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十八·心小腸部 (4)
卷之十八·心小腸部 (4)
1. 久漏瘡
〔丹〕漏瘡,須先服補藥,以生氣血,即參、耆、朮、歸、芎為主,大劑服之。外以附子末,唾和作餅,如錢厚,艾炷灸,炷隨漏之大小,便灸令微熱,不可令痛。干則易之,乾者再研為末,再和再灸。如困則止,來日再灸,宜至肉平為效。亦有用附片灸,仍用前血氣藥作膏藥貼之。
經云:肉之大會為谷,肉之小會為溪。肉分之間,溪谷之會,以行榮衛,以會大氣。邪溢氣壅,脈熱肉敗,榮衛不行,必將為膿,內銷骨髓,外破大膕,留於節湊,必將為敗,積寒留舍,榮衛不養,肉縮筋肋,肘不得伸,內為骨痹,外為不仁,命曰大寒留於溪谷也。此用附子灸者,蓋此義也。
白話文:
漏瘡需要先服用補藥,以滋養氣血,以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當歸、川芎為主,服用大劑量。外用附子末,用唾液和成餅狀,厚如銅錢,用艾條灸,艾條的大小要根據漏瘡的大小而定,灸到微微發熱即可,不可灸到疼痛。乾了就換新的,乾的再研成粉末,再和成餅再灸。如果感到疲倦就停止,隔天再灸,直到肉面平整為止,這樣才能有效。也可以用附子片灸,同時用之前的補血藥製作成膏藥貼敷。
經書記載:肉的匯聚之处称为谷,肉的小汇聚之处称为溪。肉之间的分隔处,溪谷交汇之处,是荣卫之气运行的地方,与天地之气相通。邪氣溢出,氣機壅塞,脉络热痛,肉组织腐败,荣卫之气不能运行,必然化脓,向內侵蝕骨髓,向外破壞大膕,留滯在關節部位,必将腐烂。寒氣积聚留滯,荣卫之气不能滋養,肌肉萎縮,筋骨肋骨疼痛,胳膊伸展不开,內為骨痺,外為麻木不仁,這就是所謂的大寒之氣停留在溪谷。用附子灸治,就是基于这个道理。
梅師云:腎移寒於脾,發為癰疽,少氣。脾移寒於肝,發為癰腫,拘攣。又云:諸癰腫此皆安生?岐伯曰:生於八風之所變也。又云: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。《聖濟》云:衣服之表易著寒,所得之源,大抵如此。
或發不變色,或堅硬如石,或捻之不痛,久則然後變色疼痛,漸耎而成膿,如泔而稀,久不能瘥,瘡口不合,變易為疳漏,敗壞肌肉,銷損骨髓,以致痿跛,宜以此,骨碎補丸,主之。
骨碎補,補骨脂,熟地,當歸,續斷,石楠,石斛,牛膝,杜仲,萆薢,附子,芍藥,川芎,菟絲子,沙參,羌活,防風,獨活,天麻,黃耆
白話文:
梅師說,腎臟的寒氣移到脾臟,就會導致癰疽,還會出現氣短。脾臟的寒氣移到肝臟,就會導致癰腫,並且伴隨肢體拘攣。又說,各種癰腫都是怎麼發生的呢?岐伯回答說,都是因為受到八風的影響而引起的。又說,地上的濕氣會影響人的皮膚、肌肉、筋脈。 《聖濟》裡說,衣服容易沾染寒氣,所以得病的原因,大抵都是如此。
有些癰腫一開始不會變色,或者堅硬如石,或者按壓時不痛,時間久了才會變色疼痛,逐漸軟化並化膿,膿液稀薄像泔水一樣,久治不愈,瘡口無法癒合,甚至會變成疳漏,敗壞肌肉,銷損骨髓,最終導致痿跛。遇到這種情況,可以用骨碎補丸治療。
