黃、黃丹(各一兩)、麝香(研磨成粉,一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攪拌均勻,用半升牛奶熬成膏狀,再加入藥粉一起搗打三五百下,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丸,用溫熱的水送服,一天三次。這個方子是從名醫那裡得來的,效果非常好。

[湯]蛇黃丸,可以治療驚癇。

需要真蛇黃(用醋煅燒後淬火,三個)、鬱金(三分,磨成粉)、麝香(另外研磨成粉,一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用粳米飯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兩到三丸,用煎過的金銀花和磨刀水送服。

[海]古鏡,味道辛辣,沒有毒性,可以治療驚癇和邪氣,以及小兒的各種惡性疾病。將古鏡煮水取汁,與其他藥物一起煮服。年代越久的古鏡效果越好。

治療癲癇的方子,可以治療太陽經和陽明經發病的狀況。

需要荊芥穗(四兩)、白礬(磨成細粉,二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用棗肉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荊芥湯送服。接著每次可以服用三十丸、四十丸,最後增加到五十丸,都在飯前服用。

[羅]沉香天麻湯,魏敬甫的兒子四歲時,因為長老摸頭授記,眾僧唸咒,因而受到驚嚇,於是就發作抽搐,痰液堵塞,眼睛露出很多眼白,脖子和背部僵硬,喉嚨裡有聲音,過了一會兒才清醒。之後只要看到穿黑色衣服的人就會發作,吃了四十多天的朱砂、犀角、龍骨、麝香等鎮靜的藥物,之前的症狀仍然存在,還增加了走路動作異常,神情像癡呆一樣的症狀。我診斷他的脈象,是沉弦而急的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心脈滿大的時候,會出現癲癇抽搐、筋脈攣縮的症狀。又說:肝脈小而急的時候,也會出現癲癇抽搐、筋脈攣縮的症狀。小孩子的血氣還沒有穩定,神氣還很虛弱,因此受到驚嚇,精神無所依靠,又影響到肝臟,肝臟主筋,所以才會出現癲癇抽搐、筋脈攣縮的症狀。病久了氣虛,小孩子的體質容易轉變為虛實夾雜,吃了太多鎮靜、寒涼的藥物,反而損傷了氣,所以才會增加動作像癡呆的症狀。《內經》說:突然出現抽搐、癲癇、眩暈,腳無法支撐身體,要取天柱穴來治療。天柱穴是足太陽經的脈絡所發出的,陽蹺脈也附著在這裡。

又說:癲癇抽搐,不知道痛苦,可以用兩蹺脈來治療,男性取陽蹺脈,女性取陰蹺脈。潔古說:白天發作要治療陽蹺脈的申脈穴,晚上發作要治療陰蹺脈的照海穴,先在這兩處穴位各自灸七壯,接下來可以進行其他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