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五·陰陽臟腑部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·陰陽臟腑部 (10)

1. 治發熱

肝熱者,按之肌肉之下,至骨之上,乃肝之熱。寅卯間尤甚者,其脈弦,其病四肢滿悶,便難轉筋,多怒多驚,四肢困熱,筋痿不能起於床,瀉青丸、柴胡飲之類治之。兩手脈弦者,或寅申發者,皆肝熱也,俱宜用之。

腎熱者,輕按之不熱,重按之至骨,其熱蒸手,如火如炙。其人骨蘇蘇然如蟲蝕其骨,困熱不任,亦不能起於床,滋腎丸、六味地黃丸主之。(以脈言之則輕按之如三菽之重,與皮毛相得而數者,肺熱也。如六菽之重,與血脈相得而數者,心熱也。如九菽之重,與肌相得而數者,脾熱也。

如十二菽之重,與筋相得而數者,肝熱也。按之至骨舉指來疾而數者,腎熱也。)

黃連瀉心火,木通瀉小腸火,黃芩瀉肺火,黃芩瀉大腸火,柴胡瀉肝火,(黃連佐之。)柴胡瀉膽火,(亦佐以黃連。)白芍藥瀉脾火,石膏瀉胃火,知母瀉腎火,黃柏瀉膀胱火。(一曰瀉龍火。)

〔海〕皮膚如火燎,而以手重取之不甚熱,肺熱也。目白睛赤,煩躁引飲,單與黃芩一物湯。

〔丹〕清金丸伐脾肺火。

黃芩為末,粥丸。又名與點丸。

上二方瀉肺中血分之火,瀉白散瀉肺中氣分之火。

〔錢〕瀉白散(方見治虛實法五臟條。),涼膈散,白虎湯(方俱見前。)

瀉心湯瀉丁。(方見治虛實法五臟條。)

〔丹〕,抑青丸,伐心經之火,須審虛實用之。

黃連為末,粥丸。

〔《本事方》〕治心熱,千金地黃丸。

黃連(四兩,為粗末),生地(半斤,研取汁,連渣並二味拌勻,曬乾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後門冬湯下。

門冬丸,治心經有熱。

麥冬(一兩),黃連(半兩)

上為細末,蜜丸,如桐子大。食後熟水下三十丸。

〔海〕,清心丸,治熱。

黃柏(二兩,生),麥冬(一兩),黃連(一兩),龍腦(一錢)

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十丸,臨臥門冬酒下,或薄荷湯亦得。

〔錢〕導赤散瀉丙。(方見治虛實法五臟條。)

〔海〕,火府丹,丙丁俱瀉。

黃芩(一兩),黃連(一兩),生地(二兩),木通(三兩)

為細末,煉蜜如梧子大。每服二三十丸,臨臥溫水下。

〔錢〕,瀉黃散方見治虛實法五臟條。),調胃承氣湯(方見傷寒。),瀉青丸(方見治虛實五臟條。)

當陽龍薈丸

當歸(焙),草龍膽,山梔,黃連,黃柏,黃芩(各一兩),大黃,蘆薈,青黛(各半兩),木香(二錢半),麝香(半錢,另研)

上為末,煉蜜丸,如小豆大,小兒如麻子大。生薑湯下二三十丸。忌發熱諸物。兼服防風通聖散。

〔丹〕,回金丸,伐肝經火,亦審虛實用之。

黃連(六兩),吳茱萸(一兩)

上為末,粥丸。

佐金丸,佐肺金以伐肝木之邪。

白話文:

治發熱

肝熱者,按壓肌肉下方、骨頭上方會有熱感,這就是肝熱。寅時(凌晨3-5點)卯時(凌晨5-7點)尤其明顯,脈象弦細,症狀包括四肢沉重悶脹、關節僵硬難以活動、易怒易驚、四肢燥熱、肌肉無力無法起床。可用瀉青丸、柴胡飲等藥物治療。兩手脈象皆弦細,或寅時(凌晨3-5點)申時(下午3-5點)發熱者,皆為肝熱,都應使用此類藥物。

腎熱者,輕輕按壓感覺不到熱,用力按壓到骨頭處則感到熱氣逼人,如同火燒炙烤一般。病人會感覺骨頭隱隱作痛,好像蟲子在啃噬骨頭一樣,全身燥熱難耐,也無法起床。滋腎丸、六味地黃丸可用於治療。(從脈象診斷:輕按脈搏,如果脈象沉重如同三粒菽子般,且脈數與皮毛相應,是肺熱;如同六粒菽子般,且脈數與血脈相應,是心熱;如同九粒菽子般,且脈數與肌肉相應,是脾熱;如同十二粒菽子般,且脈數與筋絡相應,是肝熱;用力按壓到骨頭,脈象迅速而數,是腎熱。)

黃連瀉心火,木通瀉小腸火,黃芩瀉肺火及大腸火,柴胡瀉肝火(可佐以黃連),柴胡瀉膽火(亦佐以黃連),白芍藥瀉脾火,石膏瀉胃火,知母瀉腎火,黃柏瀉膀胱火(亦稱龍火)。

皮膚像火燒一樣,但用力按壓卻不太熱,這是肺熱,可用黃芩單味湯劑治療。

清金丸可治療脾肺之火。

黃芩研磨成粉,製成粥丸,也稱點丸。以上兩種方劑皆能瀉去肺部血分之火,瀉白散則能瀉去肺部氣分之火。

瀉白散、涼膈散、白虎湯均可清熱。

瀉心湯治療心火過盛。

抑青丸治療心經火熱,需根據虛實情況使用。

黃連研磨成粉,製成粥丸。

治療心熱可用千金地黃丸。

千金地黃丸:黃連(四兩,研成粗末)、生地(半斤,取汁,連渣與黃連拌勻,曬乾)。研磨成細粉,煉蜜製成丸藥,如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後用門冬湯送服。

門冬丸治療心經有熱:麥冬(一兩)、黃連(半兩)。研磨成細粉,煉蜜製成丸藥,如桐子大小。飯後用熟水送服三十丸。

清心丸治療熱症:黃柏(二兩,生)、麥冬(一兩)、黃連(一兩)、龍腦(一錢)。煉蜜製成丸藥,如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十丸,睡前用門冬酒送服,或用薄荷湯亦可。

導赤散治療心火過盛。

火府丹治療心火及肝火:黃芩(一兩)、黃連(一兩)、生地(二兩)、木通(三兩)。研磨成細粉,煉蜜製成丸藥,如梧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睡前用溫水送服。

瀉黃散、調胃承氣湯、瀉青丸均可清熱。

當陽龍薈丸:當歸(焙)、草龍膽、山梔、黃連、黃柏、黃芩(各一兩)、大黃、蘆薈、青黛(各半兩)、木香(二錢半)、麝香(半錢,另研)。研磨成粉,煉蜜製成丸藥,如小豆大小,小兒如麻子大小。用生薑湯送服二三十丸。忌食發熱的食物,並可同時服用防風通聖散。

回金丸治療肝經火熱,需根據虛實情況使用。

回金丸:黃連(六兩)、吳茱萸(一兩)。研磨成粉,製成粥丸。

佐金丸輔助肺金以瀉肝木之邪。