骨碎補丸的藥方包含骨碎補、補骨脂、熟地、當歸、續斷、石楠、石斛、牛膝、杜仲、萆薢、附子、芍藥、川芎、菟絲子、沙參、羌活、防風、獨活、天麻、黃耆。
此方與大僂方相表裡,各等分為末,煉蜜丸,空心鹽湯服。
陽氣者,精則養神,柔則養筋,開闔不得,寒氣從之,乃生大僂。宜用
羌活,防風,細辛,附子,甘草,川芎,續斷,白芍,白朮,當歸,桂心,麻黃,黃耆,熟地
此方與前骨碎補丸相表裡。
營氣不從,逆於肉理,乃生癰腫。陷脈為瘻,留連肉腠,腧氣化薄,傳為善畏,及為驚駭。(全文見陰陽門。)
〔《精》〕,桂附丸,治氣漏諸瘡。
白話文:
这个方子与大偻方互相补充,分别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丸剂,空腹用盐汤送服。
阳气充足,则精气充盈滋养精神,柔顺则滋养筋骨,如果阳气不能正常开合,寒气就会入侵,就会导致大偻病。因此要使用羌活、防风、细辛、附子、甘草、川芎、续断、白芍、白朮、当归、桂心、麻黄、黄芪、熟地等药材。
这个方子与之前的骨碎补丸互相补充。
营气不能正常运行,逆行于肌理,就会导致痈肿。如果脉络陷下形成瘘管,在肌肉组织中反复出现,腧穴之气变得虚弱,就会引起畏寒,甚至惊恐。
桂附丸用于治疗气虚漏泄导致的各种疮疡。
桂心,附子(炮裂,米醋中浸,再炮三五次,去皮臍),厚朴(薑製),粉草(炙),白朮(各一兩),木香(一分),乳香(研,二錢),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,空心米飲下二三十丸。丹溪云:《精要》治冷漏諸瘡,與桂附丸,此冷只因瘡久不合,風冷乘之,血氣不潮而成也。厚朴雖溫,其瀉衛尤速,恐不若參、耆佐以陳皮,庶乎與病情相得。此方治冷漏瘡,若寒而虛者,只以加味十全湯,隨時令經絡加減用之為當。又虛甚者,宜參耆歸術膏。
白話文:
將桂心、炮裂的附子(先浸米醋,再反覆炮製三到五次,去皮臍)、薑製的厚朴、炙過的粉草、白朮(各一兩)、木香(一分)、研磨的乳香(二錢),混合研磨成細粉,用煉蜜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,空腹時用米湯送服二三十粒。丹溪先生說,《醫學精要》中治療冷漏瘡的桂附丸,是針對因瘡口久不癒合,風寒乘虛而入,血氣不流通而導致的。雖然厚朴性溫,但瀉衛作用較快,不如參、耆加上陳皮來佐助,才能更好地與病情相合。若冷漏瘡是寒虛所致,則應以加味十全湯加減運用,適應時令與經絡變化。若虛弱嚴重,則應服用參耆歸術膏。
陷脈散,治漏瘡,及二三十年癭瘤,或大如杯盂,久久不瘥,致有漏潰。令人骨肉消盡,或堅或軟或潰,令人驚惕,臥寐不安,體中掣痛,愈而復作。
乾薑(炮),琥珀(研),大黃,附子(炮去皮。各一兩),丹參(三分),石硫黃(研),白石英(研),鍾乳粉(研),烏賊骨(研。各半兩),
上為末,貯以瓷合韋囊,勿令泄氣,若瘡濕即敷,無汁即煎豬脂和敷之,以干為度。或死肌不消,加芒硝二兩益佳。一法,胡燕巢一枚。
白話文:
「陷脈散」專治漏瘡,以及二三十年不癒的癭瘤,有些甚至大如杯盂,久久不愈,導致潰爛流膿,讓人骨肉消瘦,有的堅硬,有的柔軟,有的潰爛,讓人驚慌失措,睡不安穩,身體疼痛難忍,剛治好又復發。
藥方如下:乾薑(炮製)、琥珀(研磨)、大黃、附子(炮製去皮,以上各一兩)、丹參(三分)、石硫黃(研磨)、白石英(研磨)、鍾乳粉(研磨)、烏賊骨(研磨,以上各半兩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裝入瓷器容器或皮囊中保存,避免漏氣。若瘡口濕潤,直接敷藥即可;若瘡口乾燥,則將藥粉與豬油煎煮後敷於患處,以乾燥為宜。如果死肉不消,加芒硝二兩效果更佳。另一種方法是用胡燕巢一枚。
〔子和〕小渠袁三,因強寇入家,傷其兩脛,外廉作瘡,數年不已,膿汁常涓涓然,但飲冷則瘡間冷水浸淫而出,延為濕瘡求治。戴人曰:爾中焦當有綠水二三升,涎數掬。袁曰:何也?戴人曰:當被盜時,感驚氣入腹,驚則膽傷,足少陽經也,兼兩外廉皆足少陽之部,此膽之甲木受邪,甲木色青,當有綠水。
少陽在中焦如漚,既伏驚涎在中焦,飲冷水咽為驚涎所阻,水隨經兩旁入瘡中,故飲水瘡中水出。乃上湧寒痰,汗如流水,次下綠水,果二三升,一夕而痂干,真可怪也。
嘗治足膝下至踝漏瘡,通足腫大於好足二倍,行步不全,用五龍丸大下之者六番,每番皆五七行。下後用黃柏、蒼朮、耆、芍、地、草、升、葛、星、半、牛膝、活石、桂調之,近三四個月而安。
白話文:
小渠袁三,因為強盜闖入家中,受傷了兩條腿,外側傷口化膿,好幾年都治不好,膿水不斷地流出來,只要喝冷水,傷口就滲出冷水,形成濕瘡,於是前來求醫。戴醫生說:「你中焦應該有兩三升的綠水,還有很多唾液。」袁三問:「為什麼?」戴醫生說:「你被盜時,受到驚嚇,驚氣入腹,驚嚇會傷膽,足少陽經,而且兩側傷口都是足少陽經所管轄的部位,這是膽的甲木受邪,甲木屬青色,所以會有綠水。」
少陽經在中焦就像浸泡一樣,驚嚇的唾液停留在中焦,喝冷水時被驚嚇的唾液阻礙,水就沿著經絡流到兩側傷口,所以喝水時傷口就會流出水。於是向上涌出寒痰,汗水像流水一樣,接著流出綠水,果然有兩三升,一夜之間傷口就結痂癒合了,真是奇怪啊!
曾經治療過一個患者,他的腳踝到腳趾之間有漏瘡,整條腿腫得比好的那條腿大了兩倍,走路很不方便,我用五龍丸大量服用,一共服用了六次,每次都服用五到七次。服用完五龍丸後,用黃柏、蒼朮、人參、芍藥、生地黃、白茅根、升麻、葛根、生薑、半夏、牛膝、牡蠣、桂枝調治,經過三到四個月就痊癒了。
〔丹〕治漏瘡
川芎(半兩),細辛(二錢半),白芷梢(二錢半),甘草(細末)
上每日作湯服,上瘡食後,下瘡食前,看瘡孔大小,用隔年黃麻根刮去粗皮槌軟,捻成繩子,捻入孔中,至不可入則止,日淺一日,瘡用好膏藥貼之。
〔《本草》〕治瘻有頭出膿水不止。以啄木鳥一隻燒灰,酒調服一錢匕,立瘥。
〔世〕,神應膏,治久漏瘡,此宋褚防禦治理宗久漏瘡諸方不效,獨此膏愈之。如腸毒、胃毒,為丸服之,神效。
白話文:
治療漏瘡:
川芎半兩,細辛二錢半,白芷梢二錢半,甘草研成細末。每日用上述藥材煎湯服用,上漏瘡在飯後服用,下漏瘡在飯前服用。根據瘡孔的大小,將隔年黃麻根刮去粗皮,搗軟後捻成繩子,塞入瘡孔,塞至不能再塞為止,每天塞的量逐漸減少。瘡口癒合後,就用好的膏藥貼上。
治療瘻管有頭部流出膿水不止:用一隻啄木鳥燒成灰,用酒調和,每次服用一錢匕,立即見效。
神應膏可以治療久治不愈的漏瘡。宋朝褚防禦治理宗久治漏瘡,諸多方法都無效,唯有此膏藥才得以治癒。如果因為腸毒、胃毒引起漏瘡,可以將藥方製成丸劑服用,效果奇佳。
當歸(一兩一錢),赤芍藥,大黃(各一兩五錢),香白芷,官桂(各一兩),玄參(一兩三錢),川續斷(一兩二錢),莪朮(一兩),生地(一兩二錢),
上九味,細銼用真香油二斤浸,春五日,夏三日,秋七日,冬十日,入鍋內以文武火煎令黑色,濾去渣。如熱天,用黃丹二十兩,冷月十五兩,旋旋下丹,不住手攪,試水中沉為度。不可令婦人雞犬見。如漏有孔者,以膏送入孔內,外仍以膏攤貼之。
〔海〕,檳榔散,治癰疽瘡癤,膿潰之後,外觸風寒,腫焮僵硬,膿水清稀,出而不絕,肉腠空虛,惡汁臭敗,瘡邊干及好肌不生。及療疳瘻惡瘡,浸潰不斂。方見瘡瘍斂瘡口藥,即木香、檳榔、黃連等分為末敷貼也。
白話文:
取當歸、赤芍、大黃各一兩五錢,香白芷、官桂各一兩,玄參一兩三錢,川續斷一兩二錢,莪朮一兩,生地一兩二錢,共九味藥材,將其切碎後用兩斤香油浸泡。浸泡時間依季節而定:春季五天,夏季三天,秋季七天,冬季十天。浸泡完畢後,放入鍋中以文武火煎煮至黑色,濾去藥渣。若是在炎熱的天氣,需加入二十兩黃丹;若是在寒冷的月份,則需加入十五兩黃丹。一邊慢慢加入黃丹,一邊不停攪拌,直到藥膏沉入水中才算完成。整個過程中,不可讓婦女、雞犬看見。如果藥膏中出現孔洞,就用藥膏填入孔洞,並在外面塗抹藥膏。
此藥方名為檳榔散,用於治療癰疽瘡癤。在膿瘡潰爛後,如果外感風寒,導致腫脹僵硬,膿水稀薄且不斷流出,肉皮組織空虛,惡臭的膿液不斷流出,瘡口周圍乾燥且新肉不易長出,或是治療久治不愈的疳瘻惡瘡,潰爛後難以收口,都可用此藥方治療。藥方中還有另一個方子,稱為「瘡瘍斂瘡口藥」,由木香、檳榔、黃連等份研磨成粉末,用於敷貼治療瘡口。
〔丹〕治漏外寒藥。
爐甘石(童便煅),牡蠣粉
上為極細末敷之。
〔濟〕,烏金散,貼惡瘡疳瘻。
橡枓子二個,內一個實黃丹,一個實白礬末,相合定,用黑俏麻皮纏了,火內燒,研細,加麝香少許,洗淨瘡貼之。
〔垣〕,截疳散,治年深疳瘻瘡。
黃連(半兩),白蘞,白芨,黃丹(各一兩),輕粉(一錢),龍腦,麝香(另研。各半兩),密陀僧(一兩),
白話文:
丹方用來治療漏出外寒的藥物。取爐甘石(用童子尿煅燒),牡蠣粉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敷在患處。濟方用烏金散貼在惡瘡、疳、瘻患處。取橡枓子兩個,其中一個裝滿黃丹,另一個裝滿白礬末,混合在一起,用黑麻皮包好,放入火中燒灼,研磨成細粉,加入少許麝香,洗淨患處後貼上。垣方用截疳散治療多年的疳、瘻瘡。取黃連(半兩),白蘞,白芨,黃丹(各一兩),輕粉(一錢),龍腦,麝香(另行研磨,各半兩),密陀僧(一兩)。
上為細末,和勻乾摻在紝上,以膏貼之。
〔丹〕取朽骨久疽,及痔漏中有者。
取黑骨雞脛骨,上等砒霜實之,鹽泥固濟,火煅通紅,取出地上,出火毒,去鹽泥,用骨研細,飯丸如粟米大,以紙捻送入孔竅內,更用膏藥貼之。
〔《本》〕雄黃治瘡瘍尚矣。《周禮》瘍醫,凡療瘍以五毒攻之。鄭康成注云:今醫方有五毒之藥,作之用黃蝥置石膽、丹砂、雄黃、礬石、磁石其中,燒三日三夜,其煙上著,以雞羽取之以注創,惡肉破骨則盡出。楊大年嘗記其事,族人楊偶年少時,有瘍於頰連齒,輔車外腫若覆甌,肉潰出膿血不輒,吐之痛楚難忍,療之百方,彌久不瘥。人語鄭法,依法制藥成,注之瘡中,少頃,取朽骨連兩牙潰出,遂愈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混合均勻後撒在布上,再用藥膏敷在患處。
取用長期潰爛的腐骨,以及痔瘡或漏瘡中長出的腐骨。
將黑骨雞的脛骨,裝入上等砒霜,用鹽泥封住,用火煅燒至通紅,取出放在地上,讓火毒散去,去除鹽泥,將骨頭研磨成細粉,製成像粟米大小的藥丸,用紙捻送入孔竅內,再用藥膏敷在患處。
雄黃治療瘡瘍已經很普遍。《周禮》中記載瘍醫治療瘍瘡,都是用五毒攻之。鄭康成註解說:現在醫方中有一些五毒藥,是以黃蝥放入石膽、丹砂、雄黃、礬石、磁石中,燒三天三夜,其煙氣向上飄散,用雞毛收集煙氣,然後塗在創傷處,腐爛的肉和骨頭就會完全清除。楊大年曾經記載此事,他的族人楊偶年少時,患有頰部腫瘤,連著牙齒,腫脹如覆蓋著一個杯子,潰爛流出膿血,疼痛難忍,嘗試過各種治療方法,但病症久久不愈。有人告訴他鄭康成的療法,他依照方法製藥,塗抹在瘡口,一會兒後,腐骨連著兩顆牙齒都潰爛掉出來,病症也痊癒了。
信古方攻病甚速也。黃蝥,即瓦盒也。
〔東〕久漏瘡:足內踝上一寸(灸三壯、六壯),如在上者:肩井,鳩尾
肺脈微緩,為痿瘻。(緩者多熱。全文見治虛實法。)
〔垣〕瘡醫自幼至老,凡所經驗,必須寫之。嘗記疳瘻惡瘡,諸藥不效者,取蠐螬剪去兩頭,安瘡口上,以艾炷灸之七壯,一易不過七枚,無不效者。又法,用乞火婆蟲兒灸之,同前法累驗,神效,人皆秘之,往往父子不傳。
白話文:
相信古方治病非常快速。黃蝥,就是瓦盒。
久漏瘡:在腳內踝上一個寸的位置灸三壯或六壯,如果是在上面,則灸肩井穴和鳩尾穴。
肺脈微弱緩慢,可能是痿瘻的徵兆。(緩慢通常是熱證,詳細內容請參閱治虛實法。)
治療瘡疾的經驗,從年輕到老,一定要記錄下來。我曾經記下治療疳瘻惡瘡的經驗,很多藥物都無效,後來就取蠐螬剪去頭尾,放在瘡口上,用艾炷灸七壯,每次最多使用七枚,沒有不有效的。還有一種方法,用乞火婆蟲兒灸,跟之前的做法一樣,累積很多驗證,效果神奇,人們都把它當成秘方,往往父子都不傳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